第395章 漢匈第一次大決戰1
受了元狩三年,匈奴人投降的刺激,翻過年來,漢武帝不過眾人的勸阻,居然起大軍二十萬,大將軍衛青帥十萬,將四將,各一萬,出定襄郡,分道襲擊單于庭。后續跟著的步兵和押運糧草的壯丁也有數十萬之多。 而霍去病獨帥六萬騎兵,這次他從率軍悄悄地從代郡出發,準備突襲左賢王的王庭。 衛青所將的四將分別是公孫敖、張次公,郝賢和趙食其。歷史上,那個以匈奴相國投降于漢武帝的趙信,卻并未得到重用,也為得到領兵出征的機會,最為主要的原因,金知蟬第一次出面堅決反對皇帝陛下任用他。 而衛青考慮到把漢軍騎兵交到一個匈奴人的手中,也有些擔心,便向漢武帝婉拒此人在他的軍中效力。這也是衛青沒有聽從劉徹的吩咐。 這一次,劉徹本人也沒有生氣,他想任用趙信,也不是完全信任于他,而是想給衛青身邊帶上一個帶路黨而已,他知道單于庭的具體位置。 不過,金知蟬的理據也很充分,匈奴人居無定所,所謂的單于庭,一年四季也總會變更場所,故此,帶趙信出征的用途并不他,可若是他在半路逃走的話,反而會暴露漢軍出兵的意圖。 至于帶路黨,大漢朝自己都有,何必求于匈奴人呢?這一次,張騫不再作為將領領兵,而是隨著衛青主力部隊一起行動。 衛青的三個部將當中,公孫敖和張次公,一個是他的好友,一個是他的同鄉兼老部下,用起來順手,而郝賢是后起之秀,可是,這一次,因為不需要去擔心已經嚇破了膽的右賢王,而他在劉徹心目中的地位以及立下的戰功都還比不上霍去病,因此,他只能帶著偏師跟著大將軍一起出塞協同作戰。 至于趙食其,他是祋祤人,元朔六年起,以主爵都尉一職跟著大將軍衛青一起出塞作戰。元狩三年,他也隨軍參與了河西兩戰,積累功勛,被賜為關內侯。 至于從定襄郡出發的步兵和民夫,則依然由蘇建統管。所謂老馬識途,劉徹和衛青已經習慣任用蘇建干這種差事了,而蘇建也非常樂于接著敢這樣的‘苦差事’。 不是蘇建傻,而是他相當的聰明,在后面為前軍押運糧草,不但繁瑣,想得到軍功也不容易,而且,還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可是,這種風險卻是可控范圍內的,只要押運糧草的各支部隊,嚴格按照以往的流程辦事,出現差錯的幾率就會非常小。 而且,沿途既有棱堡防御,又有車陣防御,大大減低了被匈奴偷襲部隊一口吃掉的可能性。 再者,在后面押運糧草,想要得到軍功只是相對不容易,上一次,衛青帥大軍出塞,吸引了匈奴人的主力,結果,主力部隊并未與匈奴人發生大規模的沖突,反而是后方押運糧草的部隊與匈奴人派來偷襲漢軍后路和糧道的部隊發生了局部小規模的沖突。 蘇建靠著這幾場局部小規模激烈沖突所獲得的戰果,硬是獲得了幾千胡虜的首級,因公被封為了平陵侯,食戶二千戶。 按說,這點戰功,被封為侯爵,已經到頂了,可劉徹居然還一下子給他賜封了兩千戶食戶,主要就是酬謝這個一直在衛青身后一直任勞任怨,埋頭做事,為衛青屢次立下大功做奠基石的將領。 這種事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干的,蘇建自從領兵不但一直在干,而且干得還不錯。加封就是劉徹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而在代郡,李廣想要擔任霍去病大軍的先鋒,可霍去病卻沒有同意。 一方面,霍去病嫌他的運氣太差。李廣在文帝景帝時期的名聲是很大,可是,他在漢武帝即位之后,實際上,一次勝仗都沒有打過。上一次代郡之戰,劉徹和霍去病都知道,那一戰的戰果,那還是出自米田的綢繆,與李廣的關系并不大。 甚至在時候,從出塞巡視游騎捕獲的匈奴散兵那里獲知,如果當時李廣沒有返回大營,殺了那個他親自任命的輜重營主官,而是帶領大部隊繼續趁夜追擊的話,所能獲得的戰果,就足以讓他第一次封侯了。 在漢武帝治下,將領想要被封后,有好幾個條件:1、捕斬敵軍王、相、將軍、閼氏等;2、斬敵千級以上;3、在戰斗中為奪取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 只要滿足其中一個,就能封侯。 可是,再看看歷史上李廣在漢武帝朝中,居然連一次獲取千級以上首級的大勝都沒有。那幾次殺傷匈奴人數千人馬的交戰中,他可都是全軍覆滅,而且自己的部屬死得還比匈奴人更多。 那一次,若是李廣追擊出去的話,最少都能獲得三千以上的首級。 此事,被米田獲知之后,大為憤怒,為此,他一再要求將李廣換個地方任職,或者將他調任到其他邊郡。 不過,米田并未把此事告知李廣,而是直接上呈給了劉徹。 劉徹得知此事之后,自然也很生氣,可是,他并未聽從米田的請求,而是繼續把他們放在了一起。 代郡有著非常很重要的意義,自然不容有失,而若是把李廣調任到其他邊郡的話,豈不是害了其他邊郡的百姓嗎? 故此,那一戰之后,劉徹并未加封米田和李廣二人的爵位,相反,路博德和寧成反倒是被封為侯爵,有了自己的食戶。 另外一方面,霍去病要培養自己的部屬,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前鋒交給李廣呢!霍去病的前鋒將領就是趙破奴。 這一世,因為金知蟬提前把路博德舉薦給了漢武帝,使得他比霍去病還要早當官。因此,驃騎將軍霍去病手下,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另外一個部將,趙破奴終于登場了。 趙破奴,也是太原人,曾經逃亡進入匈奴,后來,又重歸漢朝。這也就是他第三次跟隨霍去病出兵作戰了。之前的河西兩戰,他都以司馬的身份跟在霍去病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