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太后駕崩
張湯抓捕田恬的舉措,雖然最后不得不以虎頭蛇尾的方式而告終,可是,此舉還是極大的震懾住了長安城里已經習慣猖狂跋扈,胡作非為的貴戚們。 王太后生病這件事,也給王氏和田氏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人老了,難免就會生病,可是,王太后的身子一貫是極好的,甚少生病。這陡然一生起病來,病勢便變得十分沉重。 幾天之內,那位醫術高明的太醫六令丞之首的劉太醫,在親自探視過王太后的病情之后,也不得不前來向皇帝陛下稟報,王太后的情況是相當的不好。 這個時候,劉徹想要發怒,可他一看到劉太醫那張臉,便想起了昨天,這位太醫剛剛說過的話,句句忠告言猶在耳。若是治不好自己的親人,就要殺了方技,若是他這么做,和那個田恬,還有長安城中的那些家伙又有什么不同呢? 劉徹對王太后的感情自不待言,歷史有記載的,這個女人為漢景帝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她自然對唯一一個兒子劉徹寶貝的不得了。 可以說,劉徹之所以能夠繼承大寶,這里面,竇太主固然有其功勞,可若不是王太后夠果斷的話,這種好事怎么也輪不到劉徹的身上。五皇子江都王劉非在七王之亂中的神勇表現,完全可以替代他的位置。 像栗姬那樣,為了自己兒子皇后的問題,而得罪了竇太主,不但害得自己身死,還連累了栗太子最后被迫自殺。 可是,王太后護著田玢,為了一個死去的田玢,和江都王劉非,硬逼著劉徹殺了他的寵臣韓嫣,這件事就成了他們母子之間的一根毒刺。 每當夜深人靜,劉徹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都會想到韓嫣臨死前的情況。韓嫣被逼著喝下毒藥之前,并未辯駁一句,只是朝著皇宮的方向,磕了三個頭而已。 后人總是會議論韓嫣、衛青和霍去病是不是劉徹的男寵這樣的八卦,卻沒有人考慮過年少登基,卻被太皇太后竇姬奪權,幾乎地位不保時,他究竟是如何渡過那段艱難歲月的。 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既不是他信重的申陪公的學生們,也不是他的幾個jiejie和母親,而是韓嫣兄弟。 申陪公本人無可指摘,畢竟,那時的他已經很老了。能活下來已經很不易了。這樣的老人都能忍死偷生,可他那兩個高徒——趙琯和王臧的自殺之舉,卻實在是讓人憤恨。 “母親,要不要兒把金修jiejie一家接過來看望您哪?”在劉徹和他那三個jiejie相繼看望過王太后之后,她的病情依然是毫無起色,于是劉徹便試探地問道。 畢竟,金修是王太后生下來的第一個孩子。 這個時候,王太后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可是,劉徹從母親艱難搖頭和狠厲的眼神中看出,在這個時候,恐怕母親是最不想見到jiejie一家人的。 劉徹把金修當jiejie,可是,事實上,王太后卻一直把金修一家人都當成是自己一輩子都抹不掉的恥辱。 一個再嫁的女子,生了一個皇帝和三個公主,最后還當上了太后,是古代女子一生中最榮光的一件事??扇羰撬偌捱@件事被人大肆傳播的話,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果呢? 于是,劉徹的這個提議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太后的這場病,既來快,惡化的也非常迅速。 元朔二年六月庚午日,在衛青班師回朝之前,王太后就駕崩了。 這是劉徹始料未及的。 原本,劉徹準備在衛青攜大勝歸來之際,就準備讓衛青再次率兵到淮南國和江都國,將那兩個反王一起捉拿起來。 可是,王太后的突然駕崩徹底打亂了劉徹之前的部屬。 只要劉安和劉建反跡未顯之前,劉徹如果在王太后駕崩之際,就去擒拿劉姓皇族,難免會讓其他封國的劉姓國王產生兔死狐悲之感。 不過,這件事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個緩沖。出了這件事,即便衛青大敗而歸,甚至是全軍覆滅,劉安和劉建也同樣在這個時候不敢興兵。 上國不吊民伐喪,一向以儒學為外皮的劉安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這種不仁不義之舉的。 那么,在接下來的三年喪期(實際應該是二十七個月)當中,無論是劉徹,還是劉安都只能選擇暫時隱忍不發了。 消息到底還是傳到了三仙女鎮中,不過,金知蟬在得知此事后,囑咐向她傳遞消息的人將這件事隱瞞起來,一定要暫時瞞著自己的母親。 既然這個時候,皇帝大舅自己沒有過來,也沒有派任何使者將這件事明確的告訴她們母女,想來,那個已經死了的王太后到最后,還認為她的母親是她這一輩子的恥辱。 就算是死了,也不肯讓金修去為她奔喪、守孝,既然如此,金知蟬內心深處還巴不得,皇家的禮儀是又臭又長,一旦真得去為王太后致祭的話,那還不把自己給累死。 元朔二年七月三日,衛青終于率領著剩下的漢軍,以及無數用馬車拉著,用石灰覆蓋的胡虜的首級,一起回到了長安城的北門外。 原本,劉徹是想親自到城門外迎接衛青和漢軍的,大肆向百姓和文武百官夸耀一下自己的功績??上?,這個時候,這么做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公孫恭、董仲舒和東方朔都為了此事進諫過,既然這些儒臣都反對,他也只能就此作罷了。 此次回軍,也并不是全軍返回,打敗白羊王,逼降樓煩王,并不是衛青率兵進攻河套地區的最終目的,劉徹和衛青一起制定的這個計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將匈奴人徹底清除出河套地區,在這里建立起兩到三座新的郡城,作為長安城新的屏障。 讓烽火再也不會在長樂宮中被點燃。 因此,衛青依照原先的計劃,暫時留下二十萬大軍在河套地區,在黃河‘幾’字頭南岸,從東到西,重新修建最少三座堅固的城池,而領軍的將領,還是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