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剛剛陸嫂子找他的時候,已經把事情交代清楚,陳慶國也就直接開口,準備先看看圖紙。 見此,況葉連忙把圖紙遞出去。 拿到圖紙,陳慶應展開一看,一眼就大致清楚了況葉要定做的東西,不過上面的尺寸和一些小問題他得問問。 陳慶應雖然快要滿六十,但早年也是上過學的,差不多是讀完了小學,在九大隊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看圖紙不成問題,不過上面的尺寸,他有些不太明白,還有些細節的東西,也需要問問。 “況知青,你這個柜子的高度,旁邊寫的1.5什么?”聽到陳慶國的問話,況葉連忙湊過去,看到其指著的“m”。 看到這,他心下不由的自省一番,自己還是不夠細心。 在畫圖紙的時候,尺寸單位書寫的時候,習慣用自己以前的來。單位都是用字母標記的,米、厘米這些在如今這個時代,特別是農村好像應用得不多。 大部分人還是習慣使用以前的計量單位,比如寸、尺、丈這些。 “這個是一米的米,這個竹柜我想定的高度是一米五?!毕氲竭@況葉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米啊,你寫個洋文,我這就有點搞不清楚?!标悜c應聽到計量是米一下就反應過來,前幾年上頭就開是推行新的計量單位,一米是多少他還是搞得清楚的。 不過況葉寫的是字母,所以一時間沒有鬧明白。 陳慶應接著又問了“cm”是什么,又指著圖紙在問了一些細節,況葉在旁邊都一一的答了。 “況知青你要訂的這幾樣東西,樣式都有些新意,不過我還是建議有些地方改一下,就看你這邊怎么想?!甭犕隂r葉的解釋,陳慶應思考了一下,還是說了一句。 “陳叔你說,我這個也是自己想的,有些不合適的地方麻煩你指點指點?!睂τ谶@樣的提議,況葉欣然接受。 雖然他見過不少家具柜子的樣式,但他真不敢說自己如今畫的這個,就是適合當地的樣式,有著陳叔這樣的老手藝人指點,當然也比較樂意。 “這個柜子,可以做高一點?!币娙嗽敢饴犓囊庖?,陳慶應就指著圖紙講解起來。 況葉原本打算定制一個高1.5米的儲物柜,放到床尾的位置,拿來裝他的棉被衣物等。 陳慶應建議他改高一點。 他現在住的地方,陳慶應也是知道的,屋子內部不矮,再加上況葉的身高有一米七出頭,他建議柜子做高一點。 這樣不僅能夠裝多一點東西,開取東西也更加方便他的身高,而且下方可以留出更高一點的空間,盡可能的避免更多的濕氣。 除了這個床尾的竹柜,另外的床頭柜、凳子的尺寸,和一些細節方面,陳慶應都給出了更改的意見。 況葉結合這些建議,考慮到自己的身高,和之后的添置情況,也就答應了下來。 見此陳慶應也十分高興,他提出改動除了方便況葉,其實也是方便他自己。 雖然他知道米、厘米這些計量的單位,但改動后的尺寸比較適合舊的尺寸,方便到時候制作。 對此況葉也是清楚的,不過這種雙方都有利的局面,他自然愿意配合。 定制竹編的事情交代清楚后,況葉也沒有多留,預付了一部分定金后就回去了。 第15章 訂購完草鞋和竹編,況葉就沒有在外面閑逛,直接回了住處。 此時離隊員們下工還有一段時間,他還是準備提前把今天晚上的飯準備好。 雖然按照計劃,今天晚上應該不是他做飯。 但下鄉后這幾天,他其實受簡修文兩人的照顧不少。 和兩人一起開火,他一開始也就領來的那些糧食,每頓飯食中的其它開銷,其實都是沾了兩位知青的光。 對此,簡修文兩人卻沒有說什么。 況葉自然要承這一份情,盡量在其他方面回饋幾分。 回到小院后,先收拾了一下屋子和院壩,再準備了些柴火,才開始準備今天的晚餐。 因為時間充足,況葉今天準備做面食。 簡修文和劉康民兩人,家鄉是偏北方一點的省,兩人其實更加偏愛面食。 但觀市這邊,面食雖然也是主食,但占據的比例不算大。 兩人平時為了節省時間,制作面食的次數也就比較少。 況葉自己的話,面食和米飯都愛,但這幾天除了吃了一頓面食,其余時間都是稀粥,也有些饞面食。 考慮一下,他就準備做一頓面食,這也是他唯一會制作的面食。 原本的時空,況葉的家鄉和觀市其實離得不算遠,生活風俗和口音都有些接近。 雖然如今他帶著原身本來的口音,但和周圍的老鄉交流,基本上是能夠聽懂的。 這也是他來到九大隊后,看似已經開始適應的原因之一。 而他如的飲食習慣,自然也和當地差不多。 他之前領的口糧,小麥占據了三分之一,面食是他們幾個知青重要的日常飲食。 但對于面食的制作,況葉卻不太會。 原本的時空,他吃的面食在煮之前,基本上已經是半成品。干制的面條、自帶發酵粉的面粉等。 如今制作一頓面食卻沒有這么方便。 雖然小麥已經提前磨成面粉,但發酵是一個耗時間,且考驗技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