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92節
又暗中撥款五百萬貫,到西北解庫鋪,作為招募西夏勇士的啟動資金。 而國內的發展,還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這表面上都當做沒事。 而且,大家也是各司其職,不再相互爭斗,饒是呂惠卿這么愛斗爭的人,也漸漸將心思放在政績上。 他不是不想斗,而是斗不起來。 大庭長就在邊上看著。 還靠嘴彈劾? 有個球用。 關鍵那些官員們也不敢違法,不說公檢法,那御史臺也變得愈發妖嬈,那監法司可不只是監察司法官員,他們是監察官員的一切違法行為。 就沒有一絲絲意外,宋朝特使直接被擋在邊境外,連門都不讓進,你這純屬就是在惡心人??! 梁太后:我特么是空氣,你宋朝皇帝提都不提一句,幾個意思? 趙頊對此是毫不在意,他還怕梁太后妥協,那可就尷尬了。 而且今年宋朝境內是大豐收,就連一潭死水的河北,也都開始迸發出生機來,稅收終于是達到三十年前的水平,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各地財政都在穩步增長,但主要爆發來源還是江南,因為今年在江南投入稅幣,這是極大刺激了江南的經濟。 除此之外,今年還從福廣等地,通過海運,運送了兩萬石糧食到登州。 面對如此繁榮昌盛的景象,趙頊決定更改年號,且是力排眾議,明年改年號飛龍。 張家。 “飛龍?” 許芷倩道:“這這年號挺奇怪的?!?/br> 張斐問道:“是因為太土了嗎?” “土?” “就是,就是沒有文化底蘊?!?/br> 他對這事真不是很懂。 許遵笑道:“倒是與這無關,只是因為我朝年號向來都是以內斂、仁和為主,飛龍這個年號過于張狂,且多用于戰亂之時,在唐末亂世的時候,許多政權喜歡用類似年號,所以朝中很多人都不太喜歡,其實之前有舍人提出‘元豐’,但官家執意要這個年號?!?/br> 許芷倩問道:“張三,你知道這里面的含義么?” 張斐聳聳肩道:“或許官家是想要上天吧?!?/br> 許遵嚇得一哆嗦,叱喝道:“你在這里瞎說甚么?!?/br>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有沒有察覺到,這本書就差不多到了尾聲,因為我給主角的定義是比較狹隘的,就法律這一塊,哪怕是經濟方面,也是通過法律去推動的,核心內容,基本上已經寫完了,接下來的戰爭主角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也不會詳細去寫。 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動員法 趙頊想不想上天,暫時還不好說,但是那西夏太后肯定是想要上天了。 飛龍元年,剛剛開年不久,那西夏太后就上演了一出宮廷大戲。 她直接下令軟禁了西夏國主李秉常。 消息也是在第一時間傳到東京汴梁,但是張斐對此不覺絲毫意外。 因為對于梁太后而言,她現在已經無路可退,由于她禁止與宋朝的貿易,導致越來越多人倒向宋朝,要知道一直以來,都是宋朝拿著去貿易威脅西夏,可見西夏更需求對宋的貿易,所以西夏沿邊的百姓、商人,以及一些寨主,都非常反對梁太后的這道命令。 其實梁太后心里非常清楚,這么做是不對的,但她沒得選,因為在李秉常親政后,就一直利用近臣,在朝廷制造輿論,恢復漢禮,與宋朝交好,可她又是漢人女子,只能采取更急極端的手段。 但眼看越來越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聲援他們國主,并且邊境是越來越亂。 再這么下去的話,李秉常很有可能借此事要奪回權力。 只能是先撕破臉,將皇帝軟禁,確保自己的權力,這樣的話,在外交上就能夠更加自主的與宋朝交涉,而不受到內政牽扯。 換而言之,我只要先穩定住內政,到時就是再開榷場,那也說得過去。 但現在是無論如何也得咬住。 然而,她這一舉動,是震驚全國,也使得之前跟宋朝偷偷貿易酋長、商人,知道自己也沒有退路,如果不反的話,肯定會被梁太后清算的,于是他們直接派人聯系王韶、種諤他們,表示愿意歸降大宋。 而趙頊在得知此消息后,也是立刻召開樞要會議。 垂拱殿。 “根據王韶和種諤所言,邊州許多酋長都已經是決心反叛梁太后,歸降我大宋,這可是消滅西夏的絕佳機會??!” 王安石對此很是心動。 這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今大宋國力已是今非昔比,而西夏出現這么大的內亂,真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文彥博卻道:“但是我們在西夏和遼國的探子,也都確定了,在去年下半年時,西夏太后曾兩度秘密派使臣出使遼國。 要是沒有遼國的支持,西夏太后是決計不敢這么做的,他們之間肯定達成某種協議,一旦我們出兵西夏,遼國極有可能會趁虛而入的?!?/br> 呂惠卿道:“既然西夏已經投靠遼國,那如果等到西夏太后整頓完內部,那必將會對我國形成更大的威脅?!?/br> 文彥博道:“機會當然不是能放過,但之前我們已經規劃好,借商人偷偷出兵,建立寨堡,協助他們防守,如此便可有足夠的兵馬防衛遼國。只要我們不大規模進軍,遼國也不見得敢南下?!?/br> 王安石道:“此策雖然也可行,但是不見得能夠防守得住,西夏太后下一步肯定是派大軍來鎮壓那些反叛的將領和寨主,如果不派主力進去,如何擋得???” 文彥博捋了捋胡須,又向趙頊問道:“陛下,此戰關乎國家命運,當任命一名統帥統管全局?!?/br> 趙頊點點頭道:“朕想委任王韶為三軍統帥,畢竟他曾經也采用相同的戰術,拿下河湟地區,并且他對當地的情況是非常熟悉?!?/br> 王安石立刻道:“臣也認為王韶乃是最佳人選?!?/br> 文彥博稍顯猶豫,是思慮再三,才道:“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任命王韶為統帥,必然是相信他,可不能再犯以前犯過錯誤?!?/br> 他說得很委婉,但其實就是暗指皇帝別瞎指揮,別學著那些前輩們,去遙控戰局。 他也知道這個機會難得,但是遼國在邊上虎視眈眈,太過冒進,可能讓遼國趁虛而入,但是太保守,又可能錯失良機。 只能把委任一名統帥,讓他根據前線的情況來定奪。 而這種戰局是很難遙控指揮的。 趙頊點點頭道:“如今已經改革成功,也無須如此,如果諸位沒有意見,朕打算任命王韶為關西、隴右、河東三道行軍大總管?!?/br> 一旁司馬光聞言,心里有些慌,本想說,此非我朝制度,可轉念一想,之前官制改革,遵循的就是唐制,雖然最終改得是四不像,但到底口號是這么喊的,行軍大總管倒也合情合理。 文彥博也不反對,道:“陛下可命王韶見機行事,決定派遣多少主力進入,但不宜宣戰,更不可冒進,當步步為營,以修建營寨,防守為主,蠶食西夏的領土,我們只需要借此戰削弱西夏,便可贏取最后的勝利,根本無須大舉進攻?!?/br> 趙頊點點頭,又看向王安石他們。 王安石他們當然贊成。 其實他們擔心,這保守派過于軟弱,不敢進攻,以至于錯失良機,但是他們非常相信王韶,王韶肯定不會就此放過西夏。 會議結束之后,趙頊立刻去到邊上一棟小閣樓上,張斐早就已經在此等候。 “陛下,他們沒有吵起來吧?” 張斐問道。 趙頊搖搖頭道:“文公的想法跟我們一樣,只是先生認為此策過于保守,擔心延誤戰機,但是當朕決定委任王韶為行軍大總管后,他便沒有再反對?!?/br> 張斐輕輕松得一口氣,“那就好?!?/br> 趙頊皺眉道:“如今朕最擔心的就是北朝,根據消息,北朝肯定是與西夏太后達成協議,只是不知道他們在打什么主意,到底是直接出兵,還是會等到西夏太后平定內部,再與之一同出兵,亦或者只是給予我朝施壓,讓西夏太后平等內亂?!?/br> 雖然國力蒸蒸日上,但如果同時兩線作戰,他還是很擔心的。 張斐安慰道:“陛下,我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兩線作戰,連商人都利用上了,但是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到底這最終的主動權,是握在遼國手里的。 不過以我們目前的國力,在未全面對西夏發動進攻前,我是有信心我們能夠擋住遼國的?!?/br> 趙頊點點頭。 張斐也并未再多說什么,不止是趙頊,其實朝中絕大多數大臣,對遼國都有一種懼怕,在不交戰之前,也是沒法消除的。 翌日,趙頊便派出人快馬將他任命的傳去熙州,保險起見,他甚至還派快馬前往延州、綏州等西北邊州,讓他們接受王韶的統帥。 雖然之前張斐去的時候,就已經打過招呼,但是到底這三道行軍大總管,在宋朝是首次出現,趙頊還擔心那些將軍不能理解。 同時,又命河北諸軍進入戰備狀態,其中包括大半皇家警察。 最高皇庭。 “王學士,三司使,你們現在還有空上我這來喝茶?” 張斐看著王安石和薛向,笑呵呵道。 王安石笑道:“我們當然不是來喝茶的?!?/br> “那是?” “是這樣的?!?/br> 薛向立刻道:“如今我們要做好萬全準備,關于財政方面亦是如此,但是今非昔比,再加上我朝還未有宣戰,也不宜征召役夫,只能是花錢雇人運送糧草,而目前又尚不知此戰要打到何時,規模又會打多大?!?/br> 張斐道:“增稅?” 薛向稍顯遲疑。 王安石道:“目前還沒有到增稅的地步,我們是想發行類似于鹽債的債務,保證國庫一直處于充盈,如此就能夠應對北邊的危機?!?/br> 張斐點點頭道:“這倒是可行,我其實是不贊成增稅,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顧好內政,增稅的話,這會引發民間百姓不滿,就是不知道你們打算發行多少債務?” 王安石道:“一千萬貫?!?/br> 張斐道:“這多了一點吧?!?/br> 王安石道:“河中府都能發一百萬貫,朝廷發一千萬貫怎么算多?” 張斐道:“河中府發一百萬貫,那完全是憑借鹽池在撐著,而且這種債務到期,是要連本帶利,一并還清的,關鍵發這么多,商人也不太敢買?!?/br> 王安石道:“所以我們才來找你想辦法?!?/br> 薛向又補充道:“發行這種債務,也是為了保障稅幣,一旦戰爭的消息傳來,百姓可能拋售手中稅幣,盡量保留銅錢,因為他們會擔心朝廷濫發紙幣,來補充軍費?!?/br> 張斐眉頭一皺,“這還真是一個問題,光憑債務可能不足以讓百姓放心,更加會讓百姓認為,朝廷已經沒錢,引發更為恐慌的拋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