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60節
張斐錯愕道:“什么機會?” 趙頊道:“咱們當初布置針對西夏的計劃似乎快要成功了?!?/br> “計劃?” 張斐有些懵。 趙頊很是不滿道:“你不會是忘記了吧,你當初不是建議朕,利用私鹽去分裂西夏內部么?!?/br> 張斐驚訝道:“這么快嗎?” 到底這才一點點私鹽,又沒有搞幾年,至于就直接分裂嗎? 真是人狠話不多??! 趙頊道:“這只是一個引子,主要是因為目前西夏國內掌權的是那梁皇后,而明年西夏少主就要成年,那么依法梁皇后就得歸政于少主。 不過從種種跡象來看,梁皇后似乎不打算交權。 而經過咱們之前的部署,目前與熙河貿易的商人,全都是支持他們少主的貴族和商人,根據王韶的來信,他們這些人還真憑借與熙河的貿易,增強了不少勢力。 但也引起梁皇后與其弟的注意,他們打算先打擊西夏少主的勢力,故此以販賣糧食給熙河為由,禁止他們與熙河貿易。 而這暴露他們姐弟的野心,故此在其國內,引發很大的爭議。西夏那邊已經有人在與王韶聯系,希望得到我朝的支持,而王韶認為這是一個大好機會?!?/br> 張斐猶豫道:“但是上面還有一個遼國在虎視眈眈?!?/br> 趙頊激動道:“但這機不可失??!唯有制造他們內亂,我們才會有機會,否則的話,怎么也避免不了兩線作戰?!?/br> 張斐沉吟少許,突然道:“之前我查閱慈善基金會的賬目時,想到一個問題?!?/br> 趙頊愣了下,“什么問題?” 這話題跳躍的,他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張斐道:“不知陛下可有注意到,目前國內技術發展最快的就是筆墨紙硯和印刷?!?/br> 趙頊道:“朕倒是沒有注意到,但是這與此事有何關系?” 張斐又解釋道:“之所以這些技術發展的快,乃是因為報刊的出現,導致對這些商品的需求非常大,以至于商人在不斷創新。 同理,對于火器也是如此,火器技術發展最快的那段期間,正好是京東東路的皇家警察拿著火器剿匪的時候。 所以,想要發展火器,必須依靠要戰爭,不能閉門造車?!?/br> 趙頊立刻道:“這不是這正好嗎?” 張斐道:“但目前火器尚不成熟,在戰場上使用的次數,那更是屈指可數,大部分將領都不會用,如果是發動大規模戰爭,火器幫不了什么忙,也難以發揮其優勢。 但如果是小規模的戰爭,比如說悄悄派人進入西夏國內,給予他們內部分裂勢力,提供火器支援,這樣不但能夠加速火器的創新和完善,同時能夠摸索使用火器的戰術?!?/br> 趙頊顯得還是有些猶豫,為了一種武器,去放棄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張斐又道:“陛下,這種慢慢介入,情況也更加可控,無論是國內財政,還是北邊的契丹人。而且,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介入,將那些人從他們的少主身邊,拉到我們這邊來,也避免今后為他人做嫁衣,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再出兵。 以前沒有辦法,只能采取羈縻制度,但是這種制度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容易出現反叛,但如今我們有了公檢法,事實證明,公檢法能夠很很好的將異族納入我朝,接受中央管理?!?/br> 聽到這里,趙頊才有些心動,可不能再讓西夏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權,今日他能夠與你和好,明日也能夠捅你一刀,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張斐道:“咱們還是按照原計劃行事,繼續挑撥他們內部斗爭,同時根據具體情況,暗中出兵支持,但主要是以火器為主?!?/br> 趙頊猶豫道:“但是那火器是很貴的?!?/br> 拿著這么貴的武器,去支持別人,太不劃算了。 張斐道:“當然不能用銅制的火器去打,其實上回軍器監之所以給我們看銅制的,主要是確保萬無一失,竹制和鐵質也不是完全不能用?!?/br> 趙頊稍稍點頭。 張斐又道:“現在陛下要做的,就是從京東東路調派一些擅于使用火器的將領前往熙河地區,同時在西北地區,秘密建造幾個大型的火器作坊,據我所知,西北鐵礦和煤礦都非常豐富?!?/br> 趙頊突然想到什么似得,道:“其實在你去河中府之前,西北曾以鑄造鐵幣為主,當地有很多個鑄幣作坊,而如今那些作坊都已經荒廢,可以將那些作坊,用于火器?!?/br> 張斐喜道:“這可真是再好不過了?!?/br> 趙頊又道:“不過這事,暫時還不宜讓朝臣知道,你讓李豹他們去安排,錢的話,朕會從內藏庫調撥?!?/br> 目前朝中大臣全都將目光鎖定在內政上面,這種事要讓他們知道,肯定是反對。 張斐道:“這建造作坊的錢就由我來出吧,這樣能夠更好的掩人耳目,陛下最近已經從內藏庫撥了不少錢出來?!?/br> 趙頊愣了下,道:“這可不是一筆小錢?!?/br> 張斐點頭道:“這我知道,但是我家里就沒有一個花錢的人,所以存了不少錢,放在那里也沒啥用,我的理念一直都是要錢給用出去?!?/br> 趙頊很是欣慰道:“要是朝中權貴,個個能夠如你一樣,何愁西夏不滅??!” 張斐趕忙道:“陛下過獎了,我能有今日,全蒙陛下照顧,這都是我應該做的?!?/br> 趙頊笑著點點頭,又道:“對了,王韶的來信,還提到一點,就是這個計劃,整條西線都得配合,故此,要完成這個計劃,需要一個統帥?!?/br> 提到這個問題,張斐其實也很郁悶。 放眼望去,真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統帥。 不像唐朝有李靖、李績、蘇定方,一代接著一代,根本停不下來,哪怕就是在幾十年后,也有宗澤、種師道,吳玠、岳飛、韓世忠這些統帥之才。 而當下是一個統帥真空期。 這也與宋朝的體制有關,培養不出統帥。 張斐思前想后,道:“暫時來說,我以為王韶最為合適,這個計劃主要是分裂西夏,不是正面硬碰,種諤他們并不適合,而王韶在熙河拓邊,就是玩得這一招,并且他也證明自己是統兵之才?!?/br> 趙頊笑道:“你可知道王韶舉薦的是誰嗎?” 張斐問道:“誰?” 趙頊不語,只是笑吟吟地看他。 張斐不敢置信指著自己:“我?” 趙頊點點頭。 張斐立刻道:“陛下,我收回我剛才說過的話,這王韶不是統帥之才,他根本就識人?!?/br> 讓他去外交,就已經夠勉強,好在也只是讓他拖延,沒讓他真的談,讓他去當統帥,那跟自取滅亡沒啥區別。 趙頊哈哈一笑,道:“王韶舉薦你的原因,是因為當初那場軍事審判,你有恩于種諤等西軍將帥,而種諤他們又對王韶頗有成見,所以王韶不是舉薦你去帶兵打仗,而是讓你去負責說服那些西軍將領配合這個計劃?!?/br> 這個滲透分裂計劃,王韶是非常贊成,他比較喜歡這種盤外招,但是光憑熙河地區,是很難完成的,必須要整個西線都齊心協力。 但是西軍目前非常不爽王韶,也不可能聽他的。 王韶知道這個計劃,張斐也有參與,他希望張斐去說服那些將軍。 張斐權衡半響,“如果只是去說服那些西軍將領,我倒是愿意跑一趟?!?/br> 趙頊點點頭,“朕其實也希望,你能夠去一趟,因為如今整個西北地區,唯有延州、府州等地,暫未推行公檢法?!?/br> 如府州這些地方,制度是比較特殊的,基本上是折家節度一切,蔡卞、蘇轍他們也沒有辦法在當地推行公檢法。 但是趙頊顯然希望利用公檢法去制衡這些軍閥。 其實他原先對于王韶也不大信任,之前都還準備將王韶調回來,畢竟王韶在那邊太久,都快要達到節度使的地步。 是后來是他從樞密使口中得知,王韶主動將近一半的軍隊,全部轉為皇家警察,由曹評來接受,他這才放下心來,也因此考慮過,讓王韶擔任統帥。 張斐道:“但是貿然在那邊推行公檢法,會不會引起西軍將領的誤會?到底這文武不和,會影響到前線將帥作戰?!?/br> 趙頊問道:“對此,你可有更好的建議?” 張斐思索一會兒,道:“我建議只引入公檢法制度,至于這人選問題,充分參考西軍將領的意見,如此也能夠確保當地的團結?!?/br> 趙頊點點頭道:“就依你之意?!?/br> 這個不急,可以慢慢來。 張斐點點頭道:“那那明年我就去跑一趟,順便將火器作坊這些事全部落實?!?/br> “又要辛苦你了?!?/br> “不敢,這都是我分內之事?!?/br> “對了!漕運那邊的事,你們處理的怎么樣?”趙頊突然問道。 張斐道:“現在就等呂尚書從河北回來,王學士意思的是,將這個任務交給呂尚書?!?/br> 趙頊心里當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張斐突然道:“不過這也剛剛好?!?/br> 趙頊問道:“此話怎講?” 張斐道:“經過改造后的漕運,是能夠加強對江南的糧食運輸,那么西北的糧食就可以囤積起來,專門應對這個計劃?!?/br> 說著,他忽然想到什么,“對了!陛下可還記得,上回我跟陛下提到京東東路海運一事?” 趙頊點頭道:“當然記得?!?/br> 這里面可是包含對付遼國的策略。 張斐道:“根據目前糧食調度來看,嶺南那邊的糧食是很難運送到京城來,糧食署從那里去購買,其實也不大劃算。 我們可以嘗試通過海運,先將那邊的糧食運送到京東東路,才通過河道運送到京城來?!?/br> 趙頊問道:“這能行嗎?海運風險甚大?!?/br> 張斐道:“如果將漕運拆分成事業署,我認為他們一定會去嘗試海運的,因為他們需要節省成本,這樣就能夠賺更多的錢?!?/br> 對外,趙頊只是將南邊與交趾沖突一事,告知大臣們,并且表示,已經與交趾解除誤會。 保守派對此是非常滿意。 這足以證明,趙頊確確實實要將重心放在國內。 王安石雖然有些不爽,但也沒有辦法,這是大勢所趨??! 就在這時,呂惠卿終于是從河北趕了回來。 王安石也是在第一時間,將犒勞呂惠卿的大禮送上。 呂惠卿是激動不已,這份大禮,可是非常重的,他可以借此事,掌控整個漕運,這權力可是不小??! “恩師如此恩待惠卿,惠卿定不會讓恩師失望的?!?/br> “你辦事,為師向來放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