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57節
你要說這是貪污吧,好像過了一點。 但是你用一點,我用一點,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薛向第一回 看到這賬目,也都以為是計算錯誤,怎么會差這么多。 可今年賬目,是事業署先將貨物全部售出去,然后官員再拿著錢幣去買。 原本根據估算,是倉庫里面貨物還不足以發放所有的薪俸,結果算下來,扣除薪俸,這糧食署還賺了不少錢。 這真是很離譜。 能不冗費嗎? 薛向又道:“還有就是將貨物運來運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今已經免除衙前役,押送貨物,都是需要付錢的?!?/br> 司馬光突然問道:“可是百姓的財富為何會增加這么多?” 薛向道:“根據我們的調查,主要是因為百姓賺錢的積極性得到增加。近三十年來,我朝二等富戶的人數一直在減少,但今年卻增加不少。 就是因為現在百姓敢去掙更多的錢,雖然田里的收獲并未增加,但是百姓還會去種植葡萄、青菜和養雞養鴨,甚至于去作坊干活,所以百姓的財富普遍都在增長。 而其中財富增長最快的就是商人,朝廷改發貨幣,商人是最為受益的,光憑這一點,他們的財富增長就不止一倍?!?/br> 之前財富的增長,是在于人人都得交稅,光這一點增長,就維持了好幾年,可見之前逃稅漏稅多么嚴重。 但今年都還未查稅,增長點完全在于制度的優化,節省損耗,以及百姓賺錢的積極性。 但是里面有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百姓之前為什么不敢去賺錢,為什么富戶會年年在減少。 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 趙頊跳過這個令人尷尬的話題,又問道:“三司使對于明年錢幣的發放有何建議?” 薛向道:“臣建議暫時削減鑄幣量,盡量將銅全部囤積起來,慢慢用紙幣來代替,同時讓各大解庫鋪,允許用銅抵押稅幣?!?/br> 司馬光道:“這誰會愿意拿銅來抵押紙幣?” 薛向道:“我們觀察現在許多大財主都在做買賣,但是現在用任何貨物來交易,成本是一定高于稅幣的,同時他們家有很多銅器,這些銅器是難以立刻充當稅幣。 如今解庫鋪只是允許稅幣和銅幣的兌換,只要允許大家用銅抵押稅幣,我相信越來越多人都拿著銅器來抵押稅幣。 而且這么一來,是可以增加稅幣的發行量,同時不違背立法會定下的規矩?!?/br> 立法會目前只是認定,發行稅幣的多少,不能超過朝廷儲銅。 如果財主愿意用銅抵押稅幣,稅幣發行就會增加。 王安石補充道:“陛下,這只是屬于民間交易,是等價互換,就是再多也不會出問題的?!?/br> 趙頊點點頭。 薛向又道:“此外,臣還專門研究過河北的財政問題,臣以為河北駐扎的士兵,是河北地區負擔,但也可以幫助河北地區恢復財政。 只要從明年開始,將河北所有官員、士兵的俸祿,全部改為稅幣,必然快速振興河北財政。 因為朝廷頒布這項政策,商人必定會蜂擁而至,十幾萬大軍囤積在河北,他們都需要買糧食,買衣服,這些全都是錢??! 商人過去了,又能夠幫助百姓獲得更多的生計,如今河北地區的土地兼并是極為嚴重,只能依靠商業去振興。 關鍵商業是能夠很好的抵御水患,商人可以將作坊建設到沒有水患的地方。 對于朝廷而言,也就不需要額外再撥錢去賑濟。 除此之外,朝廷還可以將京東東路、淮南地區的官員俸祿全部改為稅幣,但不額外增發稅幣,以此來慢慢推廣稅幣?!?/br> 文彥博算是聽明白了,“三司使真是好口才,這是變著法來增加稅幣的發行量,但這才一年,你未免太急了一點吧?!?/br> 薛向卻道:“這不僅僅是一年,河中府的商業繁榮,就是基于當地龐大的軍隊,而今年稅幣光給朝廷節省的損耗,也都是不可估算的,河北為何不效仿,況且這兩年河北百姓也漸漸習慣使用稅幣,朝廷應該趁熱打鐵?!?/br> 王安石道:“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解庫鋪,慢慢打通與西北鹽鈔的置換,從而連成一片。 尤其是最近熙河貿易的成功,許多來自西域貨物進入我國,導致更多商人開始兩地來往,如果連成一片,商人就可以通過飛錢來周轉,這樣也方便稅務司查稅?!?/br> 趙頊點點頭道:“準奏?!?/br> 文彥博拼命地向司馬光使眼色,見司馬光猶猶豫豫,索性自己向趙頊道:“陛下,如今臨時法頒布,可以更便于推廣公檢法,臣建議開始全國推行?!?/br> 不能看王安石他們表演,我們也得表現一下。 薛向忙道:“臣也非常贊成,因為公檢法是發行稅幣的基礎所在?!?/br> 趙頊笑道:“朕一直都非常支持,只是司馬尚書,一直對此存有疑慮?!?/br> 天吶!就連皇帝都知道了。文彥博尷尬一笑。 推廣稅幣,這還得經過討論,你說推廣公檢法,如今真心沒誰攔著你們啊。 小希在此祝大家,元旦快樂,心想事成。 第七百八十四章 保險法案 薛向是一個非常精于計算的人,經過這兩年的嘗試,他發現這稅幣簡直就一個寶藏,要是用的好,能夠幫助國家省很多很多錢,那為什么放著不用。 況且,如今這貨幣就是三司最大的權威,他肯定是要加大力度,但他并不是一味的要去發行更多的稅幣,而是要使得稅幣成為唯一的錢幣。 這才是權力。 只求發行更多的稅幣,那就是毀壞權力,換取財富,顯然是不劃算的。 不管是借著給士兵發軍餉,推廣稅幣,還是讓解庫鋪開啟儲銅計劃,都不是一個發行計劃,而是一個替代計劃。 同時,這樣也能夠避開立法會定下的規矩,其實薛向是非常不愿意去破壞公檢法制度,因為他認為這對他是有利的。 而司馬光他們之所有被稱之為保守,那也是有原因的,他們始終對紙幣存有極大的疑慮,但是這么大政績在面前,保守派也不能當做沒有發生,只能加強對稅幣的監督。 要全力推行公檢法,以此來制衡。 而關于這事,一直都是司馬光在負責,現在也是,因為刑部就是掌管著司法官員的升遷和調度。 以前之所以慢,那是因為司馬光一來要選那些道德高尚的官員,不但如此,他們還得熟知公檢法,這真的是百里挑一??! 好在如今頒布了臨時法,官員們只需要了解清楚公檢法的制度,而不需要跟著學習幾年,司馬光也對此妥協,可以適當的加速。 于是他立刻寫信給蘇轍、蘇軾、范純仁等人,讓他們來舉薦一些可以獨當一面的司法官員。 因為公檢法在陜西推行時日最長,京東東路其次,而司馬光也早就在為此布局,讓蘇轍他們多帶一些司法官員。 當然,這也是因為司馬光相信蘇轍、范純仁他們的為人,他們肯定跟自己一樣,推薦的官員,肯定也都是道德上佳的人選,現在那邊是有著許多經驗豐富司法的官員,然后再搭配年輕的司法官員,足以令公檢法加速推廣。 而這些政策,并未有像以前那樣,引起非常大的爭論,這只能說明,稅幣確實取得巨大的成功,包括那些朝中權貴,他們也開始漸漸接受這一整套體制,因為不接受也沒有辦法。 這每鬧一回,到頭來,受傷的都是自己,因為公檢法被貶的官員多不勝數,事業署不也是他們鬧出來的嗎? 累了! 不僅僅是他們累了,那些商人、地主也都累了,依法交稅,已經是深入人心,收到稅單無非就是嘴上罵兩句,心中已無任何波瀾。 記得曾幾何時,河中府的收稅效率,令京城官員震驚,但今年他們切身體會了一把。 什么叫做效率。 這一個月內,大多數百姓就已經全部交完稅,幾乎都是用稅幣,暫時還沒有人用實物交稅。 但這又引發了跟去年一樣的問題,就是會出現一個貨幣真空時段,雖然稅幣的發行,導致大家也將銅幣拿出來用,但問題是,用銅幣來大規模交易,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原本交易一直在加速,突然又減速,許多人都有些受不了。 故此,很多人主動跑去解庫鋪兌換稅幣。 政事堂。 今日文彥博在這里主持日常工作,同平章事的權力并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得到削弱,只是得到新的制衡,所以不管是文彥博,還是王安石都可以決定很多事的,他們只需要跟皇帝商量出一個大的方針,具體事宜,宰相就可以自己決定。 真正主持國家日常事務的是政事堂,而不是皇帝。 “諸位可有聽說,這城里三大解庫鋪,希望能夠從朝廷手中借一百萬貫的稅幣?!?/br> 剛剛進來的呂公著,是迫不及待地說道。 文彥博大吃一驚,又好奇道:“借一百萬貫?他們借這么多錢干什么?” 呂公著回答道:“主要是大家將稅幣都拿去交稅,坊間缺乏稅幣,但是他們又有稅幣兌換業務,如今他們手中沒有多少稅幣可以兌換,這會令他們失信于商人?!?/br> 文彥博啞然失笑,最初搞這個置換,他們擔心的是,解庫鋪沒有足夠的銅幣去兌換稅幣,不曾想,現實與他們預料中正好相反,又問道:“那他們拿什么來借?” 呂公著道:“是拿銅錢和土地作為抵押?!?/br> 曾鞏好奇道:“既然有銅錢,為何還要借稅幣?” 呂公著道:“這是因為稅幣比銅錢更為方便,對于解庫鋪而言,用稅幣周轉是最為省錢的。其次,解庫鋪預計交完稅,短時日內坊間會缺乏貨幣,擁有稅幣,是能夠得利的?!?/br> 說到這里,他稍稍一頓,“最后,他們認為這么做是不會虧本的,因為稅幣只能是貶值,而增值的可能性很小?!?/br> 文彥博道:“難道這借錢不算利息嗎?” 呂公著笑道:“他們三家可是我大宋最厲害的jian商,他們只打算印承擔印刷稅幣的成本,而不打算支付利息?!?/br> “不打算支付利息?他們認為三司是開善堂的嗎?” “因為他們得知朝廷想要讓解庫鋪開展儲銅買賣,但是沒有足夠稅幣,他們是無法置換,他們知道朝廷有這方面的需求,故此他們認為不應該對朝廷支付利息?!?/br> “這些jian商?!?/br> 文彥博罵得一句,又道:“但是三司可不能隨意印發稅幣的?!?/br> 呂公著道:“方才君實得知此消息,立刻趕去了立法會?!?/br> 立法會。 “張三,這是不是你的主意?” 司馬光見到張斐,就質問道。 “我發誓?!?/br> 張斐舉手道:“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現在都不敢出門,天天被人罵。這這都還是拜司馬學士所賜?!?/br> 司馬光瞪他一眼道:“你當我還蒙在鼓里嗎?” 想到這事,他就惱火,被這小子戲弄了一番,連罵都不能罵,可真是煩死了。 富弼好奇道:“你們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