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37節
而三司方面,也需要籌備,發行稅幣可不是說站在城墻上,將稅幣往坊間撒,就算是完成任務。 要知道三司已經沒了財政大權,薛向一定要強化貨幣權,否則的話,這三司就真的成為一個看倉庫的了。 他也在積極與相國寺、馬家、慈善基金會這幾個大金庫商量,各方該如何合作。 好在有河中府這個樣本在。 合作起來也不是很麻煩。 而且這里面的合作不但涉及到稅幣,還包括新政內的一些金融政策。 在他們如火如荼的進行時,立法會也都在積極討論,范純仁、蘇軾至今未有回京東東路,其實也是在等這個結果。 可是經過數日的討論,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結果。 因為這確實不是他們擅長的。 平時口若懸河的司馬光、蘇軾,這回也是徹底焉了,這論來論去,自己都不知道在論什么。 哪怕是他們是在公檢法的基礎上討論,也就是說他們相信公檢法可以去制止,但問題是怎么去設計這個規則。 因為根據薛向說法,發行稅幣的多少是波動的,怎么設計這條底線。 富弼也是將京城一些司法官員都請來想辦法,其中也包括許遵和張斐這對翁婿。 一番激烈的辯論之后,眾人是口干舌燥。 司馬光突然看向一旁的張斐,“張三?!?/br> 張斐下意識直起腰板道:“什么事?” 司馬光問道:“你這回似乎沒有多少見解?” 他這一問,大家都目光都看過來。 張斐愣了下,又故作一番猶豫后,才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但可能有些大膽?!?/br> 富弼立刻道:“你先說來聽聽?!?/br> 張斐道:“稅幣是多是少,其實我們這些人是很難感覺得到,真正影響到的是那些商人,商人在這方面比我們都敏感。這術有專攻,那為什么我們不求助商人?!?/br> 蘇軾好奇道:“如何求助?” 張斐道:“很簡單,如果朝廷要發行稅幣的話,由立法會來主持,然后將各行各會大富商都請來,他們都答應,那就給過,要不答應的話就不給過,反正使用稅幣最多的也是他們,我們立法會沒有必要當惡人,也沒有必要承擔這責任?!?/br> 司馬光嚇得一驚,道:“這國家大事,讓商人來決定?” 張斐道:“這是國家大事,但商人要是不收這稅幣,稅幣發得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壞事,為什么不先大家商量好。 況且,是立法會召集商人來探討,是否允許的權力,是在于立法會,而不是在商人手里,只不過是立法會規定讓商人來參與決定?!?/br> 蘇軾眼中一亮,“這主意還真是不錯?!?/br> 富弼點點頭,又道:“主意是不錯,但是施行起來,可能會很麻煩,如果是一個州縣,那倒是可以這么做,但是三司使的意思,遲早是要全國發行稅幣,難不成每一回發行稅幣,都將全國的商人都給請來?還有,這人多嘴雜,各自利益又不相同,這何時才能夠探討出一個結果來?!?/br> 張斐聳聳肩,云淡風輕道:“這很簡單,規定三年發一次稅幣,同時規定多少人贊成,就給通過?!?/br> 富弼不禁微微皺眉。 許遵見罷,立刻沉眉訓道:“張三,富公問你話,你就不能嚴肅一點嗎?肩膀抖來抖去,是給誰看的?” 張斐被罵得一愣,訕訕道:“岳父大人教訓的是,小婿這是惡習難怪,但是其實小婿是非常認真的回答,行情是波動的,要準確在一個數目上立法,那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國家、百姓、君主在稅幣這件事上,又是存在矛盾的,但如果惡性發展,三者都會損失巨大。 不如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三司提出發行多少稅幣,為得是國家和君主的利益,如果商人能夠接受,那就皆大歡喜,如果不能,那他們自己商量,我們就當一個組織者和裁決者。 就好像如今的庭審,庭長也是聽證人的口供,看證據,然后依法判決,而不是自己去跟嫌疑犯斗智斗勇?!?/br> 趙抃聽得一樂,“這說法倒是新穎?!?/br> “仲途勿惱?!?/br> 富弼笑道:“我方才也不是怪他無禮,其實張三說得很有道理?!?/br> 蘇軾也道:“我也這么認為,其實交子問題,就是在于百姓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這么做的話,看似讓他們自己商量,但其實是立法會給予商人保障,讓他們可以跟官府討價還價,如此一來,是能夠很好的阻止稅幣濫發?!?/br> 富弼點點頭,又向趙抃、司馬光、范純仁他們問道,“你們怎么看?” 三人也都點點頭。 立法會商定過之后,于是請來王安石、薛向商議。 王安石一聽,人都傻了,“富公,讓商人來決定國家大事?” 富弼呵呵笑了幾聲,突然指著一旁的司馬光,“難得介甫與君實的看法一樣??!” 王安石下意識看了眼司馬光,二人對視一眼,同時偏頭輕哼一聲。 王安石突然靈機一動,又道:“看來富公也知道我與君實的理念存有諸多矛盾,既然我們對此事看法都一樣,可見這是不行的?!?/br> 富弼笑道:“介甫有所誤會,不是讓商人來決定國家大事,而我們立法會邀請商人來幫助我們立法會下決斷。 因為我們幾個老頭,也不太懂這些,要是耽誤了三司的大計,我們也是不想的。而且,商人接受稅幣也是稅幣成功的關鍵所在,何不讓他們參與進來?!?/br> 王安石微微皺眉,又看向薛向。 薛向稍稍點了下頭。 富弼又道:“但目前三司方面也沒有確定一個計算法,而且三司使也說了,暫時只是試探,所以在這期間,立法會會暫時出臺一個法案,保證民間存有的稅幣,是不能超過國庫存有的銅絹?!?/br> 王安石道:“富公,此事事關重大,我們應該慎重一點?!?/br> 富弼道:“我們已經商討了很多天,這就是唯一的辦法,唯有如此,我們立法會才能夠捍衛國家、君主、百姓的正當權益?!?/br> 從立法會出來,王安石第一句話,“你信不信,這主意定是那張珥筆出得?!?/br> 薛向問道:“相公為何如此肯定?” 王安石哼道:“富公也不見得比司馬君實開明,司馬君實都跟我想的一樣,富公能想到這種辦法嗎?倒是那張珥筆,當初就是他撮合官府與馬家合作,理由也都差不多?!?/br> 薛向道:“但是下官認為這個辦法倒是不錯,若想長久使用稅幣,先跟商人溝通好,可確保萬無一失。 只要大家都認稅幣,朝廷可以在一些事務使用稅幣,本就能夠節省不少損失?!?/br> 王安石想了想,“既然你認為行,那就試試看,反正我們改變不了立法會的決定?!?/br> 當然,能不能這么干,還得皇帝首肯,不過張斐已經說服皇帝。 此外,朝中所有大臣,幾乎都支持這么干,因為很多官員其實都做買賣,而且買賣還都不小,再加上這與他們的俸祿相關,他們是既得防著三司,又得防著立法會,讓商人直接參與,其實他們也是可以間接參與的,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最終還是順利聽過。 而這消息剛剛傳出去。 商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結果,對于他們而言,可真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所有物價立刻是漲到錢荒之前的價格,甚至于糧價、絹布等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還上漲了一些。 同時,三司宣布與馬家、相國寺、慈善基金會合作。 其實相國寺、慈善基金會之前都有與馬家合作,但如今他們自己也會增開解庫鋪,這動輒數百萬貫的盤,別說馬家一家,就是他們三家吃下來都有一些困難。 當然,他們也沒有放棄與馬家合作,因為三家一直都有著密切的合作,尤其是相國寺,它其實就是馬家和慈善基金會背后最大的東主。 而相國寺又與許多權貴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三家馬上對外宣布,百姓可以拿稅幣來解庫鋪兌換銅錢,反之,也可以拿銅錢兌換稅幣。 薛向在聽證會上說得是非常明確,三司從未保證過,稅幣是能夠換錢幣,三司只承認,稅幣能夠按面值交稅,但薛向也提到過,民間要對黃,三司也不反對。 而這三家之所以這么干,其實就是在引流,先利用這種交換業務,將客戶給吸引過來,同時也借此增加存錢業務。 其實存錢業務和紙幣錢幣兌換業務,宋朝都早就有了,也沒有什么稀奇的。 而三司為了支持他們三家,也是將公檢法底層官員的俸祿全部交給他們,往后皇家警察直接可以上他們三家領取俸祿。 至于士兵的話,薛向不太敢動,那里面的水太深,平時發點什么,長官怎么也得撈一點,如果都放到解庫鋪,那些長官的利益怎么辦,而且三家現在應付不過來。 但是薛向相信,士兵們遲早會要求跟皇家警察一樣。 雖然目前還都在籌備當中,尚未正式發行稅幣,但京畿地這一潭死水,已經徹底被激活,既然稅幣都可以直接上解庫鋪兌換錢幣,那還捂著干嘛。 不管是百姓,還是商人都趕緊拿出錢幣出來消費。 然而,這個市場規模,可以說比之前是擴大一倍,因為現在官員、士兵、皇家警察他們都需要拿錢去市場購買自己所需。 這生產力立刻就有些相形見拙。 新城區計劃也是刻不容緩。 而戶部和公布也適時公布新城區計劃,將會京城東、西兩側建造兩個新鎮,這兩塊地方其實進入京城的必經之路。 這是王安石規劃的,他希望將兩個新鎮打造出防御工事,主要就是阻礙騎兵,以及增加弓箭手。所以還規定其中一些作坊,是必須要磚瓦,而不能用木材。 太冷了,手指僵硬,碼字效率大大降低,就別提空調,對于碼字而言,是真心沒卵用。 第七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 其實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公檢法壓根就不是為那個小農經濟準備的,而是為即將到來的商業社會準備的。 潛龍勿用的計劃,主要就兩部分,第一部 分就是公檢法,而第二部分則是建議皇帝將重心從農業轉向商業。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而在河中府的時候,張斐沒有強行突破鄉村的防御,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因為在純粹的小農經濟下,公檢法發揮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唯有商業越發達,公檢法的作用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當時河中府那邊的鄉村,還不是那么需求公檢法,所以張斐也只是完成公檢法與鄉村的對接。 如今是先建設好公檢法,再激活商業發展,就會更顯得事半功倍。 “掌柜的,給我來兩斤紙?!?/br> 剛剛放衙的司馬光,在路過黃家紙鋪,便過去想買一些紙回去。 “是司馬相公?!?/br> 那紙鋪掌柜見是司馬光,急忙先出門行得一禮,旋即又道:“真是抱歉,這紙都賣完了?!?/br> 司馬光一驚,“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