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446節
司馬光點點頭,又向張斐道:“此事我們還需要調查,你先回去吧?!?/br> 張斐納悶道:“司馬學士,我一番好心,還得被調查?” 司馬光道:“你是熟知律法的,應該知道你即便是為了救人,也不代表你能夠殺人,朝廷有朝廷規章制度?!?/br> 張斐這回聽懂了,趕忙道:“冤枉!司馬學士,我真的冤枉啊,我真的是一番好心?!?/br> 司馬光道:“你是不是被冤枉的,還得調查,你先回去?!?/br> “我……” “來人??!將他轟出去?!?/br> “別別別,我自個出去,我自個出去?!?/br> 第三百三十五章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司馬光可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的人,他絕不會因為自己比較看重張斐,就可以任由他胡作非為,最初他聽到這事的時候,也是感到非常惱火,覺得這小子無法無天。 你一個二十多歲的耳筆、商人,竟然想要通過捐助的方式,去改變國家的教育,這簡直就是最為嚴重的賄賂行為。 是殺了都不過分啊。 儒家可真是非常非常重視教育的。 可聽說張斐的目的,竟然是要捐助訟學,那他又覺得這也無可厚非,確實是一門慈善。 因為就司法改革而言,目前朝廷的確需要培養更多的司法人才,雖然宋朝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律令,規定官員入仕之后,首先就是要學習律令,但是由于檢察院和警署的出現,導致訟學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 要將死板的律文靈活運用。 而就這一點而言,張斐是絕對有能力去參與編訂訟學的教材。 關鍵司馬光本就打算讓他幫忙的。 正如張斐自己所言,他是又出錢,又出力,一心為國。 但是謹慎的司馬光,并沒有立刻對張斐網開一面,他還是要去跟大臣們商量,畢竟這事關統治基礎,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做主的。 這個先例能不能開? 可以讓張斐提供訟學教育的幫助,甚至直接讓張斐在國子監任職,但是不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 畢竟這種手段,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司馬光本就很謹慎,他絕無可能妄下判斷。 “哦……王大學士?” 剛剛被審刑院給趕出門來的張斐,又在半道上遇見王安石。 “你小子可真是能鬧騰的?!?/br> 王安石見到張斐,就呵呵笑道。 之前新政的風頭一度被張斐搶走了,最近事情好不容易回到正軌,朝中一直都在針對新政進行辯論,王安石也以為這段時期,肯定沒張斐什么事,可不曾想,張斐又弄出這檔子事來。 頓時又將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張斐當即是一臉委屈道:“我為王大學士赴湯蹈火,王大學士竟然還笑我,可真是世態炎涼??!” 王安石愣了下,趕忙道:“你小子說話可得講憑據,這事可與我沒有任何關系?!?/br> 他之前聽到這事,都感到十分驚訝。 也被這小子的行為給嚇到。 好家伙! 這一照面,直接將鍋甩了過來,要知道上回張斐還就是這么對待司馬光的。 他可不會輕易上這當。 “我絕非是在胡說八道?!?/br> 張斐解釋道:“王大學士難道不知為何朝中那么多大臣會反對新政,他們真的個個都是為了一己私利嗎?” 王安石稍稍皺眉,問道:“那你說是為什么?” 張斐道:“因為自古以來,都是提倡以仁義為先,而王大學士的新政,卻以重利為先,他們自然會反對,此更多是觀念之爭?!?/br> 王安石長嘆一聲,感慨道:“國之弊政,皆源于利,若不重利,又如何做到對癥下藥?!?/br> 他深受儒學教育,他不重仁義嗎? 他為官多年,是孑然一身,在地方為官時,也造福一方,其私德方面是無可挑剔,其才華那更是世上少有,這種臣子不就是儒家所希望見到的嗎? 可見他不是不重仁義,而是他希望對癥下藥,國家的問題就是沒錢,講仁義是賺不到錢的,只能談錢??! 張斐笑道:“可是沒有一本教材,是認同王學士的理念,如此教材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會給新政提供源源不斷地敵人,若不改變,依我之見,今后還是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局面?!?/br> 王安石不禁詫異地瞧向張斐。 他如何意識到不到這個問題,其實在歷史上,他就針對過教育進行改革,如果他這一次教育改革能夠成功,估計真的能夠改變歷史走向。 因為他是提倡經世致用,文武兼備,學有專長,學用一致的思想。 同時,他尋求是能夠理財整軍,富國強兵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腐儒。 他認為如今朝廷對于文章過于看重,使得讀書人的思想都束縛其中,但儒家許多學問都是沒有用的,但又將其它有用的學問給擠壓的沒有生存空間,如醫學、算學、武學,甚至于科學。 在他執政期間,是加強對醫學、算學、武學等等專業的教育。 可見他非常清楚一個道理,就是政治改革,教育先行。 而他的問題就在于,他將這話是直白的說出來了,并且還就是這么干得,那么后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是人未亡,政已息。 但此時此刻,張斐這一句話算是說到他心坎上了,這與他所想,真是不謀而合??! “王大學士為何這般看著我?”張斐故作忐忑地問道。 他知道王安石是有這打算,故此他才敢這么說。他跟司馬光可就不敢這么說。 王安石目光一收,又是激動地問道:“不知你到底打算怎么做?” 張斐解釋道:“我的本意其實不是要改變當下的教材,而是追求其他領域的教育,比如說算學、法學、醫學、武學,等等。 因為我覺得,目前朝廷的人才過于單一,就比如說財政方面,很多官員的才能,就還不如那些商人,但是國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構成,是不能用單一的學問去應對所有的問題?!?/br> “妙哉!妙哉!說得真是太好了!” 王安石聽得是心花怒放,撫掌稱妙,人生若能得一知己,真是一大快事,都顧不得浮一大白,又急急問道:“你跟司馬君實是如何說的?” 張斐道:“我方才就只是說,打算捐助訟學的教育,畢竟這是我的強項,如此說的話,也就不會引人懷疑?!?/br> 王安石聽罷,頓時又警惕地瞧了眼張斐,心想,這小子不會是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吧。 你跟司馬光就說捐助訟學,跟我就說捐助算學。 到底哪句是真。 王安石撫須沉吟少許,突然喟然一嘆,“教育之事,事關立國之本,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倒也怪不得你,你還是先保住你自己再說吧?!?/br> 言下之意,你既然都說捐助訟學,那你就先捐助訟學吧。至于什么算學,醫學,就算了唄。 張斐是心如明鏡,這老頭其實是在試探自己,于是道:“如果我達不到目的,我就還不如不捐,畢竟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br> 王安石不露聲色地問道:“不知你打算怎么做?” 張斐道:“我相信司馬學士,一定會支持我的,我們大宋慈善基金會將會捐助國子監增加訟學科目,而這對于司馬學士的司法改革,會有莫大的幫助。王大學士難道就不會羨慕嫉妒恨嗎?” 王安石哼道:“我是那種人嗎?” 你得了吧!張斐心口不一道:“王大學士必須是,要不是的話,那……那我這個計劃就無法成功?!?/br> 王安石愣了愣,“此話怎講?” 張斐道:“我的計劃就是,當司馬大學士說服國子監接受我們的捐助后,王大學士你就要開始各種羨慕嫉妒恨,強烈表達自己的不滿,要求我們大宋慈善基金會,也要捐助你改革所需要的科目,比如說算學,又比如說醫學、武學,等等。 對于大宋慈善基金而言,這一碗水要是不端平的話,那只會得不償失,畢竟王大學士如今可是深得官家信任,也是得罪不起的呀! 如此一來的話,王大學士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推動教育改革?!?/br> 王安石目光急閃。 他方才其實就是在試探張斐,要是弄了半天,你就只捐助訟學,證明你這話就是在忽悠我。 不得不說,張斐這一招還真是妙不可言,一旦司馬光要求國子監接受大宋慈善基金會的捐助,增強對于法學人才的教育,那他就有理由發揮了,不光是慈善基金會得一碗水端平,朝廷可也得一碗水端平,難道我的新政就是私生子,我也得要人才??! “呵呵……你小子的鬼主意,可真是令人防不勝防??!”王安石指著張斐笑罵一句,又問道:“不過你在其中,又圖的是什么?” 張斐笑道:“首先,我當然也希望我們大宋富國強兵,其次,我也想圖個安全?!?/br> “安全?” “不錯?!?/br> 張斐點點頭道:“我之前與王大學士說過,大多數商人捐助大宋慈善基金會,其目的就是為了避稅,可不是為國為民,同時我也向王大學士保證過,大宋慈善基金會所捐助的錢,較比所繳納的稅收,是只多不少。 故此我得絞盡腦汁,將這錢花在刀刃上,令王大學士和司馬大學都滿意,如此我的大宋慈善基金會,才能能夠繼續發展下去?!?/br> 這方說辭,都不能說是直白,簡直就是露骨啊。 花錢買個平安,就這么簡單。 這真是由不得王安石不信,他也不在乎張斐這點小心思,花錢買安全,是理所當然之事,可惡的是那些利用朝廷給予他的安全來規避稅收的人。 他當然選擇支持張斐的計劃。 對他而言,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不是說沒有張斐,他就完不成教育改革,只不過借用大宋慈善基金會去推動改革,阻力相對而言,會減小許多,可以令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方面的改革。 如果能夠成功,這絕對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 然而,最關注的教育的不是王安石,也不是司馬光,而是神宗趙頊,因為教育是直接關乎皇權的,歷朝歷代,每一任君主,對于此事都是非??粗氐?。 雖然趙頊知道這事,但并不知道張斐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這必須得問清楚。 剛剛別過王安石,還未出皇城,張斐又被趙頊派人給悄悄叫到皇宮里面去了。 真是連一點喘息之機都不給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