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332節
司馬光大驚失色。 張斐也是一臉驚愕,忙道:“這不大可能吧?!?/br> 半個時辰后,審刑院。 蘇軾看著小報上面的內容,又瞧了眼上面坐著的王安石和司馬光,“這上面寫得的確是我昨夜在潘樓說得,但這小報可與我無關?!?/br> 王安石頓時怒氣上涌。 你什么級別,敢這么議論我。 司馬光見罷,先開口道:“蘇子瞻,你是喝酒喝多了吧?” 蘇軾道:“我當時沒有喝酒,我也不認為我有說錯,朝廷怎能不準人們議論時政,這簡直就是荒謬?!?/br> 王安石大怒,“我何時說不準人們議論時政,我只是說不準這小報妄議時政,如果有人借小報,歪曲事實,故弄玄虛,這會給朝廷造成多大的麻煩,就如同現在這樣?!?/br> 蘇軾道:“我當然知道,我也聽說了王學士的那番言論,但是王大學士這么做,那無異于逼著小報歪曲事實,變本加厲?!?/br> 王安石問道:“你倒是說清楚?!?/br> 蘇軾據理以爭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理之法,人人皆知,應以疏通為主,而非是建筑更高的堤壩,那只是自取滅亡。 如果朝廷給予小報合法,商人自會忌憚,不敢妄言,以免丟了生計。但如果朝廷將議論時政的小報定義為違法,那么偷印小報之人,將無所顧忌,為求錢財,可肆意歪曲事實,只會讓情況變本加厲?!?/br> 他可是性情中人,對這條禁令是非常不滿,憑什么不準別人在小報上議論時政,是見不得光嗎?昨日在酒樓瘋狂對王安石輸出。 可他也沒有想到,會有人記錄下他的言論,然后以小報發出去。 司馬光沉眉思索起來。 王安石哼道:“你這話聽似有理,但純屬是狡辯。若朝廷嚴法懲治,我就不信那些人敢為一張小報,會連性命都不顧?!?/br> 蘇軾揚起手中的小報,“可事實已經說明?!?/br> 王安石道:“這份小報,可不是為求財,而是為了針對我王安石?!?/br> 正當這時,一個官吏走了進來,“啟稟司馬大學士,蘇檢詳求見?!?/br> 救兵到了呀!司馬光道:“讓他進來吧?!?/br> 過得片刻,就見蘇轍走了進來,“下官見過司馬大學士、王大學士?!?/br> 司馬光問道:“蘇子由,你為救你兄長而來吧?” 蘇軾一聽,向蘇轍不滿道:“為兄又沒違法,要你救甚?!?/br> 蘇轍權當沒有聽見,向王安石、司馬光道:“雖然我兄長言語有所不當,但若以此治我兄長的罪,這著實不公。 二位大學士年輕之時,也曾議論過時政,也曾指責過宰相,如今二位大學士當上了宰相,就不準別人議論,此非君子所為?!?/br> 司馬光偷偷瞄了一眼王安石。 王安石緊鎖眉頭,過得一會兒,他才道:“我也未說要治他的罪,待我查明此事后,再作定奪?!?/br> 蘇軾對此兀自不滿,正欲再說,司馬光突然道:“你們先下去吧?!?/br> “下官告退?!?/br> 蘇轍趕緊拉著蘇軾離開了。 待他們兄弟離開之后,司馬光便道:“其實他們兄弟,說得也有道理??!” 王安石怒不可遏道:“什么道理,他們這分明就是沖著我王安石來的?!?/br> 這片小報,看似在議論朝廷禁令,但其實是在誣蔑他的新法,這才令他任地憤怒。 司馬光道:“或許是有小人從中作祟,但是蘇子瞻的為人,我非常了解,我可為其擔保,他絕對是針對事,而非是人。而且,我相信如他一般想得,是大有人在,此事可能要從長計議啊?!?/br> 第二百六十章 政治危機 皇宮。 玉澗閣。 趙頊走在假山林立,溪水涓涓的小道上,但臉上完全沒有度假時的輕松愜意,反而是眉頭緊鎖,小聲念道:“知制誥宋敏求、李大臨,諫官胡宗愈,御史楊繪?” 說到這里,他偏頭看向身旁的護衛,“你確定是他們幾人所為?” 那護衛言道:“卑職絕無虛言,昨夜他們也恰好在潘樓,定是聽見了那蘇子瞻所言,而在天明之前,他們又派家仆暗中將這手抄小報,偷偷放在各大酒樓門前?!?/br> 因為趙頊與張斐有賭約的,他是特意派人去秘密監視這事,哪知道第二天這小報就出現了。 這著實令趙頊大吃一驚。 “他們幾人為何要這么做?” 趙頊顯得很是困惑。 胡宗愈確實彈劾過王安石,但宋敏求、李大臨在朝中都是屬于溫和派的,且醉心于學問,不是那種斗爭派。尤其是那宋敏求,可以說是當代史學家,尤其對唐史研究的非常深,而趙頊又非常崇拜唐太宗,經常跟他聊唐史,知道他的為人。 真的是個學問人,家藏萬卷書,其中包括許多孤本,如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都跑去他家借書看。 他們不太可能會干這種勾心斗角之事。 一旁的內侍官突然道:“素問宋制誥酷愛文章,他們會不會是反對禁止名士報?!?/br> 趙頊瞧那內侍一眼,點點頭:“定是如此。定是如此?!?/br> 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要是連他們都反對的話,先生只怕是難以應付?!?/br> 正當這時,藍元震突然來到這里,“陛下,大事不好了?!?/br> 趙頊問道:“什么事?” 藍元震道:“今早的小報變得越來越多,坊間已經流傳數百份之多?!?/br> 趙頊驚訝道:“可有查明,是何人所為?” 藍元震道:“這都不用去查,就是那些書生士子,自發抄錄那份小報,又分發給別人看,故而變得是越來越多?!?/br> 說著,他又道:“陛下,這么下去,可能會對王學士的新法,產生影響?!?/br> 他一直都是支持新法的,不是他認同新法的理念,只是他不喜歡保守派的人,因為這些人對宦官是看得很緊。 他與王安石是有共同的敵人。 趙頊道:“朕相信先生會有辦法解決的?!?/br> 這事他還真不是相信王安石,他是相信張斐,張斐早有預計,自有解決之法,犯不著他來cao心。 …… 原來這都是因為王安石下令開封府,調查此事,這直接導致汴京的讀書人,為保發這小報的人,就自發地抄錄這小報。 有本事你王安石就將我們都給抓了。 這令王安石真是始料未及。 之前他認為,這定是有人幕后cao縱,是來對付他的。 但如今看來,好像并非如此。 事實也是如此。 這事還真沒有人在后面cao縱,全都是自發行為。 這宋朝的讀書人,平時就愛議論時政,批評宰相,批評皇帝。王安石、韓琦他們年輕時,也是天天評這評那,因為宋朝風氣開放。 這個禁止議論時政,甭管是不是在小報上面,讀書人聽到這一句話就感到非常反胃,甚至以前崇拜王安石的讀書人,現在都覺得王安石是個偽君子。 你之前寫各種文章,議論時政,得到包拯、歐陽修、文彥博等宰相的欣賞,現在你當了宰相,就不準我們發表文章。 因為《名士報》到底就只是刊登過一篇文章,還是韓琦寫的,而且也是傳統文章,沒什么毛病,讀書人議論時政,都是寫這種文章。 你這禁得就沒有道理。 哪怕一些不問世事,醉心于學問的士大夫,也對此也是極為反感,他們也抄王安石的文章,也徹夜通讀,也會拿給別人去看,那這算不算小報呢? 而朝中許多既得利益者,他們考慮的則是權力問題,你王安石今天可以禁止我們發表文章,明天就可能會禁止我們說話。 至于一直就反王安石的官員們,就更不用說了,一看王安石自己送上門來了,趕緊扇風點火,弄點孜然,大家烤起來唄。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頓時令王安石陷入極大的政治危機。 王安石也真是被鬧得焦頭爛額。 心里是萬般委屈。 以前小報可有可無,難得一見,你們也都不在意,如今連一個月都沒有,就好像沒了小報,你們就都活不了了。 好像我干了什么天大的錯事。 “恩師,這么下去可是不行,必須得趕緊做出抉擇,否則的話,新法都會受到影響?!?/br> 呂惠卿現在都急了。 因為他本來是想,咱也借小報,宣傳一波新法,順便再懟一波韓琦,踩著韓琦上位,哪知王安石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這一下玩砸了。 這對王安石的名譽已經造成很大的打擊。 因為許多人都認為,王安石禁小報,就是擔心大家到時借小報議論他的新政,由此可見,這新政里面肯定有貓膩。 你王安石是做賊心虛??! 王安石愁眉問道:“你有何辦法?” 之前沒有過這種案例,他也有些束手無策。 呂惠卿道:“恩師趕緊上奏官家,廢除這條禁令?!?/br> 都已經鬧成這樣,要還強行執行,只會傷得更重,就沒有人支持他,這根本就沒法禁止。 王安石顯得很是猶豫,他確實很后悔,但他又認為,這馬上就收回來,不就證明,自己錯了嗎。 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所憂,絕非是庸人自擾,是他們目光短淺,不知其中之害。 呂惠卿見王安石猶豫不決,也知他所憂,于是道:“要不,去找張三想想辦法?” 王安石愣了下,“找張三?” 呂惠卿點點頭:“此事就是因張三而起,他當初也是利用這小報,幫許仲途討回公道,可見他對這方面是很了解的,何不去問問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