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295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為了避免這些人魚rou百姓,釀成大錯,張順又下令道:“李際期,我觀你是個義士,可夠為我做個御史,專門查處不法?” 那李際期聞言不由大喜,他原本聽到張順把自己抽調出去,是為了報復自己剛才沖撞了張順,哪里想到竟然是要重用自己? 李際期本來對鄉里鄉親的百姓頗有些愛護,如今能夠親身參與其中,更是喜不自勝。 而其他人聽了之后,不要暗吸了一口涼氣,心道:要遭了,舜王怎么任命了這么一個混不吝? 那李際期連忙感恩戴德的感謝了一番,正要退去。那張順卻一把抓住他低聲道:“如今義軍草創,難免魚目混珠,還請君為我耳目,萬務護得百姓周全!” “本王起兵,本為百姓。豈可學前朝糟粕,以壞了名聲?” “我麾下尚有文吏百余人,回頭我撥付給你五十士卒,權作護衛。你自個挑選三十文吏,助你一臂之力!” 那李際期聞言既驚且喜,連忙應道:“舜王放心,應五定然戰戰兢兢、勤勤懇懇,把舜王交代我的事情辦的妥妥當當,即便是肝腦涂地,亦在所不惜!” 張順又交代了一番,那李際期才感恩戴德的離去了,而其他士子亦暫且退走。 直到這時候,張慎言和呂維祺才抱怨道:“舜王,原本計劃攻取南陽之事已經近在眼前,如何突然做這種牽扯精力之事?” “義軍能等得及,我怕百姓等不及了??!”張順嘆了口氣道,“非我心急,實在是耽誤一日,不知道百姓又有多少要命喪黃泉!” 第四卷 裂土建制 第1章 皇太極的來信 張慎言、呂維祺和宋獻策三人動作很快,三人稍作商議便草擬出一份名單來。 草擬名單看似復雜,其實倒也簡單。 反正一切人員都是試用罷了,關鍵州縣還得任命武人兼職。 比如兼職主管陜州及下轄閿鄉、靈寶二縣的知州便是張順的義兄陳長梃;兼職盧氏知縣的是曹文詔;兼職汝州知州的是李信;兼職孟津知縣的是高一功;兼職登封知縣的是李際遇,兼職汜水知縣的是曹變蛟。 雖然軍政一把抓非長久之計,奈何如今正是用兵之時,若是文武相互配合不好,反倒容易為官兵所趁。 而其余諸縣位置則被幾個大戶出身和頗有聲望的士子占據了。 至于其余士子,除了占據幾個稍微偏僻一些的縣以外。他們雖然起點稍微低了點,只要做得好,倒也不是沒有被提拔的機會。 呂維祺的兒子呂兆麟被他安排到嵩縣這種義軍根基的地方任了知縣,董氏嫡子董篤行則被派遣到靈寶任知縣。 而洛陽知縣則落到老山長左冷禪弟子傅景星手中,其亦有一個族弟亦被推薦為永寧知縣,等等不一而足。 等到三人以知縣為核心,附上典史、縣丞等佐貳官,草擬完畢以后,便聯袂前來拜見張順。 當他們進去的時候,張順正和一個年輕的后生在那里說話。 見眾人到了,張順便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輕笑道:“這樣吧,我一會兒仔細琢磨琢磨,再做回復不遲?!?/br> 那人見張順已經“端茶送客”,便站了起來,施了一禮道:“我只是個傳話人,究竟如何,還請舜王決斷便是?!?/br> 言畢,那人便有些腳步輕浮的準備去了。 那呂維祺不由大吃一驚,不由一把拉住他道:“清之,你如何在此?” 原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王鐸的孫子,呂兆麟的侄子王清之。 “???原來是呂爺爺,我正要往你家去看你呢,沒想到在這里遇到了你!”王清之嬉皮笑臉道。 呂維祺原本想問問他來此何事,轉念一想反正左右一會兒便知曉了,何必多此一舉? 他便應道:“你且去我那新宅去吧!” 呂維祺原來的老宅在新安,后來他在洛陽購置了房產,謂之新宅。 “好說,好說!”王清之應了一句,轉身便離去了。 張順見他們過來了,不由把手中的幾張紙遞了過去,笑道:“你們來得正好,且看看吧!” 三人接過來圍在一起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一堆鬼畫符似的符號,不由有幾分懵了。 好在張慎言籍貫山西,看起來有幾分眼熟,不由猜度道:“看樣子這是蒙文,莫非是哪個韃子寫來的書信?” “哦,你們翻到下面有漢文版本?!睆堩樎勓圆挥尚Φ?,“張公倒是猜對了一半,韃子倒是個韃子,只是此韃子非彼韃子?!?/br> “此乃女真文也,諸位不曾識得……” 張順話音未落,呂維祺不由反駁道:“女真文臣亦有涉獵,明顯與此文不同,想必是有人假稱!” 原來由于明朝內地文教興盛,女真文亦一直有人研習。反倒是遼東女真舊部慢慢遺忘了參照契丹文和漢字制成的女真文。 等到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族內已經無人懂得女真文,只得借鑒回鶻式蒙古文,重新創造女真文。 由于此時皇太極尚未改族名諸申,也就是女真為滿洲,時人亦稱其族為女真,其文為女真文。 經過張順一番解釋,三人這才明白原來來信竟然是遼東金國汗洪太的來信。 他們連忙翻過了“女真文”,往后面一看,卻見上面寫到:天命金國汗致書義軍三十六營盟主舜王。雖我為金,爾為漢,我在遼東,爾在中原,皆大明國之敵也。 我欲和好,同享太平,奈何大明國不允也。幸聞爾亦如是,愿兩家攜手并進,共御強敵。 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也。天賜之,人受之。今天賜我遼東,賜爾中原,不意天意乎?非獨天照大明國哉? 三人看了半晌,洋洋灑灑數千言,不外乎強調金國與義軍都是大明的仇敵,理應結盟殺敵。 將來滅了大明國,雙方平分天下云云。 呂維祺不由大喜道:“舜王,此真乃天意也。遼東千里迢迢,竟然亦聞舜王威名?!?/br> “昔日唐高祖借突厥之力,成大唐之業。主公亦可借助金國之力,以取天下!” 時人雖有華夷之辯,終究不似后世,民族主義盛行,對此到不以為意。 “不知張公如何看待此事?”張順又問道。 “終究是件好事兒,不過須謹防金國狼子野心,以免五代十國遼國之故事?!睆埳餮韵肓讼?,雖然心里有幾分抵觸,但是從利益來看,對義軍頗為有利。 “宋先生亦認為如此也?”張順又看向宋獻策道。 宋獻策掐指算了半天,這才低聲應道:“舜王土也,金國金也,土生金,謹防為他人做嫁衣裳!” 張順頓時哭笑不得,若是歷史上你真算出這般結果,還怕那李自成忽略了東北滿清的威脅? 張順搖了搖頭,笑道:“金國雖為蠻夷,必為中國患。中原之地,北方威脅不外乎北方游牧,東北漁獵?!?/br> “游牧之族,習俗不與我同。故而我不能居其地,移其俗。其入我中原亦如是?!?/br> “漁獵之族,且耕且牧,最耐苦戰。是以先有烏桓鮮卑為患,后有高句麗、遼金為患,皆非旦夕可滅也?!?/br> “如今大明數用兵,與戰皆敗,足見其兵強馬壯,不可不慎也?!?/br> “不知舜王欲如何應對?”三人聞言一愣,雖然有些不太認同,終究非當前要務,便不再深究。 “我說你寫?!睆堩樜⑽⒁恍?,對宋獻策說道,“三十六營盟主,致書金國汗。汝之瓜分大明國之策甚合吾心,只是不知朱由檢小兒的后宮如何劃分?” “我意皇后歸我,其余三宮六院二一添作五,咱倆一人一半。對了,我聽說虎敦兔的婆娘全讓你收了,你還需要分給我幾個,不要老的!” “待我坐了天下,定然封你為女真汗,為我世守遼東,如云南沐王府例。你多給我進貢貂皮野豬皮人參等,我賜你大米白面饅頭,讓你頓頓吃的肚子滾圓,欽此!” 張慎言、呂維祺、宋獻策聞言不由面面相覷。咱家舜王這說的都是什么玩意兒? 宋獻策不由建議道:“老道不過市井出身,須識得幾個字,不如張公、呂公學識精深,舜王何不命此二人為你潤色一番,再字跡工整的回復回去?” “不可,不可!正是因為如此,才需我說你寫,方哄得那金國汗洪太小覷我等!”張順笑瞇瞇的應道。 第2章 開府建牙 那張慎言、呂維祺和宋獻策這才明白,原來張順故意把回信往粗鄙處寫去,就是為了麻痹洪太罷了。 張順這廝也是個鬼才,僅僅短短幾句話,便把一個狂妄自大、貪財好色、斤斤計較的市井之徒的形象描繪的活靈活現。 張慎言、呂維祺和宋獻策三人哭笑不得,只得依令行事。不多時便在宋獻策歪歪扭扭的字跡之下,一書書信草草的寫就了出來。 張順嫌棄那書信紙張太過齊整,又等到墨跡稍干,又揉了幾揉,在地上蹭了幾下,方才干休。 那呂維祺彎腰撿了起來,只見那書信早變得不堪入目。他端詳了片刻,不由問道:“金國的落款乃是天命金國汗洪太,不知舜王欲如何落款?” “不知三位以為如何落款恰當?”張順聞言稍微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這是呂維祺試探自己“稱王建制”的看法來著。 其實從前兩日,張順讓他們三人草擬諸縣官吏名單的時候,他就認識到已經到了建制的時候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等到名單確定下來,他要以何名義任命和號令他們,是張順遇到的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這是其一。 其二,既然與金國汗洪太這樣的人物書信往來,又當以何種身份交流,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既不能低人一頭,又不能過于囂張。 呂維祺見張順松了口氣,便率先應道:“洛陽為天下之中,昔周之故地也,周平王憑之,立國五百余載。今舜王既據其地,何不效法先賢,自稱周王以示天下?” 周朝周武王定鼎天下的時候,定都鎬京,營建洛邑。等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攻破鎬京以后,周平王東遷洛邑,謂之成周,周朝據此又延續了五百余年。 張慎言聽了不以為然,趁著張順還未應答,連忙勸說道:“舜王既以舜帝為號,念其仁德也。然而舜與順同音,當有所避諱。舜王何不以虞為號,號曰:虞王?” 虞王?我還雞王、鴨王、兔子王呢!呂維祺強忍著吐槽之心,連忙辯駁道:“夏稱后,商稱王,虞朝之時,尚未有王號,豈非不倫不類哉?及至周朝,以王為至高,其王號相當于帝號也。正合舜王低調之心,又尊貴之實?!?/br> 不是,稱周王哪里低調了?這都猖獗到糊崇禎臉上了。張順連忙阻止了二人的爭吵,扭頭問道:“宋先生又有何看法?” 宋獻策見躲不過了,眼睛滴溜溜一轉,連忙應道:“舜王出身陳州,正乃舜王后裔封地也。老道士覺得無論是虞王,還是周王都有些過了,舜王何不自稱陳王?” “萬萬不可!”宋獻策話音剛落,那呂維祺何張慎言便齊聲反對道,“宋齊梁陳皆南朝割據之國,此號非大一統之號也,不足表明舜王之志向!” 什么亂七八糟的?歷史上大統一政權就沒有重復的國號,好吧? 原來三人各藏了一點私心,所擬王號皆與各自地域有關。 張順搖了搖頭,笑道:“豈能務虛名而處實禍?吾自起兵以來,何德何又能以王號而自許?” “大明有總督、總制、總理諸號,不若擇一而從之,開府建牙,儀同三司,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這……”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覺得張順有些過度謙虛,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選擇。 三人交頭接耳嘀咕了半天,這才由張慎言應道:“經過我們三人商議,擬草擬為舜王兼奉天倡義總統北方陜西、山西、山東、河南、北直隸四省一京軍政司法等一切事宜,下設總統府,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呃……張順聞言無言以對,難道自己真長著一顆大頭嗎?真是十分的生草! 他忍不住問道:“為何稱總統,不知語出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