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237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張順前世網絡灌水少不得接觸類似事情,所以第一反應便是這個。 其實這是一條古代天象警示常用語?!妒酚洝返仁窌阌小拔逍欠痔熘?,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者利”的記載。 宋獻策本就喜歡星相卜筮之學,知道此類言辭,倒也無甚出奇之處。 至于“紫微”之語,張順和這幫神神叨叨的人接觸多了,倒也知曉便是指帝王之意。 如今張順多番擊破朝廷大軍,斬殺朝廷大員,又占據了洛陽城,要和朝廷論一論“嫡庶之爭”。他早已經成了朝廷眼中釘,rou中刺。 這時候,即便他想韜光養晦,“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亦不可能。 為今之計,張順也只有大肆鼓吹,爭取早日把自己的名聲變現,隱然為天下望,方是正理。 想到此處,張順便哈哈笑道:“宋先生果然高才,既然如此,這棱堡便喚作‘紫微星堡’吧!” 正當張順悶頭在洛陽城外建筑棱堡的時候,卻不知道外面早已經因為“炒糧”之事鬧翻了天。 率先發現不對頭的是鄖陽巡撫盧象升。原本那鄖陽之地正是阻斷豫西陜南至湖廣之路,如今陜南、湖廣的流寇皆跳出包圍圈,東出河南去了,盧象升再死守鄖陽也沒甚意義。 于是,當他接到圣旨以后,便收拾人馬向西行至南陽府,以遏制義軍南下之路。 結果,等到盧象升行至半道,多見車輛行于道路,阻礙官兵行軍。 剛開始,盧象升只道是押運的官兵軍糧。他初到鄖陽之時,鄖陽城小,“此地不如大名府一縣,卻是堂堂撫治”。 治下六縣更是荒山、瘠土、流民,除了麾下標兵五百以外,更是無錢無餉無兵。 盧象升多次向朝廷討要未果,尚要支付客兵糧餉。全靠湖廣巡撫唐暉接濟,才勉強又招募了毛兵六百,新兵五百,麾下標營合計人馬一千六百余人。 所以,過了一會兒鄖陽巡撫盧象升便回過味來了。那湖廣巡撫唐暉如何大方,也沒有必要給自己麾下一千六百余人這許多糧草。即便是支援客兵之用,此又非湖廣之責,焉能如此? 盧象升心中不安,連忙帶領十余人攔住一隊車隊,高聲問詢道:“我乃鄖陽巡撫盧象升,不知所押糧食去往何處?可是我官兵糧草?” 那主事之人聞言一驚,他再傻也不能告訴朝廷命官自己要賣給賊寇糧草啊。當然更不能說是押運軍糧了,不然直接被人征收了,豈不冤枉哀哉? 他連忙應道:“官爺有禮了,小人這糧食是并非軍糧,乃是拿來發賣的。我聽聞北方遭了災,糧價倍于平日,也想掙個零花錢花花!” 盧象升聞言不由皺了皺眉頭,知道他言辭多有不實之處。只是此人一來脾氣好,二來也是愛民之官,倒也沒有為難與他。 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問道:“不知可否讓本官看一看這糧食的成色如何?若是好了,說不得回頭本官也可能購買一些?!?/br> 那主事之人內心十分抗拒,生怕他起了歹意,伺機奪了他糧草不提,甚至身家性命也丟在了此處。 好在他身邊也有明事兒之人,連忙低聲向他說道:“這鄖陽巡撫盧象升倒不是那兇殘之人,只要主人應對得當,當可無虞?!?/br> 那主事之人聞言倒是心中一松,連忙笑道:“值得什么,若是盧大人想看,小人豈有推脫之理?” 他連忙引著盧象升數十人走近車輛,命人打開了一包糧食,抓了一把遞給盧象升觀看。 盧象升拿到手里一瞅,竟然是沒脫殼的一把稻米。他不由奇怪地問道:“緣何如此?連殼都沒脫,哪個肯買?” “盧大人有所不知!”那主事之人聞言笑道,“如今剛是秋收之時,距離明年二月秋糧納銀的期限,僅有三四個月。這許多稻米哪里來得及全數脫殼?” “雖然如此,但是這稻米脫殼有脫殼的好,不脫殼有不脫殼的好。這未脫殼的稻米反倒更易儲存,十年不壞不蛀?!?/br> 盧象升聞言不由悚然而驚,又喃喃自語,重復了一遍道:“十年不壞不蛀?” 那主事之人見盧象升臉色不好看,不由心中忐忑,連忙問道:“盧大人,小人這是哪里說錯話了嗎?” “沒有,沒有,你們繼續走吧!”盧象升聞言回過神來,笑道,“聽君一席話,點醒夢中人吶!” 等人那糧隊忙不迭離去,盧象升不由臉色一沉,對部下喝道:“速速與我趕到南陽府,嚴查從湖廣至河洛之地的糧食?!?/br> “普通人家購糧,不過是為了解燃眉之急罷了,焉有特意購買帶殼稻米的道理?想必這是賊人黔驢技窮,軍中乏食,想趁機多購買一些糧草,以備軍中不足之用?!?/br> 鄖陽巡撫盧象升發現形勢不對,那駐守潼關的五省總督洪承疇自然也不是無能之輩。 在他收攏關中士卒,籌集糧草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發覺關中糧價大漲。當時,他還以為這群jian商坐地起價,還被他訓斥了一番。 結果等到他發現關中糧食多從潼關出發,直奔洛陽的時候,這才后知后覺的發覺事情不對。 他連忙一邊命令士卒嚴查關卡,杜絕糧食東出;一邊命令士卒加緊匯合,準備盡快出關。 與此同時,不僅僅盧象升和洪承疇,其他各地官員也或多或少的發現糧食運輸異常問題。 但是,依大明王朝基層低下而又腐敗的執行能力來說,知道并不等于做到。 在金錢的誘惑之下,這些糧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偷渡、走私,或賄賂、或官商勾結,源源不斷的將附近千里之內的糧食向洛陽輸送了過去。 第224章 購糧 謠言之所以傳播的那么廣,終究是信者心中愿意相信罷了。盧象升和洪承疇等人的禁令不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反而強化了“洛陽缺糧,十倍于?!钡闹{言。 后世卡爾·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說過: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大明的商人雖然還沒有進化為資本家,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以資本家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這些人如同聞到臭味的蒼蠅一般,聞利而動。除卻許多原本便是糧商的以外,更有兩淮鹽商、河東鹽商臨時改換本業,也參與到糧食的買賣之中。 當大量的糧草從水路、陸路兩種運輸方式到達洛陽的時候,洛陽糧食價格自然而然開始暴跌。 老山長左冷禪和張慎言不由欣喜道:“如今糧價一石不及八錢銀子,自古未曾聞也。義軍屯糧正在其時,還請主公早日發庫內銀兩,盡快購買?!?/br> “不知二位以為以何價購糧為好?”張順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反問道。 老山長只道張順猶嫌價高,連忙解釋道:“如今按市價八錢來買,卻是猶不劃算。若是再等上十余人,天下糧草盡來,恐怕價格能跌到六七錢不等?!?/br> “只是如今時間緊迫,若是再晚一些,我恐怕有其他糧食已經得聞洛陽糧價,不再輸糧與我,到時候,及時我們能夠低價購買一些糧草,也無法將城中的糧倉填滿?!?/br> 張順聞言搖了搖頭笑道:“乘人之危,我不為也!別人購糧成本當在一兩紋銀一石左右,再加上來往運輸,一兩二錢當可保本,甚至稍有盈利?!?/br> “如今我義軍手中并不乏錢,既然人家誠心誠意輸糧與我,焉能讓來客吃虧?” 老山長左冷禪一聽,差點就要和張順急了眼。感情我給你又費功夫,又出主意,卻是枉作小人了? 張順也知道這個時候不是貶低自己人,抬高自己的時候。他連忙對老山長左冷禪拱了拱手,笑道:“此事倒是讓左先生難做了。人都說‘長久生意’,這幾日我思來想去,咱們不能做一錘子買賣?!?/br> “如今我義軍麾下將士有兩萬六千余人。這人吃馬嚼,一年怕沒有十萬石糧食,日子就沒法過了。若是我等著眼于眼前蠅頭小利,貪圖便宜,購糧十萬八萬石,也值不得什么?!?/br> “我尋思咱們庫中銀兩財貨不少,前后積累也有二百七八十萬兩白銀。我先前有句話說的是真心實意,這黃金白銀雖好,生帶不來,死帶不去,饑不能食,渴不能飲。何不借機換來糧食百萬石,以饗吾民吾兵?” 老山長左冷禪、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和張慎言皆被張順嚇了一大跳。 特別是呂維祺,他原本在南京就職,對每年由江南運往京師的糧食數量也略有耳聞,他不由下意識問道:“那主公可知那大運河自開鑿以來,每年輸往京師的糧食有多少?” 張順哪知道這個?他便隨便想了個數字,問道:“怕不是有千萬石?” 呂維祺一拍大腿,無可奈何的苦笑道:“我的將軍吶,哪里有這么多?漕船首尾相連,晝夜不歇,每年也不過四百萬余石罷了?!?/br> “您這一張口就要百萬石,我恐怕這周圍糧商雇傭了百萬幫工,也無法完成??!” 原來這時代不但生產能力低下,運輸方式更是落后至極。像張順之前參與輸糧所用的太平車,一車也不過裝載十余石罷了。而內河運輸常見的四百料淺船,一船也不過裝載四百石罷了。 要是依照張順購買百萬石糧食的設想,大概需要十萬太平車或者二千五百淺船方可完成。 除了運輸以外,裝卸更是麻煩。一門丁壯一次最多也只能扛起一石的糧食,一天扛個一二百次也就沒了力氣。 再加上一裝一卸,兩頭皆用人力。前后需要一萬余人次,方可完成裝卸工作。 呂維祺苦口婆心的說了半天,張順反倒眼睛一亮,他不由笑道:“既然呂先生胸有成竹,此事便由先生負責如何?” 呂維祺哪里肯依?他連忙擺手拒絕道:“下官尚有監察不法,溝通鄉里之事尚未完畢,焉有空閑忙活這個?” 這倒不是呂維祺自謙,他家原本也是書香門第。呂維祺也學的滿腹經綸,只是談及務農耕種等事??追蜃幽蔷洹八捏w不勤,五谷不分”,恐怕就是說的他這樣的人。 見呂維祺不應,張慎言如今又負責備災和賞賜耕田之事,一時半會兒忙不過來。 張順又不懷好意地看著老山長,笑道:“一事不煩二主,既然此計由老山長所出,還請左先生勞煩一番,可好?” “不好,不好!”左冷禪連忙拜了拜手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老夫今年年逾六旬,本就沒幾日好活的了。若是給舜王出個主意,想個辦法還行,若是辛勞奔波,恕老朽無能為力了!” 張順一聽,倒也是這個理兒,哪有讓六十多歲老人替自己cao勞的呢? 他不要笑道:“我雖聲稱購糧百萬石,其實也不過有多少買多少罷了,又老先生何必畏懼呢?既然如此,我倒也不強求,不知左先生手下可有人選,推薦與我?” 這左冷禪人老成精,吃過的鹽比張順走過的路還多。他不要笑道:“既然舜王有問,那老朽少不得說道說道?!?/br> “這購糧之事不比其他,糧食有飽秕,有干濕,有脫殼和有殼,更有大米、小米,大麥、小麥、玉米、黃豆、黑豆之別。尋人人等,容易被jian商所坑,必須常年經手之人負責才行?!?/br> “依我估計,這兩日李百戶也應當返回到洛陽了。他常年從事此事,自然是當仁不讓,此事交付與他最為妥當?!?/br> “更有我弟子黃德清等十余人,正好賦閑在家,可與李百戶做個副手。這十余人雖無十分本事,但是算數記賬,尚可支應?!?/br> 第225章 故人 等到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辭別了張順,一路回到了家中。 呂夫人見他心情不錯,不由問道:“老爺何事,如此高興?” “沒啥!”呂維祺掩飾不住得意道,“今天那將軍不學無術,聲稱要購糧百萬。被老爺我一頓數落,顏面盡失!他不但不敢怪罪與我,還邀請我替他負責此事?!?/br> “那老爺答應了?”呂夫人奇怪地問道。 “哪能???他是賊,我是官。朝廷命官,豈能為賊做事兒?”呂維祺哈哈笑道。 呂夫人不由白了他一眼,沒說話。她心道:您老都跟著舜王屁股忙了好幾個月了,拉攏里長、鄉老。連你的學生,背地里都偷偷喊你“斷脊之犬”,您還在這得意呢? 好歹夫妻一場,呂夫人倒不好揭他的老底,只好打個哈哈過去了。 夫妻兩人正在房中說話,突然聽到下人來報:“門外來了一人,帶了七八個隨從。自稱是故人之子,前來求見,這是拜帖?!?/br> 呂維祺接了帖子一看,不由眉頭一皺。呂夫人見他臉色不好,不由問道:“不知何人求見,竟讓你如此為難?” 呂維祺苦笑道:“卻是王清之那廝,也不知道他不好好在大同待著,跑這里做啥!” 呂夫人一聽,也不由頭疼起來。原來這“王清之”,名沐,字清之,是個紈绔子弟,本是那呂維祺故交王鐸之孫。 呂維祺沒有辦法,看在孟津王鐸的面子上,便命人將他帶了進來。不多時,一位面色蒼白,腳步輕浮的瘦弱年輕人走了進來。 呂維祺張口不由罵道:“你這混賬,何事找我?這許多日子不見,酒色還沒把你折騰死,也算命大!” 那王清之聞言不由笑嘻嘻的對呂維祺施了一禮,笑道:“呂爺爺少罵,若是我這幾日死了,您卻是虧大發了!” “我虧了什么?虧了一肚子悶氣嗎!”呂維祺沒好氣的揚了揚眉毛。 “呂爺爺,我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并非來找你挨罵來著?!蓖跚逯Φ?,“只是有兩件事來做。一件是爺爺囑托我的事情,一件是我自個的事情?!?/br> “把你爺爺囑咐的事情和我說了,你就滾吧!”呂維祺絲毫不和他客氣。此人乃是王鐸之孫。由于呂維祺和王鐸關系甚近,所以他根本不拿他當外人。該訓就訓,該罵就罵,絕不和他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