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227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本來那曹文詔坐那里好好的,偏生你要去惹他,豈不是你的不是了?而曹將軍,這‘亂世王’今天本客人,你身為主人又何必嚇唬與他?” “你們兩個皆有不是,擾了大家的雅興。不如你倆喝一杯酒,將此事揭過不提如何?” 言畢,張順取出兩只酒杯了,親手滿上兩杯酒遞與“亂世王”與曹文詔。 這兩人原本就有求于張順,見張順發話了,倒也愿意賣他個情面。兩人只好將那酒一飲而盡,將此事揭過不提。 這本是場上一段小插曲罷了,卻沒想到在有心人心中,早已激起了驚濤駭浪。 義軍與降兵有矛盾,本就在那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預料之中。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張順居然三言兩語便能夠輕易擺平此事。 這一來說明張順在義軍之中的威望足夠高,除了自己嫡系以外,足以壓制其他義軍頭領。 二來說明曹文詔確實已經倒向了張順一方,也難怪自己等人前番的拉攏居然毫無動靜。 看來有些事情還得從長計議才是。 而在“亂世王”眼中,自然是張順愈發深不可測了,連曹文詔、曹變蛟這樣的悍將都能服服帖帖,任憑他一句話便能擺平兩人之間的矛盾。 說實話,“亂世王”是真的害怕曹文詔,可是如今既然張順能夠壓制住此人。那么只需自己抱緊張順的大腿,自然是一切無憂了。 那在曹文詔心中呢,張順的危險性又上調了一個檔次。他常年與義軍作戰,對義軍之中的結盟是怎么回事兒,自然是心知肚明。 可他也萬萬沒想到,張順只需要一句話,便能讓故意挑釁的“亂世王”服服帖帖。 若真是如此的話,自己還是要多收斂一些為好! 第201章 李百戶的經歷 迎接“亂世王”的宴會熱熱鬧鬧的結束了,張順無形之中裝了一回大比。 俗話說,富貴不裝比,如同錦衣夜行。 這倒不是張順是個俗人,愛慕虛名浮利。實在是身為君主,不得不如此行事。 “亂世王”的意外到來,確實十分有利張順如今的地位。 本來曹文詔、曹變蛟叔侄擁兵五千,尚有兩千人馬又和其有所瓜葛,張順也是寢食難安。 結果這一回“亂世王”帶回了三千精兵投靠自己,正好借力打力,反倒牽制了曹文詔、曹變蛟叔侄的力量。 同時,張順又借助宴請“亂世王”之事,邀請麾下文臣、豪杰,更是大大震懾了暗中窺視的力量。 雖然參與宴會諸臣之中,不乏心有圖謀之人。只是這人心隔肚皮,大多數人只知道自己心懷鬼胎,卻不能知曉他人到底是何心思。 眾人見張順兵強馬壯,手下人才濟濟,一時間倒暫時息了不軌之心。 眾人喝至深夜,皆醉的不曾樣子了,方才散會。于是,李百戶和張順在悟空扶持下,跌跌撞撞往李香住處走去。 李香已經被張順派人告知父親今日返回到洛陽城中,早命柳如是備了茶水、醒酒湯以待他們二人。 二人吃了茶水,喝了醒酒湯,這才揮退了李香和柳如是,讓悟空把守在門外。 這時候張順目光一凜,頓時醉態全無。他低聲問道:“‘亂世王’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何而來?” 李百戶雖然年紀大了,不及張順酒量好。好在他參與酒場多了,也有幾分能耐。 此人他雖然醉意猶在,不過言語倒是清晰而有條理。他連忙應道:“此事還當從我前往湖廣購糧說起?!?/br> “湖廣多山水,不與中原類同。湖澤江河沿岸皆產稻谷,深山老林之中則產甘薯、包谷?!?/br> “當時義軍錢少糧乏。山民生活艱難,又多產甘薯、包谷和稻米。我本想借此多購買一些糧食,便經人介紹,深入山中,尋那山民收購甘薯、包谷等雜糧?!?/br> “彼時,官兵剿匪甚嚴。我不得不帶人翻山越嶺,來回躲避。一個不小心,便闖入到‘亂世王’營中。那‘亂世王’早被官兵追的人困馬乏,又無糧草。見我攜帶糧食眾多,便要殺人奪糧?!?/br> “我聽其口音與荊襄、湖廣之人有別,言辭之間頗類延綏之人。我便死馬當作活馬醫,試探著問道:‘我乃舜王麾下,奉命來此購糧,不知何人當面?’” “那人倒也實在,聽說我是你麾下之人,便命人釋放了我等。他并對我說:‘既是故人,那我以價買之。也省得我日后見了舜王,沒了顏面?!?/br> “遂后,我便把所購糧食一并賣給了他。只是這糧食本就是我等辛辛苦苦收購而來,豈能白白轉手?‘亂世王’營中匱乏糧食,我便加了三四倍價格與他?!?/br> “他不但沒說些什么,還央求我道:‘既是故人,若有閑暇,何不多購些糧草與我。我既承了情,你又得了利,一舉兩得’。我想這話倒有些道理,便命人四處購糧,又順便發賣一些與他?!?/br> “如此反復多次,直到前些日子,我已經采購糧食五萬石,準備辭別此人,返回抱犢寨。不曾想,他剛剛被官兵偷襲了老營,營中家眷婦孺及糧草金銀幾乎喪盡。再加上官兵反復圍剿,麾下人馬亦損失頗多?!?/br> “他聽聞我要離開,便忍不住對我說道:‘不知舜王如今何在?我本是與他相熟識的,如今在這荊襄群山之中卻待不住了,何不前去投他?’” “我也不知你意下如何,便對他說道:‘此事我卻坐不了主!不過舜王素來喜好結交天下英豪,聽聞你率兵來投,定是掃榻相待’?!?/br> “他聽了我的話,倒十分高興。隨即便率領大軍北上,卻為鄖陽巡撫盧象升所阻。我便利用客商的身份,多次替他打探軍情,特意利用近期鄖陽巡撫盧象升收攏人馬的機會,趁機渡過漢水北上?!?/br> “等我們到達盧氏的時候,聽聞你占了洛陽城。我擔心他知曉了抱犢寨位置,與我不利。我便一邊讓人把所購糧食運到抱犢寨去,一邊勸說他率眾前來洛陽城。直到今日,我等方才趕到?!?/br> 張順聽了,沉默半晌。若非是自家人,焉能用心為我如此做事兒? 隨即,張順老老實實對李百戶一拜,口中感激地說道:“泰山在上,受小婿一拜!” 李百戶一路吃了什么苦,費了什么勁,cao了多少心,自己心里跟明鏡似的。他自認也擔得起這一拜,所以倒也沒說什么。 等到張順拜完了,他才連忙扶起了張順,嘆了口氣道:“宋獻策常說我瞎了狗眼,不識真龍!當初之事,至今猶讓我捶胸頓足!” “我老了,你們還年輕!我這一輩子吃喝用度不愁,只是膝下無子,只想招個贅婿來養老。只是后來那陳州知州逼迫與我,才不得不將女兒許配給你,以便有個安身之處?!?/br> “如今我已經四十來歲了,也不知能活幾個春秋。我這家產、金銀又留之何用?還不如早早替你們置備一些產業出來,早早生了兒子才是正經!” 聽到李百戶提起“兒子”之事,張順這才想起來之前自己還答應過繼給李百戶名下一子來著。 這時候,張順又連忙拍著胸脯保證一番,并保證李百戶下半生若是無依無靠,自己來幫他養老云云。 也難怪張順如今大方。這“亂世王”本來就是性格偏狹之人,常常和其他義軍首領不睦。 之前為了一個女人,甚至和三十六營義軍盟主“紫金梁”王自用起了沖突。 正好此人和自己相性頗合,既然被李百戶牽線搭橋迎了回來,這一次自己沒有再放他走的道理。 兩人正說得入巷之時,那李香和柳如是卻坐不住了。自家夫婿到底是什么毛???放著兩人如花似玉的婆娘不理,整天三更半夜和幾個老頭子廝混? 她不由親自上門催促道:“子時都過了,你們倆有什么話就不能明天再說嗎?” 一老一小這才止住話匣子,分別睡下不提。 第202章 內舉不避親 經過和李百戶的一番交談之后,張順才發現自己便宜老丈人原來也是一個人才。 當年在陳州的時候,張順只知道他是個土財主,并未對他有過多了解。 直到后來才知道這個人上交陳州知州,下結衛所、邊軍和鹽商,以糧換銀,從事走私私鹽的殺頭買賣。 不過戰事緊急,張順倒未深想。如今細細想來,此人一切皆有軌跡可循。 像這次購糧之事,要是換個人恐怕就是簡簡單單購進運回拉倒,哪里有其他想法? 偏偏唯獨他知道營地缺少銀糧,特意跑到糧價較低的山中購買。結果他不但購買不說,還利用“亂世王”急需糧食的契機,反倒在山中倒買倒賣,賺取中間的差價。 這么一來二去,原本讓他購進兩萬石糧食自己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他不但完成了任務,還超額購進了三萬石。 此人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是一流。除了完成了自己購糧的任務以外,居然在發現“亂世王”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還將此人引了過來,這個就厲害了。 “亂世王”麾下有三千百戰精銳,他本人性格偏狹,又與其他義軍多有齟齬。若是自己cao作得當,未必不是充當自己大業助力的又一支生力軍。 想到此處,張順也不由對張慎言刮目相看。往日自己只把他當做處理政務的工具人,沒想到他在識人用人方面倒也有些本事。 到了第二天,張順顧不上困倦,連忙再度召集眾人,召開義軍會議。 張順也顧不上咨詢他人意見,便直接提出來道:“義軍與官兵戰事已畢,士卒戰死撫恤和賞賜當及時發放?!?/br> “賞田之事,因為cao作繁瑣,稍后展開。未有撫恤和賞賜應當及時進行,以免士卒心有疑慮?!?/br> 張慎言聞言連忙站起來一口應了。那蕭擒虎聞言稍作猶豫,又問道:“敢問主公戰死之人,賞賜如何處置?” 他麾下“孩兒營”頗為勇猛,戰死也多。其麾下任繼榮等人難免心中沒底,特意托他問了出來。 “若有家眷認領,如額發放。若無家眷認領,暫且寄存公田三年。其間若無家眷認領,其田收歸公有!”張順思索了一下,提出個折中的辦法。 蕭擒虎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卻不料張慎言卻連忙問道:“家眷何解?公田亦何解?” 張順原本沒想到這么多,張慎言這么一問,他不由驚訝地看了張慎言一眼。 此人倒是個做事之人,一問便問到了事情的關鍵。好在前世本就有類似成例可以效法,張順便笑道:“家眷者,父母子女妻妾為第一,兄弟侄子為第二,其余親眷為第三?!?/br> 其實張順所回答的類似一個合法繼承人的答案,張慎言見張順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連忙揮筆記了下來。 “至于公田,乃今日所言第二事。我軍已經占據洛陽,福王獻王府名下財產耕地與我,部分我已賞賜有功將士,回頭依法執行便是。有佃戶耕種者,以舊例完糧。由王府自行經營者,當由義軍統一接手管轄?!?/br> “除此之外,尚有河南衛下轄屯田未曾統計。河南衛本大明所設,與我義軍無涉。如今義軍一到,無須衛所官兵守土御寇?!?/br> “依我之見,應當及時清丈,歸個人實際耕種者,當理清地契,依法納糧。歸屬未定者,及福王府歸義軍接手者,一體由義軍統一耕種收獲。諸位以為如何?” 這些事情本就是和張慎言商議而成,他自是無話可說。宋獻策不管事務,張都督只管鑄造冶煉諸事,皆點頭稱是。唯有原兵部尚書呂維祺大吃一驚,他下意識便反對道:“我以為此事不妥!” “如何不妥?”不待張順發話,張慎言便反問道。 “這……”別人算計多日的政策,急切之間呂維祺哪里能想到什么借口。 呂維祺一邊絞盡腦汁的尋找借口,一邊眼神下意識飄忽了起來。這一飄不要緊,正好讓他一眼瞥見老神在在的原河南總兵王紹禹來。 他不由眼睛一亮,連忙說道:“河南衛所兵亦是義軍之人,若是無端剝奪了他們的耕地,卻是不美!” 河南府自朱元璋建國以來便設有衛所,下轄五個千戶。只是如今制度敗壞,按照原本制度能夠征募五千兵員出來,實際卻僅有河南總兵王紹禹麾下一兩千人罷了,而堪戰之兵,亦不過二三百人而已。 此人說是投靠了義軍,其實也和呂維祺差不多,借著福王的名號,蛇鼠兩端罷了。 只是前番守城的時候,他在宋獻策的忽悠下能夠領兵出戰,誤導了副總兵楊化麟的判斷,倒是也算有功。 想到此處,張順便接口道:“總兵王紹禹麾下將士既然加入義軍,那么他們名下田地皆歸他們自有。其余多余土地,依照計劃執行便是?!?/br> 那王紹禹本以為自己這一次要大出血了,聞言不由一喜。他連忙叩謝道:“謝謝舜王體諒,日后但有差遣,王某定然萬死不辭!” 本來呂維祺給那王紹禹使了個眼色,想讓他借機大鬧一場。不曾想,也不知這廝是不是沒看到,居然就這么認了。 既然苦主都認了,他一個事外人又能說些什么呢?既然如此,他只好拱了拱手,道了句“舜王圣明!”便老老實實坐了回去,一言不發。 你倒那王紹禹真的沒看到不成?其實這廝心中跟明鏡似的。他不由暗自苦笑道:老呂你休要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不識時務!天大地大,刀劍最大,人家殺咱們跟玩似的,你拿什么和人家斗? 如今咱們是娘們落到賊窩里,從也得從,不從也得從!你還以為自己能扭扭捏捏不成? 見眾人皆無異議,張順便宣布道:“既然如此,那么多余田畝皆收歸公田,暫由張公負責!王府名下其他應征應納銀兩子粒及店鋪田莊皆有李百戶負責,一體催納管理!若無異議,遵照執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