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618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張安世大抵看過,也大致地明白了什么意思。 這里頭……其實是一份冗長的關于左都督府治下官吏的調動。 其中請求罷黜的官員二十七人,遞補的官員層層填補空缺,不只如此,還請求新增官吏四十九。 當然,這只是小兒科,接下來,便是大刀闊斧。 要在應天府,設文吏學堂,所有表現良好的文吏,都將入應天府培訓,講授的乃是為官之道,以及各種律令等等…… 又懇請朱棣,替換各路巡檢司巡檢,所有的武臣,盡力不可讓本地的巡檢來負責,其中巡檢以及各縣的縣尉,由蜀王的蜀王衛隊,調撥親信之人。 若說前者,幾乎是不需要猶豫的,而后者,其實有些犯忌諱。 縣尉管理地方治安,而巡檢雖然也有治安的責任,可實際上,卻往往還擔負一些剿賊一樣的任務,帶有一點軍事的屬性。 雖說這點人員調動,對于宮中的勇士營,棲霞的模范營,還有各路禁衛,以及親軍東廠錦衣衛而言,不值一提。 可畢竟一旦讓蜀王插手這些,就等同于讓蜀王也掌握一定的軍事了。 哪怕是可有可無,卻也頗有敏感性。 朱棣倒是不氣,反而笑了笑道:“朕的這兄弟,還真是膽大??!” 張安世道:“蜀王殿下……看來是打算破釜沉舟了?!?/br> 朱棣看他一眼,道:“你以為如何?” 張安世道:“臣在實際的清丈過程中,往往都會遭受地方的阻撓,不過幸好,臣當時行的乃是軍法,所以直接可以調動模范營和錦衣衛彈壓?!?/br> 張安世一臉深有體會地接著道:“顯然蜀王也明白,單單派出一些文吏去清丈土地,稽查隱田的情況,是萬萬不成的,可若動用本地的縣尉和巡檢,這些人往往和本地的糾葛太深,調動其他的人馬呢,他又不能熟悉掌握,所以才希望動用蜀王衛的人,臣倒覺得……這沒什么不妥,此等事,非如此不可?!?/br> 朱棣點頭,顯然也是認同,便道:“既如此,那么……就命他調一千蜀王衛官校進京,調撥什么人,他自己來選,縣尉、巡檢等官,他來決定?!?/br> 朱棣頓了頓,又道:“這點人,夠不夠?” 張安世道:“應該夠了,即便不夠,臣這邊錦衣衛,也可協助?!?/br> 朱棣點頭,他不是個做事喜歡拖泥帶水之人,于是隨即就看向亦失哈道:“去下旨,立即就下?!?/br> 亦失哈點頭,連忙去忙活了。 朱棣便又看著張安世道:“朕現在高枕無憂了,唯一擔憂的,就是他性子太急了點,可別激起民變才好?!?/br> 這倒是值得擔憂的,于是張安世道:“是啊,突然如此,而且還如此雷厲風行,必然引起各府不滿,這個地方,文風鼎盛,文風鼎盛,頑固之人也就更多,一旦民怨四起,可就糟了?!?/br> 朱棣挑了挑眉,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肅然起來,道:“是嗎?難道還有人敢反?” 張安世便道:“這可說不好,就算不反,也會滋生許多的事端出來?!?/br> 朱棣若有所思。 張安世接著道:“不過……臣倒有一點小主意,倒是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br> 朱棣看向張安世:“嗯?” 張安世笑呵呵地抽出了一份奏疏,道:“陛下……這是臣的奏疏……請陛下過目?!?/br> 朱棣深深看了張安世一眼,他心里不禁疑惑,這張安世……又在搞什么名堂? 等朱棣細細看過了奏疏,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繼續深看張安世:“可行?” 張安世信心滿滿的樣子,道:“據臣多年的經驗……應該可行?!?/br> 朱棣聽罷,倒沒有啰嗦,直接吐出了一個字:“準?!?/br>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會,張安世便告辭而出,心情頗為愉悅。 現如今,他不再是單打獨斗了。 這頭剛出了宮,隨扈的校尉便立即上前,一臉興奮地道:“應天府鬧成了一鍋粥,可不得了,不得了了?!?/br> 張安世露出一絲別具深意的微笑道:“鬧吧,鬧吧,你拿人家的地,搶人家的錢,還不準人家鬧一鬧嗎?走,打道回府?!?/br> …… 很快,一份旨意便到了左都督府。 蜀王朱椿,接到了旨意,他的皇帝皇兄恩準他的奏疏,并沒有讓蜀王朱椿覺得奇怪。 因此,他也沒多說什么,只是故意……將這旨意攤開放在了自己的案牘上,接著便去廨舍歇息去了。 當負責管理文牘的司吏,去收拾朱椿案牘的時候,看著那攤開的旨意,臉上頓時僵住,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而后很快,這都督府內,便傳出一個爆炸的消息。 不久,何止是這都督府,便是應天府,還有現在離的最近的上元縣內,這消息都在紛紛傳開。 馬上文吏學習班要開了。 不只有一批人要去棲霞學習,這邊也要開班,聽聞蜀王殿下會親自來做這總教習,教授的是……為官之道還有律令…… 而且……據聞……許多人要裁撤。 這一次的調動可能很大,至少關系到上百個官員的裁撤和任免。 而陛下已經恩準,任蜀王殿下自裁之。 自裁不是自殺的意思,是自己拿主意。 這一下子…… 各府各縣,都瘋了一樣。 各縣的官員還在左右為難,拿捏不定主意的時候,下頭的文吏和差役們卻已開始摩拳擦掌,清丈土地了。 要知道,大明的地方官府體系里,所謂鐵打的吏、流水的官。 這官員又都是科舉出身,根本沒有多少實際的經驗,很多人對治理可謂是一竅不通。 就算是有興趣的,也只對訴訟有興趣,因為訴訟能成全一個青天大老爺的美名。若是再肯多管一點事的,就是修河和縣學了,因為這兩樣,都有政績。 至于絕大多數的事,官員們不知道該怎么管,其實也懶得去管。 這其實也和讀書人不愿牽涉過多俗務有關,在清流眼里,地方官乃是俗官,不甚瞧得起。 可在地方官的眼里,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鄙視鏈,那些真正具體處理繁雜事務的文吏,也就成了他們鄙視的對象。 現如今……地方官們既不甘心去清丈土地,可又擔心烏紗帽不保,可這些刀筆吏們卻不一樣,他們太積極了,一個個就盼著命令一下,顯一顯身手。 甚至……他們現在壓根不在乎所謂的油水,尤其是那些刀筆吏,他們可是讀過書的,讀過書的人,卻為吏,本身就處于一種矛盾之中,現如今……機會來了。 各縣和各府的差役,也在彼此相互傳遞著消息,現在太平府那邊的情況,就是榜樣,而現在陛下下旨支持,蜀王殿下,不惜當堂殺人,態度也十分明顯了。 如今算是撥云見日,時局和勢頭若是再看不明白,那就真的愚笨如豬了。 甚至可能,將來……大量的官吏空缺,就給了不少翻身的希望,而且清丈土地之后,若是也實行太平府一般的吏法,哪怕將來自己不為官,可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正式編制了,這和從前可是天囊之別。 “殿下……” 這時,在廨舍里,蜀王正獨自一人慢條斯理地用著飯菜。 一個司吏匆匆而來,行禮。 蜀王朱椿,神色不變,一面舉著筷子,一面道:“嗯?” 司吏道:“學生……聽聞……應天府判官劉儉,對新政大為不滿,他授意上元縣縣令……說不必急著清丈……” 朱椿這才放下了筷子,抬頭看著司吏:“消息確實嗎?” 這司吏道:“是府吏李文,還有上元縣吏司吏王衡二人奏來的,消息確切,劉判官……與本地士紳,關系匪淺……殿下……要清丈土地之后,他的府上,立即便車馬如龍,不少本地的士紳,都去尋他說項……” 朱椿笑了笑,卻對這個判官的事,顯得沒什么興趣。 而是朝著一旁的文吏道:“取筆墨來?!?/br> 文吏便連忙給取了筆墨來。 朱椿一臉的老神在在,當著司吏的面,道:“你方才說,府吏叫李什么?” “李文……” 朱椿又道:“還有一個呢?” 司吏不明所以,卻還是乖乖地道:“還有一個是上元縣的司吏王衡?!?/br> 朱椿一筆一劃,將這二人名字記下,接著道:“你叫鄧成樸,是嗎?” 這司吏就更不解了,遲疑地道:“學生……學生……學生……正是……” 朱椿也將他的名字記下,隨即將這紙交給文吏,便道:“這個……夾在本王今日的日志之中?!?/br> 文吏接過,忙是去了。 朱椿此時則是朝司吏道:“來……坐下,吃過飯了嗎?” “啊……不敢,不敢,吃過了?!?/br> 朱椿也沒有勉強,便道:“這個判官……本王略有耳聞,府里和縣里的情況,本王也略知一些,不過他竟膽敢與人合謀,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不過這也無妨……區區一個判官而已,你去吧,本王會處置的?!?/br> 這司吏便歡天喜地的去了。 可剛走出小廳,便聽里頭的朱椿突然對身邊的隨扈吩咐道:“判官劉儉作亂,罪無可赦,立即去捉拿,不要讓他跑了?!?/br> 接著便聽到隨扈顯得猶豫的聲音道:“作亂……殿下,作亂的話……該是廠衛……” 朱椿的聲音冷了幾分,道:“這樣說來,本王還定不了作亂罪了?” “若是貪贓枉法,下文就可讓照磨所捉拿?!?/br> 朱椿的聲音道:“嗯,本王寫一道手令,讓照磨所立即去查辦,抄一抄他的家,看看是否有貪贓枉法之舉,要快,不可走漏了風聲?!?/br> 隨扈道:“若是沒搜抄到呢?” “搜抄不到,那就是他的運氣了?!?/br> “喏?!?/br> 沒多久,便有人疾步出來,比這司吏走得還快,直接從他身后快步擦身而過。 這司吏咋舌,而后,心情也愉快起來。 官吏之間,至少在這兒,是不存在所謂的感情的,甚至連附庸都不算。 因為官過于高貴,而吏過于卑賤的緣故,所以……這吏在上官眼里,牛馬都不如。 因而文吏們爭相出賣自己的上官,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