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04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總算成功轉移了話題,楊士奇是個十分有遠見的人,怎么會不知這其中的玄妙? 他皺眉:“科舉之事,不說茲事體大,且這其中的矛盾,實在不勝枚舉,稍有差池,只怕連太子殿下,也未必能抵得住壓力?!?/br> “你只看到了壞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好的一面?!睆埌彩赖溃骸叭粽f姐夫事情辦成了呢?陛下這分明是試一試姐夫的本事,只要能辦成,那么在陛下心目之中,我這姐夫就是最佳的繼承人。而且一旦辦成,天下讀書人也都對此滿意,那么姐夫便算是眾望所歸了?!?/br> 明朝的情況和其他朝代不同,尤其是永樂朝,歷朝歷代,許多皇帝是生怕自己的兒子實力過強,因此引發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猜疑。 可在永樂朝,朱棣所憂慮的,卻是自己的大兒子性格軟弱,會變成第二個建文皇帝,駕馭不住藩王和勛臣不說,還被讀書人糊弄。 朱棣喜歡漢王,不是沒有道理的,漢王在軍中的威望很高,而且性格也剛烈,天下交給這樣的手里,才能駕馭住天下臣民,至少……朱棣是這樣想的。 當然,太子身體肥胖虛弱,也是原因之一。 楊士奇若有所思地道:“話雖如此,可南北讀書人的問題,積弊已久,彼此矛盾重重,連太祖高皇帝都無法妥善處置,不得已之下,直接改變科舉的章程,痛下殺手來解決問題,太子又如何能解決呢?” 楊士奇顯然認為太祖高皇帝的辦法很不妥。 畢竟科舉是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規則也是朝廷定下,你定下了規則,可結果出來的時候,你卻不承認,不承認便罷了,還將主考官弄死了,轉過頭自己重新圈定出新的進士。 這樣的做法,雖然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卻也讓天下人對于科舉的公平性,產生了質疑。 張安世笑著道:“太祖高皇帝不能解決,不代表我的姐夫不能解決,不是我張安世吹牛,我姐夫有大貴之相,是天下一等一的賢太子,當然,主要還是有我這么一個左膀右臂,我現在已經想到了萬全之法?!?/br> 楊士奇:“……” 楊士奇畢竟是讀書人,圣賢之書里,一直教導人要謙虛,他見不得一個人走到哪里,都有牛在天上飄。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恩公,楊士奇只保持微笑。 卻聽張安世道:“不過此事,我正好缺一人協助,楊侍講,要不你來幫我吧?!?/br> “啊……” “你不肯嗎?” “恩公不棄,楊某愿效犬馬之勞?!?/br> “果然好兄弟?!?/br> “……” “來來來……”張安世手指著臉都哭花了的顧興祖:“楊侍講來幫我看看,此子根骨如何,有沒有進士之象?!?/br> 楊士奇驚訝地看著一臉搓樣的顧興祖:“啊……這……” 楊士奇將張安世拉到一邊,低聲道:“恩公……使不得啊,此子,以吾觀之……” 張安世卻是打斷他道:“你有沒有看他寫的文章,你看一看就知道?!?/br> 說罷,張安世取了一份文章給他。 楊士奇不得已,只好低頭去看,苦笑道:“如此文法,實在……哎……只怕中一秀才都勉強?!?/br> 這是實在話。 張安世則是笑了:“這科舉,不還有許多日子嗎?現在是秀才,將來就是進士,他骨骼輕奇,聰明睿智,我覺得他一定能有大成就?!?/br> 楊士奇保持沉默。 張安世便又道:“我請楊侍講,只幫一個忙,那便是幫我看看他的文章,我不懂八股的,正因為我考不上,所以只好將希望寄托在顧興祖的身上,他是我們京城四大名儒的希望??!” 楊士奇詫異道:“京城四大名儒?” 張安世指了指自己:“自然是我和三兄弟?!?/br> 楊士奇:“……” 看著楊士奇的表情,張安世急了:“你不相信?我告訴你,胡儼公都是這樣說的,若不是因為我們才華出眾,怎么可能在此征辟為博士和助教?!?/br> 楊士奇覺得今日接受到的訊息實在太多,已經到了無法理喻的地步。 張安世道:“我就說一句話,你到底愿不愿意幫吧?!?/br> 楊士奇便道:“恩公所請,楊某怎好不愿意,只是……” 接下來的話,張安世沒心思聽了,大喜道:“這樣一來,咱們的隊伍又壯大了。哈哈……” 說著,張安世又道:“有了楊侍講的幫助,再加上我們京城四大名儒……現在咱們是京城五大名儒,再過不久咱們京城五儒名震天下的日子就要來了?!?/br> 楊士奇很是認真地道:“學生有個不情之請?!?/br> 張安世道:“你說?!?/br> “能不能……不要將楊某和四儒并列,恩公是了解楊某的,楊某這個人……不喜歡合群?!?/br> 第096章 簡在帝心 楊士奇還是太年輕,等他真正了解到被補習的對象是顧興祖的時候,震驚了。 這樣……這顧興祖的爺爺都不去找這四個家伙算賬? 當然,張安世還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有宦官來旨,命張安世火速入宮。 只是去的地方不是紫禁城,而是北安門外的羽林右衛駐地。 在這里,旌旗如林,營如棋盤。 朱棣騎馬,領著幾個國公校閱了兵馬,隨即來到大帳,與諸武臣飲酒。 喝到了盡興處,想起了張安世。 事實上,張安世不喜歡打打殺殺,他喜歡人情世故。 故而張安世入帳的時候,一直苦著個臉。 等朱棣見了張安世來,便笑著對左右的武臣道:“魏國公的賢婿來了?!?/br> 眾人便都哄笑起來。 張安世頓時感覺自己身子挨了一截,好像成了被人參觀的猴子。 那魏國公徐輝祖放下酒盞,陛下一說這個,就讓他下意識地看向淇國公丘福,一臉的歉意。 徐輝祖是有道德的人,奪人之美,終究是不道德的。 可淇國公丘福感受到了徐輝祖的目光,禁不住回以一眼,想給徐輝祖一個你瞅啥的表情,可最終還是慫了,低著頭嘆息,戰術性的喝酒。 張安世乖乖地坐在大帳的最末尾處,他非常的有自知之明,在座的哪一個人,功勛和資歷都是他的百倍,也都是大明獨當一面的勛臣。 與他們相比,張安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螢火蟲。 直到張安世看到了曹國公李景隆,猛地眼前一亮,突然覺得自己的形象稍稍有些高大起來。 與曹國公李景隆這個窩囊廢,親率六十萬大軍,能被幾萬北軍按在地上摩擦的廢物相比,張安世突然有一種我上我也行的豪氣。 畢竟,六十萬頭豬到了戰場上,也不至輸得這么慘。 李景隆一臉憂愁狀,他的日子其實很不好過,很多人彈劾他,而且皇帝也瞧不起他,其他勛臣,也鄙視他的為人。 淇國公、成國公幾個,將他當廢物看。 魏國公恨他受建文皇帝如此重任,結果幾十萬大軍,直接被北軍打崩,以至釀成了北軍入南京城的大錯。 朱棣酒喝到了濃處,便如往常一樣,大笑道:“當初靖難,曹國公率軍與朕對峙……” 一說到這個,又到了曹國公李景隆被公開處刑的環節。 他乖乖起身,拜下,誠惶誠恐地道:“六十萬南軍,不足陛下一握,臣與陛下,更有云泥之別,臣……迄今想起此戰,實在無地自容,阻擋陛下天兵,此罪其一,不堪一擊,此罪其二……” 他乖乖地歷數著自己的罪狀。 在朱棣登基之后的日子,顯然他已經習慣了。 其他的國公聽罷,都冷眼看他,一副瞧不起的樣子。 朱棣聽了,似乎也很不高興,此時借著酒勁,罵道:“建文是瞎了眼,方才令爾為將,倘使當初非朕靖難,而是異姓謀反,這大明江山社稷,便要葬送于你的手里了。岐陽王是何等的英雄,竟生了你這樣的窩囊廢?!?/br> 岐陽王,乃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的追贈的爵位! 這李文忠,乃朱元璋的外甥,算起來,李景隆和朱棣也有親戚關系。 李景隆此時萬念俱灰,他似乎早已習慣了時不時被拎出來辱罵,早就有一套應對的方法,于是磕頭如搗蒜地道著:“萬死,萬死?!?/br> 朱棣看著他的慫樣,心頭就忍不住憋著氣,恨恨地道:“國家的勛臣子弟,若都如此,那還了得?你看看張安世!” 李景隆只是繼續磕頭如搗蒜。 朱棣怒道:“滾出帳去?!?/br> 李景隆忙道:“是?!?/br> 他習慣了,麻溜地滾蛋。 朱棣的脾氣很糟糕,尤其是面對李景隆這樣的慫蛋的時候。 說實話,這是一種打心底的瞧不起。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原因,可能朱棣也沒有意識到。 張安世卻稍稍意識到了。 于是眾人開始喝酒,喝酒不免相互吹噓,在騎射方面,張安世沒有啥可吹噓的空間,所以悶頭喝酒。 這酒水喝多了,不免尿急,和腎沒啥關系。 張安世便踉蹌地站了起來,出了大帳,尋了一個無人的角落,開始小解。 “嗚嗚嗚嗚……” 張安世聽到古怪的聲音,頓時嚇得握著小兄弟的手都不禁哆嗦了一下。 還以為撞到了鬼。 他慌忙提起了馬褲,系上腰帶,朝著聲音看去。 卻見李景隆正躲在角落里哭泣。 他哭得很小聲,怕被朱棣知曉之后,又抓回去狠狠羞辱。 可哭的卻很動情,捂著臉,十根手指頭的縫隙里流出淚來,拼命壓抑自己的聲音,人蜷縮著,身子一抽一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