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7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朱高熾:“……” 張氏:“……” 朱高熾其實還好,他其實本來就不擅長爭寵,丟人也就丟人了。 可張氏卻有些破防了。 這就是自己那兄弟用心鼓搗來的東西? 她俏臉微微一紅,不過這一抹紅光轉瞬即逝,即便是到了這樣的尷尬境地,她依舊還保持著太子妃應有的雍容。 “嗯?”只是在這時候,誰也沒注意到,徐皇后的眼睛亮了。 她徐徐地站起身,慢慢的朝這一堆“木頭”走去。 徐皇后的臉色略帶幾許凝重,上下打量之后,眼里既有狐疑,又有一些不解,不過……顯然對此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而一旁的朱棣,也不禁來了興趣,繞著這一堆“木頭”踱步走了一圈。 駐足之后,朱棣和徐皇后對視了一眼。 而后徐皇后朝鄧健道:“這是……” 鄧健道:“娘娘,這是織機?!?/br> “呀?!毙旎屎罂诶矬@呼一聲,而后又道:“本宮看著確實像織機,只是卻從未見過這樣的款式?!?/br> 第035章 如獲至寶 鄧健道:“這是專為娘娘定制的,娘娘母儀天下,如今身體又康健了,自然……” 鄧健說到此處,那韋氏卻是冷笑,呵斥道:“住口,你這奴婢……母后大病初愈,你還想教她織布嗎?” 鄧健嚇了一跳,抬頭看一眼張氏。 而張氏似乎也回過勁來,朝鄧健鼓勵地點點頭。 鄧健便壯著膽子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一直說,這天底下,他們最為敬愛的,其中一個是孝慈高皇后,孝慈高皇后她老人家是何等賢明之人,哪怕是做了皇后,也每日養??棽?,崇尚節儉,這天底下的臣民百姓,提起孝慈高皇后,誰不景仰?” 徐皇后聽到這里,頓時動容。 鄧健所提的孝慈高皇后,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發妻馬皇后。 這位馬皇后,對于此時大明宮廷的影響是極深的。 因為她的心性極好,而且一向以身作則,甚至在宮廷之中親做表率,養??棽?,可謂是節儉持家。 這朱元璋的后代,無論是不是馬皇后生出來的,哪一個不是對她敬愛有加呢? 就算是朱棣,靖難之役后做了皇帝,也咬死了自己是馬皇后所生,似乎只有自己是馬皇后生出來的孩子,在這大明才有繼承大統的合法性。 此時,鄧健又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還說了,皇后娘娘打小就一直陪伴在孝慈高皇后娘娘身邊,深得孝慈高皇后的喜愛,日夜教導,因此咱們的皇后娘娘,也如慈孝高皇后一般,是真正母儀天下,萬人敬愛的?!?/br> “皇后娘娘雖久在宮中,也是奉行節儉,從不愛奢華之物,太子殿下說,記得小時候,在北平的王府里,娘娘還親自織布,給陛下和太子殿下、漢王殿下裁剪衣衫呢。娘娘……如此賢明圣德,是天下人的福氣。所以……太子殿下才奉上這織布機,知母莫若子,太子殿下何嘗不知娘娘的心思呢?娘娘身體痊愈,自是閑不住的?!?/br> 其實提到了馬皇后的時候,徐皇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她是徐達的女兒,打小被徐達培養,養成了節儉和知書達理的性格。此后又送入宮中,在馬皇后身邊,得到了馬皇后親自教導。 在徐皇后的心目中,馬皇后既相當于自己的婆婆,也是自己的母親,更是自己一生所要追求的榜樣。 而馬皇后當初在宮廷,確實親自養??棽?,如今……太子送來了這么一個織布機,豈不是對她的心思再體貼不過了? “好、好、好!”徐皇后眼眶都紅了,因為想到了馬皇后,她心里只有感觸萬千。 徐皇后走上前,摩挲著這織布機道:“太子最知為娘的心思,這樣的禮,真比金山銀山還要珍貴?!?/br> “咱們這些宮里的女人,憑借著父兄的恩惠,如今享受這樣大的富貴,怎么能心安理得呢?當初孝慈高皇后在的時候,一直教誨我們,說尋常的百姓苦著呢,他們養桑養蠶,織布耕種,一年四季下來,cao勞無休,可身上卻沒有華美的衣衫,吃不上一頓飽飯。咱們能有這樣的福氣,就更要體恤百姓的辛苦,要竭盡所能,相夫教子之余,也要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這樣才不失賢惠之名?!?/br> 說罷,徐皇后又哽咽道:“慈孝高皇后的教誨,迄今有言在耳,每每思之,本宮無一日不感念她老人家?!?/br> 緊接著,啜泣起來。 朱高熾聽到這里,滿是震驚,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張安世搞的什么名堂,一時之間,心里擊節叫好。 張氏也很快回過神來,這禮真是送得妙到了極點,一方面不費錢,就給徐皇后留下了一個她也賢惠節儉的印象,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恭維徐皇后,將徐皇后當作馬皇后那樣的圣賢娘娘一樣看待。 她的這個兄弟……怎么會有這樣的心思? 漢王朱高煦和漢王妃臉色微微又些僵硬起來,可這時,卻大氣不敢出。 朱高熾忙上前去,想要請母后節哀。 可徐皇后還沒止住啜泣呢。 突然,一個響動,卻見一旁的朱棣狠狠一拳,砸在了殿柱子上。 朱棣一臉悲痛道:“母后在天有靈,曉得俺們這些子孫,還記得她的教誨,該不知有多欣慰……朕……朕打小被母后恩養長大成人,如今音容笑貌,到今猶如昨日一般,哎……哎……” 朱棣這不是偽裝,無論他的生母是不是馬皇后,可在他的心里,卻一直是將馬皇后當作是自己的親母看待的。 而這時候看著這織布機,想到了馬皇后生前的模樣,他便再也忍不住,涕淚橫流,可在自己的子弟們面前,又想強忍著情緒的爆發,于是攥著拳頭,終是沒有忍住的時候,一拳砸了柱子。 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便忙拜倒道:“父皇和母后節哀?!?/br> 徐皇后眼里噙著淚,搖著頭道:“不,本宮雖是悼念慈孝高皇后,可心里頭啊,高興,高興的很,太子和太子妃,能將這織布機送到本宮這兒來,可見你們是沒有忘本的,咱們宮里的女人,該當如此,該當如此??!本宮和陛下沒有忘記高皇帝和高皇后的教誨,而你們也沒有忘記陛下和本宮的教誨,這才是最令人欣慰的事!” 朱高熾因為是長子,所以父母對他的兩個弟弟更多一些偏愛,他從未得到過這樣的夸獎,一時之間,也是感觸萬千,哽咽著行禮道:“是,是,兒臣今日更謹記母后的教誨?!?/br> 張氏心里已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滿腦子想的卻是張安世,最令她驚喜的是,安世……當真是開竅了,可以做太子的幫手了,若是他們的父母還在世,知道安世這樣,該不知多好,于是,她的淚水,也如細雨一般落下。 朱棣又哭又笑,他和徐皇后的心情是一樣的,想到太子能有這樣的心思,還有自己的兒媳張氏……她能想到這一層,想必也是將馬皇后當作自己的榜樣,心里大為寬慰。 他圍著這織布機轉了一圈,打量了一二之后,才突然道:“只是這織布機……似乎和朕平時所見的不一樣?!?/br> 鄧健在旁,立即道:“陛下,這織布機,是經過了改良的?!?/br> “改良?”朱棣越發的來了興趣:“是誰改良的?” 不等鄧健說話,張氏便回答道:“回陛下,是兒媳的兄弟張安世!” “張安世?”朱棣微微愣了一下,而后臉上閃過不可置信:“是這個家伙?會是他?” 終究看著太子妃張氏的一臉喜意,朱棣又露出了和藹的樣子:“是他呀,沒想到他還擅長木工嗎?這倒是讓朕又開了眼界,來,告訴朕,這織布機有何不同?!?/br> 鄧健道:“要不……奴婢給陛下和娘娘試一試?!?/br> 第036章 褒獎 徐皇后也是跟著馬皇后織過布的人,對織布機倒是頗為了解,于是頷首:“好?!?/br> 于是鄧健再不猶豫,隨即開始上手起來。 其實鄧健雖然稱呼它為紡織機,不如說是“紡紗機”。 在大明,最流行的是三錠腳踏紡車,此車來源于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黃道婆,在宋朝的黃道婆之后,又經改良,于是出現了四錠腳紡紗。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整個大明朝,其實也經歷過紡織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在松江府一帶,紡紗蔚然成風。 不過顯然鄧健所演示的紡紗機,卻和踏紡車不同,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只見他開始輕車熟路的動作起來。 徐皇后越看越覺得稀罕,不由得道:“這紡機,比本宮以往用的好,速度快許多,也輕便?!?/br> 朱棣站在一旁,顯然對于婦人紡織的玩意不是很懂,不過既然徐氏說好,那肯定是好的了。 于是朱棣嘆息道:“太子和太子妃太費心思了,太子……” “兒臣在?!?/br> 朱棣道:“高皇帝乃淮右布衣,能得天下,而我大明能夠一統四海,這都是因為得了高皇帝都遺德,正因為如此,我們做子孫的,才需要慎之又慎,朕見你有此心,甚是寬慰。你是太子,乃國家儲君,將來遲早要克繼大統,要牢記高皇帝,更要牢記高皇后的教誨?!?/br> 朱棣雖然已經冊封朱高熾為太子,不過對于太子將來是不是做皇帝的事,卻表現出模棱兩可的態度,今日卻直接說將來太子要克繼大統,這其中只怕別有心思。 漢王朱高煦在一旁聽了,臉色慘然,那漢王妃也是面如豬肝。 朱棣又背著手道:“朕的兒子們要謹記這些,還有那些功臣子弟們,也該要謹記,不要老是再鬧出什么笑話來,祖宗們打江山不易,若是人人都像什么京城二兇那樣,那還了得?還有你的妻弟,你也要適當的管束,需知千里之堤潰于蟻xue啊。哎……但愿你們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br> 說著,他頓了頓,又道:“這些子弟里,張軏也就罷了,他沒了父親,疏于管教,也情有可原。張安世那小子,朕已當著你這太子的面正告,還有一個朱勇……” 他想起了朱勇,目光便落在了亦失哈的身上,道:“朕前些日子,不是交代了讓人去給成國公遞個話嗎?讓他好好的管一管這個小子?!?/br> 亦失哈一臉尷尬,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朱棣蠶眉一擰:“又怎么了?”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成國公乃是陛下心腹愛將,可謂是肱骨腹心之人,陛下讓奴婢找人私下里去說,其實也是為了保住成國公的顏面,所以奴婢思來想去,便請了和成國公交好的泰寧侯陳圭去規勸?!?/br> 朱棣道:“后來怎么了?” “起初規勸的時候,成國公還支支吾吾的,不過再后來,成國公他急了?!?/br> 朱棣露出不解:“他急了,他怎么急了?” “成國公當面便罵泰寧侯,說老子的兒子怎么管教關你鳥事?!?/br> 朱棣一臉懵逼。 這是直接被干沉默了。 老半天,才咬著牙根道:“有其子必有其父,朕早知道這老混賬不是好東西?!?/br> 顯然,朱棣此時的心情還不錯,隨即便又道:“罷了,不理他們?!?/br> 當夜,兒女們已是走了,方才還熱鬧的寢殿里,驟然清幽起來。 徐皇后坐在織機旁,擺弄著這織機。 朱棣則在窗前踱步,月光落在他的臉上,這素來剛勁肅然的臉,卻多了幾分愁容:“哎……你說……那些不成器的子弟,如郭得甘一般,該有多好?” 徐皇后嫣然一笑,道:“郭得甘算是救了臣妾的一條命,可世上哪里有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別人的孩子的。這些子弟,都是他們爹娘養出來的,就算再壞,也是自己的心頭rou。別人的再好,也只能羨慕,卻絕不愿替代自己的孩子?!?/br> 朱棣溫和一笑,自顧自的走到坐在織機前的徐皇后身后,輕輕地給她捏著肩,一面道:“這話在理,哎,只是終究有些可惜罷了。就說太子,那個妻弟就不安分,將來太子若當真做了皇帝,這張安世就是國舅啊。太子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他為人和善,說難聽一些,叫婦人之仁,只怕到時候,那張安世殘民害民,太子也會縱容著?!?/br> 徐皇后也蹙眉起來,頗有擔憂,她時刻記得馬皇后的教誨,知道皇親國戚若是害人,不知多少人要家破人亡,于是也頷首道:“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子弟們若不肖,危害甚大。這樣說來,臣妾倒是覺得,若是這些子弟,都如陛下所言的這個郭得甘一般,倒是好了,哪怕有一半也好?!?/br> 朱棣失笑起來,便又道:“其實郭得甘也沒這么好,古靈精怪的,膽子也大得很,且最擅長造謠生事,無事生非,他還糊弄走了朕不少銀子呢?!?/br> 徐皇后已聽說過許多次郭得甘的事,她只細心地傾聽朱棣的話,突然道:“陛下不是說,他也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子弟嗎?何不尋訪一下他的家族,且看看來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