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云葳耷拉著腦袋不敢吱聲,肚子卻不合時宜地叫了起來。 給你的飯為何不吃?文昭掃過冷了的雞湯與排骨,不悅又擔心地出言嗔怪。 臣不敢吃。 文昭喟然一嘆,耐著性子道:羅喜是朕身邊的人,還是可信的。若這些你不吃,明日就喂你咸菜窩頭。 云葳沒再說話了,羅喜也是她的人,但栽贓的事是哪方勢力所為,她毫無頭緒,是以此刻她誰都信不過。 給她送些消夜來。文昭轉身離了牢中,眼睛直勾勾審視著云葳,卻在吩咐秋寧:云侯防備心甚重,你親自送,記著了? 秋寧憋著笑,回應的一本正經:是,婢子一定親自從膳房端來此處,看云侯吃下去。 這番話入耳,云葳懸著的心安穩了兩分,文昭肯來,便是沒被大長公主的話音蠱惑;而如此細致的照顧她的飲食,大抵是愿意信她的。 陛下 云葳扒著欄桿,喚住了走遠的文昭。 文昭轉眸瞧她,故意嚇唬:莫指望朕放你出去,沒這規矩。 臣不敢。云葳訥訥低語,話音懇切:桃枝年歲大了,可否求您,別對她動刑?她受不住的。 文昭眉心一緊,侯府上下,約莫也只有桃枝一人,是云葳真正在意的。 可文俊先一步把人押送大理寺,這話有些晚了。 泥菩薩過河了,且先顧好你自己罷。 文昭背對著云葳,沒給人無用的承諾,撂下此語,倉促離去。 第91章 潛逃 桂枝梢頭暖暈起, 一線天光散青幕。 翌日晨起,大朝會如期而至,但朝會章程卻生出了細微變數。 陛下,臣昨晚放班至今早入朝, 聞城中百姓與同僚談及云陽侯府上下盡皆收監, 一眾仆從自大理寺夜轉殿前司。敢問陛下, 侯府眾人緣何入殿前司內獄?云陽侯本人何在? 云葳缺位朝參卻未曾告假, 御史臺一官員在放朝的尾聲出列做請。 臣亦有耳聞,殿前司與大理寺所決刑獄皆是官宦要案, 臣甚或聽得坊間傳聞, 云陽侯府上下乃因壓勝邪術被大長公主撞破而收監,若真如此,此事干系重大, 理應三司會審。 刑部一郎中隨聲附和。 殿前司執掌圣駕戍衛諸事, 云陽侯府眾人收監殿前司內獄, 莫非事涉謀逆?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惶恐, 還請陛下明斷。 宗正寺卿滿目狐疑,急切出列詢問,身為文家宗親,他著實掛懷文昭的安危處境。 臣斗膽啟奏陛下,今夤夜寅時未至,京兆府得一家丁報案,稱其家主被賊人潛入, 匕首穿胸而亡。此人口稱之主乃是昨日受大長公主召,往云陽侯府去的太醫, 其尸身內有請求致仕的奏表。 京兆尹適時將新得的案子當堂坦陳,讓云葳與這些猜忌的勾連更密切了幾分。 一時間,崇政殿內一眾朝臣的臉色染了十足的陰霾與猜疑,私下眼神交流的大有人在。 京中謠言甚囂塵上只需須臾光景,云陽侯身居高位,又是陛下近臣,今未入朝會,蹤跡不明,恐人心不安;府中人盡皆收監候審,她身為家主無有逃避之理,合該配合有司查問,請陛下明斷。 昨晚京中多人親見侯府上下隨員被押送大理寺獄,不知大理寺卿可否給諸位同儕解惑? 一語落,眾人齊刷刷將視線投去了大理寺卿身上。 這位天命之年的駙馬,外人眼里謹小慎微半輩子的杜廷尉,眼下顧不得君臣禮數,抬起袖子擦著額上泛起的層層冷汗,偷瞄著御座上文昭陰沉的臉色,不由得遍體生寒,自也沒有回應旁人的疑問。 壓勝巫蠱乃陰邪之術,害人害己,亦事關為臣名節清譽乃至個人與一國運數,怎可等閑視之?口口相傳的說辭恐非空xue來風,云陽侯理當往有司配合查證,以正視聽,令謠言自破。 臣附議,望陛下明斷。 臣附議 文昭的腦海里嗡鳴聲聲,眼見滿朝臣工皆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逼迫做派,她不由得蹙了眉頭。 昨夜蕭妧與杜淮遞送來的口供實在難看 吳桐一口咬定,邪物是云葳命她自宮里一個老宮女處求來的,也是云葳指使她埋在自家府宅園子里的。 至于府中其他的人,則抵死不認,聲稱云葳從無行此邪術的賊心。 而審到云葳制毒原料的源頭,卻無一人知曉內情,府中家仆熬不住酷刑而一命嗚呼的,已經有好幾個了。 文昭在半個時辰前,已然命秋寧鎖拿了吳尚宮與吳桐招認出來的老宮女,也派了槐夏去殿前司追問吳桐胡言亂語的因由,但直到眼下被群臣逼迫,這些人也未曾再傳回新的口供。 昨日傍晚事發突然,文俊行事倉促,侯府人多,走漏了風聲也無可厚非,但謠言直指壓勝邪術,未免有些過于巧合,倒似被某些喉舌存心散布出來的刻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