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主食消耗得自然快,舅舅一家搬進來這段日子,吃的自己的糧食,消耗快跟他們沒關系。 誰讓兩人十八九歲的年紀,還正是能吃的時候呢。 這半年他們吃了三四百斤,稻谷還剩一千一百斤。 其他的:小麥400斤,油菜籽200斤,玉米1000斤,高粱100斤,小米200斤,糯米100斤,花生200斤,芝麻50斤。 零頭都被拿到廚房了,每天吃喝都從這里面出,等廚房里用完了再支。 其他的什么辣椒、花椒、蔥姜、油、鹽、干貨等謝栗也簡單記了一遍,多少自己心里有個數。 這些就是他們明面上的糧食儲備了,看起來不多,但也絕對不少,省著點吃一兩年是絕對夠的。 還別說馬上又要收稻谷和玉米了。 雖然水田已經變成了干田,但是稻苗抽穗揚花期的時候,還不算太干,雖然有影響,但是也不至于顆粒無收。 玉米更是抗旱的作物,加上產量高,比之稻谷更會只多不少,今年家里的地,還能收成一波。 再說了,他空間里還有不少糧食,根本不用為此發愁。 “簽到” “滴,簽到成功,獲得弓弩一把?!?/br> 這次簽到的東西有點出乎秦封的意料,弓弩的殺傷性可不小。 他這段時間也大概摸到了簽到系統的規律,一般糧食和家用品等物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出現其他的東西,那么這東西一般都跟未來要發生的事有些許關系。 弓弩? 不出意外的話,是要出意外了。 就是不知道是哪方面的意外,秦封琢磨了一下,是人禍還是…… --- 六月初一 青山村正式開始取水。 半山腰的泉眼已經正式引水下山了,通過他們挖的水渠,清澈的泉水順著蜿蜒而下。 秦封去的不晚也不早,踩著辰時的點,早到了半刻鐘。 來取水的人遠比他積極,這會兒已經在秦大伯的安排下排起了隊,四排長隊排得還挺長的。 三隊是村民,一隊是村里的巡邏隊。 這十天,經過高烈叔和趙極姑父的“魔鬼訓練”,巡邏隊的人員也定了下來。 年齡符合要求的有三百多人,但是這次是自愿報名的人里面選,就沒有那么多,又淘汰掉一些。最終剩下一百人。 這一百人就是常駐的巡邏隊員,每天可以在村食堂吃飯,也可以領一桶水。 他們白班夜班輪換,也有休息時間。 這會兒來取水的巡邏隊員,正是昨天晚上夜班巡邏的人,下值的時候來領他們每天的單獨一桶水。 秦封到了后才發現,他大伯還不知道從哪里給他整了個桌子,還有倆凳子。 桌子上還擺著兩個“本子”和毛筆,一看就是他大伯整的。 果不其然,他一問,秦大伯就特別有道理的說:“讓你來記錄本就是大材小用了,再讓你自己貼筆墨紙錢,像什么樣子?” 第187章 旱災、等你一起 “行吧?!?/br> 大伯說得有幾分道理,他也就欣然接受了。 留了四個口子,每一隊的人都到對應口子去取水,或許是有秦大伯在這里坐鎮,一切進行得井然有序。 連插隊的人都沒有,可見秩序之強,也或許是秦大伯的威脅力之強。 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誰要是在這里插隊鬧事,那就五天不許取水?!?/br> 他說的話往往沒有掉到地上的,因此村里人也都很遵守規則。 用這里統一的桶打出一桶水,再倒進自己帶來裝水的容器里,然后再運送回家。 有那等不及的,倒進自己桶里就用手捧了來喝:“這水真甜!” 前幾天跟著大伯去收糧,已經認了一次人,秦封記錄起來很輕松。 把人臉和名字對上,幾口人就取幾桶水,這題簡單的很。 栗哥兒來做,都不會出錯,這個念頭在他腦海里一閃而過。 水被運回家,雖然重,但是心里松快,走起路來自然也不會彎腰駝背。 “秦秀才,俺家三口人,你看看,水我就挑走了啊?!?/br> “行?!?/br> “封哥,我幫我爹娘把水一起帶回去,您記一下啊?!?/br> “好?!?/br> “秦封,五桶水,你看好了…” “誒?!?/br> 來取水的村里人很積極,因此辰時還沒過,今天的水已經取完了。 除了巡邏隊的人是一人一桶的提回家,村里的其他人家往往都是一個或者兩個漢子,來把一家人的水挑回去,節省時間也節省勞力。 至于巡邏隊的人,為何是自己來領,不能讓家人帶回去嗎? 那當然是可以的。 至于他們為何要親自來。 可能一是體驗一下取水的事兒,二也是想炫耀炫耀吧,畢竟不是誰都能當上新一批的巡邏隊員的。 可能過幾天新鮮勁過了,就不會親自來了。 把記錄的本子合上,秦封和負責守衛的人打了個招呼,就回家了。 嗯,手上還拎著屬于他當記錄員,和巡邏隊一樣,可以單獨領的那一桶水。 屬于家庭份額的水,大壯已經挑回去了。 雖然靈泉雖然可供給喝,他也要把水帶回去,屬于自己的份,該拿就拿。 誰家都缺水,他放著一桶水不要,那不是明擺著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