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秦封:“……” 大可不必這樣。 不過劉老漢這人,秦封是有點印象的,當初主動上門想佃地,他看著劉老漢還行,雖然有點小問題,但是簽的死契,生死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點小問題也就不成問題了。 結果劉老漢還沒做出抉擇,這邊王家就找上了門,相對于劉家,秦封自然更屬意王家三人。 后面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王家上了山后做事麻利,從不偷懶,勤勤懇懇。 連秦二伯這個不贊同他找奴仆的人,后面也稱贊他找得好! 劉老漢自然也就被拋之腦后了。 現在找上門? 秦封不用動腦都知道打的什么主意,無非就是看大壯他們現在的日子過得還可以,非但沒有挨打挨餓,還有吃穿,加上自己家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難免就打上了主意。 不過打主意的不止劉老漢一家,秦封也不會同意,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哪能管一輩子呢。 “劉老漢那你你不用管,他要是再找你說情,你就說我說的,不再買奴仆了,讓他另想辦法吧?!鼻胤鉀]關注過劉家的情況,不過現在這時候,不用關注也能猜到一二,總歸是不太好過。 但是他又不是開慈善堂的,誰他都買? 現在聽劉老漢的意思,恐怕還有點怨懟,思及此,他又讓大壯注意一下劉家的動靜。 不用時刻關注,大的動靜知曉一二就行,大壯自然聽從。 --- 這邊劉老漢到家,也碰上了家里吃飯,桌子上擺著幾個粗糙的碗,好的只有一個缺口,差的就不能用來喝粥了,割嘴。 桌子中間是一個大碗,里面裝著黑乎乎的東西,不知道的人肯定不認識是什么。 劉老漢對此習以為常,無非就是老妻從哪里摘回來的野菜。 至于味道好不好吃,那不是他們現在可以挑剔的。 有的吃,能墊肚子,不餓死,就是最好的了。 “吃飯吧?!?/br> 劉老漢坐在上位,拿起筷子先夾了一筷子野菜吃了起來。 而后他的老妻兒子這才跟著動了筷子。 她們都知曉劉老漢今天去找誰了,至于為什么不問結果? 有時候不用問,也知道結果。 畢竟坐在上位的人的臉色實在難看,也沒有誰這么不長眼的去觸他的霉頭。 畢竟在這個家里,劉老漢還是一家之主。 --- 村尾半山腰 天剛蒙蒙亮,倉庫里就熱鬧起來了。 秦封和謝栗,王叔秋嬸和大壯都在這里,他們早早的就吃了一頓簡單的飯,填飽了肚子。 “先從上面搬,大壯你比王叔年輕,你來搬,王叔負責稱重?!?/br> “夫郎,辛苦你了?!?/br> 最上面碼的糧食是新收回來的豆子,比去年的豆子要小要癟,曬干的時候就已經篩選過一輪了。 那些實在是差的,已經搬到后院的豬圈了,那里現在是堆放喂雞鴨的糧食的地方。 裝糧食的袋子有大有小,里面裝的東西也重量不一,也就導致每一袋的重量都不一樣。 想要精準的數據,還是得稱過之后才行。 大壯搬下來,秋嬸拖著過去稱,稱是用秤砣的桿子稱,用手提著稱重。 如果重量過重,一個人提不起來,就需要兩個人抬起來稱重。 秦封自然也不會在一旁看著,小夫郎他是舍不得讓干重活的。 他自己倒是無所謂,和王叔一起稱重。 第186章 旱災、糧食情況 隨著一袋袋的糧食搬下來,稱重,堆放,秦封還特意打開看有沒有發霉生蟲的現象,有幾袋他還挑出來準備趁著現在太陽大,再曬曬,有些潮了。 這倒不是他沒有儲存好,也不是收的時候沒有曬干,這其實就是他們這個地方的特色。 回潮…… 謝栗也拿著筆仔細的記錄,分門別類,重量和種類都記得一清二楚。 忙碌到太陽出來,幾人都是一腦門的汗,不過好消息是終于算完了。 大壯和王叔把需要重新曬得糧食拖到院子里,把曬席鋪到地上,再把糧食倒在曬席上,用推子把糧食均勻的攤開。 中途再翻兩次,讓他們受熱均勻。 青山的竹林不少,曬席是家家戶戶都選擇的晾曬方式。 一來是這樣糧食不會散落到地上,塞到石頭縫里,畢竟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自己種過田的人,是不會浪費糧食的。 二來是收的時候方便,把曬席的四個角拉起來,上面的糧食就堆到一起了。 秋嬸去了廚房,秦封先是打了水沖了澡,才在書房和小夫郎看起了數據。 大豆去年剩有兩百斤,除了過年的時候做豆腐,平常也沒吃。 今年又收了三百斤回來,加上屯糧的時候跟著買的二百斤,大豆共計七百斤。 稻谷原本是最多的,因為去年家里的水田種的全是稻谷,收佃戶租子的時候,他要的最多的也是稻谷。 也不存在說他占便宜,細糧和粗糧之間是有換算的,又不是用多要細糧,不要粗糧,一斤細糧抵兩斤三斤等粗糧。 稻谷原本一千斤,鎮上買了五百斤,今年的稻谷還沒收,這半年他和夫郎雖然也吃粗糧,但是他在華國已經習慣了,因此是以大米當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