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帝國之主、好運小狗九十九次追妻、佛念(現代佛子1V1)、壁上書【古言 h】
陸陸續續有人從屋子里出來,捧著茶聊天。 有個外市口音的年輕女人戳了戳身邊的人:“媽,這是要做什么?” 身邊人聲音壓得低低的:“做法事,我們這兒不是老死的都得這么辦,去去煞氣。你等會兒別看,影響身體?!?/br> 年輕女人不太明白,被隱晦地盯了一眼肚子,恍然大悟,當即便進屋里去了。 兩個女人就站在程素身邊,被迫偷聽的程素慢慢喝完湯,和虞雯莉對上了眼。 虞雯莉還沒吃完,她吃飯本來就不快,又有熟人拉著聊天,碗里還剩大半。 “你進屋找你奶奶去吧?!彼统鍪謾C看了眼,“還早,可以睡會兒,等要開始了我去找你?!?/br> 搭棚子的那半邊院子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雪,寒風嗚咽,院子里放了幾個炭盆,但也沒暖和到哪里去,呆在外面確實受罪。 她起身緊了緊羽絨服拉鏈,打算一間間廂房去找奶奶。 “程清墨?” 太久沒有人這么叫她了。程素愣了一下,抿抿嘴,張望一周,看見身后站著的女生。 見她注意到自己,女生笑了:“真是你呀。我看著有點像,就是一直沒敢叫你?!?/br> 程素覺得她有些眼熟,但想不起她的名字,只好笑笑,女生讀懂了她眼中的茫然,開口自我介紹:“我叫徐欣,你小學同學?!?/br> 提起名字,程素有點印象了,但不多。徐欣當時在女生里算是孩子王,一呼百應,但不包括程素。程素和她不是一個交際圈子的,兩人沒什么往來。 “叫我程素吧?!彼嵝?。 徐欣這才反應過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因為你以前的名字太讓人印象深刻了,我順口就……” 程素搖搖手表示不介意。 她記得徐欣和她家沒什么親戚關系,大夜她不必留下來守靈的。 說到這個徐欣面露無奈,指了指鍋爐旁邊的男人:“我跟著我爸來的,給他打打下手,雪太大了,他不讓我一個人回去?!?/br> 程素看看積雪,再看看遠處仿佛能吞沒一切的夜色,了然,換她爸媽也不會放她一個人走。 徐欣又問她:“放寒假了?” 程素點點頭。徐欣沒接著說話,她覺得自己應該把話題接下去,但又想不到能聊些什么,干脆把嘴閉上了。 院外突然傳來一串喇叭的滴滴聲,不一會兒一個年輕男人進了門,敞開嗓門大聲招呼:“表哥,禮炮到了,在我車上,你找人去搬哈!” 屋里有人應了一聲,幾個男人魚貫而出,從他手里接過鑰匙出了門。 那年輕男人沒有去,他一跛一跛地走到鍋爐那兒,從蒸鍋里拿出一碗飯,也不講究,隨便找了個有空位的桌子,坐下開吃。 旁邊的人像是認識他,看見他走路的姿勢,關切道:“浩兒,你腿怎么了?” 程浩夾一塊牛rou,不太在意:“沒事兒叔,今天倒霉,摔了一跤?!?/br> “那上藥了沒有?” “上了,一點小問題,吃菜吃菜?!彼似鹨槐凭戳司?,一干而盡,桌上其他人紛紛附和。 一場小插曲到此結束。 看了會兒熱鬧,尷尬的氣氛消散許多,徐欣善解人意道:“你是不是冷???我等會兒可以和我爸去我叔家睡,你可是要通宵的,快進去烤火吧,別感冒了?!?/br> 程素自然從善如流。 她在左邊的廂房里找到了正在和人拉家常的奶奶。 “二哥也是的,這么大的年紀,修什么屋頂,等他兒回來了讓他兒修嘛?!?/br> “他就是不服老,快八十歲的人了,還買幾頭牛天天陪著?!?/br> “唉,現在好了,想不服也不行嘍?!?/br> 話題有些沉重,幾個人不再聊下去,拿起果盤里的橘子剝了起來。程素搬來凳子,擠到奶奶身邊。 這下有了她這個新話題,桌上沉重的氛圍一時一掃而空。 桌下的炭火爐子散發著曛暖的熱氣,程素靠在楊淑君身上聽了幾耳朵家長里短,酸脹的眼皮逐漸變得沉重,墜入了酣甜的夢鄉。 好安靜。 睜開雙眼,程素發現自己在一間空蕩蕩的屋子里醒來,她靠坐在門板上,正對著一個巨大的香爐。 這間屋子是祠堂的后院正房,三間屋子被打通,靠六根圓柱支撐著屋頂,非常寬敞,是程家供奉先祖和存放族譜的地方,平時不會開門,也不會讓小孩進來。 她搖晃著站起身,第一次進這里面來,不免好奇,四處打量。 那香爐擺在一張案桌后面,約莫有一人環抱大小,里面燃著三根手腕粗的香。香已經燃過一陣了,長短不一,右邊兩根大約平齊,左邊那根略矮一些,屋內彌漫著幽幽的檀香。 案桌低矮,坐在蒲團上剛好能伏在案上,程素對著香爐拜了拜,口中念著莫怪莫怪,跪坐下來,打量著桌上的族譜。 族譜有些年頭了,是線裝本,紙張發黃,邊緣已經生出毛邊,她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家中翻出過復印本,但其中的內容已經記不清了。 像小時候面對著復印本一樣,她心中升起一股好奇,猶豫幾秒,翻開了族譜。 太過遙遠的事她不太關心,小半本族譜被她走馬觀花翻過。程家祖上曾經非常顯赫,出過不少高官,后來生變敗落,剩余族人搬到了泥塘鎮,在這里扎根百來年,如今在鎮上算是大姓,全族有小兩百號人,大致可以分為三支,程素這支住在祠堂附近,負責維護祠堂修繕族譜,另兩支分散在鎮上各處,沒有大規模聚集在一起。三支平日交際不多,很多甚至已經斷了人情往來,畢竟論血緣,他們的關系都要追溯到太太太爺爺那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