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冰原平整的沒有一絲起伏,厚而松軟的積雪使得連雪橇車的行進都有些困難,并且,這看起來平整無暇的冰原,其實并不是表面那么平和,在積雪下面,往往隱藏著或大或小的冰裂縫,窄的只有幾厘米,寬的卻足有兩三米,深不見底,甚至可能直通幾十米下的海面,即便是雪橇車,一旦落入這些裂縫中,也絕對是有死無生的局面,所以眾人都小心翼翼,跟在有冰川學家坐鎮的前導車后面,沿著車轍前進。 氣溫很低,溫度計上的讀數是零下三十八攝氏度,不過好在天氣晴朗,碧空如洗,懶懶的太陽斜斜的掛在天上,潔白的雪面不時反射出一片片朦朧的彩色光暈。這一片冰雪世界中,各種極地動物卻相當繁盛,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不時成群結隊的出現在視野中,和地球上的極地動物一樣,它們多半都有著肥胖的身軀和厚厚的皮毛,不過在種類上,就比地球的南北級豐富太多了,在車隊生物組的考察日記上,目前已經有了近五十種動物的描述記錄。 趙星移和林燕來坐在第一輛雪橇車上,車內很安靜,除了兩名冰川學家指揮駕駛員選擇道路的聲音外,其它人都靜靜的坐著,透過車窗看著外面的景色。 趙星移穿著一件黑色羽絨服,如此低溫,即便以他的體質,在不運用內力的情況下,也抵御不住,所以穿的厚點還是明智之舉。而林燕來則是一襲淡黃色的絨皮大衣,絨絨的衣領將她嬌艷的容顏襯托的更添三分嫵媚。 車隊以十幾公里的時速向著內陸挺進,但是即便已經小心翼翼,事故還是發生了,當前面的七八輛雪橇車都已經通過后,也許是因為震動,雪層下一個被薄冰覆蓋著的隱藏裂縫突然塌陷,四米多寬的裂口將正在其上的一輛雪橇車瞬間吞噬,不過萬幸的是這倆雪橇車跌落到五六米的深度時因為車體旋轉而被卡住,經過眾人一番努力,車上的人終于全都獲救,雖然有幾個人受傷,但這實在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將這倆車上的人平均分派到其它車上,車和其上的物資只能放棄了,后面的車輛繞過冰縫,車隊更加小心的行進著。沒有探冰雷達,僅僅靠兩名冰川學家的經驗,這一路走的實在是有些驚險。 傍晚時分,車隊行進到距離真正的岸邊還有十幾公里的地方,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夜間繼續走會更危險,所以車隊決定就地露營,天亮后再行動。 平整的冰原上找不到什么背風的地方,眾人拿下車上攜帶的裝備,選了一處冰面穩定的地點,搭起帳篷,化開冰雪燒好開水,簡單的吃過來到東方大陸的第一餐后,便各自入睡。 夜里刮起了風,呼嘯的狂風掠過空曠的冰原,嗚嗚的空洞聲令人有些毛骨悚然,溫度驟降到零下六十多度,即便躲在保暖性密封性都很好的帳篷里,即便穿著厚厚的防寒服,即便探索隊的人基本都出身魔武訓練營,都有著相當的內力基礎,在如此低溫下,也都有些瑟瑟發抖,人們第一次真正領教了極地低溫的威力。 第二天,一夜都沒怎么睡好的人們重新上路,風還在繼續刮,并且越來越強,地表的浮雪被風帶起,滿天飛舞,視線中全都是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到一百米,這種天氣,在地球的南極被稱為低空吹雪,是著名的災害性天氣之一,換到了這里,已經變得越發的狂暴。 車隊艱難的行進著,翻卷的雪花隔絕了陽光,開著車燈也幾乎起不了什么作用。氣溫已經接近零下八十攝氏度,待在保暖性還不如帳篷的雪橇車內,部分體質相對較弱的隊員已經出現了低溫反應,昏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不得已之下,車隊只能暫時停了下來,想方設法,利用一切能夠保暖的東西來抗衡這極端的寒冷。 可怕的寒風一直刮到第二天中午才漸漸停了下來,不過此時已經有二三十名隊員出現了程度不同的凍傷,他們肯定是不能繼續前進了,趙星移安排了三輛雪橇車,帶著他們原路返回雪龍號,其它人員,則吃了一頓熱騰騰的豐盛午餐,補充好體力后繼續上路。 風暴過后的冰原積雪更加蓬松,雪橇車的行進也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為了躲避冰裂縫而繞的彎路,十多公里的距離,車隊用了好幾個小時,直到天黑才終于穿過了冰原,真正踏上了東方大陸的土地。 陸地上依然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層,相對于之前的浮冰層,區別僅僅只是這里有了一個緩緩向上的坡度而已。人們是通過當初昆明號在太空上以合成孔徑雷達拍攝的照片才判斷出這里已經是真正的東方大陸陸地的。 東方大陸形狀象一個不規則的鴨梨,地勢北低南高。北部海岸線,也就是探索隊此時所處的地方地勢平緩,向南,海拔逐漸升高,等到了最南部,則都是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峻山脈。按照計劃,探索隊十八輛雪橇車將分成六個小隊,每小隊隊三輛車,間隔一定距離散開,以一個相當大的寬度自北向南橫越東方大陸,一直抵達海拔五千米的南部群山腳下后,再折返向西北,最終回到東方大陸西北角的海岸,雪龍號將提前行駛到那里等待。這種路線安排,是考慮到如果拉薩號的人真的在東方大陸,也肯定不會居住在南部那些高峻險惡的冰峰中,而拉薩號十萬人,肯定會留下許多活動蹤跡,十八輛車形成的橫面如此一個來回,一定能夠有所發現。不過現在因為有隊員凍傷少了三輛,又有一輛掉入冰縫,所以剩下的十四輛車將分成五個小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