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書迷正在閱讀:皇后娘娘每天都在艱難求生、白蓮花她不干了、我在人間擺地攤[美食]、仙女下凡在六零、治愈你,治愈我、重生之生存系統(gl/futa/np)、一心向我、官妓、【春夢】每晚都在睡男人、月光墜落
大監撩起簾櫳,李徹下了馬車,陳家的人跪在苑外叩首,天子儀駕,不敢抬頭。 “朕來看看肖嬤嬤?!崩顝剌p聲。 跪在首位的應當就是肖嬤嬤的侄子,聲音里打著顫聲道,“陛下親至,是闔府榮幸,是姑奶奶榮幸,更是我們陳家,乃至整個……” 大監輕咳兩聲,對方連忙會意噤聲。 大監道,“煩請帶路?!?/br> 對方應好。 等到行至偏廳外,李徹見廳中端坐著一位頭發全白,卻收拾妥帖的老夫人,雖然年邁,卻依稀可見早前時候的干練與精明。 “肖嬤嬤?”李徹入內,喚了聲。 大監等人侯在偏廳外。 肖嬤嬤果真起身,見了他,似是眸間有笑意,也踱步上前,欣慰笑了笑,朝他福了福身,“老奴見過陛下……” 肖嬤嬤年紀大了,李徹下意識上前攙她。 肖嬤嬤躬身,“怎好勞煩陛下?” 李徹眸間微頓,似是想到了什么…… 果真,肖嬤嬤又語重心長嘆道,“陛下如今登基,已經是長風天子,不能再同早前在懷安郡王府時一樣,伸手扶老奴不是陛下當做的事……” 李徹知曉自己方才沒猜錯,肖嬤嬤應是將他錯認成了父皇。 肖嬤嬤不會同他這么親厚,同肖嬤嬤這么親厚的人,應當是父皇。 他與父皇生得很像,肖嬤嬤應是年事高了,也糊涂了,更許是……她想念父皇了,才會認錯…… 李徹心中拿捏了幾分,沒有戳穿。 只是李徹忽然由肖嬤嬤的一句話,李徹忽然想到,父皇登基前,曾是懷安郡王府世子,懷安郡王府是肖姓,所以,肖嬤嬤的侄子姓陳,她卻姓肖,肖字應當是賜姓。而從方才肖嬤嬤的一番話中,又明顯同父皇親厚。 李徹忽然想到,肖嬤嬤許是父皇的乳母。 他攙了肖嬤嬤回主位上坐下,自己也在一側落座。 肖嬤嬤繼續沉聲嘆道,“老奴對不起陛下,沒有照顧好淑妃,讓陛下同小皇子父子分離,又同淑妃天人相隔,老奴愧對陛下……” 言罷,肖嬤嬤起身,似是要向李徹叩首。 李徹起身,本是想要扶住肖嬤嬤不讓她跪,但忽然想,肖嬤嬤執念重,若是回光返照,他不讓她跪,許是會難以瞑目…… 李徹下意識松手,待得肖嬤嬤跪下,李徹才又伸手扶她,“都過去了……” 簡短的四個字,似是藏了太多的情緒在其中。 對父皇來說,一場宮亂,失了兩個很重要的人;而對他而言,亦失了母親…… 如果肖嬤嬤真是父皇的乳娘,那父皇對肖嬤嬤的信任恐怕遠勝于旁人,父皇早前讓肖嬤嬤守在母妃身邊,那父皇當時待母妃便不同? 李徹似是隱隱窺得不尋常的意味。 肖嬤嬤起身,雙腿顫顫有些站不住,李徹扶她坐回位置上。 肖嬤嬤憂心忡忡看他,“陛下,老奴近來有些糊涂了,許多事情時而記得清,時而又記不清,總怕是不少事情記竄了,又怕是事情記錯了,怕是年事高了,越發糊涂了,不必早前了,但是一想起淑妃的事情,就忍不住自責,還會在想,陛下在朝中,是否還在受溫家、王家和趙家的脅迫?受這幾家的氣?” 李徹眸間詫異,心中也不由僵住,溫家,王家,趙家…… 趙家是早前那場宮亂的罪魁禍首,當時那場宮亂便是趙家一手造成,宮亂之后,趙家基本被滅了族,只剩了零星一些遠方茍且;而后來,也是他回宮之后,才發現趙家是當了王家的替罪羊,王家是廢后的娘家,而后也被株連,子孫都被流放或充入奴籍,也就是王家之人入獄后,一口咬定是洛抿毒害了母妃,而且眾口鑠金…… 他一直覺得奇怪,若洛抿是清白的,為何要不遺余力將罪名都推到洛抿身上? 這是他最想不通的地方。 但肖嬤嬤早前的一句話提醒了他,溫家…… 當時在宮中,還有一個溫貴妃在。 溫貴妃是當時國公府二房的嫡女,因為溫國公沒有女兒,所以溫家入宮的是溫國公的侄女,當時溫家是有女兒在的…… 一場宮亂,趙家當場倒臺;而母妃也在那個時候過世,他亦下落不明;王家當時還有廢后在,在多年能夠,才從蛛絲馬跡查出了王家是背后黑手,王家也落得潦倒下場;其實宮中有權勢的后妃,在多年后來看,僅剩的就是溫貴妃…… 若不是溫貴妃一直沒有子嗣,李徹眉頭更攏緊了幾分。 早前是溫國公主審王家一案,而王家眾人在口供中都咬定了是洛抿謀害了淑妃…… 李徹心中莫名涌起了旁的念頭。 為何早前他尚在東宮時,溫國公會是少數支持新政的重臣之一;寧王之亂,溫國公不站寧王;而眼下,溫國公卻會處處拿捏他…… 因為,父皇尚在,國公府需要洗清嫌疑;寧王上位,溫國公并無好處;但只要他還在位,溫國公又是支持他的重臣,中宮之位自然都是溫家的,那日后的皇子也是溫家血脈;但他要立楚洛為后,那對溫國公而言,父皇在位發生的事只有再發生一遍…… 若是早前的事,溫家并不干凈,又借了王家余孽在大理寺供詞,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了洛抿身上,那當時全身而出的人……便是溫貴妃…… 忽得,李徹不寒而栗,眸間也漸漸猩紅,緩緩轉眸看向肖嬤嬤,沉聲道,“當日,溫貴妃在昭陽殿嗎?” 他指尖攥緊。 肖嬤嬤似是未想,“在啊,當時宮中出事,溫貴妃害怕,便來了淑妃娘娘殿中,說要同淑妃娘娘一處……” 李徹雙目通紅。 肖嬤嬤又道,“那時候溫貴妃很關心淑妃和腹中的孩子,當時宮中一片混亂,有宮女說漏了嘴,說了淑妃讓醫女洛抿將小皇子抱出宮的事……” 李徹垂眸,忽得明白過來,為何大理寺的口供里,會眾口鑠金,說是洛抿是謀害母妃的兇手,因為,有人根本不想洛抿平安回來,因為洛抿抱走了他,知曉他在何處。其實,是當時有人不想他回京而已,洛抿是替罪羊…… 李徹如鯁在喉。 肖嬤嬤繼續道,“陛下當時不是說,許是王家是罪魁,也許不是,但不知道害淑妃的人是誰前,只有讓這個醫女的罪定下來,小皇子才安全,許是有一日才能尋到;若是當日便推翻大理寺的口供,許是大曹靜誰,都知曉陛下在尋小皇子,反而會危及小皇子的性命嗎?老奴都記得……也虧得陛下如此,才尋了這么久,將小皇子尋了回來……” 李徹頷首,眸間含淚。 似是今日在肖嬤嬤這里,他才有了答案。 當時的父皇,并不知曉后來溫家的事,也更想不到,是溫家…… 肖嬤嬤繼續道,“后來陛下說,事情沒有水落石出之前,舊案不查,這件事查下去,許是很難有結果。洛抿若不現身,就讓她安寧,若是現身,不是還有早前淑妃的一封信嗎?老奴還記得信上的內容——托付醫女洛抿照顧麟兒,將之送出宮外,乃臣妾之意,送于……” “萬州?”李徹會意。 肖嬤嬤搖頭,“信到這里就結束了,溫貴妃來了殿中,淑妃將信箋藏到了燭臺內側卷入,這封信才留了下來,正是因為沒有留到出處,陛下才花了這么多年尋到小皇子……老奴當時去探殿外的安危去了,若是老奴在,許是淑妃還……” 李徹卻沒有應聲,當時殿中的人都沒了,若是肖嬤嬤折回,許是,他今日也見不到她了…… 第91章 擊鼓鳴冤 ^^…… 從西郊陳府離開, 已是亥時前后,從西郊回宮中尚有一個時辰左右的路程。 李徹一路上都沒怎么吱聲,想的都是肖嬤嬤今日同他說過的話。 雖然早前他就已經忌諱溫國公在朝中一手遮天, 妄圖染指他后宮之事,但從肖嬤嬤口中聽到的,和推測的, 卻讓他心中更難安定…… 放溫余海在朝中, 已經不是世家之間相互掣肘的問題。 若今日他的猜測是真的,那母妃應當是死在溫家的算計下, 溫家不僅算計了母妃, 還算計了洛抿, 為的就是為溫貴妃在宮中掃清障礙,只是后來溫貴妃染病過世,若是溫貴妃當年誕下子嗣, 以溫家的手段, 許是他同惠王很難能安穩活到今日…… 溫家謀害了母妃, 但卻將溫家從早前的宮亂中摘除得干干凈凈, 不僅如此,還借早前的宮亂時母妃的死,父皇的震怒,除掉了王家和趙家…… 同惠王相比,父皇和太傅都喜歡他,他有父皇和太傅的扶持,能坐得穩江山和皇位,所以無論是他入住東宮, 還是而后的新政, 溫家都順水推舟, 甚至傾力相助,替他掃清了不少障礙。 與旁人而言,,溫家全然同謀害淑妃沒有半分關系,若是謀害淑妃,何必扶持他?因為他的緣故,溫家洗清了嫌疑,也讓溫如寫在他心中天然有了好印象…… 若非心思城府深到了一定程度,哪里做得到這種程度? 早前溫國公拿楚家三房的事做文章,他以為是溫國公容不得下東宮之位出自旁人,但眼下看,像溫家這樣的世家,本質是想掌控皇權,日后的出自溫家,日后的東宮才有更大的屏障出自溫家血脈,那溫家在長風的地位便固若金湯。 若是中宮之位落不到溫家女兒頭上,溫家許是還會故技重施,同早前宮中生變一樣…… 李徹忍不住眼波橫掠,溫家不僅同他有弒母之仇,而且溫家不除,楚洛在宮中許是也不會安穩。 這也說得通,無論是他斥責溫如寫也好,迎楚洛入宮也好,甚至封楚洛做秉筆侍書也好,溫國公都耐得住性子,沒有作何,那是因為溫國公的城府遠比看得到深,他心中怕是已經開始另做打算…… 所以讓溫如寫閉門思過,讓安陽郡王留京,甚至他同楚洛大婚,等同于昭告天下楚洛是日后中宮的做法,溫國公都能沉得住氣…… 是因為溫家早有打算。 他還是將溫家想得太簡單了…… 溫家不除,楚洛在宮中也不見得安穩,即便他再護著楚洛,也未必能事事周全,又尤其是,他與楚洛明日便要大婚…… 李徹眉間皺成一處,放下簾櫳,淡淡垂眸。 溫余海一定要除,溫家不能再留。 要除溫余海不是容易事,但并非不行。這些年溫余海在朝中行事越漸張揚,得罪了京中和朝中不少人,安陽郡王只是其中之一,將除掉溫余海的既得利益處置清楚,朝中有的是推波助瀾的人。 搬到溫家,理由要足夠強硬,動作一定要快,不能給溫家反應時間…… 李徹指尖微滯,緩緩抬眸——最好的時間,莫過于他大婚到正月十五這段時日,不引人注目,也沒人會料到他在這個時候動溫家,只是要快…… 李徹指尖輕敲膝蓋,目光微沉。 與寧王之亂不同,寧王倒臺,寧王余孽很快就除,但溫家是朝中的一塊腐rou,若是要割掉腐rou,必定要傷及旁的骨血。屆時京中,甚至周遭都不安穩。 眼下雖然溫家牽涉在物資延誤一事,但物資延誤不足以將一個世家搬到。但可做掩護,讓溫家以為他著眼點都在物資之事上。 ——搬到溫家最好的理由,莫過于當年的宮亂。 李徹眸間黯沉,此事會牽連到楚洛,他不想楚洛涉險。 若要兩全…… 楚洛不能留在京中,要去一個安全的地方。 了之在漠北。 *** 夜色已深,車輪轱轱在路上行駛,子時初的時候,馬車抵達外宮門門口。 從外宮門一直到中宮門,在中宮門處下了馬車,上了龍攆。 順子在中宮門處侯了許久,眼見陛下回了宮中,遠遠迎了上來,“陛下,六小姐的父親在御書房侯了有些時候了,眼下還在……” 順子是想明日就是大婚,陛下這個時辰回來,怕是不會見了。 李徹微頓,他是沒想到這一趟去陳家見肖嬤嬤,會呆這么久時間,后來一路上心中都惦記著溫家的事,但今日,他是一定要見楚逢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