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第二天,李如意下了朝進了御書房臉色便不好看,圣人難得瞧見她如此做派,倒是來了興致逗她,捧著茶盞悠悠哉哉地問道:“怎么了?今日哪里不如皇太女的意了?一張臉拉得老長,誰給你委屈受了?” 如意氣道:“這哪是承明殿,哪是名聲在外的士子大夫?一個個宛如村口巷尾無知婦孺,只會破口大罵的村頭農婦!枉他們一個個地自詡名流之士,我長這么大可是頭一回聽見這么可笑的笑話!” 圣人瞧見李如意氣得雙頰通紅,哈哈大笑。 李如意是真漲了見識,平日伴駕御書房,往來重臣個個都一副道貌岸然,瞧著便讓人生畏??山袢諈s見大臣們因政見不合吵得是面紅耳赤,群情激憤,吵得她耳朵是嗡嗡作響。 一個個瞧著頭發胡子花白的老臣更是演起戲來一套一套的。又要辭官又要致仕的,開始她還開口相勸,到后來只縮在一旁不敢吭聲。即便如此,她也眼睜睜瞧著那御史大夫的唾沫星子飛到了她的裙擺上。她閉了閉眼,不忍再回憶。 她只覺得一生的耐心都用在了今日的早朝上。往日里這些個大臣不是在她面前裝得挺好嗎?一副大儒模樣,談吐之間進退有度,慢聲細語,怎么今日不繼續裝???天下才子知道他們所敬仰的名臣名流是如此胡攪蠻纏嗎? 可憐她頭一回上朝,實在不曾適應,更是聞所未聞。被戶部侍郎逼問到連連后退,更缺德的是,她還聽見崔公在側笑出了聲。 可能是她當時表情過于猙獰,崔公雖不再嘲笑,卻一直意味深長地瞧著她。 一世英名毀于一旦,今日丟人丟大發了。 她如今耳朵里仿佛還在回響著趙大人那句:“臣不服!”她有所預感,今晚夢里必有趙大人的回響。 圣人笑道:“阿奴今日頭一回上朝,自然有些不適應。往后習慣便好,這是臣子也是為了李朝。為君者,當廣納良言,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br> 如意聽見那句“習慣便好”,臉色更加灰敗,一言不發,瞧著頗為可憐。 圣人瞧她可憐兮兮地低著頭,不似往日天之驕女一般昂著頭挺著筆直的身子,心里雖好笑,卻也有些心疼。開口安慰道:“阿耶幼年登基,頭一回上朝這些臣子便是這般,也曾不敢置信。只是李朝歷代如此,作為帝王,自是希望臣子能在朝堂暢所欲言?!?/br> 他飲了一口茶道:“朝堂上,若只有吹捧君王豐功偉績,贊太平盛世,臣子間其樂融融的景象,你可敢要這樣的朝堂?為人臣,雖說要為君分憂。但多得是人為討好上位者,不敢說,不敢論。如他們這般吵倒也有好處,有些話不敢明說的,你要細細聽便能知曉他真正的意思?!?/br> 圣人提點道:“我問你,今日那御史大夫吳秋子,喊得最大聲,差點把承明殿屋頂給吵翻的那個,你可曾聽出他未盡之言?” 如意皺著一雙好看的眉,她本這輩子都不想再想起這個人,此刻她只能盯著自己被弄臟的裙擺,硬著頭皮回憶這個老夫子除了嗓門大,到底還有什么別的特殊之處。 這吳秋子今日參了趙郡李氏一族,其族內有子弟于金陵城內縱酒歡歌至深夜,在平康坊里與妓子嬉鬧便罷,可美酒喝多了腦子也開始發飄了。腳打著顫地鬧著要回府,仆從妓子嚇得一個個快昏厥過去,是拉也拉不住,哄也哄不住。 要知道李朝有明令,宵禁之后無令諭者嚴禁在城內走動。違者一經巡防的侍衛發現,嚴懲不貸。而且侍衛上來就問你要通行令,拿不出來,一拳便打得你牙斷血流,不問出身,不問緣由。通通以涉嫌通敵叛國的罪名押入宗人府。 便是如周樂言那般手里有李如意求來的通行令,也盡量能不回府便不回府。 這幾個李氏子弟入金陵不久,平日里散漫慣了。哪怕家里人耳提面命,皇帝腳下,行事小心再小心。黃酒入肚,只當自己是能拳打鎮關西,腳踢蔣門神的綠林好漢。早已不分東南西北。 出了平康坊不久,便被巡防侍衛撞見,問通行令,沒有便也罷了,不過是被抓去宗人府?;仡^家里使使勁,往圣人面前一跪求求情,宗人府查明后,頂多也是打一頓板子便也放了。 可幾個作死的出言挑釁,更甚者上前推搡辱罵。巡防官兵什么人沒見過,當即冷哼一聲,圍上前便是一頓狠揍,關進宗人府。 若這事,倒也不值當被拿到朝堂上來說,壞就壞在,有一個身子骨弱的小郎君被揍到重傷,一驚一嚇之間,愣是沒熬過一夜,人沒了。 這個小郎君雖然身子骨弱,還膽小,卻架不住他是嫡系。輩分在族里頗高,這回隴西李氏哪里肯善罷甘休。 不敢誹議宵禁一事,但卻恨毒了當晚的巡查官兵,勢要拿人問罪。只咬口郎君雖醉酒失德,冒犯了圣人,但絕無通敵叛國,緣何巡防官兵要將人活活打死。 李如意思索了一會兒,平復著心情道:“吳大夫雖言辭激烈,話糙理不糙。巡防官兵職責所在,雖失手打死了那小郎君,但也維護了金陵城治安。此事難就難在,若是治了此人罪,往后巡防官兵遇貴族子弟是抓還是不抓?一旦開了這道口子,這些大族怕是都有恃無恐了?!?/br> “若是不治此罪,隴西李氏怕是不會罷休。雖瞧著是一件小事,可今日朝堂之上我卻觀這些世家大族雖不曾明言,卻也多是站在李氏那邊。這時候他們倒知道抱團取暖,一個鼻孔出氣了?!?/br> 說到最后,如意不屑地冷笑一聲。 圣人沉著聲道:“李氏一族盤踞隴西多年,在隴西勢力頗大。細說起來,這五姓七族又有哪個是好相與的?個個都是聲名遠外,以你老師清河崔氏來說,真當我不知崔氏在清河勢力龐大,清河人士皆以崔氏為首?哪怕是清河學子入朝為官,第一個去拜訪的便是崔琰?!?/br> 如意抿了抿唇道:“既如此,阿耶可想過削弱世家大族之力?” 圣人望著如意,輕輕地笑了一下:“自是想過?!?/br> “我年幼登基時,觀朝堂亂象,也曾想過要讓這些世家大族盡數消亡??扇缃裨谖欢嗄?,大權在握,卻不想如此行事?!?/br> “阿奴可否問一句為何?” “身為儲君,帝王,你觀這些世家大族,行事之間頗為張狂肆意,隱隱有壓制皇權之相。必是厭惡非常??商热裟阒皇且粋€出生于清河或隴西普通人家的小郎君呢?” “雖于君王,他們是你嘴里那顆不拔不快的蛀牙。于當地百姓而言,他們卻是一方庇佑。當地若是有天災人禍,這些世家大族比你還要著急,出錢出力,為了維護他們的好名聲,那必是盡心盡力?!?/br> “雖為一國之君,哪怕你大權在握,擁簇無數。你終究不過只有一個人。地方貪官污吏,屢禁不止。只有善用人,才能保太平盛世。你要把他們當做是一把劍,能為你辟出盛世天下的劍。又須得想法子,讓這劍也害怕,不敢調轉劍頭指向自己。這么說,你可明白了?” 李如意靜靜聽完后,似有所悟道:“阿奴明白了?!?/br> 圣人也不欲多說,只揮著手笑道:“你回去好好想想阿耶所說,細想想宵禁一案該如何處置才好。只一點,明日下了朝可不要再垮著個臉了?!?/br> 如意討饒的拱了拱手:“阿奴晚上必好好想想今日阿耶所言,今日是頭一回上朝,露了笑話。阿耶可別再取笑阿奴了。我今兒可瞧見崔公偷偷取笑我了?!?/br> 圣人哈哈大笑,如意又行禮告辭離開。 太極宮離東宮不遠,如意便不再乘著步攆,她一路上都在思量圣人方才所言,等到了東宮門口,秋雅姑姑迎上來道“崔侍郎已等候許久”,這才想起方才忘了什么人。 如意一身朝服,貴氣非凡,行動之間自有韻味。她才邁進會客廳,瞧見也穿著一身朝服的崔甫,便笑開了眼,朗聲道:“崔郎君安,郎君久等了?!?/br> 崔甫不疾不徐地站直了身子,行了個禮道:“臣崔甫參見皇太女,問皇太女安?!?/br> 如意忙作勢去扶他,嘴里道:“快快免禮?!?/br> 崔甫不著痕跡地避開她伸過來的手。他低著眉看了一眼如意那是細白如玉的纖纖玉手,便挪開了眼睛。 如意被避開也不在意,只坐在方才崔甫座位的對面,親自要為崔甫煮茶。 半響也沒瞧見崔甫落座,仰著笑道:“崔郎君還請快快坐下,瞧你這樣,怕是下了朝便來了。招待不周,若有怠慢之處,還請勿怪?!?/br> 崔甫聞言便坐了下來,攏了攏袖口,客氣道:“東宮自然是處處都好的,皇太女有要事,便是等到星夜,臣也是要等的?!?/br> 如意雖明知他是客氣話,但仍聽得高興。煮好了茶,親手遞了給崔甫,柔聲道:“崔大人嘗嘗這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