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直隸都督趙秉鈞,數日以來,心患怔忡,時對左右云:我心甚覺空軟,速為我物色名醫。遂延請中西醫生診治,而病亦忽發忽止。二十六日下午猶傳見各司長于都督府中,會議要政,指示機宜。晚間回河北仁壽里私宅,服藥一劑。晚餐后,仍伏案作書,并閱視緊要文件。其夫人勸之云:新病未痊,不可過于勞累,總以保重身體為要。趙曰:我現在精神尚能支持,勿庸過慮。半夜時又服藥一劑。二十七早五鐘起入廁,忽覺頭暈眼昏,趕即伏于公子肩頭,一陣心酸,涕淚交流。家人當急為之延醫,津中名醫如屈永秋、徐德順輩咸與焉。奈用盡方法,醫藥無效,趙亦氣息漸微,罹于危篤。復由屈、徐二醫士以電話請王延年醫士,攜全份醫俱〔具〕往診。王至則已近九鐘時,脈停氣絕矣。嗣因趙家屬之請,為之射激心藥針一次,待半小時不見動機,遂又射一針,脈管稍有活動,然不過藥力激剌所至,不一時旋即停止。醫等見無法拯治,遂各辭去。旋有參謀長陸繡山、警察長楊敬林等相繼馳至,商議后事,而趙都督竟溘然長逝矣。[130] 趙秉鈞幕僚也曾詳細描述其近年身體狀況、死前一天處理公務情形以及發病和延醫治療情形,可與前引報道互相印證: 趙身體素弱,近十年以來,?;际咧Y,每夜能睡二、三小時,即為無病之證,否則全夜不睡。近十余日每夜不過睡片刻,心中常覺煩躁,面色時紅時退,然照常辦公,并不措意。上月二十六日午后會議到期應還之某外債案,討論至再,事頗棘手。此時趙用腦力甚猛,發言極多,絕無倦容,所議之件,不能解決,散會后面紅如朱,中心燒熱,進犀角湯一杯,略見清爽。時已傍晚七時,欲赴某西人之宴,左右勸阻,趙督對幕賓云:該西人與我多年好友,且此君在國際外交上頗有勢力,不可失約。勉強赴宴,宴畢回署,時已九鐘矣。披閱公牘,約四、五件,適及會議之外債到期公文,閱畢異常煩惱,擲文于案,且閱他件;又及某軍餉急迫文,趙現憂郁之狀,繼則怒甚,擲文于地,直連呼心中難受。又服犀角湯少許,左右請傳醫士,趙督云時已不早,可以不必,病狀與往時無異,大約不要緊,命駕歸私宅。繼又云,不能坐車,可備肩輿。登輿時,神氣較清,回至私宅,已不能坐。左右云,都督從前發病,用大煙數口即見痊可,力勸吸食。趙督似首肯,進煙數口,腹中作響,病似較瘥。次早五時,腹瀉一次,嗣欲小便,便畢向后倒臥,已不能言。左右扶掖上床,尚能左右顧盼,淚流如雨。其時群醫已至,咸云不能治,注射藥水,亦不奏效。雖尚未氣絕,然已僅屬一絲矣。至十時,喉中微有痰聲,旋即氣絕。[131] 參謀長陸錦等在趙秉鈞病逝當日打電報至北京,向袁世凱簡要報告前后情形,并請迅速簡員填補直隸都督空缺。電云: 萬急。北京大總統、國務院鈞鑒:都督兼民政長趙秉鈞,兩三日來怔忡舊癥驟發,惟旋發旋愈。昨日午后,傳集四司,在督署會議,指示各項要政,精神尚能支持。晚間回私宅后,病勢復發,至今晨五鐘,加患腹瀉、頭暈諸癥,厥逆撲地。趕由家屬延醫診治,乃病勢逐漸沉重,服藥無效。旋于午刻出缺。除兩署信印業已公同妥慎封存,地方各事會同嚴密鎮壓,并趙都督身后各事妥為照料外,謹合詞電陳,敬祈迅賜簡員來直,以資鎮壓。陸錦、周紹昌、高凌霨、梁建章、劉錫鈞、楊以德。沁。叩。[132] 袁世凱接報,即令朱家寶出任民政長兼都督,其中經過,朱啟鈐后來有如下記述: 趙智庵之死,實在民國三年四五月間(應為二月間;引者),彼時我正在知事試驗場中;考場假象坊橋眾議院為之,全按鎖院制度行事,委員長與同考官,都居闈中,不得外出。一日傍晚,忽奉總統電召,稱趙秉鈞急病身故,命朱某赴津視察情形,同時接任都督之職。我即赴公府晉謁,見項城形色哀痛,言語倉皇。我因面陳試事方始,不能離場,可否改命朱家寶前去?時家寶為同考官,在鎖闈中。經項城同意,電家寶進府,面授機宜。下令朱家寶任直隸民政長,派專車送去,我親至車站送行,時已夜半矣。家寶去,我仍回院主試事,俟過正場三日以后,我方赴津會斂(俗名接三)。其在趙宅治喪者,為朱家寶、張懷芝、凌福彭、楊以德等,皆天津官場人物也。[133] 趙秉鈞去世數日后,曾奉命與洋醫一同為趙秉鈞治病的總統府醫官屈永秋,出具醫學檢驗報告,向袁世凱報告了趙秉鈞致命之由,認為趙系死于心臟神經痛癥或血牷〔栓〕所致的心經衰弱。報告云: 為呈報事。竊永秋前奉電諭,以直隸都督趙秉鈞現在患病,飭即前往診視等因,當即偕同洋醫官貝熙業前往診視,并將病情隨時電陳在案。茲將詳細情形開呈鈞鑒。前直隸都督趙秉鈞于三年二月二十三日起病,至二十七日早病故,當經永秋偕同洋醫官貝熙業前往診視一切。查病者所得系周身動脈硬變(心經尤甚)、心臟內膜炎及心臟神經痛等癥。此等病癥由以下所列各病狀證明之:(一)因其太陽動脈、撓〔橈〕骨動脈及經骨動脈白膜硬變;(二)脈弱無倫次;(三)無心尖搏動之聲;(四)有縮期僧帽瓣雜音;(五)心經舒縮聲音無力;(六)心經左房稍為漲大;(七)時覺有心臟神經痛之??;(八)肝經漲大。病者最難堪處,惟胸部作痛,發覺無常,或日或夜,或胃空,或胃飽,或寢睡時,致令病者不安眠。以上各病狀兩星期以前業經發現,當痛時不嘔吐,惟覺頭暈,胸部、頭部緊縮,難于呼吸,恒不安寢,熟睡極難,稍睡復醒。病癥發現后,氣體之衰弱為向來所未有,察其肺經無恙,惟胃經稍為漲大,舌苔極厚。細診心經,覺其縮期僧帽瓣雜音沈弱不變,在心尖搏動部位,其聲尤為清晰,且達至腋部。按以上各癥狀,推其致命之原,系心經衰弱,由于心臟神經痛癥或血牷〔栓〕所致也。[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