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至此,答案揭曉,洪、應所謂激烈舉動或激烈文章,原來是要向日本購孫黃宋劣史、黃與下女合像、警廳供鈔、宋犯騙案刑事提票,用照片輯印十萬冊,擬從橫濱發行,以敗壞國民黨領袖聲譽,從而達到打擊國民黨的目的,而洪、應則可借機向政府索取一筆巨款。洪述祖知道,采取這樣的激烈舉動,或做這樣的激烈文章,是不可告人之事,因此在2月1日函末特別叮囑應夔丞閱后付丙。[82]由冬電來看,應夔丞計劃這樣做的理由,是東電所陳兩綱,其一已有把握,慮被利用,也就是說擔心cao弄憲法起草之舉反被國民黨方面利用,因此,為保險起見,已向日本購買孫黃宋劣史等,輯印10萬冊,擬從橫濱發行,以損毀國民黨領袖聲譽,鞏固政府方面支持者。應夔丞后來解釋說,這樣做是因為他看到國民黨影響越來越大,自己無力防阻黨人,因此欲藉毀損其名譽,以杜一般社會之盲從,稍阻危機于一發。[83]洪述祖則說,這樣做不過欲暴宋劣跡,毀宋名譽,使國民共棄去之,以破其黨派專制之鬼蜮而已。[84]但這樣一來,洪、應對付國民黨人的手法和內容就再次發生變化,由文字鼓吹與金錢聯合cao弄憲法起草,轉為搜集所謂劣史,直接構陷國民黨領袖人物。 為了讓政府相信這樣做有其必要性,應夔丞在冬電中不惜虛構、夸大事實,乃至以危言聳動政府。比如,電文首句以孫、黃、黎、宋運動極烈一語,來描述當時這幾人運動正式大總統選舉的嚴峻形勢,但實際上黎元洪根本無意競選正式大總統。早在1912年8月,德國《柏林日報》駐北京記者薩決曼就曾問黎元洪:來歲正式政府成立,誰人將為大總統?副總統亦有意于此乎?黎曰:否。余不愿為大總統。余軍人也,余愿仍服舊職,此人所望于余,余自忖亦能勉強承乏。至大總統一職,余友袁君將實膺之,余將竭余之全力以助。[85]孫中山也早就表示自己無意競選正式大總統。就在冬電發出前幾天,即1月29日,孫中山在接見日本駐滬人員宗方小太郎時,還表示自己斷不肯擔任總統,又表示:余個人相信,袁乃最穩妥之人物,故第一期總統以舉彼為得策。[86]在電末,應夔丞更以危詞聳動政府,稱:內外多事,倘選舉擾攘,國隨以亡,補救已遲,及今千鈞一發,急宜圖維。另外,電文謂民黨忽主舉宋任總理,同樣與事實不符。實際上,宋教仁自1912年末以來就一直在湖南老家,直到1913年1月20日,方電告章士釗,將于1月21日到武漢。[87]而黃興恰在宋教仁到武漢之前,辭去湖北鐵路督辦之職,緊接著就去了上海。[88]2月13日,宋教仁從武漢到達上海,這時孫中山已經到了日本。應夔丞發出冬電前一段時間,宋教仁與孫、黃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并不在一處,國民黨不可能做出忽主舉宋任總理的決定。事實上,就在冬電發出前幾天,報紙仍然報道:國民黨則種種主張不一,首以黃氏為大總統,否則以黎氏為大總統,以黃氏為副總統,而實權為黃氏所握;再次則以袁氏為大總統,以黃氏為國務總理;如形勢上有變更,萬不得已時,則以宋氏為國務總理,維持勢力。[89]可見國民黨并未確定宋任總理。 為了借機索款,應夔丞又絞盡腦汁編造了已向日本購得孫黃宋劣史等材料的曲折細節,向趙秉鈞報告說,他的計劃已經被孫中山知道了,孫中山要黃興遣馬姓到日本重資買毀,他所派購得劣史者一方面向馬姓索要30萬元,另一方面陽許陰尼,在獲得3萬元后,又電告第三方要挾馬姓,使得馬姓顧此失彼,雖百倍其價,終于沒能買毀孫黃宋劣史等。應又自夸,此事之所以能做得如此變象萬千,使孫中山等無計設法,無從捉摸,是因為他曾在南京政府供事,知道孫中山除空言邀譽外,直是無一政策,黃、宋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應在冬電中說,購得劣史者向馬姓索要30萬元,實際上就是暗示趙秉鈞,需要花30萬元才能得到孫黃宋劣史等。然而,從后來情況看,政府并沒有收到這些材料,事實上也根本沒有這些材料。應夔丞說擬從橫濱發行,其實是因為他心里知道,根本沒有劣史可以購回國內,說擬從橫濱發行不過是要掩人耳目。正因為是虛構的,所以我們將會看到,洪、應合作的這篇激烈文章,不久以后就無法寫下去了。 在洪、應的構陷計劃中,還有一點須格外注意,即該計劃的詆毀對象雖然包括孫、黃、宋三人,但很顯然,孫、黃只是陪襯,宋教仁才是主要目標。這是因為,同盟會于1912年8月改組為國民黨主要是在宋教仁積極努力下完成的,其后孫中山以主要精力從事于社會事業,黃興亦一度擔任湖北鐵路督辦。唯有宋教仁仍以主要精力從事政治運動,大力宣講其政黨內閣主張,并為國會選舉奔走呼號,輿論至有在革命時代,宋實不如孫、黃,而在政黨時代,雖孫、黃實不如宋也之說。[90]應夔丞特別告訴趙秉鈞民黨忽主舉宋任總理,其用心之險惡暴露無遺。在應夔丞看來,宋教仁是趙秉鈞保住總理位置的最大威脅,因此他不惜虛構事實,特別提出此點,欲以此來激刺趙秉鈞。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導致宋教仁成為應、洪陷害的主要目標,即宋教仁于1913年1月下旬到達武漢后,欲行以黎制袁之計,一度與黃興極力運動黎元洪出選正式大總統,而由國民黨人出任總理,掌握實權。但黎元洪最終拒絕,并將內情和盤托出,盡情以電告袁總統,并自陳述衷情,甚不欲為總統,導致宋教仁的計劃失敗。[91]冬電所謂孫、黃、黎、宋運動極烈,部分含義似即指此,而所謂內外多事,倘選舉擾攘云云,也似有所指。不管怎樣,宋教仁此時已經被洪、應視為出頭鳥,其后來成為被刺目標,實在此構陷計劃當中已露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