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書迷正在閱讀:海灣戰爭、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
兩手都要硬。加強后方防衛作戰力量建設,首先,要加強各級后勤機關和后 勤部、分隊的戰斗化建設,培養良好的軍事素質,使后勤人員既能保障,又 能戰斗。其次,要在后勤編設一定數量的、擁有先進作戰裝備的戰斗部、分 隊,軍區、集團軍和師旅分別組編一個團、營、連級的后勤特種作戰部隊、 分隊,主要擔負后勤部、分隊機動保駕和防護工事構筑以及應付突發情況的 作戰任務。再是,要根據敵可能對我后方采取的襲擊手段、規模等實際,給 后勤加強相應規模的作戰部隊,主要擔負戰役后方反空襲、反空降、反地面 部隊襲擊的作戰任務。同時,要加強防化力量,提高后勤防核、化、生物武 器的襲擊能力。 手段之三:以合理配置促生存。高技術裝備的使用,前后方界限變得模 糊,遠離戰斗部隊的后方部署,既易受敵嚴重打擊,又得不到作戰部隊的支 援。后勤應力求做到合理疏開部署??刹扇∪N形式,即:實行與部隊作戰 隊形交叉相容配置;后勤指揮、保障機構相對疏開配置;利用較大居民區和 隱蔽地隱藏配置。部隊渡海登陸輸送時,則采取后勤船隊與作戰艦船混編航 行的措施,掩護后勤船只的安全。 四、軍民結合,強化戰役后備能力 戰爭的偉力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在高技術條件下,人 民戰爭仍是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一個重要戰役后勤指導原則。越是戰爭高技 術化,越是敵強我弱,我們越是要借助社會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后備力量。 就連軍事技術發達的美國,在海灣戰爭中除運用國內技術力量外,還動用了 世界十多個國家的120多家高技術公司、企業,為其研制生產戰場急需的先 進作戰裝備、器材和物資。我軍裝備與世界發達國家的軍事裝備相比反差很 大,要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除了加強軍隊作戰和保障能力建設外,最 關鍵的問題是在藏力于民、取力于民,發揮軍民整體力量。這樣,我們才有 堅不可摧的戰斗力、用之不盡的保障潛力。 增強后備能力,必須走平戰結合、軍民兼容的路子,以實現民眾之力向 軍隊保障力、戰斗力的轉化。主要研究解決好四個問題:第一,建立高效的 后方動員體系。要進行戰區社會經濟動員實力調查,健全戰區社會動員機構, 明確動員征用力量、對象、數量,完善動員制度,提高戰區戰役后勤快速動 員能力。第二,要合理、適量、多元儲備。如果,戰區作戰物資都同部隊來 儲,一方面儲不下,另一方面還將造成較大資金占用。故可按戰區50%、地 方30%、國家20%的比例分頭儲備,軍隊主要儲專用物資,通用物資由國家、 地方儲備。物資儲備工作,還要解決一個品種結構合理性的問題,目前,戰 區戰役儲備,有相當一部分品種儲備是平戰時都用不上的老舊淘汰型。要組 織戰區戰役倉庫物資儲備調查,對淘汰物資提出處理意見,并提出調整儲備 品種結構的意見。第三,平戰結合,加強技術力量建設。軍隊裝備、修理、 醫療、科研等許多方面均與社會力量有很大的互補性,有條件建立平戰結合 的緊密型技術保障和技術儲備機制。如與地方汽配公司建立通用車材供應、 車輛修理點,實踐證明,發揮了保障部隊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借此經驗,在 乎時就要明確建立軍民兼用高教術儲備、生產線儲備、修理、醫療等技術力 量儲備,一旦戰時需要,迅速轉入軍用。第四,國家和地方興建交通、通信、 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及市政公用設施要兼顧軍事需要。這樣,既可減少 軍費開支,戰時又可保障部隊需要。 五、統一指揮,提高戰役后勤組織協調能力 渡海登陸戰役,后勤組織指揮十分復雜,保障任務異常繁重。 戰役后勤沒有高度統一、協調的指揮,是很難駕馭戰役后勤保障全局的。 為此,應采取如下對策: 1、建立在合成軍首長統一指揮、三軍后勤和地方支前機構派員共同組成 的高度權威、高度緊密型的聯勤指揮系統。組織形式存兩種:一案以戰區后 勤機構為主,其它軍兵種后勤與戰區戰役軍團聯合組成;二案由總部會同軍 委海、空軍與戰區戰役軍團、戰區軍兵種聯合組成。兩案相比,一案較為可 行,權威性高,組織協同便利,根據平戰結合的原則,如采取平時三軍后勤 在體制上不做 外科手術,但在方案、部署、演習和組織供應方面可采取 協作聯合形式,一旦發生戰事,即按擬定的戰時聯勤指揮保障方案,實行三 軍統一指揮。為實現戰區平戰時聯勤指揮的快速轉換,建議總部會同軍委海、 空軍與戰區三軍后勤一起,從現在即著手抓緊制定戰區三軍聯勤指揮方案, 明確戰時指揮組織、協同保障動作,并通過平時合成演練,以熟悉戰時戰役 組織指揮程序,熟悉戰役聯勤保障方案,熟悉各作戰時節的三軍聯勤配合動 作,全面提高高技術局部戰爭后勤組織指揮和綜合保障能力。 2、合成軍指揮員要把后勤指揮納入戰役合成指揮內容,予以重點加強。 除要關照戰役后勤全局外,還應對戰區重要后方目標,特別是沿海一線的后 方重要目標,加強一定的防衛作戰力量,確保后方安全。部隊海上輸送和登 陸作戰各時節,除組織后勤船隊科學編隊外,更重要的是要為后勤集結、裝 載、輸送和登島后的后方部署及展開等一切行動都要提供制海、制空權保護, 并加強通信力量,努力提高后勤動中防、動中打、動中供、動中通的能力。 3、獨立建設戰區交通指揮中心,統一使用戰區軍民運力。交通線是戰役 作戰的命脈,尤其是部隊渡海登陸戰役,部隊向沿海一線機動和海上輸送以 及作戰物資的前送和傷員后送更有賴于后方交通保障。能否保證交通線的安 全暢通,直接制約著戰役的成敗。因此,戰區軍兵種和地方支前機構及交通 部門應獨立成立戰區交通指揮部,統一計劃使用運力,統一組織交通線的搶 修、防護,確保作戰部隊機動、物資前送、傷員后送的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暢 通。 對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后勤指揮體制問題的探討 張先漢 一、確立登陸戰役后勤指揮體制的基本原則 (一)集中統一 為使諸軍兵種后勤和地方力量協調一致地行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后勤整 體保障效益,必須建立集中統一的后勤指揮體制。如軍兵種后勤令出多門, 就可能降低指揮效率,增大內耗,甚至貽誤戰機。此外,我軍還需動員戰區 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后備力量,全力以赴地保證戰爭的勝利,這就更要需建立 高度集中統一的后勤指揮體制,以保證軍令暢通。 (二)全面適應 確立登陸戰役后勤指揮體制,要做到 四個適應:一是適應作戰指揮 體制,按照戰役作戰指揮系統以及作戰的程式、方法、特點和要求,確定與 之匹配的后勤指揮體制;二是適應后勤保障任務,根據戰役后勤保障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