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易興邦也可以重返菲律賓,繼續中菲國際通道上兩座大橋的建設。 那么,他懶得去關心,中國建筑旁邊的居民樓、政府廳究竟是哪國制造,更沒空感慨,菲律賓人會因為美國的援建發生什么變化。 悠閑的律風,享受完假期,回到了久違的今澄市。 國院朝九晚五的準時上下班,使他這樣習慣了高強度工作的人覺得無比輕松。 返崗第一天,律風帶著愉快的心情,跟吳贏啟做了匯報,順便籌謀起下一個工作項目。 負責國內各大橋梁設計的國院,總有趕不完的工程。 然而,吳贏啟對律風如春風般溫暖,還能拿出好幾個項目方案,讓他慢慢挑。 畢竟,南海隧道跨海大橋項目持續時間太久,國院其他項目的設計進度,都步入了中期或者進入尾聲。 不缺人,更不缺幫手。 律風這么一個經歷過烏雀山大橋、南海隧道的優秀設計師,完全可以輕輕松松等著職稱評審,一躍成為新晉高級工程師。 于是,律風閑得發慌,坐在橋梁分院屬于自己的位置上,一邊翻設計圖,一邊查看自己錯過的橋梁項目信息。 不到三天,他便收到了翁承先的聯絡電話。 隧道建設階段,翁承先作為監督,比當初直接負責跨海大橋要輕松許多。 專業的沉管施工團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能夠幫他分擔無數工作。 也使得他需要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翁承先聲音溫和,狀似隨意地問道:“你想不想去菲律賓看看?” 這話說得隨意,好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律風清楚記得,瞿飛偷偷報了援菲項目,還被老先生提拎去加班,讓他努力為國奉獻。 翁承先絕對不是心系菲律賓的國際主義善人,更不會突發奇想,問人去不去菲律賓。 律風心里升起困惑,認真問道:“是發生了什么事嗎?” 電話那段沉默片刻,回答道:“菲律賓搞了個中菲建筑交流會,特地邀請了我們南海隧道項目組……” 翁承先補充道:“國家批示了?!?/br> 經過國家批示的邀請,意義不同凡響,絕對不只是交流一下那么簡單。 律風身在國院多年,懂得每一項批示背后深藏的意義。 那些寫在文件報告上的簡短文字,不是商量,更不是建議。 而是——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作者有話要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踹M喜。 第69章 中菲建筑交流會, 不是翁承先一個人得到的消息。 當天下午,國院就召開了緊急會議,共同研究這項經過特殊批示的任務。 菲律賓重建城市項目涉及近十個受損城市, 按照菲方活動跡象,已經確定了這個項目由美國建筑集團承接。 他們要討論的, 則是中菲建筑交流會背后, 隱隱透露出來的“復蘇計劃”。 菲律賓“復蘇計劃”, 以大面積振興國民經濟為核心,全國范圍開展基礎建設。 幾乎效仿中國一般, 想要通過總統直接領導, 確定菲境內三大島組未來二十年建設方案,并且盡可能的, 在海洋割裂開的三大島上尋找適合的架橋、埋隧區域,將整個國家連成一體。 宏偉的復蘇計劃, 只需要看一眼菲律賓散落在海洋上的地形,就能知道它有多么冒險。 可對于中國來說, 菲律賓的每一次冒險, 都像是新的機遇。 “這個項目還沒有公開競標,但是在一建落選重建城市項目之后, 菲方談過復蘇計劃的框架,并且極力邀請我們派出南海隧道項目組工程師、設計師參加?!?/br> 李院的話, 無異于在說菲律賓希望中國拿下連通三大島組的復蘇計劃。 至少在基礎建設這一方面, 有不少人支持著中國的競標。 重建城市落選背后的利益糾葛, 國家設計院無從得知。 他們只知道手上的代表團名單,涉及了橋梁、隧道、公路、高鐵、地鐵方面,近三十位專家。 其中,就有律風的名字。 這不是國院討論出來的名單, 更不是律風的毛遂自薦。 當保密文件遞交到國院的時候,內容反復提及了南海隧道跨海大橋,而批示的意思也足夠明顯—— 務必要通過中菲建筑交流會,帶回有利于競標復蘇計劃的消息。 美國介入菲律賓,給中國的未來援建、合作造成了重大影響。 如果美國借助著這次重建城市項目,重新控制菲律賓,將會對中國國際戰略埋下嚴重隱患。 這不僅僅是基礎建設的問題、經濟的問題,更是政治和戰略決策的問題。 中國陸陸續續援助菲律賓軍火、基建,就是為了自己所處的南海以南,不會變為美軍的駐地。 大的形勢格外嚴峻。 小的建設勢在必行。 國家設計院眾多院長,完全沒有任何推辭和開脫,接下了自己院里負責的工作傳達、人員談話工作。 連吳贏啟這么一位決心堅定的人,都沒有像拒絕寶島一樣,拒絕中菲建筑交流會。 畢竟,交流會而已。 律風跟著團隊前往菲律賓,最多一周就能回來,當作出國考察風土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