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那里有禮部官員和光祿寺官員在登記和核實賀禮。 林曉看了一圈, 在一圈人里發現秦老夫人, 便過去與她見禮。 秦老夫人拉著她的手,又細細打量她,“哎喲,之前我就覺得你穿得忒素凈,就兩件玉飾就打發了。瞧瞧今兒這身打扮,真真貴氣逼人?!?/br> 林曉含著笑,“我小呢。壓不住這么貴重的金器,倒是您戴這金飾才是真像富貴窩里出來的老太太,渾身上下都散著金光,這離遠了看,還以為是哪兒來的菩薩呢?!?/br> 她這話說得實誠,心里也確實是這么想的。這種亮閃閃的金飾得要年紀大些的人戴才顯貴氣。她戴著總有種暴發戶的感覺。 秦老夫人卻以為她在稱贊自己,笑得合不攏嘴,笑罷,又嗔怪道,“什么菩薩,我平時也就是上個香,今兒咱們去宮里,要是能見到榮華夫人,那才是真的菩薩呢?!?/br> 這榮華夫人可是打小就在庵里長大,吃齋念佛到現在,要不是家族一夜傾覆,她根本不會還俗。 親兒子登上帝位,她被皇上接進宮中頤養天年。 別看宮中以太后地位最尊,但太后畢竟只是皇上名義上的嫡母,兩人沒什么感情基礎,再加上太后娘家之前犯了事,入朝官員皆被殺,還是皇上念舊情,才沒有趕盡殺絕。 太后為了族中子侄們的前程,便不敢在皇上面前擺嫡母的威風。 因此,在整個后宮,其實榮華夫人的地位比太后和皇后還要尊崇。 林曉自然也聽過榮華夫人的名頭,確實想見見本人,便也笑了,“要是真能見到,那可真是太有福了?!?/br> 這榮華夫倒也是個強人。一個孤女竟能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運氣有,想來真本事也有。 在禮部門口休整一番,就由禮部官員帶著進了宮。 今日千秋節,宮內相當熱鬧,所經之處都是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場面。 今兒官員們放假,皇上作為孝子,也親自賞賜了禮物。 男人們坐在左側,女人們坐在右側?;噬献谧钋懊?,太后和皇后一左一右坐在他兩邊,榮華夫坐在太后下首。 底層小官只能站在外面遠遠看著,像林曉和秦老夫人這樣的品級高的女眷坐得離臺子近一些。 宴會還未開始,太后和皇后就召了幾位女眷到前面說話。 秦老夫人瞧著,“聽說皇上想找個小輩進宮陪榮華夫人解悶。瞧瞧皇后和太后都爭著把娘家姑娘送到她身邊呢?!?/br> 林曉抬頭,果然瞧見皇后和太后身邊各站著一位秀氣文雅的姑娘,正在與榮華夫說著什么。 但她估摸著應該是沒談攏,榮華夫人似乎興趣不高,頻頻示意旁邊的宮女上茶點。 不多時,歌舞表演。 林曉有幸見識到這古代的表演,這些女子衣著華麗,個頭齊整,跳得也要工整曼妙。 再接著就是雅樂,跳的也是樂舞。與剛剛的表演截然相反。 因為這舞突出的是“德”,所以展現的也是寬厚仁大,樂聲肅穆、崇高,舞者的姿態疾徐適度、進退有序、雍容有加,給人一種莊重神圣、中庸寧靜的感覺。有點類似于國家慶典。 歌舞表演過后,就是賜宴。 說是宴,其實也就是些瓜果、點心和酒水。 林曉擔心宮內不好如廁,只吃了一塊點心。 味道倒是不錯,只噎得慌,不敢多吃。 她正專心致志品嘗點心,突然有宮女過來喊她。 這一抬頭,就見周圍不少大官家眷正一臉羨慕看著她。 當然大部分人都好奇她的身份,向秦老夫人打聽。 秦老夫人便一五一十與他們說了,“這是皇上前兩年封的廣德縣主?!?/br> 大家恍然大悟。只是又有些疑惑,這廣德縣主到底什么來頭竟讓榮華夫人親自請到邊上落座。 沒錯,榮華夫人之前聽皇兒說這小丫頭說話有趣,便也來了興致,招到跟前。 見這小丫頭乖巧,便讓她會在邊上,又讓丫鬟端了一碟打南邊來的荔枝,“嘗嘗?!?/br> 林曉道了謝,嘗了一顆,現在才四月份,這荔枝擺明是早熟品種,味道不怎么甜,她只嘗了一顆就不吃了。 榮華夫人以為她害羞,就道,“喜歡就多吃些?!?/br> 林曉搖頭,“這個不怎么甜”,她指指旁邊的枇杷,“這個好吃,您要不要嘗嘗?” 榮華夫人怔了下,這姑娘倒是自來熟。身后跟著宮女們卻都傻眼了。這小姑娘懂不懂規矩啊,賞你吃,你就乖乖謝恩唄,你還說不甜。誰給你的膽子。 榮華夫人嘴角勾起一抹笑,嘗了一顆枇杷,味道果然不錯,不過她不愛吃枇杷,只嘗了一顆就放下了,問她,“今年多大了?可許了人家?” 林曉一五一十答了,“回夫人的話,今年十三了,還沒許人家,我娘說我還小?!?/br> 榮華夫人見她一點也不怕自己,說話的時候,也是直視她的眼睛,心里倒是承認皇兒說這小姑娘有趣,不是虛的。 她又問道,“你平時在家做什么?” “回夫人的話,看書、練字、造船以及陪弟弟meimei玩?!?/br> 榮華夫人頗有些興致,“看什么書?” 林曉隨口就道,“我看的書比較雜,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還有造船一類的書?!?/br> 榮華夫人性格堅韌,不喜那些唯唯諾諾的小姑娘,對眼前這姑娘就多了幾分好感,她有心考較對方,“為何看這些?身為女子不應該要學琴棋書畫和女紅嗎?” 林曉眨了下眼,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她擰著眉頭想了想,“琴棋書畫是為了陶冶情cao,女紅是為了家人做衣服,看書是為了明事理。這三樣說的不是同一件事,我覺得不需要放在一塊比較。人各有志嘛?!?/br> 榮華夫人心里贊嘆,難怪皇兒說安兒對這丫頭上心,原來這丫頭年紀雖小,卻有自己的想法。也難怪安兒會惦記她。 她們一問一答,周圍的人也不自覺豎著耳朵聽。 離得最近的太后將兩人的對話聽了個八九不離十??粗@小姑娘的眼神也帶了幾分驚訝。 該說什么才好呢?這小姑娘究竟是傻還是呆呢? 無論是宮里還是宮外,誰不想巴著榮華夫人,偏這小丫頭竟沒有表現自己的才華,也沒有討好榮華夫人,她甚至不拿自己當晚輩。反而很坦蕩與她進行同輩間的交流。這小丫頭莫不是瘋了…… 太后在等看榮華夫人發火,卻見她臉上帶著笑,“可曾燒過香拜過佛?” 太后都傻眼了?她這是想讓小姑娘進宮陪她? 她今兒就是想讓族中晚輩進宮陪伴榮華夫人。要是得了這位的喜歡,到了歲數,皇上哪怕看在榮華夫人的面子,也能指個好人家。 可沒想到她將人帶到對方面前,榮華夫人就是裝傻充愣,不接這個茬,反而想帶個小丫頭在身邊。 她更沒想到,這小丫頭一點也不識相,反而搖頭拒絕了,并且還理所當然道,“我們那兒沒有寺廟。我從未去過?!?/br> 榮華夫人猶不死心,“可曾抄過佛經?” 林曉搖頭,“不曾抄過。夫人需要佛經嗎?我可以幫忙抄錄?!?/br> 這會子再不明白榮華夫人是什么意思,她就是傻子了,可她是真不想進宮。不提別的,就天天戴這些笨重的頭面就讓她恨不得當場自殺。 再一個,就她這張破嘴,萬一真心直口快吐露什么不該說的話,那可就是給自己招禍呢。還是算了吧。 皇后和太后:“……” 榮華夫人搖頭拒絕了,卻也沒生氣,拉著她說了幾句話,又賞了她一個手串,就放她回了座位。 出了宮,林曉將事情一五一十說了,又將榮華夫人送的手串拿給她娘看。 李秀琴摸著手串,“到底是吃齋念佛,這氣量就是比別人大?!彼c了點女兒的鼻尖,“你不樂意去,也不能說得那般直白吧?人家要是生了氣,你可就要挨板子了?!?/br> 林曉瞧那夫人面善,雖然木著一張臉,但眼神很純正,并沒有戾氣,應該不會動不動就打人板子。 李秀琴也就是隨口說說,見女兒心中有數,也暗暗松了一口氣,她細細摩挲這手串,“你看這手串磨得光滑,想必是她天天戴的,就這么送給你了,可見對你是真的喜歡。你戴著吧。到底也是人家一點心意?!?/br> 林曉接過珠串套在手上,甩了兩下,發現不會掉,倒是松了一口氣,空氣中隱隱有些香味,她又將手腕放在鼻端聞了聞,“這是什么材料?” “應該是沉香??催@成色,應該是上品。這一串不便宜?!崩钚闱賽巯У孛榇?。 林曉訝然,竟然還是沉香。在前世,沉香可是被炒到天價。價格相當于黃金的兩百倍。 只是她有些奇怪,明明自己拒絕了榮華夫人,為何對方還送自己這么好的珠串? 晚飯后,皇上扶著榮華夫人消食,“老夫人既然喜歡那個丫頭,為何不招她入宮?” 榮華夫人聽出那姑娘話里的抗拒,當下搖頭,“強扭的瓜不甜。她既不喜歡待在宮里,何必強人所難,這事總歸要兩廂情愿才好?!?/br> 皇上薄唇抿成一條線,“是她不識好歹?!?/br> 進宮伺候他娘不好嗎?竟然還敢拒絕。這小丫頭的聰明勁兒都用到哪去了。 榮華夫人拍了他一記,笑罵,“竟是傻子。你當你這皇宮是寶,可對有些人來說卻是鳥籠。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強求不得?!?/br> 皇上見她不生氣,心下佩服他娘心態就是好,再大的事也不見她驚慌,永遠有種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 皇上嘆了口氣,“是朕小氣了?!?/br> “你呀,且有的磨呢。做人做事都是如此,想要收攏別人的心就要投其所好。如果你認為你是皇帝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全天下人都聽你的,那就太自大了?!?/br> 這話也就榮華夫人敢說,哪怕當今太后都不敢說。 皇上卻不生氣,這是來自親娘的關懷,他細細一想,可不就是這樣,這世上真正屬于他的東西并不多,那些臣子也不過是想從他這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好不容易碰到個敢說真話,又有趣的姑娘,還讓您給放了。您讓朕上哪給您挑個合心意的?” 榮華夫人細細一想,“過幾日,你不是要選妃嗎?要是有合心意的,我挑一個留在身邊,這樣的才能長長久久陪著我呢?!?/br> 皇上眼前一亮,還真是。那小丫頭再好,及笄后,也得出宮嫁人,到時候他娘又要孤孤單單一個人。 弄個秀女陪在他娘身邊,那就可以長長久久陪著他娘。豈不是兩全其美。 “選秀那天,您親自過去挑個可心的秀女?!?/br> 榮華夫人擺手,“不必,等皇后挑完,我再挑一個就是。她畢竟是你的元配妻子,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br> 皇上崩著一張臉,聲音里帶了幾分怨懟,“若不是她照管不力,朕那幾個皇兒怎么會沒了,說到底不是她所生,她才不上心。朕沒有收了她的寶印已是給她臉面?!?/br> 榮華夫人想到那幾個乖巧可愛的孫子,心下也是一痛。這些年她吃齋念佛,每天都在向天祈求,就是為了保佑皇孫們能健健康康。 只不知怎么回事,他們還是接二連三夭折了。她心痛難當,細想了想,“若是再有誰生下個皇兒,就先抱到我這兒養?!?/br> 皇上眼前一亮,“也行?!?/br> 他母后吃齋念佛這么多年,身上應該也攢了些功德,有她庇佑,興許皇兒真能養活。 千秋節過后,就是秀女入宮待選。 皇上春秋正盛,至今也沒個皇子。只要他們的女兒能生下皇子,將來他們就是皇后母族。不少官員都蠢蠢欲動,爭著搶著把女兒送入宮中待選。 三日后,林曉從他爹口中得知,秦明珠被選上了,只是位分不高,封了婕妤。 不知是她運氣好,還是怎地,她覲見榮華夫人時送了一卷自己抄錄的佛經,竟然得了榮華夫人另眼相看,時常招她到榮壽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