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所幸隋軍此刻還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一番強弓硬弩射住陣腳的情況下,又利用了突厥人急于拖住楊廣不敢迂回逡巡的弱點、廢掉了突厥人機動靈活的優勢、狠狠打了一場硬仗。最終,突厥先頭sao擾部隊足足丟下了將近三千輕騎兵的傷亡人數,卻僅僅殺死了一千多人的隋軍,眼睜睜看著楊廣趁機躲進了雁門郡城。 又過了一夜,次日天明的時候。雁門郡城外已經集結起了至少五萬人的突厥騎兵大隊,楊廣再想派出斥候去報信也已經無法突圍,只能是祈禱昨日就派出的信使能夠趕到。再往后。突厥騎兵以幾何級數的規模迅速集結,第三天已然達到了二十萬眾的規模。然后才停止增長。 始畢可汗看來是鐵了心,要一次性解決楊廣這個威脅四方蠻夷rdquo;的窮兵黷武之君了。 hellip;hellip; 楊廣的告急斥候,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跑出去,就被突厥人的游騎劫殺殆盡了。楊廣在雁門郡城足足等了半個月,都沒聽到關內有一絲一毫的消息反饋,也沒見到有突厥圍城部隊被大隋關內援軍牽制調動的景象。時間久了,楊廣的心態才由一開始的盛怒逐漸夾雜進了一些恐懼。 突厥人的攻城嘗試自從徹底完成圍城之后便沒有停頓過。不過突厥兵馬雖多,城內的守軍好歹也有突厥大軍三分之一左右的規模。加上雁門郡城城池還算堅固,至少在關外諸城中算是首屈一指的了,隋軍有堅城憑借,突厥人死命攻打也打不下來,只好放緩攻勢,每日以放箭壓制為主、少量登城試探為輔,慢慢消磨守城軍的軍糧物資、兵甲器械。 畢竟,雁門郡城便是后世的大同,廢州改郡之前則叫做云州,自秦漢開始就是關外要塞。數百年后中原民族對北方胡人失去了防御屏障時。被割讓的燕云十六州rdquo;或者叫幽云十六州rdquo;里頭,燕京/幽州便是后世的北京城,是河北平原燕山、陰山之地的要害;而這個云rdquo;就是指雁門郡、后來的大同府??梢娖涞匚蛔闶潜苯i鑰。楊廣躲進這里,以突厥人擅長野戰、缺乏重型攻城器械的作戰方式,要想攻破還真是不易。 然而如果消息送不出去,縱然城池再是堅固,堅固到突厥人幾個月甚至半年都攻不破,可只要援軍一直無法趕來的話,固守也沒有卵用,終究城里頭的軍糧是會吃完的。唯一讓楊廣慶幸的是,有一條桑干河的支流便從雁門郡城之下流過。所以好歹這座城池被圍的再久都不怕有水源不足的問題,城里唯一的瓶頸就是糧食。 就這么相持到十月上旬將盡的時候。跟隨楊廣的朝廷官員中終于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mdash;mdash;或許是受隋軍每日都可以出城東門、到桑干河支流取水的啟發,有朝臣發現可以利用把求援詔書封在木匣子里頭。然后丟進桑干河順流漂出去mdash;mdash;或許這算是最早的漂流瓶了吧。 為了確保保密性,第一次投放的時候當然要盡可能隱秘,所以時間也要選在深更半夜,而且首次投放的量要大,這樣萬一被突厥人撈走攔截一批、沉入河底或者被沖進淤泥一批也還可以確保有漏網之魚流出去。君臣一番合計之后,虞世基親自督辦,弄了足足兩千只木匣子,然后讓數十個隨行的諸如文林館之類衙門的官員抄寫了兩千份詔書,玉璽不要錢似地往上蓋,然后在十月十二這天晚上,借著月色全部丟到城東桑干河里頭。 雖然要想確保效果更好的話,該挑選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但是楊廣顯然是等不到月底新月的時候了,再往后等,要是月半十五月圓之夜就更慘了,所幸十二這天晚上陰云密布,又有一場不小的雨水,于是楊廣才下令這天晚上把所有裝了求援詔書的木匣子全部丟了出去。 這道桑干河支流自北而南從雁門郡城東邊過,隨后往南流出不到百里,便匯入桑干河主流,沿著陰山北麓一路東行,沿途自有陰山北麓的各處小河匯流進來,最終在進入河北境內的時候再匯入永定河。所以,如果投入到雁門郡城下桑干河支流里的木匣子最終能夠被找到的話,那么首先發現這批東西的人也該是河北道經略使楊義臣手下的人馬。 事實果然一如理論預期,八天之后,在涿郡西北邊境的懷戎縣(今張家口懷來縣),楊義臣麾下的一隊巡邊哨騎發現了數個木匣,飛馬呈送給了楊義臣親啟,楊義臣召集涿郡文武同啟,驗明內容和印鑒之后,當場判定這是真實的楊廣求救詔書。 畢竟,雖然皇帝陛下喜歡云游不定,出巡四海,但是一般來說每到一處總有地方官員消息回報的,此番出關已經有二十多天失聯了,縱然是在信息傳遞緩慢的隋朝也是很不正常的,關中、東都這些地方的朝廷官員雖然還沒感覺,但是北疆的諸位封疆大吏早就有點兒意外的預感,還以為是楊廣遭遇了什么險阻,只可惜草原茫茫大家都不知道去哪里找而已。如今被突厥人圍困于雁門郡的詔書傳來,一切疑惑自然都是迎刃而解了。 楊義臣即刻當日便點起河北兵馬準備勤王,同時把撈起來多余的楊廣求救詔書立刻飛馬傳遞其余各處牧守文武臣僚,好召集各處鎮將一同起兵勤王。最先從楊義臣處得到這個訊息的自然應該是楊義臣防區東西南三側的地方留守了mdash;mdash;楊義臣的防區,相當于后世的河北省,其東面的遼東,是蕭銑兼管的三韓之地;其西,是河東的新任太原留守李淵,其南,是東都留守樊子蓋與河南道經略使張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