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什么樣的手藝,就是幾級工匠,標準給制定了,級別越高待遇越好。 資歷不夠還想當高工,那就拿點與眾不同的真本事來。 秦安州,程卿的弟子們,新啟四年考中了七個進士。 她沒能教出狀元,但她教出了會實務的進士,這樣的新科進士入仕后稍微鍛煉個兩年,就能放出去主政一方。 除了當會試主考官,程卿還會去國子監授課。 有她現身的課,總是很受歡迎的。 雖然她主講的不一定是四書五經,但她就是會教學生,學習并不能全靠死記硬背,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一法通百法通學什么都特別快。 這一年,南儀程家亦有人高中。 宣都府紀家兼祧兩房的紀皓再次落榜。 程慧和董勁秋又生了一子,押送魯王蕭云斐進京受審時,程慧想到自己許久不見母親和程卿,也帶著孩子回京小住,到了春天,董勁秋的家書一封封送來,想妻子想孩子,程慧只有帶著孩子們啟程回山東。 還沒出城呢,遇到一婦人當街哭訴。 原來婦人丈夫是進京趕考的舉子,會試放榜后名落孫山,丈夫不知受了什么刺激,離家幾日未歸,這婦人在京城舉目無親,派家中仆人尋找幾天沒找到人,在大街上就崩潰了。 有路人建議婦人報官,婦人支支吾吾不肯同意。 程慧讓身邊婢女去問問能不能幫忙。 “聽著像宣都口音?!?/br> 婢女去打聽了情況回來,面色古怪。 “是宣都府紀家的女眷,她不肯報官找人,是怕影響丈夫的名聲?!?/br> 那哭訴的婦人,說自己為了夫家開枝散葉,有生育之功。 平日里日子也過得不錯,只是丈夫屢試不中后染上了流連紅樓楚館的毛病,丈夫家不缺銀子,只要看對眼了,什么女人都往屋里納,丈夫兼祧兩房,她是一妻,還有另一個妻子在老家伺候長輩,又有七八個美妾伺候,這種環境下,婦人的丈夫能專心苦讀才奇怪呢! 宣都紀家,兼祧兩房。 這些關鍵詞讓程慧忍不住掀開了車簾。 這說的是紀皓呀! 可紀皓怎么變成了這樣? 縱是要兼祧兩房,無法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也不至于……猶記得那時,紀皓也是極有才華的,如今竟連會試都沒過,還是個舉人?! 程慧倒不是對紀皓還有舊情,她嫁給董勁秋后,日子過得美滿,連孩子都生了兩個,哪有空再去想起紀皓。 只是如今被勾起過去的記憶,想起紀皓從前的樣子,很難和婦人哭訴指責的丈夫聯系起來。 程慧唏噓間,幾個舉子找來,勸住了婦人,說他們已經找到了紀師兄,紀師兄人無大礙,不過是見了殿試放榜,書院有同窗位列二甲頭名,倍感失落才一時喝多了酒。 南儀書院有個學生,高中二甲傳臚,前兩天與南儀書院幾個舉子結伴去拜訪程卿,程慧知道的。 這下確認無誤了,哭泣婦人的丈夫,的確是紀皓。 兩個舉子站在轎邊嘆道: “聽說紀師兄剛進書院時也極為刻苦?!?/br> “是啊,倒是嫂夫人,時常給紀師兄送湯送水的……” 讀書辛苦,書院的學生誰不是這樣過的? 旬假時,自然能下山打打牙祭,書院的夫子們也很關心學生的身體,不會讓學生真的累倒。紀皓的嬌妻格外不同,時常來書院找紀皓,紀皓哪還有心思求學呀! 后來紀皓屢試不中,差點連舉人沒考上,紀大奶奶終于知道要勸紀皓上進了,紀皓被慣壞了,哪里耐煩聽這些,既然紀大奶奶不體貼了,他就自己去找體貼人,紅顏知己越來越多,幾年間納了七八個美妾。 就說今年會試,其他學生都輕車簡裝上京,紀大奶奶擔心紀皓在京城又被哪個狐貍精迷住,愣是半道追了上來。 殊不知,她追的越緊,紀皓越逆反。 這一次好幾日不回家,就是在青樓又有了相好。 紀大奶奶說要為了紀皓名聲考慮不肯報官,又當街哭訴家事,這是生怕紀皓能翻身呢? 兩個舉子八卦,坐在馬車里的程慧聽得一清二楚,萬萬沒想到紀皓如今變成了這樣。 當然,此事與程慧無關,她沒有立場去管。 再大的打擊,這么些年過去了,紀皓也早該緩過來了。 紀皓的墮落,不是因為沒能娶程慧,而是這個人一直不懂自己想要什么,沒有為自己全力爭取過。 紀家要傳宗接代,紀皓接受了。 紀大奶奶送湯送水,紀皓也沒有嚴詞拒絕。 程慧摟著兒子,又摸了摸女兒的小手,吩咐車夫繼續出城。 八卦聽了,入耳不入心,程慧惦記著在山東的董勁秋,惦記著她在山東搞的“試驗田”,這兩年董勁秋在山東做官,程慧這個官太太不喜交際,卻自學農書,帶著當地農民培育良種。 ——小郎說海外有良種,畝產上千斤,不知何時才能尋到呀! 第829章 :海外良種 程慧惦記著的高產糧種,直到新啟六年才尋到。 紅薯是海商們從呂宋國偷偷夾帶出來的,呂宋國得此糧種不愿意公開,任何人都不能將紅薯帶出國境,一筐紅薯,海商用了與紅薯等重的銀子賄賂呂宋官員才帶上了船。 因為朝廷尋海外良種,這兩年主動進獻“良種”的人不少,但一些不過是些花草種子,唯一讓程卿有點小驚喜的大概是被當成盆栽進獻的辣椒。 海商找到了紅薯,先在當地偷偷試種了一季,確認在呂宋能種的糧食到了大魏沒有水土不服,才將紅薯獻上。 呂宋對大魏來說就是蠻夷番邦,所以海商進獻時稱之為“番薯”,其實紅薯在呂宋國被稱之為“甘薯”。這東西種植容易,藤蔓壓插都能活,產量比一般糧食高,吃多了還容易脹氣,自然高貴不起來,實在難登王公貴族的大雅之堂。 但正因為它低賤好種活,遇到饑荒才是救命的寶貝。 當老百姓都餓到要去啃樹皮挖草根的程度,哪還管紅薯是否脹氣? 脹氣總比吃觀音土強,吃觀音土的饑民會肚大如球,最終因為吃下去的土消化不了又拉不出來活活撐死。 紅薯的推廣沒有遇到太大阻力,這玩意兒無需占用良田,隨便找點土地種下去都能活,就算老百姓自己不吃,還能種來喂牲畜。 土豆則是新啟八年找到的。 紅薯由海商找到,土豆是出海的蕭云燁找到。 土豆的產量不比紅薯低,卻比紅薯更適合當主糧。 紅薯推廣時,西北的蕭云庭感受還不深,等蕭云燁給孟懷謹獻上了土豆,蕭云庭都忍不住對同樣出海的蕭云沛大罵廢物。 辛苦賺銀子的蕭云沛:“……” 在海上風吹日曬,日漸黝黑干瘦的蕭云沛很想掀船不干了。 有本事自己上啊,就知道瞎比比! 蕭云沛忍了。 因為蕭云庭至今還沒娶親,膝下并無一兒半女,看這樣子是打算永遠都不成家了。蕭云庭再怎么頭腦聰明有城府,他還沒脫離凡人范疇,是人就會老會死,鄴王府需要人傳承,蕭云沛現在如此聽話肯干,就是在等著接替蕭云庭的王位——打又打不過,還沒人家聰明,只要拼誰活得更久了! 蕭云庭為什么不娶妻,外界是有猜測的,有人說他是當質子時中了暗算,難以人道……這種話當然沒人敢當面說,但不妨礙大家天馬行空亂想。 蕭云沛知道不是因為這個。 蕭云庭純粹就是自戀。 好像天下女子都沒有能配得上他的,他不中意也不肯為了傳承香火而委屈自己,愣是不娶妻不納妾。 蕭云沛要受蕭云庭的氣,是饞蕭云庭的王位,也是不服氣,畢竟與他同輩還有鄴王府兩個庶子,蕭云庭執掌西北后,這兩個庶子也在替蕭云庭效力。 以蕭云庭的脾氣,很難保證一定會把王位傳給嫡親的弟弟,沒準兒就扔給了庶出的。 其實蕭云庭不娶妻,大家雖然暗地里猜測原因,卻也不是十分震驚。 登基九年的當今天子,同樣也沒有成親??! 一開始是守孝加西北戰事。 然后是遴選女官。 再然后就是開海禁,為了開海禁內閣大臣都換了兩三個,首輔都致仕了,大魏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朝臣們從未如此充實過,想要反對吧,到了新啟八年,六部都有了孟懷謹選出來的年輕官員,老臣子不愿意干的活,新人搶著干,做官是很難失業,卻會被邊緣化……在這種質疑、拉鋸再妥協的斗爭中,朝臣們自顧不暇,除了御史,沒幾個朝臣有空關心皇帝的后宮。 新啟八年,孟懷謹從宗室子弟中選了數人接進皇宮教養,小的不過三歲,大的不超過六歲。 無子的皇帝都會這樣cao作,孟懷謹只是比一些皇帝打算更早,與其等著要死了才隨便選個人過繼,不如自己早早培養。 孟懷謹這邊,倒沒人懷疑皇帝不能人道,他們懷疑皇帝有龍陽之癖。 最值得懷疑的人就是程尚書。 是的,新啟八年,程卿從禮部侍郎升了禮部尚書,并且入了內閣! 少年時期,程尚書男生女相是俊秀,如今二十好幾的人了,身形還是那么單薄,就有點過于文弱。 當然,誰要因為程尚書的文弱就小瞧她,一定會死的很慘。 有人說程尚書和皇帝關系非比尋常,又有人說程尚書與俞總兵……最荒誕的就是有人說程尚書是女人! 前兩種傳言都有人信,最后一種肯定是政敵的污蔑。 女人是怎么參加科考的? 女人能壓下一眾學子,六元及第? 簡直是荒謬! 這種流言不知道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傳到程卿耳朵里,程卿一笑了之,不生氣亦不辯解。 別人覺得她大度,其實她是不在意了。 就算程知遠死而復活,將她的秘密捅破,她難道就怕了?她當著禮部尚書,干著的不僅是禮部尚書的活,程家一門兩尚書,是何等的顯赫! 因為中樞有程卿和程六老爺在,程知緒丁憂后起復,連吏部侍郎都不想干了,趕在皇帝開口前,直接申請外放了,顯然不想留在京城和程卿同朝為官,上了朝會還比侄子官位低,對程知緒來說亦是一種折磨。 程知緒外放是對的,他不主動退一步,朝臣們不會允許他再入吏部。 工部有程六老爺,禮部有程卿,戶部還有皇帝倚重的錢糧管家崔彥,吏部再是程家人,那朝堂是不是要改姓程? 吏部,程氏是不能再染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