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駱竣的信,給了俞顯提示。 會是高位嬪妃嗎? 應該不是。 先帝當年很看重大皇子,程蓉這事兒出了之后,差不多算絕了大皇子繼位的可能性,一個儲君被毀了,以先帝的性格,豈會放過背后搗鬼之人? 可惠妃和寧妃,宮里那些兒子有希望當太子的高位嬪妃,誰也沒有因此失寵。 只有大皇子的生母,淑妃倒霉失了寵。 就算先帝查出來想包庇幕后兇手,涉及到柔嘉,福貞長公主也不會善罷甘休。 先帝查不出來,長公主查不出來,大皇子倒了霉……那個將大皇子引到昏迷的程蓉面前的人,一定是在宮里存在感非常低的,低到先帝和長公主、淑妃這些人調查時,下意識就會忽略。 不是嬪妃,會是宮人嗎? 涉事的宮人都被處死了。 如果不是嬪妃,不是宮人,還能居住在宮里的,只有未成年的皇子和皇女。 不知為什么,俞顯腦子里忽然浮現出“五皇子”三個字。 五皇子現在是蜀王了,是當今天子同一輩兄弟中,封了親王至今還滯留在京城不去封地的。 程卿之前就讓俞顯留心蜀王。 以前的蜀王是什么樣? 俞顯對蜀王最初的印象,是千秋宴。 蜀王就是個小可憐。 經常被四皇子欺負。 可蜀王還是五皇子時,第一次擔當重任,處理淮南賑災事宜,又當了督軍參與長巾賊平叛,卻也一點亂子都沒出。 雖然信任程卿,同樣信任程知緒,程卿和程知緒都聽從蜀王的調度。 就連俞顯自己,都覺得蜀王十分平易近人,親和中不失皇子的威嚴……這么厲害一個人,怎么會是小可憐呢? 就算生母還捏在寧妃手里,以蜀王的智力,想坑死四皇子也不難??! 蜀王可以不用過得那么卑微,偏偏甘愿給四皇子當了多年的跟班。 蜀王的問題不在于寧妃和四皇子打壓,就算沒有寧妃母子,蜀王的生母原本只是寧妃宮里的一個宮女,大魏講究子憑母貴,皇后生的嫡皇子比嬪妃生的皇子尊貴,出身名門的嬪妃又比家世普通的嬪妃強。 最次就是宮女出身的嬪妃。 宮女是皇宮里的奴婢,是伺候人的,這樣卑賤的女子,先帝起了興致會臨幸,卻不可能真正寵愛,蜀王的生母多年不得晉位,不僅是寧妃的阻攔,還有先帝個人的意志。 先帝就不想讓出身卑微的女子身居高位,蜀王的生母才一直是個婕妤,死后才被追封為康妃。 和蜀王一樣出身的,還有魯王。 賢太妃出身也非常低微。 但賢太妃是潛邸時就成了先帝的妾室,得了先帝的信任,這才能位居嬪位。 排在蜀王前面的,從大皇子到四皇子,個個生母都比趙婕妤強,蜀王縱是表現的優秀,先帝也不會讓他做太子,蜀王不想當隱形人,但在前頭幾位皇子沒倒霉前,他不得不韜光養晦—— 所以,將大皇子引去侵犯程蓉的人,為什么不能是蜀王? 反正大皇子倒了霉,四皇子倒了霉,三皇子倒了霉,只有蜀王好好的。 如果不是當今天子被先帝從民間尋回,如今繼位的很可能就是蜀王! 誰得利最大,誰就最有嫌疑。 這件事,他得告訴程卿。 俞顯沒怎么考慮就做了這個決定。 至于第二封信,則是從山東寄來的,俞夫人催促俞顯成親,說家里已替俞顯物色了一賢惠女子,俞顯要是沒空回山東老家,俞家可以把人送來西北成親,女方家里是同意的……這也太輕率了! 別說他心里有人,絕不會娶別的女子,縱是心中無人,他也不會娶一個從沒見過的女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重要,他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 只為了盡孝,就委屈自己,俞顯不是那樣的大孝子。 家里催他娶妻,不就為了抱孫? 俞顯鋪開信紙,提筆就回家書,建議俞夫人現在可以著手在族里物色,看誰家兒子生得多養不起,過繼到他名下。 若俞家沒有合適的孩子,西北戰場上有許多孤兒,他收養幾個帶在身邊,不僅解決了將來無人送終的問題,還做了好事。 咦,越說越覺得這個法子好。 俞顯給程卿寫信時,就在信里提了提: “你缺不缺兒子,我替你也養個?” ——兒子是寵物嗎,可以隨便幫忙養個的?! 第775章 :你該出京去封地了! 程卿想問俞顯是不是有病。 竟然問她缺不缺兒子,打算幫她養一個。 俞顯知道怎么養孩子嗎? 養孩子又不是養雞崽子,隨便喂喂糧食就能等著吃rou了,實在窮且懶,小雞崽們還能自給自足……孩子不是玩具,不是寵物,別管是不是親生的,養了就得負責。 俞顯收養孤兒沒毛病,那是在做好事。 但若為了她才這樣做,大可不必。 在這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時代,俞顯的做法無疑是對她深情的表現。 正因為情誼深厚,程卿才難以承受。 她沒有能回報俞顯的東西! 程卿幽幽嘆氣,目光落在了信的下半段。 會被忽視的人,得益最大的人,俞顯的分析倒與蕭云庭的情報不謀而合。 在幕后推波助瀾,害死了程蓉的人,會是曾經瞧著人畜無害的蜀王嗎? 如果真是這樣,蜀王的心機太可怕了。 程蓉出事時,蜀王才多大呀! 蜀王至今還賴在京城,到底想干什么? 程卿一連寫了兩封信,一封信給梅大人,另一封信則給了程六老爺,命人快馬送回京城。 兩封信說的都是同一件事:蜀王該出京前往封地了! 梅大人知道程卿不會無緣無故提起蜀王。 平涼府官場的震蕩,讓朝野上下多了許多反對鄴王蕭云庭的聲音,很多人說蕭云庭的做法是在排除異己,想要把西北地區割裂,讓新皇懲治蕭云庭,削弱蕭云庭的兵權云云。 這是看著西北戰事有停歇的苗頭,要對蕭云庭過河拆橋呢。 早先可沒人說要削蕭云庭的兵權! 一些人反對蕭云庭,可能是對蕭云庭的做法看不慣,認為蕭云庭踐踏了皇權。 另一些人則是渾水摸魚,也不知背后真正的主子是誰。 “蜀王的確該出京了?!?/br> 梅大人自己的女婿滎陽郡王因為被過繼給毓章太子一脈,成了淮王,新皇特許淮王留京,又對淮王多有看重,淮王在京里的聲望已經和蜀王不相上下了。 這個關頭,梅大人上奏請蜀王離京,容易讓別人誤解。 梅大人想上奏就上奏了,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并不管別人怎么說。 程六老爺一看梅大人行動,自然不肯落后,也上了奏本。 內閣大臣和工部尚書,都在奏請讓蜀王去封地,考慮到梅大人和程尚書的共通之處,讓人不得不懷疑是誰想讓蜀王出京。 是程卿嗎? 程卿在西北當著小知縣,還有空管蜀王去不去封地的事呢! 程卿可能也只是個幌子,真正想讓蜀王出京的人是新皇,只是新皇不好自己開口。 ——咦,蜀王好像是在京里停留太久了??! …… 皇宮里,賢太妃也在和太后討論此事。 “蜀王時常為娘娘尋些稀奇的新鮮物件進宮,又找來新的話本子讓人編排成戲為娘娘解悶,真要離了蜀王,嬪妾一時還不太舍得?!?/br> 太后自從在帝陵中受過傷,身體就一直病懨懨的,養了整整一年多也不見好。 孟懷謹做了皇帝,大魏百廢待興,孟懷謹才登基一年,不知處理了多少先帝晚年積壓的政事,就像是個救火的更夫,提著水桶到處滅火救災,想日日陪伴太后都做不到。 孟懷謹沒時間陪太后,蜀王這個清閑王爺可有大把的時間,對太后殷殷討好。 太后心性稍微不堅定些,必然是被蜀王焐熱了心,然太后可是為了達成目的能隱忍二十多年的顧家女,蜀王做的這些事,對太后來說沒什么稀奇。 好歹是蜀王的嫡母,蜀王盡盡孝不是應該么? “他離不離京,何時離京,哀家說了不算,皇帝說了才算?!?/br> 太后不咸不淡說了一句,瞥了賢太妃一眼。 這一年多時間來,太后和孟懷謹之間的確不如真正的母子那般親近,太后性格強勢,孟懷謹在政事上有自己的見解,太后有時多說兩句,孟懷謹嘴里認同,掉轉頭后該怎么干就怎么干。 太后的強勢是在表面,孟懷謹的強勢則在骨子里。 這兩人,名義上為母子,實則是姑侄。 以前蕭毓仲梗在中間,兩人不能正大光明相認,反倒更親近。 現在可以肆無忌憚親近了,關系卻出現了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