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據程卿所知,這件事由俞三主導,崔彥和崔老爺從旁協助,甚至還有一些武將推波助瀾,王大器才會死的這般干凈利索。 在程卿回五河縣時,崔老爺就去前線和崔彥匯合了,上陣父子兵,父子倆在五皇子面前很是一展所長。 俞三……唉,也不知俞三得知她和何婉訂婚是什么反應,程卿難得有點心虛,轉念一想,這未嘗不是斬斷俞三心思的好辦法,俞三會知道程卿沒辦法回應他的心意,因為程卿會像這世上絕大部分男子一樣娶妻生子。 男孩子總要失戀一次,才會變成男人。 道理么,程卿都懂。 只是想到可能再也見不到俞三鮮衣怒馬的樣子,程卿有點惆悵。 接連幾天,程卿都興致不高,何婉不解: “小郎,朝廷收復了淮南地區,你為何悶悶不樂?” “朝廷不用供給糧草給平叛大軍了,會調用更多的物資來賑災,我高興都還來不及呢,怎會悶悶不樂?!?/br> 自從程卿和何婉兩人私下里把話說明白后,何婉就稱呼程卿是“小郎”了,程卿也不用再那么生疏叫何婉是何小姐,而是稱呼“婉娘”,哪怕是當著外人的面也是如此。 程卿否認了自己悶悶不樂,何婉卻不太相信。 然而知道程卿的性別秘密,不代表完全了解程卿,何婉一時也沒什么頭緒。 就如程卿所料,不打仗了,淮南地區沒了長巾賊作亂,形勢一天比一天好。 三月初,五皇子和石總督重新回到五河縣。 程卿瞧見了五皇子,瞧見了崔彥、崔老爺,唯獨沒瞧見俞三。 聽說俞三跟著駱竣回京了,崔彥一見程卿就恭喜她訂婚: “伯母若是知道了,一定很高興。你是我們幾人里年紀最小的,沒想到第一個成親的人是程珪,你會是第二個!” 崔彥恭喜程卿,程卿含糊:“婉娘還要守孝呢,沒那么快成親?!?/br> 崔彥一拍腦袋,“你等等,差點忘了一件事?!?/br> 崔彥拿出了兩副袖弩。 一副是程卿送給他的,一副是程卿給俞三的。 崔彥那副,在長達數月的戰事中早就射完了幾只弩箭,這一副袖弩,不僅讓崔彥救了五皇子一次,崔彥還救了他自己兩次。 另一副是俞三的。 俞三的那副,熠熠如新,一只弩箭都沒使用過。 “這東西太精巧了,恐怕不易打造,我的是用完了,我也不敢把它隨意丟棄,怕別人撿走了仿制,至于另一副,是俞顯讓我替他還給你的?!?/br> 程卿接過袖弩,狀似隨口一問:“俞三還有沒有別的話讓你帶給我?” 崔彥搖頭。 “他只是讓我感謝你,別的什么也沒說。等你回京城了,大家都能見面,這次在淮南共經生死,我居然不像以前那么討厭俞三了,他這個人是真性情,喜惡分明,比那些偽君子強?!?/br> 程卿用指腹摩挲著俞三托崔彥還來的袖弩,沒說話。 崔彥打量程卿的神色,小心翼翼問她:“你和俞三是不是在濠州鬧了什么矛盾,你訂婚的消息傳到軍中,我看俞三就不太痛快?!?/br> 程卿收起袖弩。 “不算什么大事,等回京城再說吧?!?/br> 程卿猜的沒錯,五皇子帶隊在整個淮南轉了一遍,將淮南的情況寫成奏折上報皇帝,四月里,久旱的淮南等來了承平十一年的第一場春雨。 春雷陣陣,多少流民在雨中嚎啕大哭,任由雨絲淋濕自己。 春雨一下,淮南的旱情結束有望! 朝廷再頒布些鼓勵民生的政令,淮南慢慢就會恢復生機。 清理了長巾賊,旱情結束有望,石總督和五皇子等人才開始清算后賬。比如程卿之前懷疑和水匪勾結的淮安知府,被石總督抓到一些證據,連長巾賊圍攻淮安城都和淮安知府有關系,石總督當然不會放過淮安知府——二月里,石總督的獨子沒熬過去,英年早逝。 若是長巾賊不攻破淮安城,石少爺就不會因為組織人手御敵而病倒,石總督也不會白發人送黑發人。 喪子之痛讓石總督變得非常有攻擊性,淮安知府自然就被石總督挖出來收拾了。 淮安知府都倒了,像嚴巡檢那樣的小嘍啰更逃不過,以前屢剿不盡的水匪,被石總督派人一鍋端了,倒是替程卿解決了后患。 淮南的局勢平定了,道路暢通,程卿才收到兩封家書。 一封是孟懷謹寫的,孟懷謹說程卿在淮南的所作所為他已盡知,程卿雖未帶兵平叛,卻提出了安置流民的方法,各州府按照程卿在臨清城和五河縣的措施做,將逃荒的流民盡數收留,并沒有出現流民大規模涌現京師的情況。 程卿用強硬的手段防疫治疫,染病的流民生存率有十之六七,這在列朝列代是絕對沒有出現過的。 就憑這兩樣大功,程卿回京后官復原位是最基本的,皇帝不加封程卿,絕對會寒了其他官員的心。 孟懷謹在信里說等她回京,盼她速歸。 第二封信,是柳氏寫給程卿的。 之前程卿被皇帝擼了官職,茂國公府派人上程家商議了程慈和孫栩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六月。 第552章 :山高路遠,大人珍重(1更) 四月中旬,五皇子接到旨意,啟程回京。 程卿卻沒有回京的打算,反正五皇子接到的圣旨里,也沒有點程卿的名。 五皇子哭笑不得,“你不要和父皇賭氣?!?/br> “殿下,草民不是賭氣,草民要陪未婚妻回南儀安葬祖父,去年殿試后,草民自己也想回鄉祭祖,一直未能成行,這次就兩件事一起辦了?!?/br> 程卿的理由很正當,別說五皇子,就是皇帝也不好攔著程卿盡孝。 五皇子恭喜程卿訂婚,還說到了已逝的何老員外: “何老是為了淮南賑災而染病,此事本與何老無關,他掏銀子出力樣樣不落于人后,我一定要在父皇面前為何老討一個追封?!?/br> 程卿笑著道謝。 心里沒有報太大希望。 為狗皇帝辦事的官員,待遇也就那樣吧。 何老爺子是一介商賈,為了賑災而死,狗皇帝會觸動嗎? 或許還會覺得是應該的,庶民為天子分憂是本分,商賈又比普通百姓還低人一等,能參與到賑災這樣的大事中是榮幸。 程卿不在乎。 因為她知道,何老爺子愿意來五河縣,一開始是為了她,后來是老爺子自己想幫城外的流民,老爺子做的事依從本心,求得是問心無愧,本來也沒指望過得到朝廷的嘉獎。 淮南這場旱災,為朝廷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 僅僅是賑災,朝廷前后撥糧共計六十萬石,撥銀40萬兩,從長巾賊手里收復淮南又興兵動眾耗費巨大。 而且淮南要休養生息,朝廷未來兩三年不僅從淮南地區收不上賦稅,還要繼續貼補淮南,讓淮南盡快恢復耕種,淮南的天災和人禍,讓朝廷的財政壓力更大了。 不過皇帝從祖陵中得到的金磚,足以彌補淮南旱災的財政支出,就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把金磚充入國庫…… 除了朝廷撥糧撥銀,民間募捐也有不少。 運河沿岸捐銀的富商。 捐糧的俞家。 何老爺子陸陸續續拿了十幾萬兩銀子。 包括被程卿逼著捐了十萬兩銀子的榮九,被程卿打劫了不義之財的許老爺。 還有買低賣高,從長巾賊手里賺錢,反手又把賺來的銀子回饋受災流民的崔老爺。 甚至連藏頭露尾的蕭云庭,都運過十幾車藥材來五河縣。 沒有這些民間力量,僅靠朝廷調撥的60萬石糧食和40萬兩銀子,根本就不夠。 五皇子一行人啟程回京后,程卿也要陪何婉將何老爺子的骨灰送回南儀安葬。四月下旬,時疫基本被撲滅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靠程卿從京城帶來的幾個大夫,到了后來,很多大夫從淮安、揚州等地趕來,有些老大夫滿頭白發,是由兒孫護送,坐著牛車過來的。 程卿對狗皇帝失望,對整個大魏不算失望,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好人有壞人,大災大難時,才能看得清人性。 總的來說,淮南的旱災造成許多人死亡,僥幸活下來的,也要面臨生臨死別、家破人亡之苦。 但也有許多人得救了。 不是程卿狂妄,她覺得自己的盡責盡力,讓一些原本會死的流民活了下來。 她為什么有機會救人,憑什么讓別人配合她救災? 后期可以說是靠人格魅力,前期靠的卻是官員的權勢。 有權勢的人一個善念,就可以挽救無數條命,一個惡念,這可以收割許多人命,這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大魏——要不怎么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呢! 程卿離開五河縣那日,啟程的時間特別早,那一日,飄著濛濛細雨,天還未亮,程卿一行人就悄悄出城。 程卿不想讓人送。 車隊離開五河縣,一直到了流民們新修筑的河堤處,程卿才馬上看見密密麻麻的人影。 這些人都沒有弄出響動,在細雨中,望著程卿一行人漸漸遠去。 忽然有人扯著嗓子大喊: “程大人,山高路遠,您要保重!” 程卿終于忍不住回頭,沖著送行的人群揮手:“都回去吧?!?/br> “哎,小人們這就回去?!?/br> “大人多保重!” “小人愿大人身體康健,長命百歲!” “何小姐也要多保重,小姐人美心善?!?/br> “小磐姑娘,我們都記著您……” 馬車里,小磐把車簾掀開了一條縫,被清晨的冷風一吹,又趕緊放下。 何婉笑著問她,“小磐,我把你送給程卿,你還怨不怨我?” 小磐使勁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