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千尋說到這里停了下來,觀察了一下浩子的反映。 說真的,浩子聽了千尋的話,嚇了跳。如果這次心理測試讓畫的樹是作者本人的表象的話,那么,斯托蘭古拉樹表現的什么意思呢?這孩子現在正受到什么威脅吧?很清楚,她并沒有直率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盡管如此,浩子還是對盡可能跟自己談話的千尋抱有好感。這孩子一定有什么話想對人說,她這種想說什么的沖動跟她想隱瞞什么的意志同樣強烈。她想說的和想隱瞞的,到底是什么呢?浩子看不出來。 老師,讓我再畫一張吧。這回,我一定認真畫。rdquo; 是嗎?好啊。rdquo; 過一段時間再畫一次,是這種心理測試常常采用的方法。本人想畫,正是浩子所希望的。她給了千尋一張A4紙和一支4B鉛筆,千尋就蹲在低矮的茶幾前,認真地畫了起來。在對面看著千尋那集中精力畫畫兒的樣子,好不欽佩,可是,千尋的畫兒將近完成的時候,浩子不由地瞪大了眼睛。 完全是另一個人的畫兒。 線條粗粗的,畫得很清楚。整個構圖很對稱,有安定感。雖然剛才說過不會畫畫兒,但現在畫得很有立體感,表現出相當的技巧。不只是樹干,就連一根根樹枝都畫出了陰影,果實墜得樹枝彎彎的,非常逼真。 新畫兒5分鐘就畫完了。 畫好了。這回我可是認真畫的。rdquo;千尋高興地說。 浩子盯著那張畫兒看了一會兒,那么,這張畫兒就留在這兒讓我好好兒看看吧。以后,還有好多事要向你請教呢。rdquo; 千尋的臉上一下子布滿了陰云,您還要找我面談嗎? 嗯,剛才我不是跟你說了嗎?為了協助我學習,還要經常找你面談。怎么?你不愿意?rdquo; 千尋猶豫一下,hellip;hellip;沒關系。如果我能做到的話。rdquo; 等千尋走出談話室,浩子把兩張畫兒對比著看了又看。那是同一登場人物經過短暫的幕間休息以后,畫出來的兩張完全不同的畫兒。 莫非第一張畫兒不是千尋畫的?是不是有誰跟她交換了?現在的高中生喜歡惡作劇,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剛才千尋那不自然的態度也證明了這種可能性。浩子差一點兒就要得出這種結論了。 可是,再仔細看,浩子發現了這兩幅畫的類似點。 新畫的這張線條粗實,顯得心理很健康,但靠近樹根處有樹枝被切斷以后的斷面,那斷面給人活生生的感覺。這是幼兒時期精神上受到過創傷的表現。這樣的話,就跟第一張畫兒樹干上有裂縫這一點吻合了。 浩子想計算一下兩張畫兒的維托根斯塔因指數。她把兩張畫兒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塑料尺,先量了一下兩棵樹的高度,舊畫兒22.4厘米,新畫兒27. 1厘米。 德國精神病醫學專家格拉夫,維托根斯塔因認為,樹的高度表示畫畫兒的人的實際年齡,樹上的疤痕的高度,表示重大事件發生在哪一年。 浩子查了千尋的生日,現在是15歲零4個月,也就是說,是15.3歲。 舊畫的22.4divide;15.3=1.47,新畫兒的27.1divide;15.3=1.77。根據維托根斯塔因指數,1.47和1.77分別表示1歲的長度。 然后,浩子又測量了表示精神創傷發生的年齡。舊畫兒在7.8厘米處,新畫兒在9.4厘米處。再分計算:7. 8 divide;1.47=5.3,8.4divide;1 .77=5.3 也就是說,兩幅畫兒都表示畫畫兒的人在5歲零4個月的時候,精神上受過創傷。這和千尋的檔案是完全吻合的。 浩子不知不覺地又把手伸進白大褂的兜兒里摸煙,碰到的卻是剛才捏扁的那個空煙盒,氣得她一下子把空煙盒扔到屋角垃圾箱那邊去了。 浩子再次比較了那兩張畫兒,說什么也看不出是一個人畫的。 第二張畫兒,是人格交替以后畫的吧?rdquo;由香里看著文件夾里的那兩張畫兒,問浩子。的確,即便是心理學方面的外行,也能看出這兩張畫兒的個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是的。我是后來才醒過味兒來的。第一張畫兒,是主人人格lsquo;悠子rsquo;畫的。第二張畫兒,是lsquo;陶子rsquo;畫的。不過,根據維托根斯塔因指數計算出來的受到精神創傷的年齡,只能說是偶然的幸運。rdquo; 這是為什么呢?rdquo; lsquo;悠子rsquo;和lsquo;陶子rsquo;,很偶然地跟千尋的年齡一樣大。其實,人格的年齡有時候差別是很大的。比如說小瞳這個人格,才是個5歲的幼女,明子呢,恐怕是20歲左右,跟你一般大。如果是這兩個人格畫的畫兒,我卻用千尋的年齡去測量指數,肯定是毫無意義的。rdquo; 由香里就像在聽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在談理論。難道那些交替出現的人格,年齡和名字都不是自稱的,而是各自按照自己的實際年齡生活在人的心里嗎? 這些畫兒,您讓專家看過嗎?rdquo;由香里問。 看過。我一個人不敢做出判斷,就去母校的心理學教室請求協助。首先,他們請來5個跟千尋年齡相同女孩子,讓她們隔一段時間先后畫了兩張畫兒,又把千尋那兩張畫兒混在她們畫的這10張畫兒里,然后請9位教授和研究生,用SD法,即意義分析法進行判定。教授們的直覺印象用52個形容詞來回替換,分為7個階段反復判定,用錯落乘積法求出相互關系,最后用巴里馬柯斯法求出因子行列hellip;hellip;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