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節
后來見長寧百無聊賴,在將軍府處處不適應,榮安索性將長寧也弄去了鋪子里。而她自己則以“身子重”的理由,陪著常茹菲一道做起了米蟲。 常家人一直克制著不敢上門來見常茹菲,所以榮安只能多陪著常茹菲說話。 兩人說著說著,總就會說到慶南去。顏飛卿常常來匯報鋪子狀況,時不時,三人就成了三尊望夫石。 相比下,三人都羨慕起陶云來。雖說陶云屬于下嫁,可她與梁旭志趣相投,琴瑟和鳴,既不用為什么家國cao心,也不用規劃什么大籌謀,至少小日子風花雪月,安穩安定??!就沖她家老頭子是天下文人之首的分量,管你們外邊打仗還是換皇帝,反正她家都能穩穩當當,不懼危機。 不像她們,男人是武將,又扯上皇室,一人在外,全家提心。 幾人常常一見面,就嘆出了聲。 榮安覺得這樣不好,只能想點樂子。 用體力的吧,她有孕不方便。用巧力的吧,顏飛卿玩不了。用腦力的吧,只有陶云一人贊成。 最后,她索性帶著幾人打起了馬吊。 三缺一?不存在! 別的沒有,眼下她的身邊就閑人最多。 沒幾天功夫,從陶云顏飛卿,到葛薇長寧,全都學會了。 “這不太好吧?”每次她新教一人,對方都會發出這樣的質疑。 “總比悶得發慌長吁短嘆強?!?/br> 最夸張一次,榮安帶著葛薇和陶云一起玩,差點令得葛氏當場來揪她的耳朵。 像話嗎? 榮安、葛薇和陶云都有身孕,頭一回瞧見孕婦在牌桌上察言觀色,爾虞我詐,大呼小叫的。還有,她的女兒,竟然教壞了這么些好姑娘。 世子妃,閣老之女,皇室郡主,皇親姑娘,全都跟著她淪落了。 “都懷著孩子呢!還敢玩賭。趕緊收了,成何體統!”一桌三個孕婦,各人面前都是銀錁子,這么刺激,孩子不會受影響嗎? “孩子就得早早教?!?/br> 榮安護著兩邊耳:“打馬吊好,既動了腦子,還消磨了時間。小賭怡情不是?不管誰贏,銀子都用來加菜。眾樂樂,真沒什么不好!而且為娘的心情愉悅,孩子才會開心不是?……” 榮安是真的這么想的。 自己肚子里這個娃太可憐了。孕期沒有爹爹陪,出生時爹爹怕也回不來。每日跟著她一起為遠方的人cao心和擔心,半夜還老是被噩夢驚醒,叫她總覺得這一胎的肚子比前一胎同時期要小了不少。 太可憐了。 太心疼了。 若不給孩子找點樂子,這孩子生出來會不會是五官都皺著,愁眉苦臉的包子樣?那可不行!夫君俊美,自己秀麗,七七那小子就是美男胚子,這第二胎也得美美的。 七七是長子,是世孫,將來要承父位。那這個孩子,不管男女,不如就承了自己的產業吧? 這胎若是女孩最好,那自己便不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湊個好,一個掌權,一個掌錢,剛好相互扶持。 嗯,加上朱承熠暗地里的買賣,這孩子身上擔子不輕。 所以,這會兒便先教起來。為娘的手把手,教她怎么掙錢贏錢,怎么算計人心和手上牌。 榮安想得美美的…… 三月初八,遼江八百里加急軍情送進了京城,直入宮中。 而接下來三天,又是接連五封加急軍情。 榮安有虞爹告知,知曉是遼江開戰了,戰局不樂觀。 若說前兩年,韃子只是分散兵力,拿出一部分在遼江滋擾的話,今年的韃子,卻是將所有兵力都壓到了遼江那邊。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往年韃子滋擾燕安,通常都會等到北方冰雪徹底消融的三月才開始試探著開始他們燒殺掠搶風格的推進。大規模的行軍則是要到四五月份草長鶯飛,水草豐美時候。 可今年不是。 今年的韃子不但提前了時間,在三月初一,往常還在等天氣轉暖之時便突然偷襲,還一反常態,偷襲后并未撤退,反而是趁遼江反應不及,以侵占地為本營,迅速蠶食周圍地界。 遼東西北部地廣人稀,并未有足夠物資來吸引韃子胃口。所以遼東去年籌措的銀兩,用來防衛建設的銀子,都優先放在遼江西南邊境了。 誰能想到,韃子竟然繞了遠,會將目標放在遼江西北部。 遼江準備不足,一邊做攔截防守,一邊迅速調兵。 韃子占領地貧瘠,按理只要防住,對方沒有補給,自動會撤退。誰曾想,韃子竟是不但不退,反而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遼江王大驚失色,這不符合常理。他抓破頭皮都想不明白韃子哪里來的物資裝備和補給來由著他們一次次出擊。韃子南壓兵力預估達到了其總兵力的七八成。而春季到來時,為防遼南倭寇過海來犯,按著慣例,遼江部分兵力已在東南沿海待命。 所以遼江王可以動用的兵力并不足。而沿海那部分兵力不但萬不可動,也是來不及去做援兵。 面對來勢洶洶,一輪比一輪強悍的進攻,遼江王表示,扛不住了。 所以他的一連幾道八百里加急都是在求救。 而在最近的一封加急軍情里報,韃子兵力至少有八到十萬,更似乎每日都還在增長…… 別說皇帝,滿朝文武全都驚了。 他們想不明白。 一,韃子能一下子整合出這么多兵力,是在嚴冬季節冒著風雪冰凍穿過草場雪原?還是說其實他們在去年冬季到來前就已經開始東移? 二,他們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東移到地方的?朝廷沒發現,燕安也沒發現? 三,他們的補給哪里來的?這兩年他們在燕安沒有討到一點好,韃子日子不好過,就算早年有存,也該坐吃山空了。大部隊東移的開銷不小,誰給了他們支撐?誰給了他們補給?怎么給他們的? 這些,都叫人生疑。 今日凌晨又有加急情報到:遼江兵力尚未到位,兵力懸殊,連吃三敗仗,已丟了國土面積三百多里地,韃子已攻破兩城。他們的推進速度,實在太快了……簡而言之:求兵! 朝上開始吵起來。 國內災情不斷,慶南那里還沒收拾干凈,就這兩樣,便如無底洞一般。再出兵,又是一大筆開銷,勞民傷財,怨聲載道。 可又不能不管。 軍情圖擺出來,遼江兵力確實不夠。 若不管不顧,按著眼下韃子推進速度,打穿遼東都用不了一個月。不像慶南,距離京城都有兩千里地。從遼江東境到京城,才不到八百里地。遼江若穿了,京城也將危。 必須做應對! …… 第607章 皇帝的心思 這個早朝,持續了兩個時辰。 最后達成了三條意見: 一,命距離遼江最近的幾大重鎮迅速組織兵力做好防守準備,周圍衛所嚴陣以待,保持待命狀態。 二,由于對遼江疑惑太多,朝廷將派遣一支千人的打探騎兵,迅速前往遼江收集各路情報,必須讓京城第一時間拿到第一手軍情。這任務被交到了虞博鴻手上,虞博鴻迅速組織了一支千人禁軍,命自己信任的禁軍副統領嚴鵬領兵,當晚便出發。 第三嘛,皇帝將壓力開始往燕安施加。 上至皇帝,下到朝臣,雖然心憂遼江局勢,但卻不想發兵。既然遼江為燕安擋了災,那燕安此去幫忙分憂也就理所應當。韃子可以迅速穿過草場,繞行遼東,那比他們更近的燕安行動起來自然更簡單。 對付韃子本就是燕安王和燕安軍存在的意義。所以,原本該出的羊毛還出在羊身上,朝廷就可以省下大筆開支了。 這好主意一出來,就引發了眾朝臣的肯定。 是啊,燕安沒了韃子之困,也便閑來無事了。他們出兵,也無后顧之憂,再不用束手束腳,大可以大軍壓上,甚至可以與遼東打個合作。若運籌得當,說不定可以一舉將韃子趕出個千里之外呢? 再說了,燕安軍與韃子是老對手,對韃子了如指掌。而遼江之所以節節敗退,說不定就是對韃子套路不熟悉不了解導致。所以燕安兵力一出,沒準韃子一害怕,就主動退兵了呢? 抱著這樣的心理,圣意被以最快速度往燕安送去。 皇帝要求讓燕安傾盡全力快速組兵,以快速度支援遼江地,與遼江合作收復失地,將韃子趕出邊境。 同時,皇帝還委派了自己信任的武將印遠和暗衛路飛,一明一暗各帶一路人前往燕安施加壓力,務必壓迫燕安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執行軍令。 此時,已是三月十二。 三月十三,京中又收到遼江來信。 求援:除了需要兵力,還需要大量糧草和兵器。越多越好。求朝廷迅速組織軍資戰資。 這事,朝廷再不愿,也不得不開始往外掏銀子。誰叫刻不容緩呢? 籌銀籌糧成了當務之急。 國庫糧倉開始往外掏,前朝后宮,貴族富戶,民間百姓也開始發動籌款。 一道道政令開始往江南和兩湖大糧倉發,調糧。 朝廷知道,燕安緊急支援,糧草肯定也跟不上。既然要打透,糧草必須充足了…… 而隨著糧食被一批批調用,糧價也在不知不覺開始往上走。 三月十六,遼江王從中部地區調用的一萬兵還未趕到支援地,便被再次繞行的韃子打了個正著。援兵潰散,支援未成。 據說不像往年野蠻彪悍有余,毫無布局和前瞻,今年的韃子有如神兵附體,不但戰斗力超強,韌勁十足,還因為屢屢得手,氣勢恢宏,眼光長遠。幾乎一打一個準。 三月二十二,最新軍情:三日前,奉城失守。 滿朝嘩然。這意味著韃子距離京城又近了八十里地。 兩個時辰后,帶領了千人騎兵前往遼江負責打探戰局,傳送軍情的禁軍副統領嚴鵬拖著一條跛了的腿回來了。 他形容狼狽,傷痕累累,渾身是血。 他帶的千人,全軍覆沒,只剩他一人。 滿朝震驚。 嚴鵬表示,他帶著打探騎兵按著朝廷命令,是先往戰局最嚴酷的奉城而去。當時暴雨滂沱,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眼看快到地方,他們全力馳騁,用了最快馬速沖刺??蛇@時他們卻遭遇了伏擊。這個時候他們才知,原來奉城前一晚已被韃子打下,遼江部隊已然退守別處。 他們為了便于馬行特意避開山區往北借道,又因為暴雨掩蓋了煙火和撤離痕跡,所以沒發現遼江戰敗撤軍,也沒能接到遼江情報,運氣極差地自投羅網。 他們人馬奔波俱疲,體力不支,面對韃子箭雨,他們全員無路可走,只得拼力搏殺。 雨停之時,十里地外,奉城方向,大火沖天,哭聲震耳,韃子燒了奉城,殺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