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節
今年自打皇子們接連出事后,皇帝便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懷疑。誰叫近兩年來,圍繞了他,困擾了他,偏他還解決不了的疑問一個接一個,他連自欺欺人都已經做不了了。 所以最近的他,脾氣暴躁且反復。不高興的時候,他連最喜歡的朱宏文也不給體面,當眾就能呵斥上一頓。 眼下瞧著燕安沒有韃子相擾,日子太平清閑,燕安還有了繼承,他既然要控制,自然不能讓他們回去。 所以,朱承熠來請示時,他沒點頭,也不搖頭。 后來,朱承熠和虞博鴻一塊來求。 皇帝思考了一陣,回:“朕答應了你爹,要好好帶你教你,助你成長,可你京衛也就只待了不到兩年,朕應下之事還沒辦成,你能否緩上一緩,給朕一個機會?否則朕實在沒臉讓你回燕安??!” 皇帝都這么說了,他們如何說“不”? 他們也壓根不明白,皇帝口中這個所謂的“機會”是什么。 第597章 可怕的場景 又是一個月后,皇帝召見了朱承熠。 “你不是曾說想去軍中歷練嗎?去慶南吧?!?/br> “慶南?”當時的朱承熠一頭霧水。 “慶南軍與南緬在邊境打起來了。往年一直保持中立的幾支蠻部竟是同時暗中投靠了南緬。這次他們趁著慶南軍奮戰時,來了個包抄,慶南軍折損不少,戰線被拉長。而南緬軍大規模壓上,號稱二十萬大軍……” 皇帝說著咳了幾聲,最近幾個月,他的咳疾雖然沒有加重,但也沒有好轉。不是御醫無能,主要還是一為國事繁忙,災情戰禍而憂心,二因缺少休養時間,三為憂思過重。 幾位皇子的死讓皇帝常常午夜夢回醒來后就再睡不著。 所以幾個月下來,皇帝瘦了不少。與去年此刻相比,已是明顯可見蒼老。 皇帝喝茶潤著嗓,示意朱承熠坐了。 “號稱的二十萬大軍,加上南蠻幾部的支持,此刻慶南軍壓力很大,所以來了折子請求支援。朕已安排了明威將軍點兵三萬南下支援。屆時若人數依舊不夠,可以從秦西再借兵兩萬。 你跟著明威將軍好好學,好好歷練長長打仗本事,朕也算對你爹有所交代了。而且你與慶南世子交好,他也在戰役之中。這一趟,你義不容辭?!?/br> 在皇帝看來,將朱承熠和其子控在掌中,掌在京中,才是讓燕安言聽計從的最好法子。這是不放他回燕安最順當合理的借口了。 …… 這戰事不假。今早朝上的主要議題便是關于慶南。 最后選定了郝巖的爹明威大將軍郝盛帶軍。 虞博鴻聽了皇帝決定直掀眉。 這事是好也是壞。 能參與到保家衛土的國戰,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對于人的成長,尤其是武將來說,是千金不換之機。 而去地是南境,對于朱承熠這樣的北將來說,或許這輩子也就這一次了。此刻年輕,正是歷練好時機??! 虞博鴻:“皇上有讓你作質之心,但又恐世人悠悠眾口,他沒有適當理由來阻止你回燕安,所以索性給你找了點事做。如此,對燕安,對你,對世人,甚至對我,都算是個交代?!?/br> 這些年,雖說皇帝對朱承熠和燕安沒了那么重的戒備,也給了朱承熠像模像樣的職務,可京衛那活兒,實際也就是花架子好看,并無多少實權。 虞博鴻清楚,若非沒有理由來阻,皇帝怎么都不會把這么個好機會給朱承熠。跟著南下,雖說只是個副將,有名無實無權,但卻是成就名聲的好機會。 遠是遠了點,卻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鍍金之機。 所以虞博鴻覺得,這個好機會萬不能失…… 朱承熠并不愿意離開京城,他想留在妻兒身邊。 但他清楚,這是一次委派,而不是征求他意見。他若不從,那皇帝心頭之疑只會越來越大。他不想賭。而征戰,確實是他想做之事。他也想去南邊看看??善迌骸?/br> 榮安擔心的則是安危。 她盯著虞爹問了好久。 虞博鴻:“熠兒是跟著郝將軍前往。咱們兩家關系擺在那兒,郝將軍哪怕只看郝巖的面子也會照顧好他,安危上不會是問題。你們放心,爹在那里待了不少年,人脈還是有的。熠兒要去,爹自會安排人帶好他。 而且這次朝廷派軍是去支援,又不是做先鋒,很有可能就是去助長個底氣走一遭。僅此而已。說不定到哪兒已經打完也不一定?!?/br> 朱承熠也只能安慰妻子:“你不是想著常茹菲嗎?我去瞧一眼,看看他們夫妻和孩子。我給你捎帶東西,并去瞧瞧茹菲兩人好是不好?!?/br> 說到茹菲,榮安卻是更愁。 “朱永澤也在征戰,爹,慶南情況究竟如何?”慶南求助,可別是朱永澤的戰況不好,他若出了事,茹菲怎辦? 畢竟前世的這會兒可沒有這么些戰事。 榮安深切懷疑,眼下戰況是由于朱永澤奪權,牽一發動全身,內斗導致外敵虎視眈眈想奪食分羹導致。 “具體的,爹也不太清楚。戰局瞬息萬變,此刻也不怎么好推斷?!?/br> 榮安悶悶不樂。 燕安沒去成,就連孩子本打算讓公公取名的計劃也落空了。此外,除了擔心朱承熠安危,榮安更焦心于他此去時長。 榮安請求老爹給予朱承熠充分保護,多安排些親兵人手給他帶在身邊。而朱承熠則將妻兒安危交到了岳父手中,并堅持要將阿暮留下保護榮安。 虞博鴻被他兩人鬧得不行,只得道:“既然不放心,要不要安排于彤也南下一趟?”他早有此意,于彤也需要軍里歷練,這次南下沒什么危險,是最好的鍍金之機。 “別?!睒s安拒?!案疝眲倓倯焉?。讓我哥留她身邊吧?!狈駝t榮安怕自己被葛薇鬧死…… 榮安和朱承熠又一道去了明威將軍府。 顏飛卿置了席面留兩人。 郝家父子呵呵直樂,各自表示,會照應好朱承熠和榮安…… 另一邊,常家那里得到消息后,常家老太太入了趟宮,倒是求得圣上允許常如風也得了一職,隨同一齊南下。 這倒是好事,榮安稍微放心了些。 朱承熠人緣很好。接連幾日,從皇室,到名流,到同僚和他以前玩的紈绔,皆要給他踐行。 隊伍定于十二月初一啟程,榮安則忙著給他準備南下的行裝等物。 榮安堅持要朱承熠帶走府上至少一半的親兵,朱承熠卻更擔心榮安安全想要留下人手。兩人爭執不下,還是榮安答應下月會帶著長寧一道常住將軍府,朱承熠才答應額外多帶人手隨行。 大概是今生過的太喜樂,所以從來不會過于矯情的榮安卻開始了患得患失。各種擔心和憂慮跟張網一樣,結得密密麻麻。隨之,給朱承熠準備的箱籠也是越來越多,就連給常茹菲的信都有十幾頁紙了。 朱承熠只是好笑:“我又不是要去十年八載。最多一年,要是快的話,春天就回來了?!贝丝桃咽鞘辉碌?,若他們真只是去走個過場,絕不會超過四、五月份,鐵定能回。 “馬上要過年了,你卻在外顛簸。而且孩子出世后第一個年,甚至第一個生辰你可能都不在,總有些遺憾?!?/br> “以后,還會有很多機會的?!敝斐徐诒е拮?,何嘗不是放不開?!胺判?,我是能吃苦的。你也不用為我安全擔心,星云說了,我前途敞亮不是?若是可以,我盡量在孩子周歲前趕回。我兒名字,就等那時再取。那么此刻,我們先努力爭取看看,不能辜負了先前大伙兒三年抱倆的祝福不是?” 紅燭一搖,幔帳一落…… 在將長寧托付給榮安后,十二月初一,朱承熠他們啟程了。 關鍵時候,長寧從來都不掉鏈子,為了自己侄兒和嫂子,長寧對于搬去將軍府小住的建議沒有半點意見。 于是,榮安帶著長寧住去了虞家。 朱承熠離開后,榮安的日子依舊充實。 孩子正是需要人帶的時候,雖然身邊人手不少,有乳娘有丫鬟婆子,但榮安一直遺憾于前世沒能好好帶孩子,更遺憾于孩子被榮華帶歪走偏,所以生下孩子后,但凡可以自己動手,她幾乎不會假手于人。 孩子的大名還等著朱承熠回來后取,所以便只取了個小名,既是七月七出生,便暫時叫做了七七。孩子還小,不會跑跳,所以還算好帶,吃飽后從來不哭,每日都用他圓溜溜的眼珠子好奇看世界……榮安但凡在家,一定手把手帶著他。 而她需要出門時,孩子則會交給彩云,給其兩個孩子一起帶。 榮安挺忙。 倒不是為了鋪子,而是因為形勢。 這一整年都是災害。 蟲害,水患,干旱,戰亂,一樣沒少,雖說朝廷很努力在控制災情流民,但受害面積廣,糧價還是開始了上揚。 榮安買在江南的兩塊地這兩年的收成很不錯,產出的糧食全由老王收走了。從今年開始,榮安捐贈到善堂的便是糧食而不是銀子了。如此,既節約了銀錢,也不容易有貪墨狀況發生。 老王還在榮安的示意下,收購了大批的糧食。一部分囤去燕安,還有剩的,另囤了一半在安全性最好的將軍府…… 所以在處理完秋糧后,榮安還常常去到善堂幫忙。 而她幾年如一日以身作則的行善也讓“虞大善主”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京中得她恩惠之人不少,以至于有時她在大街上一露面,都能出現成片的招呼聲…… 今年將軍府尤其不一樣,主子們一坐下,都是滿滿的一桌。 這樣的熱鬧,是榮安記憶里沒有過的。 她突然發現,自己和朱承熠一樣,事實很向往這樣來自家族的喜樂。 有爹娘,有兄嫂,有小姑,有弟弟,還有自己的孩兒,其樂融融,好不自在。 虞弟已經快兩周歲了,正式取了名字——虞榮琩?;实廴〉?。 那小子很喜歡榮安,只要榮安出現,必定牢牢緊跟。榮安也慣他,最喜歡帶著他上躥下跳,小子從來不怕,不管是被她抱著跳假山,還是跟她竄屋頂,每每都樂得拍手咯咯直笑,直喊“快一點”,“高一點”…… 榮安覺得,弟弟很好,無所畏懼有膽識,完全繼承了虞家人的膽量,好好培養,今后繼承將軍府絕對沒問題。 姐弟兩人感情很好,每回榮琩看見榮安都會主動爬上她的腿求抱。 而此刻榮安有了自己孩兒,榮琩難免吃味,虎視眈眈盯住七七。小子還犟得很,不肯去葛氏那兒,虞爹那兒,連于彤那里都不肯去。 本著不能厚此薄彼的態度,榮安只得左膝一個右膝一個,全都攬在了身上。 葛薇摸著自己肚子呵呵直樂:“你這么賢惠,那等我家孩兒出生,你再背上背一個,幫我一起帶算了?!?/br> “我家侄兒我自然是愿意背的,只要你生,我一定抱。有本事的,你多生幾個?!?/br> 榮安將剝好的大蝦rou給榮琩放到了跟前碟子,倒是不料,她卻是突然一陣胃抽。 怕兩個孩子跌下去,她生生忍下,可一張臉卻擠成了包子。 只一瞬間,眾人團團圍了上來,齊問她怎么了。 眾人的緊張也是前段時間朱承熠和虞博鴻先后遭受暗算而造成。榮安身子一直很好,但坐完月子后,近來常常出門,眾人只恐她會中招。 榮安也是心下咯噔。 剛剛那一瞬,咸甜的大蝦球,卻不知怎么就有一股她不應該嗅出的腥味直沖腦門,這才一陣反胃…… 虞家眾人執意招來了大夫,緊張等著斷診。 “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