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謝令姜的第三題題目:節選自《韓非子》: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敝倌嵋詾樾?,舉而上之。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兩相對照,謝令姜就贊同了法家的觀點~ 第39章 第二場考試(4.22修) 謝令姜稚嫩的面容神情嚴肅, 一瞬間隱隱與當時神情端莊肅然的謝夫人有些相像。 她看著第三題的題目,提筆揮毫道:“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 法令弛則國亂?!?/br> 若是因為孝順免除了對逃兵的懲罰, 并褒獎他的孝順, 人都是惜命的,其余將士在知道有這樣的方法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好和名聲的時候, 就不會拼命去和敵人打仗,而是會輕易地投降逃跑。 其他的官員或是百姓做了不好的事情, 也可以在別人問責的時候, 理直氣壯地說一句我是為了奉養父母。 長此以往,國法的威嚴會蕩然無存,國家的法度就會如同虛設。沒有了“法”, 國家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最后謝令姜這樣寫道:“人無信不立, 國無法不立!” 答完了第三題的法家思想, 謝令姜接著往下看, 第四題是一個神話故事,講的是“河伯與北海若”,這是莊子最有名的文章之一, 出自《莊子》的秋水篇。 但是,謝令姜沒有急著做第四題,她翻到后面一頁, 想看看最后一題是什么? 兵者,詭道也。 最后一題竟然是兵家出的題目,謝令姜遲疑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 在女學的入學考試試卷上出一道兵家的題,真的不是為難她們嗎? 謝令姜又看了一下時間,沒有時間多想其中的深意,便翻回前面,開始提筆寫下自己對于道家和莊子的看法。 首先,這個“道”的思想是老子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所以推崇“無為而治”,君王要少過問政事,與《尚書》中提到的“垂拱而治”不謀而合,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雖有雞犬之聲相聞,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謝令姜并不認為周朝先王的制度就是極好的,若真是這樣好,周室又怎么會衰亡,讓九鼎移于秦。 莊周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雖同為道家,卻大不一樣。莊周對老子提出的“道”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道”就是“我”,“我”就是“道”,“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樣就可以從痛苦的人生中解脫出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雖然老莊思想在燕朝還是很盛行的,但是謝令姜并不喜歡這種消極的思想。只想著逃避和自我麻醉,對現實中遇到的困境沒有任何幫助,她還是更喜歡務實的儒家。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之后,謝令姜把筆擱在筆架上,看起了第四題,這明顯是截選自《孫子兵法》的文章。 謝令姜有點欲哭無淚,還她有什么想法,她能有什么想法???她就覺得孫臏好厲害,《孫子兵法》,又沒打過仗,其他的東西還能瞎掰掰,兵家她連紙上談兵都不會。 請不要對一個上輩子就活了十九年,這輩子才七歲的無知少女提出過多的要求。qvq 實在沒有辦法,她努力回想上一世去蘭城時聽到的那些稱贊陳將軍如何用兵如神的話,抽絲剝繭,漸漸拼湊起一場戰役的雛形。 謝令姜深吸一口氣,將狼毫筆蘸上墨,粗略地將這場戰爭描述了一下,然后強行和《孫子兵法》扯上點關系。戰場上的妙計基本上萬變不離其宗,謝令姜覺得自己瞎扯的看上去一副很對的樣子。 只是她有些心虛地想,這場震驚大燕和戎狄的戰役還要十年后才開打,會不會非有較真的師長要去古籍中尋找她描寫的這場戰役,最后發現這是虛構的,然后認為她在睜著眼睛瞎扯。 比起上一次她提前交卷,這一次謝令姜堪堪在線香燃盡前才寫完交卷。 出了考場,謝令姜看見國子監門口的樹下有個穿大紅色襦裙的小娘子,正遠遠地朝自己揮手。 謝令姜背著小竹筐跑過去一看,早就交卷的秦翎等在那里,正朝她揮手。 秦翎不滿地嘟起嘴,“我在這里等你好久了,坐等你不來,右等你不來,我還以為你早就走了呢。剛想著,你再不來,我就家去了?!?/br> 一路小跑過去,謝令姜有些氣喘吁吁的,這天氣也是越來越熱了,她抹了抹額上的汗,歉意道:“讓翎娘久等了,實在是今天的題目有些難,有時候會感覺無從下筆,我寫得就慢了些?!?/br> “不會吧,”秦翎驚訝地看著謝令姜,“明明今天的題目都很簡單啊,三娘你怎么會覺得難?我們做的是一套卷子嗎?” 謝令姜眨眨眼睛,背出了卷子最上面的“觀下文,寫出其對應的學說,須有理有據,并寫下你對此學說的看法?!?/br> “對啊,”秦翎疑惑地說道,“這不是很簡單的嗎?” 謝令姜顰起秀氣的蛾眉,遲疑問道:“那翎娘你是怎么答的?” “我背給你聽?!?/br> 要知道,她頂著中午的大太陽在這兒等謝令姜,就是為了和謝令姜對題。 秦翎難得能和謝令姜炫耀一回,笑嘻嘻地挺開心,噼里啪啦地把自己寫的那些東西一股腦兒全背了一遍。 背完了,她覺得有些渴,懶得從自己小竹筐里拿水,就推推謝令姜,撒嬌道:“三娘你的水還有嗎?給我喝兩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