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書迷正在閱讀:不良臣[科舉]、你如星我如月、天后家的小哥哥[重生]、煤老板的閨女、魔教妖女和正道俠女一起穿越了[古穿今]、我踩著主角翻身了[快穿]、藏風、薄爺的男嬌妻被寵壞了、和豪門大佬協議戀愛后、逆襲萬歲
一直在搞大眾文化研究的老高一頓,使用了一個經典質詢句,語笑嫣然:“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 據說在文藝學必讀讀物《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阿爾都塞提出了一個很經典的質詢(hail)理論。大概意思是,當權威給你說了“How are you”時,其實就是在召喚你,而如果你選擇了應答,哪怕只是“I am fihank you”這樣簡單的回應,你都已經順應了權威的邏輯,被對方征兆,而后順從地占據社會秩序指定給你的位置,主動承擔他要求你承擔的角色。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還是他自己在課上講的。 …… 老高,你想干什么=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墒沁@個問題實在是太無敵了,簡直就像是趙匡胤想要遷都,而趙光義說“在德不在險”一樣讓人無法拒絕。難道我們要承認我們就是不專業嗎? 于是教室里順勢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控場一流的老高得到了滿意的回答,心滿意足地轉過了頭,繼續對已經斯巴達的老周說:“所以,孩子以前學古代文論,現在想通了,想去探索大眾文化的奧妙,也是合情合理的嘛!你啊,不要禁錮孩子的選擇嘛!你不覺得樊殊翹課,還翹的是你的課,這說白了,就是對你、對你教的內容沒興趣了嗎?” 小伙伴們驚呆了。 我的嘴張大了。 樊殊腳下趔趄了一下。 我旁邊鶴師兄那剛才還很燦爛的臉登時就僵了。 …… …… 我第一年考研的時候,樊殊也在考研,雖然我們始終不知道他一個歸國華僑為什么要老老實實考研。那一年他在文藝所造成的轟動實在太大,導致我也有所耳聞。 首先是初試。樊殊中文不好,英文很好,他考研初試英語滿分自不必說,但其他科的分數加在一起也輕松四百往上就讓人無話可說了。據狗師兄后來打聽,樊殊是花了三個月,把所有的考研用書一個字一個字硬背下來的——是真、一個字一個字,因為當時他還好多字都只會看不會寫呢。 至于為什么別人三個月就能背下十幾本書,而我準備了大半年還得再考一次,那可能真的是智商問題。 然后就是復試,筆試不用說,面試的時候老師們一問才知道,樊殊居然是放棄了巴黎高師的機會來這邊的。 巴黎高師是什么水平?那是1794年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議會下令創建的,每年只收兩百多人,是法國的貴族學校、是頂級文論家的搖籃啊。文學理論常讀的幾大“圣賢”,羅蘭巴特、???,這些哪個不是巴黎高師出來的? 說一句誅心之語,如果有機會能去巴黎高師教學,估計全所的老師都會毫不猶豫地辭職,而學校還只會準備好路費撒花歡送,根本不會有任何不滿的情緒,只會讓老師們千萬別忘了自己“曾是BN人”,有空多跟校方負責人談談,看咱兩家能不能成個友好學校,互派點老師學生交換講學? 好多人私底下都覺得他腦子是燒壞了。 當時也有老師們直接問出來,而樊殊的回答也很簡單:“因為愛?!?/br> 熱淚盈眶了。 這是怎樣的精神境界??!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好小伙! 樊殊是我們所里真正的天選之子。 ☆、決戰會議室之下 后來在樊殊入校選導師的時候,老師們給了他最大的權限,承諾他可以全所隨便挑,拍胸脯保證無論他想選誰都行,哪怕想選年老師,所里也能想辦法返聘回來。 文藝學主要有四個方向:文藝美學、西方文論、文學基本理論和中國古代文論。除了古代文論,其他三個方向或多或少都與西方有關系。文藝美學領域老季最強,西方文論是老于的天下,而文學基本理論,老高緊跟年老師,在這一領域長期深耕。至于古代文論……這個小項每年都面臨著無學生選的尷尬,再說了,樊殊漢字都還沒認全,當時說話還有翻譯腔,怎么可能會選? 所以大家普遍認為他應該會選其他三項,而其他三項的老師也摩拳擦掌,做好了爭奪學生的準備。 然后樊殊就成了老周的學生了。 至于理由,還是當初面試時的萬能理由:因為愛。 這一年下來,很明顯樊殊自己還挺滿意,但是除了老周外的其他幾尊大神們,很明顯是不滿意的。老高雖然不說,但有時只言片語也會跟我們提到。他覺得樊殊放著自己這么好的外語優勢不用,跑去學勞什子古代文論,簡直就是在暴殄天物,浪費生命。 “他肯定是被老周忽悠瘸了!” 咳,老師們也是會有各自的學術方向信仰感的。 …… …… 原來老師們打的是這個如意算盤。 怪不得今天會有這么多老師來,又怪不得老周一開始死活不肯提樊殊的事——老周是想假裝今日無事趕快過去,其他老師們則是還沒找到合適的借題發揮的機會。 如鶴師兄所說,今天的確是圍攻光明頂,只是圍剿的不是樊殊,而是老周。 有老高打響薩拉熱窩的第一槍,后面的事就好辦了。只見老季把筆記本電腦一推,摸著自己的光頭,施施然站起來:“年輕人嘛,總是任性的。他們有無限的青春,他們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做成。我小的時候還想當一個搖滾歌手呢!別說,我還真去買齊了設備,跑到公園哇啦哇啦練,”老季向來幽默,說學逗唱就像說段子一樣,當然也不排除他本來就是在說段子的可能,因為我本科的時候上他的課,明明記得他說自己從小就立志要做中國的別林斯基,“結果我才剛吼了一嗓子,別人就說誰在那哭喪呢!我不信,還拎著錄音機自個兒給自個兒錄下來,結果錄了整整一磁帶的聊齋。我說這話的意思是什么呢,”老季笑呵呵地望向老周,“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更要最自己最適合的事。不適合自己的事,再熱愛也是事倍功半;適合的事,再沒興趣也是頃刻即成,何況興趣是可以被時間改變的嘛,我小時候還想當科學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