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書迷正在閱讀:渣女翻車之後 NP、末路、傅先生和傅太太(高H,1V1)、極晝(骨科)、從哥布林的角斗場開始(蘿莉、正太、人妻、偽娘、魔物娘)、囚我所愛(futa)、我要包養你(1v1h)、【穿越1v1】人間去油劑、流浪(NP)、結婚兩不疑
符若初搖頭:“碧桃能輕易放棄對麗妃的忠誠,換成是我,你以為她就能心口如一傳遞情報了?這種墻頭草的女人靠不住,必要的時候用她散布一些假消息,爭風吃醋鬧亂子,拖累一下劉勛便可。其他的事情不要指望她,更不能讓她知曉我們的情報網?!?/br> 閔七應下。 符若初又說道:“碧桃今日告訴了我麗妃那邊一條線上幾個人,你都摸排一下,盯住了。麗妃那邊除了明面上這個碧桃,肯定還有其他眼線。他們若有什么行刺計劃,說不得我們就能提前發現了。接下來我隨同欽差南下,路途遙遠波折,麗妃他們如果雇傭江湖高手行刺我,肯定比在杭城這里方便的多?!?/br> 閔七不免擔憂道:“公子這次去,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該如何是好?” “江詠歌是原大內第一高手段偉誠的弟子,我若是能得到他的幫助,應該性命無憂?!狈舫踝孕诺?,“再說我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路上正好勤加修煉,與人實戰切磋,或許進境能更快一些?!?/br> 與閔七討論完出行的安排,再看天色居然已經到了晚飯的光景。 符若初匆忙吃了幾口飯,便將孟如川叫到臥房之內。她忙了一天,吃飽喝足,終于到了晚上,該與美男一起放松一下心情了,等等,她想什么呢,明明是該為美男療傷了。 第37章 乘舟南下 因著是為新帝采買特產搜羅美女, 禮部那位官員籌備了七天才將一應的事務準備妥當。當然隨行的人員代表各方利益關系的那些,也都要提前安排協調好,務求互不干擾, 真正的車馬舟船路線籌劃倒還在其次了。禮部官員雖然官位高,不過隨行都是各種有來頭的人物,他必須有充分自覺,做好服務工作。 出發南下的那天,陰云密布, 看起來并不是出行的好兆頭。然而船還是載滿了人, 按照計劃楊帆啟程了。 孟如川這幾天沒有被安排任何事情,每天除了晚上會被公子初叫到房間調理內息,換藥包扎, 其余時間都自由安排。他每天除了吃飯的時候出院子,其余時間就是窩在房內打坐,消化婉婷的內力。這是急不得的功課,沒有十天半個月都突破不了太大的境界,更談不上馬上能祛除體內的毒性。 從杭城南下,最為便利的是走水路。自西湖入江, 若是風向對船行四五日,就能到襄州, 再轉為陸路,乘坐車馬繼續南下。襄州正是攝政王當年作為襄王,統領封地所在之要沖。這里人口不比江南,周遭水系縱橫, 卻多是淺溪沼澤,不利于大船行進,糧食產量和人口也比不上益親王的封地。 不過攝政王當年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勵精圖治,打壓門閥大戶,均出了不少田地分給無地的農民,減免農稅,加征商稅,興修水利,確實改變了當地相對窮困的面貌。 襄州的百姓都很是感念攝政王的恩德。那邊算是攝政王的大本營了,雖然攝政這三年,他人一直在杭城,很少回去襄州,不過襄州大小官員對攝政王的擁戴,的確比別處牢靠的多。 符若初一面看著桌面上攤開的地圖,一面在心中細細謀劃。 其實關于襄州的事,還不是眼下這幾日的重點。在船上待著的這幾日時光不能浪費,除了每日靠岸采買的時候了解當地風土人情,不靠岸的時候,符若初也經常在船上走動,與各種官員甚至船夫雜役閑聊。 別人對她這個北燕質子感興趣,她也對這些販夫走卒感興趣。他們說的情況更貼近市井百姓的生活,質樸的沒有任何花俏與夸張之處。比那些紈绔的貴族子弟們醉生夢死的圈子完全不同。百姓們才是國之根本,他們的想法更值得了解。 這才是行船第一日,江詠歌就已經觀察到了有趣的現象。 孟如川依然是稍加易容將出眾的外表變得平凡普通,整日窩在船艙之內,足不出戶的養傷病,據說還有點暈船。公子初則興致勃勃在船上逛來逛去,對什么都很好奇,與那些粗鄙的雜役們也能聊得興起。 江詠歌便也湊上去聽聽公子初能與這些低賤的苦力聊什么。 “這么說來,你們家一個月也能吃一頓rou食呢?”符若初驚訝的發問,“可是你說你的工錢比那些頭目少了許多,又是一家老小好幾口人,你一人做工真能養活的了?” 許是見這個錦衣的公子年紀小,態度又不似別的貴人那般冷傲,這個赤著上身的下等船夫憨憨的說道:“公子,小人雖然賺的不多,可是船上包吃住沒有花銷,錢都能攢下來給婆娘。東家給我們有一間房子住,就在碼頭上,也不用我們自己花錢找地方?!?/br> “那你將來呢,一直跟著東家做事么?”符若初又問。 現在他們這艘船上雖然是官差出行,不過除了護衛兵丁和一些小隸,其余的雜役都是雇傭關系,并不是衙門里的人。沿江行船,船都是官家的,一應下等雜役的活,卻都是外包給一些大牙行,找專門的船夫。 早幾十年這些牙行都是做的買賣奴才的活,后來許多人進城打工,并不賣身,而是簽署十年二十年的長工契約,到了年限就可以恢復自由身,領了銀錢再回鄉生活。 “那怎么可能?趁著年輕賣把子力氣,等著十年后老胳膊老腿,人家誰還用你?!贝蚋锌?,“我們村里以前是捕魚的多,不過人口也多,河湖就那么大,全都捕魚誰也吃不飽。于是就有人出來,進城做工。我們還能做啥,除了在船上討生活,別的都不會。簽個長工的契約,等著年紀大了長工也做滿了,就帶著攢下來的錢回鄉,將村里房子翻蓋一下,養些雞鴨,賣rou賣蛋換米糧,不用太費事,有吃有穿逍遙快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