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17節
熊況立刻立正,林德陽拿出軍令說道: “大都督府軍令,命令第三旅獨立團留在云貴剿匪?!?/br> 林德陽說完,熊況抬起頭問道:“沒了?” “沒了?!?/br> “旅長,大都督就讓我留在云貴剿匪,就沒了?” “不是都說的很清楚嗎?剿匪兩個字聽不懂?” 熊況連忙又問道:“怎么只有我們獨立團留在云貴剿匪,旅長您呢?” 林德陽露出笑容說道:“我們旅部自然是要返回漢中?!?/br> 熊況立刻問道:“大都督要對陜西用兵了?!” 林德陽立刻露出更燦爛的笑容:“猜猜誰不能去陜西?” 熊況幾乎要哭出來,林德陽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別嚎了,南京那邊已經準備籌備第七旅了,框架就是你的獨立團,軍令司的人馬上就會來宣讀你的旅長任命了?!?/br> “都要做旅長的人了,以后穩重點,別一有仗打就和狗見到包子一樣?!?/br> 旅長? 熊況有些難以置信,作為東南軍方的第二梯隊,在第一梯隊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熊況能夠做到旅長,那就意味著他成為了第二梯隊的第一人。 軍隊是最講究按資排輩的,而這種按資排輩并不都是壞事。 按資排輩,并不是說年齡和資歷到了就一定能夠升遷,而是軍隊基本都是一個梯隊一個梯隊的升遷。 比如林家姐弟和林德陽俞咨皋這些,算是蘇澤的老班底,是第一梯隊。 如今東南軍方高層,就是第一梯隊的將領占據了。 到了熊況這種第二梯隊的,在第一梯隊將領退下來之前,他永遠都不可能做到比旅長更高的位置上,也就是不可能升成林德陽的上級。 這一次熊況升任旅長,班底就是自己的獨立團,剩余的士兵和軍官肯定都是新兵。 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僵化,畢竟在軍隊是最注重論資排輩的,也讓老資歷的人不會寒心。 熊況能成為第二梯隊的第一人,就意味著等日后第一梯隊的人退役,那他就有機會成為陸軍大臣。 林德陽拍拍熊況的肩膀說道: “我們東南沒有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大都督也不是要壓你的晉升,讓你留在西南,是要讓你發揮更大的作用,剿匪只是第一步而已?!?/br> “是!旅長!” 第600章 干嘛嘛不成 熊況帶著獨立團留在貴州剿匪。 京師,李成梁府上。 他看著兒子從遼陽發來的信件,李成梁的額頭上青筋直跳,他一把將信拍在桌案上,大聲說道:“逆子!逆子??!” 李成梁試圖削弱手下軍權,提出各鎮統制官對調的想法后,他手下的統制官們紛紛盯著遼陽的李如松。 本來李成梁認為這件事很容易解決,兒子李如松率先同意對調,那就能完成統制官對調的工作,削弱各軍頭對于手下的掌控力。 可結果是李如松不僅僅沒有立刻支持自己的方案,反而第一個跳出來帶頭反對! 兒子李如松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遼東的女真匪患嚴重,自己不能現在離開遼東。 這可把李成梁氣壞了,養寇自重,這可是他當年用剩下的把戲! 面對李成梁的暴怒,手下頭號謀士山蒿先卻更加失望了。 李成梁雖然暴怒,但卻沒有真正的強硬的讓兒子李如松調離遼東。 山蒿先其實也很明白李成梁的心思。 遼東是李成梁起家的地方,也是他的老家,更是如今重要的征兵來源。 薊遼總督又在關外,和關內交通隔絕,兒子雖然悖逆,但好歹是血rou之親的兒子,如果讓任何一個統制官去關外,那李成梁也要擔憂的睡不著了。 所以李成梁雖然很憤怒,卻沒有實際上的動作,他憤怒的是兒子反抗自己的權威,而不是對調統制官的事情流產。 山蒿先嘆息一聲,很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明明知道要怎么做,卻還是答錯題。 當權者總是既要又要,他們可以看到事情的問題,也能看出好處,可是卻總是不想要付出事情需要的代價。 每當要他們讓出一點利益的時候,他們總是想要別人先讓出利益,就算是別人讓出的利益要遠大于他們自己的利益,就算是這件事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他們依然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山蒿先想到了當年李成梁在山東的時候,對自己的建議可以說是從善如流,可怎么到了京師就全變了呢? 對調統制官的事情已經作罷,山蒿先只好說道; “大將軍,當務之急還是河南的戰事?!?/br> “對對,河南!” 李成梁問道:“睢陽的東南賊軍已經停下來了,陳以勤再次向朝廷求援,這一次我打算命令山東的兩鎮新軍攻打徐州,牽制東南的兵力?!?/br> 李成梁看向了山蒿先,本以為山蒿先要夸贊自己這個決定的,可是沒想到山蒿先的臉色一變,立刻說道: “大將軍,萬萬不可??!” “為什么?” “陳以勤需要的是我們直接出兵河南,在睢陽之戰中,河南的軍隊已經被東南賊軍打怕了,而且除了睢陽之外,河南無險可守,我軍支援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br> “如果我軍不至,那只要東南賊軍再次發動攻擊,那么陳以勤就要投降了!” “攻打徐州雖然在戰略上沒有問題,但是在河南軍民看來,這是大將軍為了擴張自己的地盤,用犧牲河南來攻打徐州,那河南就再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了!” 李成梁的臉色有些難看,但是山蒿先也確實說中了他一點陰暗的小心思。 相比直接出兵救援河南,李成梁更愿意攻打徐州。 根據斥候的情報和基本的推斷,徐州的駐軍并不多,而且徐州經過東南多年的經營,修建了鐵路和各種基礎設施,十分的富庶繁榮。 攻打徐州得到的土地是自己的,就算是無法長期占領,也能搶一把就走。 但是支援河南就不是這樣了,本來就是去團結陳以勤救援河南的,李成梁打下來的土地也很難占住。 支援河南的好處拿不到,這都讓李成梁很不愿意去直接出兵救援河南。 但是李成梁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救援河南,丟了河南之后陜西也難保,等到了那個時候只有河北、山西、山東、京畿和遼東之地的自己,就肯定不是東南的對手了。 看到李成梁還在猶豫,山蒿先就明白自己這次獻策又失敗了。 山蒿先這才明白,自己在山東游刃有余,是因為那時候李成梁就是一個地方軍閥的視角,自己向他獻的計策就是通過不斷從中央割血獲得補助,然后在明廷內部的競爭中崛起。 而李成梁本身的思維也是這個層次的,他每次都想著從明廷手上得到好處,遇到需要自己出力的時候就找理由退縮。 他麾下的軍頭們也都是同樣的想法,吃rou自己上,啃骨頭的時候就跑。 那時候的配合有多么默契,現在就有多么的痛苦。 如今要讓李成梁從明廷整體的利益出發,不再只想著自己手里的這些軍隊,李成梁就猶猶豫豫,如同一個吝嗇的地主老農一般斤斤計較,又是拖延又是算賬,就是不肯出手救援。 李成梁說道:“若是讓我部就這樣出兵支援河南,最后辛苦打仗卻支援友軍,恐怕要傷了將士們的心?!?/br> “我已經派遣使者和陳以勤接洽,若是我們收復睢陽,那就讓山東的新軍囤駐睢陽,那我對手下的軍士也能交代,不至于寒了將士們的心,大家打仗也有動力?!?/br> 山蒿先無語的看著李成梁,到了這個時候還要談判,使者來去之間,恐怕東南就要再次進攻了,那時候陳以勤還不如直接投降東南呢! 山蒿先還想要再勸的時候,李成梁大手一揮說道:“我已經派去使者,先生不必再說了!” 山蒿先只能嘆息一聲了下去。 果然和山蒿先所預料的那樣,等到李成梁的使者抵達開封的時候,東南新軍已經囤積好了炮彈,給陳以勤下了最后通牒。 東南的通牒和李成梁的信件同時送到,讓陳以勤氣的笑出聲來。 這邊東南已經讓自己無條件投降了,李成梁還在商討戰后的地盤劃分? 等到李成梁那邊拖延出兵,河南已經都落入東南之手了,還談什么地盤不地盤的? 陳以勤徹底絕望,他喊來兒子說道: “朝廷如此,氣數已盡,東南使者何在?我要見他!” 第601章 河南請降 陳以勤也不知道,他親看看著大明一步步的陷入頹勢,根本無力挽救。 在到任河南的時候,陳以勤是志得意滿,他還去河南新鄭拜見了老上司高拱。 大明的這一次崩潰,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次王朝的崩潰,確實可以看做是千古未有之大變局。 因為大明崩潰的這個時間,是完全跳出歷史周期律的。 高拱退回了老家之后,就開始仿照司馬光開始修史,在修史的時候,高拱也提出了歷史周期律的概念。 王朝建立之初往往是土地比較多,人口比較少,經濟上遭遇了前一個王朝末年的重大戰亂破壞,野心家也被和除雜草一樣除干凈了,而且這時候軍隊和將領都是打天下的一批人,戰斗力比較強,外患也很容易對付。 在這個時期,國家只要正常的,不要和隋煬帝那樣亂搞,基本上國家都不會滅亡。 等到了王朝中期,在達到繁榮頂點之后,土地兼并,腐敗叢生,軍隊戰斗力低下,外部游牧民族威脅,內部邊疆動亂。 不過這時候整個帝國的官僚系統大體上還能運行,修修補補也能夠過,如果遇到一兩個愿意改革的皇帝和政治家,那又能續命一波。 等到王朝后期,那就是積重難返,各種社會問題尖銳對立,矛盾無法調節緩和,各種問題都徹底爆發出來,財政上出現無法填補的大窟窿,皇帝就只能加稅,加稅又導致老百姓活不下去開始農民起義,財政上的大窟窿就更大了,最后經濟徹底崩潰,王朝覆滅。 這個理論從高拱提出后,蘇澤也提出了類似的理論,這條規律幾乎可以套用所有之前的王朝頭上。 但是這條規律對于如今的大明卻不行。 無論怎么看,嘉靖朝的大明,也算不上快要覆滅的王朝末年。 雖然大明的百姓也很苦,但是朝廷還沒到那個地步,胡宗憲在江浙已經快要平定倭亂了,而明廷在嘉靖執政時期的國家也能大體上收支平衡,加稅也沒有加到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步。 遇到了幾次天災,也沒造成多少農民起義,在嚴嵩倒臺以后,明廷的政治風氣還好轉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