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54節
高務觀說道:“其實歷朝歷代對于邊疆的經營,主要都是看是否有利可圖,這就是封建王朝的自身的問題,在君權下,所有人考慮的都是統治成本,而不是民族和疆域問題?!?/br> “大都督說過東漢西北羌亂的問題,當一個地方的反叛威脅超過了治理成本,甚至這種反叛可能會威脅皇權的時候,統治者都傾向于放棄這些動亂地區?!?/br> “明廷初期占領安南,后來又退出了安南,也是這樣的因素?!?/br> “大都督說,其實明廷放棄經營西域,也是因為西域這條路上絲路衰敗了?!?/br> 俞大猷是將領,他從沒有在軍事以外的角度思考問題,今天高務觀的這段話,給了他不同的視角。 “西域貿易路線,曾經是漢唐主要的對外貿易路線,那個時候西域的駝鈴帶來的是財富,所以漢唐在不惜余力的經營西域?!?/br> “但是隨著西域荒漠化,一些曾經記錄在歷史書中的綠洲都消失了,西域這條舊線又在西域失去秩序后日益的難走,所以西域商路逐漸變得不那么‘值得’了,經營西域也失去了支撐?!?/br> “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茶馬古道的崛起,也讓明廷將經營重心放在了西南地區?!?/br> “茶馬古道,徹底搶奪了西域商路的地位?!?/br> 陸二點點頭。 茶馬古道,從云南進入緬甸,再和印度諸王公交易,再通過喜馬拉雅的商隊和中亞交易,這條新的路上絲綢之路,也同樣可以滿足大明的需求。 茶馬古道可以交換得到馬,也可以得到各種西域特產,而經營云南的代價可要面對北方草原這個卷王圣地強多了。 也因為明廷對于西南的經營力度很大,所以西南疆域一直還算是穩固。 在蘇澤穿越的歷史時間線上,為了穩定貴州,萬歷還發動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戰,為了平定西南投入了半個國家的兵力。 說白了明廷放棄經營西域,還是因為西域已經無利可圖。 而在海上絲路崛起之后,路上絲綢之路的價值更是進一步下降。 高務觀說道:“但這只是在貿易上的,大都督說了,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變革時代,西域和北方草原不僅僅能貿易,同樣也是重要的資源產出地!” 高務觀想起了,蘇澤很早的時候,對所有東南的軍官進行過的一次講話。 蘇澤當時就說道: “今日是大爭之世,而且是不同以往的時代,我們今日所作所為,會決定中華未來幾百年的國運?!?/br> 一開始的時候,高務觀并不以為然,不就是改朝換代嗎?歷史上經歷了多少次了,這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但是這一次過年之前,高務觀返回河南老家,在老家勸說父親高拱前往南京養老的時候,和父親高拱進行過了一番交流。 在總結了自己在明廷執政的得失后,高拱也說出了同樣的話。 高務觀還記得自己和父親高拱的交流。 “時代不同了,我也是在下臺后,開始修書治學才理解了這件事,你們大都督這點比為父強太多了,也怪不得他能有這番成就?!?/br> 高務觀依然有些不理解的問道:“父親,難道這一次的戰爭,和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不同嗎?” 高拱搖頭說道:“完全不同,難道你身在東南,都沒看出來哪里不同嗎?” 高務觀搖頭。 高拱說道:“時代不同了?!?/br> “以前的世界就是中原,除了中原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是遙遠的邊疆?!?/br> “漢代的典籍中,早就已經記錄了遙遠地區的文明。唐代的時候,西域的恒羅斯之戰也讓大唐明白了在西域以西,擁有一個和大唐差不多強盛的王朝?!?/br> “到了元朝就更是了,整個西域都是察合臺汗國的土地,元人的記錄中不僅僅記錄了西域以西,還記錄了更西方廣闊的土地,以及和我們中原完全不同的文明?!?/br> 高拱說道:“雖然古代典籍中也有這些國家,但是在航海時代以前,這些國家都是書籍中的記載?!?/br> “但是現在不同了?!?/br> “貿易將整個世界聯系在了一起?!?/br> 高拱說道:“倭國的礦山,就關系到了我們中原的白銀,遙遠美洲的貿易,就能影響整個中原流入的白銀?!?/br> “海上一艘商船被海盜劫掠,就會引起一國的糧食短缺?!?/br> “一場發生在東方的戰事,可能影響西方的茶葉價格?!?/br> “這個世界,正在比以往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br> 高務觀沒有想到,在河南老家治學的父親,竟然得出了比東南大部分人更深刻的見解。 是的,在以往高務觀接受的教育當中,中原是中原,除了中原以外的地方都是蠻夷。 這也是所有統治中原王朝治理的思路。 除了中原地區以外,蠻夷地區都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草原的土地沒有價值,占領這些土地還要駐守軍隊,如果再沒有貿易上的收入,這種地方根本沒有占領的必要。 甚至在抑制商業的儒家文化中,就連貿易都是沒有價值的。 明廷可以放棄大員島不開發,朝鮮也可以將濟州島上的居民都遷走,統治的穩定性甚至超過對領土的需求。 高務觀對著俞大猷說道:“將軍,時代變了?!?/br> “草原對于我們來說,不再是需要花費軍事力量,只投入維持穩定而沒有收益的累贅了?!?/br> “草原的羊毛,可以成為毛紡織工坊中的重要原料,草原的rou類,也可以運送到中原的餐桌上?!?/br> “草原的人口,是東南商品重要的市場?!?/br> “更不要說,這片土地下的礦產了?!?/br> 俞大猷連忙點頭。 草原上礦產資源豐富,俞大猷就在五原城附近發現了鐵礦和煤礦,還發現了很多其他的礦藏。 高務觀說道:“領土和人口,將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重要?!?/br> “而在未來,戰爭比拼的也不是某一個將領的領導能力,而是一個國家的動員能力和后勤能力,而這些能力就是依靠廣大的人口和龐大的領土,這就是大都督所說的戰略縱深?!?/br> “大都督曾經斷言過,以后的時代,就是大國的時代,也就是列強的時代?!?/br> “只有人口足夠多,領土足夠大的國家,才能夠主導世界?!?/br> “以后的世界,只會分成列強和非列強,列強以外的國家,都只是列強的棋盤和傾銷市場?!?/br> “而在列強時代落幕后,能夠主宰世界的,必然是國土最大,科技最先進,人口最多的少數幾個大國?!?/br> “所以大都督才如此重視將軍開創的局面,這也是大都督如此重視草原的原因?!?/br> “俞將軍,我們需要讓草原更有價值?!?/br> 第509章 進攻學說 再次打通西域絲綢之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高務觀并不覺得這個目標很遙遠。 西域本身就是第一個地理概念,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戰亂舞臺。 即使是如今的西域霸主瓦剌人,也不可能和中原王朝一樣,控制整個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地區。 在唐代的時候,留守酒泉的歸義軍,就靠著一座城市控制了西域很久。 如今五原城還有東南背后支持,還擁有更厲害的科技和更強大的武器,高務觀相信一定能夠打通西域,建立新的路上絲綢之路。 甚至高務觀還有一個想法,他從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過。 如果能夠建造一條鐵路,連通整個草原,串聯西域所有的王國,直接將貨物運送到中亞。 那帝國的西部邊疆,只需要一座城市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將會永遠的成為中原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 路還是要一步步走,高務觀抵達五原城后,立刻開始實踐自己的后勤學說。 高務觀認為,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后勤,比拼的不再是一場戰役的成敗,而是誰能夠擁有更好的后勤,更強大的動員能力,誰能將士兵和武器彈藥送到前線。 高務觀認為,后勤是一場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在湖廣,熊況正在給臨時搭建的校舍中,給新籌建的第二軍校的學員們上課。 設在武昌的第二軍校,培養的是陸軍基層的軍官。 如今校舍還沒有蓋好,但是武昌這邊已經迫不及待的弄了一排臨時的房屋,開始招收第一批的學員。 沒辦法,如今整個東南實在是太缺乏軍官了。 在臨時課堂上,熊況正在講課。 “進攻!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唯有進攻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如今東南內部,已經出現了一種軍事上的防守學說。 所謂防守學說,并不是說不主動出擊,而是認為防御是比進攻收益更大的戰爭方式。 執行防御學說最好的部隊,就是徐州的第五旅。 第五旅用一個旅的兵力,在棱堡、塹壕、鐵絲網和火車,建立了穩固的徐州防線,多次擊敗了明廷幾倍于第五旅兵力的進攻。 明軍花費再多的兵力,也很難突破徐州防線,而且每一次明廷進攻,都會付出比東南更大的損失。 可以說是第五旅一個旅,就牽制了山東的三鎮新軍和明廷河南新軍。 防御學說的軍官們,認為在這個火炮和火槍的時代,進攻是非常不劃算的。 東南只需要將塹壕和棱堡推到山東,推到濟州城下,就能夠擊敗敵人。 戰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敵人進攻自己的陣地,而不是主動去進攻別人防守好的陣地。 不得不說,防御學說在東南軍方內部,已經變得越來越有市場。 這種學說有市場,自然是正常的。 誰也不想要在戰場上,冒著敵人的火炮和火槍沖鋒,誰不愿意在工事完備的塹壕和棱堡中,等待敵人上來送死,只要扣動扳機和發射火炮,就能取得勝利呢? 甚至在南京軍事學院內部,畢業前往徐州,已經成為了軍校畢業生們擠破頭的選擇。 不需要野外艱苦行軍,不需要在熱帶雨林中作戰,不需要在平原上沖鋒。 連行軍都可以乘坐火車,就可以迅速完成換防,這樣的日子誰不愿意呢? 對于這種防御學說,熊況是嗤之以鼻的。 在他看來,光靠著防守就能消滅敵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