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3節
這位張天師也很猶豫。 東南的這位蘇大都督,他對佛道的態度其實也不新鮮,在天師府上,對宗教態度強硬的統治者不止他一個,只要低頭,蘇大都督也不會為難他這個當代他天師的。 但是要讓張家不能世襲天師之位,又讓他不能接受。 張家還有族人在京師,若是談不攏條件,龍虎山正朔就在北方繼續傳承好了。 孔家不也在南宋分了南北孔嗎? 熊況的軍營外馳入兩匹駿馬,南京派人處理龍虎山問題的人終于來了。 熊況連忙前去迎接,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脫口而出道: “站長!您怎么來了!” 原來南京派來的正是熊五。 熊況是南平養濟院出身,當年曾經和熊五一起組織報童組織,熊五對他亦師亦父。 之前在南京情報站的時候,熊五就是站長,而熊況在南京易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情報部門轉入了軍隊。 后來熊五一直被蘇澤派往各地,師徒二人始終沒有再見面。 沒想到這一次自己向南京求援,蘇澤竟然派來了熊五。 熊五身后還跟著以一個二十歲的受戒和尚,熊況連忙將兩人迎接進了軍營中。 “這小子僧名叫紫柏真可,俗家字達觀,你就叫他達觀吧。他是大都督府委任的僧道司官員?!?/br> 雖然達觀只有二十多歲,但是大都督親自委任的,熊況不敢怠慢,對他行禮:“達觀大師?!?/br> 達觀簡單還禮,開口說道: “小僧只是普通僧人,不敢稱大師。大都督已經定下規矩,任職都要有考察見習的期間,小僧才入僧道司,只是熊主司的見習助理?!?/br> 熊況還是不敢小看這個年輕的和尚,無數次事實證明,凡是被大都督看中的人,都是不同凡響的,大都督識人的本事東南皆知。 達觀雖然年輕,但是眉目俊秀雙眼有神,舉止一副得道高僧的樣子,能被大都督點名,肯定不是普通人物。 讓熊況更驚訝的,是自己的師父熊五,竟然被蘇大都督委任為僧道司主司? “這龍虎山到底什么問題,我前陣子帶人在處理江西的羅教余黨,接到大都督的命令趕過來了?!?/br> 熊況這才想起來,自己這位師父好像是羅教余黨的,當年在大都督還沒發跡的時候,被大都督收服。 這么說,熊五負責僧道司,好像還是挺合理的了。 熊況將幾次和龍虎山接觸的經過講了一遍,又說了龍虎山的情況。 “其他事情都好辦,就是這個改龍虎山為叢林觀,取消張家世襲掌教身份,在龍虎山上的阻力很大。也因為這個事情沒能談攏,我第五團一直沒有上山?!?/br> 熊五冷笑說道:“大都督頒布敕令,各宗各派都堅決執行,就龍虎山張家要負隅頑抗嗎?” “你也是,這張家是會雷法還是會符箓?你怎么不攻上山?” 熊況干笑著說道:“師父你說笑了,張家真的會雷法符箓,也不會窩在這龍虎山上了,只是天師府名望不小,在本地很有影響力,貿然攻打我怕給大都督惹上非議?!?/br> 熊五說道:“非議?大都督頒布敕令,龍虎山張家不遵敕令,有什么非議?” “你別看龍虎山的名頭大,越是這種越是骨頭軟?!?/br> “前陣子我剛剛平了一個羅教分壇,那個家伙在山中聚眾千人,號稱羅祖轉世,我帶著一百多人上山不就把他抓了,一開始還用羅教妖法詛咒我,后來被斬首的時候還不是尿了褲子?!?/br> 一直在安靜傾聽的達觀說道:“主司大人,還是讓貧僧上龍虎山一趟,若是龍虎山能乖乖遵從大都督敕令,也算是對天下道門有一個表率?!?/br> 熊況看著達觀的光頭,忍不住想到,你一個和尚上龍虎山勸說? 達觀合十說道:“貧僧也讀過一些正一道的典籍?!?/br> 熊況想了想,對達觀說道: “那就有勞達觀師傅上山了?!?/br> 熊五對著達觀說道:“你且上去試試,若是不成也保全性命,我這主司的位置可等著讓給你了,我可不想繼續做僧道司的活兒了!” 第二天,達觀拄著一根竹仗,從龍虎山下開始登山,很快就被龍虎山的守山弟子發現,被押送到了天師府中。 亮明身份之后,達觀先是宣讀了東南大都督府的敕令,然后開始和天師府的眾人切磋正一道的經義。 沒想到達觀這個二十歲的禪宗子弟,竟然對正一道的經義如此了解。 他不僅僅對《道德經》和《老子想爾注》,對正一道的諸多典籍也非常了解。 龍虎山弟子紛紛落下陣來,達觀辯經之后,對著當代天師張永緒說道: “貧僧在南京僧道司的時候,蘇大都督曾經和貧僧說過一件事?!?/br> 這位張天師抬起渾濁的眼睛看著達觀,達觀說道: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張天師找個私密的地方說?!?/br> 張永緒連忙帶著達觀來到了一間靜室,他一改剛才病重的樣子問道: “不知道達觀師傅有什么要事?!?/br> 達觀也佩服這位張天師裝病的演技。 達觀淡淡的說道:“辯經這種事情,不過是走走過場,經義辯論的再好,也無法改變別人心里的想法?!?/br> 張天師對這個年輕的和尚又高看了一眼。 現在已經不是漢唐時代了,那種高僧大德,道家高人一段辯經,就能讓人誠心拜服的年代了。 各門各派的經義發展到今天,早就已經非常完備了。 一個宗派內部,一個觀點的不用解釋,都能分出好多個流派。 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門,其實對經義的發展都已經到了瓶頸,根本辯論不出什么新東西來。 達觀能辯經勝利,是因為他才思敏捷,又結合了一些詭辯的技巧。 其中的漏洞不小,只不過因為是現場辯經,所以龍虎山弟子才沒能反應過來。 達觀辯經勝利,卻沒有因為這個沾沾自喜,張天師感慨東南果然人才輩出。 達觀說道:“不過大都督讓我給您帶一句話?!?/br> “什么?” “我東南有真經?!?/br> “什么?” 這句話沒頭沒腦的,張天師疑惑的看著達觀。 達觀淡淡的說道:“我東南有更早的《道德經》,比初代張天師所注的《道德經》更早的版本,埋在地下漢初版本的真經?!?/br> “什么!” 這下子張天師徹底失態了!他不再是剛才那副病殃殃的樣子,而是一把跳起來抓住達觀。 達觀閉著眼睛,按照蘇澤的吩咐,背誦了兩句。 張天師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說道:“怎么可能!” 也不怪張天師失態。 正一道的宗教核心,就是初代天師張道陵認為的,“道者,天下萬物之本也?!?/br> 其主要思想,就是把“道”人格化為“太上老君”,強調道教是至高無上的神圣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使帶有神學色彩的“道”成為主宰人世的至上尊神。 用“道”、“一”、“老子”三位一體的神學“道論”體系來完善原始道教思想。 這也讓天師道比起其他宗派,具有更強的組織力。 張道陵作《老子想爾注》來評點《道德經》,確定了早期天師道的理論框架。 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道德經》。 可是張道陵的《道德經》,是漢代整理的,而漢代經過了秦末戰亂,很多典籍都失傳了。 比如儒家的典籍,在漢代就分裂為古文派和今文派。 張道陵的神學框架,老子的地位又非常崇高! 也就是說,老子的《道德經》,算是正一道的根基。 如今蘇澤號稱手里有真經,這等于推翻了正一道所有理論框架,徹底否定了張道陵的《老子想爾注》 若是真有埋藏于地下,和當今版本不同的道德經出土,那正一道的根本就會被摧毀! 達觀說道:“真經還在地下?!?/br> 張天師吸了一口氣說道:“我愿意歸順東南,遵從大都督敕令?!?/br> 第396章 佛法入草原 索南加措帶領侍從,從拉薩出發,穿過了瓦剌控制的青海地區,經歷了諸多艱險,終于抵達了板升。 這位格魯派的領袖人物,如今才二十歲,他被認定為靈童轉世之后,七歲受戒后,就在格魯派的重要寺院哲蚌寺第12任法臺。 雖然年紀輕輕就出任如此重要的職位,索南加措在佛法的悟性也相當強。 可索南加措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 對普通信徒來說,宗教似乎凌駕于一切之上。 但是在宗教領袖們的心中,在宗教之上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政治。 那自然要和當今藏地的局勢有關了。 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西藏弘傳教義時,獲得了當時西藏地區統治者帕木竹巴政權的青睞。 格魯派早期創建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都是在帕竹政權首領和家臣的資助而成。 但花無百日好,天無百日晴,十六世紀初期帕竹政權逐步衰落,自己的一畝三地都快混不明白了,哪還有閑工夫繼續支持格魯派? 而敢于和帕竹政權叫板的仁蚌巴、辛廈巴(藏巴汗),所信奉的都是噶瑪噶舉,對于打擊格魯派一直都是不遺余力。 若是帕竹政權徹底垮臺,那噶瑪噶舉肯定就會取代如今格魯派的地位。 這自然是索南加措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