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18節
想到這里,趙貞吉對景王說道: “殿下,要投東南,還需要投名狀才成?!?/br> 景王此時已經恢復了清醒,他立刻說道:“趙閣老是說這武昌城?” 趙貞吉立刻說道:“是的!東南在九江就有駐軍,還有水師,船堅炮利?!?/br> “只要我們能獻出武昌城,那么殿下在東南就有了功勞!” 景王立刻立刻說道: “是極!是極!趙閣老可有靠得住的人,立刻去聯系九江,讓他們來接管武昌城?!?/br> 趙貞吉說道:“殿下,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先要守住武昌,請殿下將府內的銀子都拿出來犒賞軍士,再從武昌城中招募青壯守城,要是城破了再逃亡東南,我們就什么本錢都沒有了!” 景王雖然貪財,但是現在到了要錢還是要命的兩難選擇之時了。 景王果斷的選擇了要命,他這一次聽從趙貞吉的話,將自己搜刮的金銀全部拿出來,果然守軍士氣大振。 趙貞吉又立刻在武昌城內募兵,又將城內的武器全部分發下去。 武昌城本來就險要,江夏和武昌有長江相隔,雖然荊襄水師已經控制了河道,但是水流湍急依然沒辦法登陸。 而景王下定決心堅守不出,張居正還真的一時半刻拿武昌沒有辦法。 景王的使者也馬不停蹄的順江而下,前往九江向東南商討獻城投降的事情。 不過此時的蘇澤,還沒意識到明廷皇室內斗,竟然要送自己這么一份大禮。 南京大都督府迎來了一名特殊的客人。 蘇澤也放下工坊中的齒輪組,換上一身儒衫,打開大都督府的大門,親自迎接這位客人。 戚繼光現在三十六歲,正是一名將領的黃金年齡。 自從被蘇澤解除軍權之后,戚繼光一直不肯在東南出仕。 蘇澤沒有限制他的自由,也沒有強行征召他出仕,戚繼光干脆開始在東南幾省游歷起來。 戚繼光在東南轉了一圈,親眼看了看東南各省如今的景象,今日返回南京城,立刻求見了蘇澤。 大都督府附近的人都驚訝的看著大都督府大門打開,要知道從蘇澤住進大都督府,打開大門迎接客人的日子屈指可數。 到底是什么貴客值得蘇澤這樣打開大門迎接? 更讓周圍人驚訝的是,蘇澤竟然親自站在大門前迎接! 等到一身布衣的戚繼光下馬,蘇澤迎接上去: “元敬!上次福州一別已經隔了數月,我已經備下家宴,快點進來吧!” 蘇澤拉著戚繼光就往府內走,戚繼光也沒想到蘇澤竟然會站在府門口迎接他,而且還這么熱情! 要知道現在和當年福州起事的時候不同了。 蘇澤是擁有整個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半個江西,幾乎是擁有小半個大明的東南大都督。 蘇澤還親自帶領大軍,在大沽擊敗了明廷的騎兵。 可蘇澤還是親自出門,迎接戚繼光,這都讓戚繼光心頭一暖。 他雖然得到明廷的重用,但是作為武將地位一直不高。 當年戚繼光和俞大猷一起在胡宗憲麾下抗倭,號稱俞龍戚虎,他和俞大猷也是亦師亦友。 后來朝廷黨爭,俞大猷被胡宗憲果斷放棄,成了朝廷黨爭犧牲品。 而戚繼光也因為幾次作戰不利,而被明廷貶官。 大明朝廷對于武將的態度可見一斑,戚繼光在東南游歷了一圈,決定向蘇澤出仕,卻沒想到會被蘇澤這樣禮遇。 蘇澤拉著戚繼光入宅,果然在家中已經備上了豐盛的家宴。 蘇澤還讓方若蘭帶著兒子見了戚繼光,還對戚繼光說道: “戚帥,若此子有領兵作戰的才能,能否教導他兵法?” 戚繼光立刻誠惶誠恐的說道: “大都督是當世兵法大家,又何須我這等粗鄙軍將來教導世子?!?/br> 蘇澤笑了笑說道: “戚帥忘了,我也是軍戶出身,我們東南新軍高層,都是粗鄙軍戶?!?/br> 蘇澤這么一說,更是拉近了和戚繼光的距離。 戚繼光端上酒杯說道:“若是大都督不棄,敢不從命?!?/br> “那我就給此子定下老師了?!?/br> 蘇澤大喜,看來戚繼光已經決定在東南出仕了。 等到酒過三巡之后,戚繼光說道: “大都督,屬下這次來,是為了廣西的戰事?!?/br> 廣西? 蘇澤立刻明白了戚繼光的意思。 東南新軍第四旅,是戚繼光親自帶出來的隊伍,最近《警世報》一直都在追蹤報道廣西的戰事。 蘇澤又猜到了戚繼光另外一層意思。 作為軍戶出身的武將,戚繼光的仕途還算是順利,也沒有和俞大猷父子一樣被構陷,也和譚綸那種見識了大明深層次問題的文臣不同,他對大明還有殘存的“忠君”思想在。 蘇澤明白這并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就連他的老丈人方望海,以及差點被明廷逼死的胡宗憲,這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被影響灌輸的觀念,不是那么容易扭轉的。 廣西是邊疆戰事,戚繼光主動提廣西的戰事,就是不想要領兵和明廷作戰。 蘇澤倒是理解他的想法,于是順水推舟的說道: “戚帥是對廣西瑤亂有想法?” 戚繼光卻搖頭說道: “廣西瑤亂已平,屬下說的不是廣西?!?/br> “不是廣西?” “安南?!?/br> 戚繼光說道:“屬下少時讀東漢伏波將軍傳,立志學習兵法和武藝,現在安南內亂,正是效法伏波將軍收復安南的好時機??!” 伏波將軍,就是東漢初年名將馬援。 馬援曾經帶兵入安南,平定了二征叛亂,重新將安南納入東漢的版圖。 而馬援正是戚繼光從小的偶像,戚繼光對于安南念念不忘也是理所當然的。 戚繼光用碗筷在桌子上擺上,講起了安南的局勢。 “安南后黎朝,始建于成祖年間,當年成祖朝曾經派遣大將征服安南,但是因為安南遠離中土已久,加上派去安定安南的文臣武將急躁,安南叛亂不斷?!?/br> “后黎國主黎利乘亂而起,自號后黎太祖,后來明廷吃了敗仗退出安南,就冊封黎利為安南王,兩國訂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貢之例,大明不干涉安南內政,將安南定為不征之國?!?/br> “后來黎朝傳之數代,權臣莫登庸奪了黎家的王位?!?/br> “后黎朝舊臣的武文淵,‘以登庸之亂,出據宣光’,擁兵萬人,意圖打擊莫朝,曾經在嘉靖十六年向明廷求助,希望明兵南下,但是明廷以安南為‘不征之國’為由,拒絕了武文淵的出兵請求?!?/br> “如今安南的局勢,是莫朝盤踞在安南北方,舊黎朝則在南方,形成南北對峙之勢?!?/br> “而這舊黎朝中,黎主也不過是漢獻帝,真正把持舊黎國政的,是舊黎翁婿兩代權臣?!?/br> “先是阮淦輔佐黎主,占據安南清化府,重建了舊黎朝廷后,阮淦被毒死,現在執掌舊黎國政的,是阮淦的女婿鄭檢?!?/br> “阮淦去世后,其婿鄭檢封為都將,節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內外平章軍國重事,太師諒國公,事無大小皆得便宜裁決,然后奏聞,掌握了黎朝軍政大權?!?/br> “此時莫朝國主為權臣莫登庸之子莫福源,要說這莫朝內部也是爭斗不休,去年莫登庸才平定了弟弟莫正中的叛亂,穩定住了莫朝的局勢?!?/br> “如今安南,正是北莫南黎相爭的時代,也正是我們介入安南事務的最好時機?!?/br> 戚繼光看向蘇澤,他這一路上不斷的打探安南的情況,還在潮州詢問了很多安南的商人,總算是將如今安南的局勢打探清楚。 這安南的情況之復雜,等于是將中原魏晉南北朝歷史濃縮了一遍,一個個權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安南是叛臣不斷,短短一百多年改朝換代多次。 莫朝叛亂還沒坐穩,就有阮氏扶持舊黎復國占據南方,而阮氏權臣身死,又被其女婿鄭檢掌控了舊黎。 而蘇澤知道的歷史,要比這段還精彩。 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在北方莫朝還在的時候,舊黎內部再次分裂。 舊黎權臣鄭檢,在擊敗了北方莫朝之后,他的舅子,也就是曾經舊黎權臣阮淦之子阮潢又逃到了南方,建立阮朝。 北鄭南阮又纏斗了好幾代人。 蘇澤看向戚繼光說道: “安南是我中原故地,用中原衣冠制度,我本來也是想要收復安南的?!?/br> “不過明成祖的教訓在前,要如何出兵安南呢?” 雖然現在安南拉胯,但是蘇澤也沒有小覷這個地方。 安南北方為山區,南方為密林,想要占領和征服是很困難的。 后世不知道多少大國在安南身上吃了虧。 戚繼光說道: “安南之富庶,都在交州,也就是當年交趾布政使司所在,現在安南稱之為東京?!?/br> “交州富庶,歷來是安南治所,這里是平原糧倉,也是如今舊黎的國都所在?!?/br> “至于出兵的理由?!?/br> 戚繼光露出笑容說道: “后黎朝舊臣的武文淵,曾經以后黎國主的名義,請明廷入安南平叛?!?/br> “現任北莫的國主的弟弟莫正中就在廣西?!?/br> 戚繼光看向蘇澤,等待他做決定。 可是蘇澤卻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