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17節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產量如何了?” 負責這座工坊的官員立刻說道: “使用了新工藝的玻璃透光度很好,軍方訂購的第一批望遠鏡已經生產完畢,醫學院的顯微鏡也快要發貨了?!?/br> 譚綸滿意的點頭,無論是望遠鏡還是顯微鏡,這都是需求很大利潤很高的產品。 “巡撫大人,這里生產的是民用的鏡片?!?/br> “民用的?” 工坊官員立刻說道:“是的,這是生產的老花鏡,而另外一個車間是近視眼鏡?!?/br> “這是什么新產品嗎?” 工坊官員笑著說道:“這是蘇大都督在《天工開物續篇》上提到的產品,第一批貨已經運到福州、杭州和南京蘇松銷售了,非?;鸨?,訂單已經做不過來了?!?/br> 工坊官員將一副加工好的近視眼鏡遞給譚綸說道: “大人,這是輕度近視用的?!?/br> 譚綸戴上之后,突然感覺眼前一亮,他從小讀書視力不太好。 戴上了這個眼鏡之后,譚綸感覺到了久違的清晰感。 太神奇了! 譚綸連忙問道:“這幅眼鏡貴嗎?” 工坊官員立刻說道:“不貴不貴,透明玻璃的產量很高了,主要成本就是人工打磨鏡片和木質鏡框的成本?!?/br> “還有一種玳瑁制造的鏡框,是專門賣給北方的,價格很貴?!?/br> 譚綸滿意的點頭,蘇大都督果然是財神爺轉世,他改進的玻璃工藝直接給廣州搞出了一個大產業出來。 工坊官員又說道:“大人,后面的工坊會有可能中毒,請您戴上這個,并且要千萬小心?!?/br> 譚綸戴上了口罩,他問道:“工匠的安全呢?” 工坊官員說道:“嚴格按照大都督制定的規程,工人只能在那座工坊工作兩個月就要輪換,而且基本上都是用機械cao縱?!?/br> 譚綸這才點頭,他們很快來到了一座更加嚴密的工坊中。 譚綸遠遠的看著,只看到工匠用吊車將平板玻璃放入一種銀色的溶液中,接著又開始添加其他藥劑。 最后譚綸看到了成品,一面能夠清晰照出他樣子的鏡子。 譚綸用過銅鏡,但是他從沒有見過這么清晰的全身鏡,能夠將全身都照的這么清楚。 譚綸已經可以想到這樣的產品會引起什么樣的轟動了。 就算是他這個男子都無法抵抗鏡子的誘惑,更不要說那些愛美的女子了。 “這東西有毒嗎?” 工坊官員說道:“正常使用是沒有毒的,毒性只是在生產工序中?!?/br> “據說胡公已經在研究一種新的工藝了,不需要用到有毒的汞?!?/br> 原來是汞啊,譚綸點點頭。 通過這些年的宣傳,鉛汞有毒的說法已經在東南深入人心。 譚綸點頭說道:“等到有了新工藝,立刻換掉有毒的工坊?!?/br> “沒想到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清晰的鏡子,我們廣州又多了一項能生財的利器了??!” 玻璃器皿,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眼鏡和鏡子,這四件和玻璃有關的產品一定能讓廣東迅速發展起來。 三月末,第四旅在廣西的平叛戰事進入了尾聲。 藤峽瑤寨投降的投降,覆滅的覆滅。 瑤王磐安和手下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最終還是從藤峽殺出去,然后立刻南下進入安南地區。 藤峽上的瑤人全部被安置出藤峽,俞咨皋又在藤峽的要害設立了安平堡,駐軍專門負責監視藤峽。 這些瑤人被安置在附近的縣城,還有一部分被遷往柳州。 他們以村落為單位打散雜居,俞咨皋收繳了明廷授予這些土司的印信,廢除世襲的土官,改為派遣流官。 不過一開始為了穩定,很多流官也都是從瑤人中選派的,只有比較大的部族流官用漢人官吏擔任。 果然藤峽之亂平定之后,附近其他瑤寨都立刻安定下來。 一直被藤峽瑤亂困擾的汪道昆終于松了一口氣,他打開桂林城的城門,迎接第四旅進城。 俞咨皋對于汪道昆還是很尊重的,蘇澤已經繼續任命汪道昆為廣西巡撫。 俞咨皋宣布了大都督府的命令,接著又將新的印鑒交給汪道昆,就繼續帶著第四旅去廣西其他地方平叛去了。 而就在與此同時,明廷進入湖廣平叛的隊伍,也迅速進入荊州,和徐州知府徐學謨組織的義軍會師。 “徐知府!這次你守住荊州,是大功一件,本官已經先行向朝廷為你表功了!” 張居正緊緊的抓著徐學謨的手說道。 徐學謨一臉的滄桑,這段日子為了抵抗景王軍的進攻,徐學謨將荊州府庫的錢財全部散去,就連自家的仆役家丁都送上了城墻。 徐學謨總算是等來了張居正的援軍,將景王的軍隊擋在荊州城外。 “朝廷大軍已到,本官這就傳檄景王,陛下的旨意,若是景王迷途知返,返回德安藩王府,陛下還能顧念骨rou之情。若是負隅頑抗,王師定要踏破武昌!” 張居正這話說的威風凜凜,徐學謨連忙說道:“朝廷英明!陛下仁德!” 但是接下來張居正并沒有立刻前往武昌平叛,而是先回了荊州老家祭祀祖宗。 如今的張居正,不到三十歲就入閣擔任內閣大臣,現在又親自帶領朝廷大軍平叛,擔任五萬朝廷大軍的統帥。 衣錦還鄉,又怎么能錦衣夜行呢? 張居正大張旗鼓的祭祖,搞得整個荊州側目。 徐學謨心中有些不滿,軍情緊急張居正竟然還不進軍,現在已經四月份了,湖廣再拖一天就耽誤一年的農時,湖廣是真的拖不起了。 好在張居正還是知道顧全大局的,他完成了祭祖儀式之后,就立刻帶領軍隊向東,沿著長江進攻湖廣的治所武昌。 趙貞吉聽到張居正進軍的消息,連忙帶領軍隊撤退。 可景王倉促起兵,在武昌又不得人心,雖然號稱八萬大軍,但是真的能打仗的并不多。 而張居正的自從上一次敗退徐州之后,一直在徐州練兵,全軍也都用上了火槍。 從新務運動開始之后,明廷在各地辦理火槍工坊,質量雖然還是比不上東南,但是已經比過去強不少了。 與此同時,襄陽的明廷水師也沿著漢水東進,和荊州水師一起,從水路直逼武昌。 趙貞吉并沒有統兵的才能,他先是在華容大敗,緊接著帶領景王軍隊撤往赤壁,又被荊襄水師大敗,帶領不到一萬殘兵逃亡武昌。 張居正帶領水陸大軍進軍江夏(漢口),遙指武昌城。 武昌城內的景王終于開始慌了,他拉著剛剛帶領殘軍逃回來的趙貞吉問道: “趙閣老,現在該怎么辦??!” 趙貞吉面若死灰,他也沒想到明廷面對東南那么拉胯,可是對付景王竟然如此兇狠。 早知道朝廷你這么強,就不投機景王了! 趙貞吉欲哭無淚,他拉著景王說道: “為今之計,只能拖住,逼迫朝廷議和了!” 景王卻跳起來說道:“孤不議和!” “不行!孤要投東南!” 第384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 景王在皇室長大,他雖然貪財,雖然好享樂,但是他懂得皇室斗爭的殘酷性。 在之前景王雖然和裕王明爭暗斗,但是并沒有參與到最終奪嫡中。 朱明皇室的內部斗爭也是很激烈的。 本來景王如果好好的在德安,他這種就藩的王爺只要不犯大錯,基本上都是能善終的。 可是景王既然已經奉詔起兵,那性質就和寧王之亂一樣了。 寧王的下場是什么? 明武宗在通州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 至于張居正所說的政治承諾,成祖起兵的時候還不是說清君側呢,最后建文帝不也是下落不明了? 歷朝歷代,起兵奪嫡還能善終的一個都沒有! 景王并不傻,他很明白投降的下場。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投東南呢! 蘇澤用人從來不拘泥于出身,朱明宗室還被委任為鳳陽太守呢? 而且蘇澤對鳳陽的皇陵,對南京的皇宮,包括在京師的時候對紫禁城都沒有破壞過,景王覺得自己這份才能,如果還能帶兵去投,也該被蘇澤委以重任。 趙貞吉如今方寸大亂,聽到景王這么說竟然也開始思考起來。 景王起兵戰敗,景王說不定不會立刻被處死。 新帝登基,肯定也不想背上一個殺弟的千古罵名。 但是自己這個為景王出謀劃策,領兵作戰的人肯定是死定了。 更不要說請上皇冊封景王都督湖廣的餿主意,就是趙貞吉提出來的。 所以趙貞吉是必死無疑的。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投了東南,好歹能夠保住性命。 而且趙貞吉還有一個想法,如今東南新軍在九江就有駐軍,只要沿著長江就能抵達武昌。 如果自己能獻出武昌城投降,這樣的功勞也可以在東南換到一份立身之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