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02節
陶公公眼睛一亮,他當然知道這些水手是哪里來的,這些都是那些長期從事走私貿易的海商家族培養的水手。 陶公公本來也想要招募這些人,可是一方面這些人都是海上的老油子了,自己沒有懂得軍事的人管理,這些老油子甚至會拐了船投倭。 蘇澤說道:“但是這些水手只能用來駕船,不能用來作戰?!?/br> 陶公公連連點頭,他問道:“那作戰的士卒要從哪里招募呢?” 蘇澤直接說道:“這最好的士兵,就在公公手底下啊?!?/br> “雜家手底下?” 陶公公疑惑的指著自己。 蘇澤點頭說道:“敢問公公,如今整個福建,負責鑄幣的工坊,有匠人多少?” 陶公公還在福建鑄錢,他脫口而出道:“如今整個福建有十家鑄幣廠,鑄幣匠人兩千人?!?/br> 蘇澤又問道:“那被福建礦司管理的大鑒爐和礦山,有礦工多少人?” 陶公公想了想說道:“大概也有七八千多人?!?/br> 福建產高質量的閩鐵,有大鑒爐三座,每一座鐵廠都有工匠千人。 除此之外福建還有各種礦坑,也有大量官辦的工坊的礦戶在這些地方工作。 陶公公總攬整個福建鑄幣,在之前也是調研過一些地方的,他也有擁有對這些官辦工坊礦坑的管理權。 蘇澤問起這些,陶公公這才反應過來,他問道:“蘇相公說的是招募這些工匠和礦工?” 蘇澤點點頭。 陶公公來回踱步說道:“要說兵員,這些礦工和工匠確實不錯?!?/br> 戚家軍就是戚繼光從浙江招募的礦工,這些礦工經常械斗,在浙江練兵的戚繼光就注意到這些礦工身體強壯,而且很有組織性,械斗的時候能夠同進同退,戰斗力超過普通的農民。 陶公公說道:“可是這些工匠上船真的行嗎?” 陶公公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海上作戰和陸地上截然不同,普通人出海之后能不能在船上站穩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是拿著武器作戰了。 蘇澤自信的說道:“若是現在練習刀術、箭術,怕是再練上一年都趕不上倭寇。要迅速成軍,需要另辟蹊徑?!?/br> “這個另辟蹊徑,就是鳥銃!” 陶公公自然也是知道鳥銃的。 用福建各衛所和戚家軍那邊的話說:“朝廷發的鳥銃是狗都不用!” 朝廷的鳥銃經常會火繩熄滅,無法引燃藥火,這些算是小問題,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 炸膛、鉛彈卡殼,這些大問題也不斷,不少士卒都不敢用朝廷發的鳥銃瞄準射擊,就是害怕被炸膛的鳥銃炸瞎。 陶公公說道:“朝廷下發的鳥銃,士卒都不愿意用,而且威力也不如佛郎機的鳥銃?!?/br> 蘇澤說道:“朝廷發的鳥銃確實不行,但是我福建的鐵本身質量就好,也不缺鐵匠,各衛所的藥火坊也能產藥火,為什么不自己造鳥銃呢?” 陶公公眼睛更亮了:“蘇相公還會造鳥銃?” 蘇澤自信滿滿的說道:“區區鳥銃,有何難的,佛郎機人能造,我們大明就造不好嗎?陶公公也知道為什么兵部的工坊造不好鳥銃的原因吧?” 陶公公連連點頭,他就是宮里負責織造印染的太監出身的,自然知道這些官辦作坊的情況。 大明匠戶的制度雖然不像軍戶制度那樣嚴格了,但是京畿附近的工匠還是要去京師服役的。 官辦工坊中的匠人,一部分是世代在這座工坊工作的匠戶,被稱之為坐匠。 一部分則是附近匠戶輪流去服役的,被稱之為行匠。 國朝至今,無論是坐匠還是行匠,都不愿意在官辦工坊服役,往往會想盡辦法逃脫服役。 而這些工坊的管理者,也都是沖著撈錢去的,根本不會抓生產質量。 如果是宮里的產業還好,就算是撈錢了也要確保質量。 若是兵部這種制造武器的工坊,那就連臉都不要了,不僅僅交付的武器質量很差,數量上也有很大的水分。 如今朝廷下令仿制鳥銃,還能有這么多質量差的鳥銃發下來。 等到了明末官辦工坊幾乎喪失了制造能力,大炮這種高端一點的武器根本沒辦法制造,只能由徐光啟向澳門的葡萄牙人購買,或者從沿海地區打撈荷蘭人的沉船。 蘇澤說道:“公公,只要在福州城外設火器工坊,再從礦工和鑄幣工匠中募兵一千,兩個月之內,就能疏通琉球航線,恢復琉球朝貢貿易!” “好!”陶公公為了保住現在的位置,咬牙拿出全部的家底,支持蘇澤訓練這支水師。 次日,福建抗倭新軍成立,蘇澤擔任總團練使,以市舶司這二十艘新打造的福船作為班底,訓練新的水師抗倭。 對于這支團練,福建上下都表示了大力支持。 福建局勢混亂,各地團練層出不窮,很多縣都靠著當地鄉紳辦的團練自保。 蘇澤是福建解元,又有在江南辦團練的經歷,陶公公將艦船委托給他辦團練,在福建上下看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甚至整個福建官場都給了蘇澤不少支持。 在福州港口邊上,福州官員還要撥出土地,讓蘇澤建造“水師新軍講武堂”。 不過蘇澤并不愿意在陸上建造講武堂,而是選擇在福建港外找了一座名為川石島的小島,將水師講武堂設在了島上。 用蘇澤的說法是,講武堂設在海島上,可以讓學員更專心學習,同時島嶼也更靠近大海,可以進行一些海上模擬訓練。 其實蘇澤將講武堂設在島上,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這些學員,也避免官府對講武堂的滲透和干擾。 福建官府自然是不疑有他,還大力支持了蘇澤在島上建造學堂和宿舍。 陶公公的辦事效率也很高,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招募到了300名海商水手,再加上一千礦工和鑄幣工匠,全部都被送到了川石島水師講武堂中。 又由福州市舶司出面,在福州府城外設立藥火坊,又設立一座水力沖錘兵工坊,專門打造鳥銃。 蘇澤又向胡公公要來了小尤公公,讓他負責解決鳥銃槍管和藥火的問題。 蘇澤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安頓好了川石島上的學員衣食住行問題,他又調來了長寧衛的幾個基層軍官擔任教官,先在川石島進行紀律和列陣訓練。 等到忙完了新軍講武堂的事情,蘇澤才有空來到了福州城外的鳥銃兵工坊。 對于打造武器,小尤公公很有天分,這半個月的時間,他已經搞清楚朝廷鳥銃炸膛的原因了。 “蘇先生,朝廷鳥銃炸膛,一時朝廷下發的藥火配比不均勻,士兵cao作不規范,經常會過量填裝藥火,導致炸膛?!?/br> 蘇澤點點頭,他訓練過鳥銃手,也知道如今大明衛所軍官的水平,他們自己連鳥銃作戰都沒搞清楚,更不要說是手下的士兵了。 還有的將官認為藥火越多威力越大,自作主張要求手下裝填更多的藥火,導致炸膛頻發。 小尤公公又說道:“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朝廷用的鐵質量層次不齊,按照蘇先生的說法,這些鐵含有的雜質比較多,鍛打次數不足,在藥火爆炸的時候承力不足,導致發生炸膛?!?/br> “那解決辦法呢?” 小尤公公拿出一根槍管說道: “這是用我們福建閩鐵打造的槍管,蘇先生您看是不是和佛郎機槍管沒什么差別?” 蘇澤接過之后,這支槍管十分的平整,確實和購買的佛郎機鳥銃沒什么區別了。 小尤公公說道:“只需要反復捶打,就能得到合格的槍管,其實朝廷也不是沒這個工藝,但是兵部的兵工坊管理不善,鍛打次數遠遠不足,質量才如此的低劣?!?/br> 蘇澤嘆息一聲,他也知道此時東西方的技術差距并沒有拉開,甚至大明有些技術還是先進的。 但是低下的管理水平和農奴式的官辦工坊,才是制約武器良品率的重要問題。 蘇澤拍了拍小尤公公的肩膀說道:“召集工匠們,我要和他們說一說月俸,這一批鳥銃打造好了還有賞錢?!?/br> “小尤公公你也定個章程出來,所有鳥銃上都要刻上經手工匠的名字,良品率低的要追責,必須要做到賞罰分明!” 第289章 廟算之道 川石島上。 在剛剛落成不久的講堂中,蘇澤正在對著講臺下的學員侃侃而談。 為了增強水師新軍的凝聚力,蘇澤給所有學員都定制了免費的棉布軍服,全部都是用“南平藍”染料的湖藍色。 因為福建的天氣比較炎熱,蘇澤設計的軍服是比較薄的立領對襟上身和束腿長褲的樣式。 其實大明朝的衣服受到蒙元影響比較大,比如明初的官員還都戴著元代的斗笠帽上朝,等到了明中后期,因為土木堡之變后,儒家重新講起了華夷之辯,這才改成了宋代的冠冕樣式。 但是在民間,對襟的衣服還是很普遍的,除了讀書人之外,普通百姓穿褲子也是正常的。 所以蘇澤這套軍服并沒有什么驚世駭俗的地方,所有學員都覺得這套棉服質地好顏色正,要不是蘇澤強行命令要求穿軍服,一些貧苦人家出身的學員都舍不得穿。 這座講堂最大可以容納一百人同時上課,如今在川石島上,1000名礦工和鑄幣匠戶出身的學員,和300名雇傭的海商水手,全部混編在一起,以100人為一個小旗,分成了13個小旗。 這13個小旗,平日都在長寧衛軍官的帶領下,練習駕駛海船,練習列隊列陣和鳥銃射擊。 同時13個小旗輪流休息,13天一輪休息,休息的時候上午就在這座講堂中聽蘇澤上課。 除此之外,13天內還有一節夜間掃盲班,由蘇澤的弟子林安仔教授這些士兵認字和算術。 雖然訓練和學習任務很滿,但是這些士兵并不抱怨。 原因是在川石島上,每天可以準時吃三餐,而且午餐和晚餐必定有rou。 除此之外,他們在島上訓練的日子也都是計算軍餉的,每個士兵每個月可以拿到一兩銀子的賞錢,這收入在福州城內已經算是高薪了。 登島的時候,蘇澤就親自將第一個月的賞錢發給了每一個學員手上,這些新軍士兵一個個喊著“感謝蘇山長!”從蘇澤手上接過了圓滾滾的銀幣。 這銀幣也是蘇澤讓陶公公在鑄幣工坊新鑄造出來的,銀幣上正面刻著武夷山,背面刻著閩江的圖案,在市場上認可度很高,很多士兵拿了銀幣都舍不得用出去。 不過今天在教室中上課的學員,并不是新軍的士兵。 這一批學員的年齡差距很大。 坐在前排的,是十五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他們是蘇澤在延平府養濟院教過的那批孤兒,后來蘇澤去了江南之后,給他們授課的都是蘇澤的同學,這些孩子已經能識字和做初中水平的數學題,算是蘇澤親自教的第二批弟子。 至于蘇澤教授的第一批弟子,就是林良珺、林純、林安仔這些長寧衛子弟,如今已經是川石島學院的教職人員了。 接下來的十五人,是蘇澤從1300名新軍士兵中,挑選出腦子活絡,能夠識字算術的年輕人。 最后的十五人,則是蘇澤用于宗遠的名單,從福建各衛中,找到的上次武舉落選的年輕人。 這些都是有真本事的武官子弟,基本上都是和于宗遠一樣是家族次子,想要靠武舉謀一個出路。 可是武舉考試確實太黑了,于宗遠這樣“純真”的紈绔子弟都能中舉,這些真的有能力的武官子弟反而屢屢落選。 這些人落選的人中,不乏一些有抗倭熱情,但無法施展抱負的年輕人,他們被蘇澤說動,來抗倭新軍中擔任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