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05節
孫典史客氣的站起來,對著蘇澤行禮道: “多謝長寧衛和蘇相公出手,剿滅了黑山賊,給我那田莊上下一十三口人命報了仇!”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孫典史的來意,原來是上門表示感謝的。 長寧衛剿滅黑山賊的消息已經傳開了,身為縣衙典史肯定消息靈通,這也算是間接給孫典史報了仇,上門致謝自然是應該的。 長寧衛坦然手下禮物,孫典史繼續說道: “如今東南都不太平,我那莊子這幾年糟了兩回劫了?!?/br> 說完,精明的孫典史看了看蘇澤的臉色,他已經從林顯揚那邊知道了,如今的長寧衛蘇澤能做大半的主,救援背山村的命令就是蘇澤下的。 看到蘇澤沒有表情,孫典史繼續說道:“不過有長寧衛保一方平安,今后我是放心了?!?/br> 看到蘇澤還是沒有表情,孫典史說道: “老夫這次來,不僅僅是為了自家的莊子,這次被那黑山賊禍害的另外兩個莊子的主人,都拜托老夫來長寧衛,希望林百戶能照拂一下?!?/br>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孫典史的來意,原來是交保護費的。 果然孫典史又掏出一個錦袋,打開是兩枚二十兩的束腰銀。 孫典史雙手奉上道: “這是我們襄助長寧衛練兵的捐銀,以后可以每年為定例,但凡仰仗衛所大軍出動的,自然還有助捐!” 蘇澤明白了孫典史的意思,他們附近的三個田莊,一年給長寧衛繳四十兩銀子的保護費,如果真的出動衛所軍隊,他們還會加錢。 蘇澤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長寧衛竟然也有接受捐銀的時候,還是有人上門來捐的。 不過這筆買賣也很劃算,四十兩銀子一年的保護費,真的動手還有另外加錢。 蘇澤想了想說道:“我長寧衛只管剿匪和抗倭,你們三座田莊的其他爭端我們不管?!?/br> “那是自然!” 蘇澤想了想又說道:“我前幾日和背山村陳氏族長也談了,農閑的時候,陳氏派十名青壯來我們長寧衛cao練,你們三個莊子也可以派人來,弄一個聯防隊來?!?/br> “也不求聯防隊能殺敵,只要日常巡邏,免得黑山賊下山都沒消息?!?/br> 孫典史立刻說道:“還是先生想的周全!他們兩個莊子孫某不敢保證,我們孫家田莊必定出人!” 不愧是禮房典史,這孫典史說話就是讓人聽著舒服。 不過這家伙能在縣衙和徐士盛斗法,還隱約占據上風,也是老狐貍了。 現在這家伙和長寧衛的利益是一致的,鹿大王要登陸,聯合周圍的力量,也是蘇澤的抗倭方案。 談妥了主要的事情,接下來自然是賓主盡歡。 孫典史又聽說陳默群和何良俊前幾日才來了長寧衛,更是對蘇澤態度恭順,當場也表示要捐一些紙張毛筆過來。 送走了孫典史,蘇澤又拉著林顯揚詢問他去縣衙報道后的事情。 林顯揚補了縣衙的書吏,他是軍衛出身,白知縣將他安排到了兵房。 南平縣兵房比較尷尬,除了林顯揚之外只有兩名書吏和四名幫書。 原因也很簡單,南平縣沒什么兵馬可以管的。 延平衛的事情是省城的都司衙門和知府衙門管,長寧衛這樣的海衛是福建海道衙門和被倭把總司衙門管。 南平縣能管的兵馬,除了李虎的那些民壯,也就是只有傳遞軍情的兵馬驛站,剩下的就是看守城門的城旦。 不過兵房權輕,有權有勢的也不想要分到兵房,兩個老書吏也都是簡單的日子人,這就和當今衙門邊緣部門都是混日子的是一個道理。 兵房好啊,南平縣的城防圖和關隘圖都在兵房存著,日后造反的時候有林顯揚在兵房做內應,可以很容易打下南平縣城。 剛剛和林顯揚談了幾句話,又有正卒過來傳話,說是林默珺有事情喊自己去百戶所。 蘇澤無奈的對林顯揚說道: “我先去見見百戶?!?/br> “阿澤兄弟貴人事忙,我去見過爹爹和侄兒就回縣城了?!?/br> 林默珺喊自己去百戶所是什么事?難道海上又不太平了? 第123章 林默珺的請求 今天百戶所中的林默珺沒有穿軍服,而是穿著一套寬松的常服。 將頭發用發簪扎起來,林默珺雖然還蒙著面,但是看起來比平日少了幾分英氣。 對于林百戶是女兒身承襲百戶這件事,蘇澤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如今朝廷東南倭寇嚴重,很多衛所的百戶千戶缺編都得不到補充,上一任林百戶戰死后,福州府的都司衙門和海道衙門其實也虧心,眼看著袍澤救援福州府卻被倭寇屠戮,滿城的指揮使千戶都不敢出城救援。 所以林家上報讓林默珺暫代百戶的申請,都司衙門都沒派人核驗就直接送交兵部備案了。 林默珺的想法也很簡單,等兩年后林良珺成年之后,偽造戰死失蹤,就可以將百戶的職位讓給弟弟。 對于長寧衛的那些知情人來說,只林默珺姐弟繼續做衛所百戶,保證林家繼續承襲百戶,那長寧衛就能人心安定。 若是真的從遠宗來個不做人的,長寧衛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蘇澤進了百戶所,林默珺將一封信和一本書遞給蘇澤。 “這是我世伯寄來的兵書和信,有件事想要和蘇先生商議?!?/br> 兵書? 蘇澤正準備將“兵法”技能肝到五級,這就有人瞌睡送枕頭? 兵書可是很難找的,大明朝對于兵書的態度也是時禁時松。 國朝初期,自然是對兵書管制很嚴格的,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兵書的管理也沒有那么嚴格了。 不過市面的上的兵書還是很少,原因也是很簡單,誰沒事做買兵書看??! 大明朝有武舉人,但是能去參加考武舉人的,都是勛貴軍衛之后,至少也是個千戶子弟。 這些人都有家傳的兵書,而普通讀書人沒事買兵書干嘛? 這玩意兒印了也不賺錢,建陽的盜版書商都不愛印。 不過到了明末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明末時局動蕩,讀書人也喜歡買點兵書,這樣才可以鍵政國家問題。 不少根本沒有帶過兵的讀書人也開始寫兵書,用自己臆想的進策來邀買名聲。 在這樣卷的風氣下,崇禎初年三十年平遼的口號壓縮成了三年平遼,各種“平遼策”、“安定策”堆滿了皇帝的案頭。 嘉靖到萬歷年間也有讀書人開始自己寫兵書,不過這個時候的兵書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一看書名,乖乖,《續武經總要》。 蘇澤一下子來了興趣!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在整個宋朝都是指導宋代官軍的重要軍事書籍。 這個《續武經總要》可不是書鋪中那種《多能鄙事新篇》這種盜版書商的花活兒,而是一本正經八百的兵書! 這本書是明代著名將領俞大猷和他恩師趙本學合著的正經兵法書! 蘇澤看向林默珺問道:“百戶的世伯姓俞?” 林默珺疑惑的看著蘇澤問道:“你認識俞世伯?” 蘇澤真心的說道:“久仰大名!” 林默珺有些疑惑,自己這位俞世伯確實在福建很有名,但也只是在衛所系統內有名,蘇澤這個讀書人也知道? 林默珺說道:“俞世伯和我父親是老友了,不過他中了武舉后就調出了福建,也是今年才知道父親戰死的消息?!?/br> 蘇澤打開信,這是俞大猷寫給林家的家書,不過是寫給林良珺的。 俞大猷這兩年都在浙江抗倭,今年初才知道林百戶戰死的消息。 他并不知道林默珺承襲百戶的事情,所以這封信是寫給故人之子,也就是林良珺的。 信件的內容自然是勉勵林良珺好好習武讀書,日后繼承父親的軍職為國效力云云的。 為了勉勵林良珺這個世侄,俞大猷還將自己正在編寫的兵書寄給了林良珺,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除此之外,俞大猷還說了浙江抗倭的時局。 寫信的時候是五月,倭寇攻占了普陀,甚至兵犯浙江最膏腴的杭州地區,這下子朝廷實在是坐不住了。 就算是把持朝政的嚴黨,也受到了嘉靖皇帝的巨大壓力,不得啟用軍事經驗豐富的福州人張經擔任七省經略,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兩廣七省軍隊,抗擊倭寇。 張經曾經平定過廣西、廣東、瓊州(海南)等地的叛亂,雖然是文臣但是統兵經驗非常豐富。 這位老臣以六十三歲的高齡去任浙江,剛剛到任就擺出了勵精圖治的態度,授權給手底下俞大猷等大將,又撥給錢糧士兵,讓他們專心抗倭。 俞大猷的信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這位張經略是真的懂軍事! 如今七省一盤棋,又有朝廷的錢糧支持,俞大猷甚至在信中認為,這一兩年就能平定倭亂! 蘇澤嘆息一聲,只能說現在的俞大猷還是太幼稚了,他懂軍事卻不懂政治。 這位張經是抗倭名臣,也確實懂軍事,也深受手下將領愛戴。 可是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這位在東南平倭立下大功的張經,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被嘉靖帝下詔逮捕。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與李天寵、楊繼盛一起被斬于西市。 只不過如今士氣滿滿的俞大猷,剛剛到任浙江主持平倭事務的張經,都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而在這個時間上,浙江對倭戰爭確實出現了反攻的曙光。 林默珺遲疑了一會兒,對蘇澤說道:“蘇先生,俞世伯在浙江抗倭,事關浙江和九省百姓安寧,我想要將鴛鴦陣和鳥銃手cao練的方法寫信教給給他,您看如何?” 原來是這件事。 蘇澤恍然大悟,也怪不得林默珺將自己喊來,還給自己看她的家信,原來是為了想自己討要鴛鴦陣和鳥銃隊的訓練手冊。 之前蘇澤說了他的兵法是來自于《武穆遺書》,雖然林默珺也不知道武穆遺書為什么有鳥銃的訓練手冊,但是這些都是蘇澤“家傳”的兵法,如果不經過蘇澤的同意,她也是不好隨意告訴別人的。 林默珺想要幫助俞大猷抗倭,所以想要將鴛鴦陣和鳥銃隊訓練手冊教給他,首先就要得到蘇澤的同意。 蘇澤想了想說道:“朝廷在浙江沒有鳥銃,而倭人多鳥銃,鳥銃訓練的方法不宜外泄?!?/br> 林默珺想了想,神情低落的贊同了蘇澤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