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95節
說完三人就給蘇澤磕響頭,蘇澤只好讓林顯達將三人拉起來。 黑山賊作亂的消息剛傳出來,三兄弟就準備回鄉抗賊,可是還沒出城就聽到了長寧衛出手,剿滅了黑山賊的消息。 接著背山陳氏傳來了消息,說是這次仰仗了蘇澤勸說長寧衛林百戶出手,救下了背山村。 陳氏三犬雖然是媚上欺下之徒,但不是忘恩負義之輩。 蘇澤救了背山村,就是他們的恩人,這頭磕的真心實意。 還是老大陳伯飛說道:“先生有什么差遣,盡快用我們兄弟就是!” 蘇澤看了看三人說道:“知縣老爺給了我們長寧衛兩個差役名額,我們長寧衛從未服過差役,到時候還請三位多照拂一二?!?/br> 三人大喜過望的說道:“這等小事,自然是應該的!” 說完,陳伯飛又搶著結賬,恭送蘇澤一行人離開。 方知府剛剛應酬完,剛解下官服門外傳來敲門聲,只看到女兒端著一碗涼茶推門進來。 看到涼茶,方知府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這東西確實有效果,不僅僅治好了他的牙疼,方知府屬任福建的水土不服毛病也消了不少。 恨的是這東西實在是太難喝了,每次女兒都要看著自己喝下去,方知府深切懷疑女兒給他熬茶,就是為了看他喝涼茶痛苦的表情。 只是方知府沒有證據。 笑吟吟的看著父親喝下了涼茶,方若蘭伸出手說道: “爹,前幾日劉通判那本宋代孤本您看完了沒有?” 方知府立刻說道:“蘭兒,先讓為父再看幾日,等看完了就給你!” 方若蘭立刻說道:“這書可是女兒用涼茶換來的!若是這樣明日的涼茶就不熬了!” 這下子方知府立刻服軟,舉手投降說道:“明日就送到你房里!” 方若蘭像是個勝利的小狐貍,罕見的用嬌憨的語氣說道: “爹你用女兒的涼茶送了這么多的人情,是不是要補償一二?” 涼茶這個東西普通百姓不買賬,但是對于方知府這樣的達官貴人來說,這東西實在是太好用了! 他們這些當官每日宴請,上火牙疼都是正常的事情,喝個涼茶就能清熱解毒,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上火和牙疼雖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犯病了還是非常痛苦的,方知府在知府衙門贈茶的消息傳開了之后,迅速收攏了府衙人心。 “知府涼茶”的名頭不脛而走,方知府也沒有想到自己到任知府之后,最讓人稱道的政績竟然是在知府衙門贈涼茶。 涼茶又花不了幾個錢,還讓方知府多了一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這筆買賣實在是太劃算了。 聽到女兒要撂擔子,方知府立刻說道:“給錢給錢,蘭兒你要多少錢?” 方若蘭舉起一根手指,方知府問道:“十兩銀子?” “一百兩!” 方知府被嚇了一跳道:“你要這么多銀子干嘛!” 方若蘭說道:“拓湖先生不是在延平府征戲文嗎?女兒也想要辦一個女兒家的詩社,將詩社上的詩文刊印出來?!?/br> “詩社?” 江南地區的富貴人家女眷,最喜歡的就是辦詩社了。 這一類的詩社,品評會,曲藝社,其實說白了就是當地官員豪強的太太會。 大明朝的禮教森嚴,那也是分時代和分地區的。 嘉靖年間的禮教還沒有明末那么森嚴,而且東南沿海地區本身民風就受到商業氣氛影響,比內陸地區開放。 而且在古代社會,夫妻一體,官員妻子也有相當多的社交活動的,這種太太會不僅僅是本地夫人們聊絡感情的場所,也是本府本縣輿論的陣地。 方知府皺眉說道:“這事情你一個女兒家出面不好,還是以你娘的名義辦?!?/br> 方若蘭直想翻白眼,自己娘那個樣子,你讓她辦個馬吊協會還差不多,詩社這種東西和她的氣質格格不入! 不過李夫人是知府夫人,確實是本地婦人之首,這種事情也只有打著她的名頭辦,才能拉攏到足夠的人。 出錢辦這種文化活動,方知府自然是支持的。 這些官員豪紳的夫人們小姐們,在本地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延平府之前沒有這樣的活動,是因為前幾任知府留任時間都不長。 既然是正事,方知府也不吝嗇這一百兩銀子,不過他還是叮囑說道:“蘭兒你尚未婚配,有些事情還是以你娘的名義cao持?!?/br> 方若蘭回到自己房里,她還是第一次覺得嫁人這件事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事情確實要嫁了人,做了當家娘子,才方便出面cao持。 還是以娘的名義先辦吧,方若蘭也向現實妥協,先將詩會和詩刊辦起來再說。 涼茶和酸梅湯要多備一些,上次從蘇澤那兒買的冰糖不錯,熬出來的酸梅湯酸甜可口,一點苦味都沒有,這種上好的酸梅湯可以作為詩會的特供飲品。 方若蘭腦中冒出蘇澤的樣子,她連忙將蘇澤的形象驅散,收攝心神趕緊入睡。 第二天上午海瑞依然是答疑,這一次蘇澤一口氣提了更多的問題,海瑞也加快了講解的速度。 海瑞也很是驚訝,蘇澤對于四書的理解,已經徹底超越了其他三人。 他提出的一些問題,海瑞這個舉人都要思考一會兒才能作答。 海瑞驚訝于蘇澤的悟性和讀書能力,只可惜他今年才開始治五經,要不然以蘇澤四書的水準,明年縣試肯定能考過。 蘇澤再次收獲44點科舉經驗,下課之后蘇澤匆忙填了點肚子,這就到了約定的事情。 蘇澤走到縣學門口,果然頭號天使投資人于二公子已經在縣學欞星門前恭候了。 見到蘇澤散學,于宗遠立刻迎接上來: “蘇兄,我們先去哪家?” “還是先去書鋪看看吧?!?/br> “好嘞!一定要讓這些狡詐的老奴知道他們新主子的厲害!” 第115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 平心而論,于二公子的娘算是疼兒子的,分給于宗遠的家產也是精心挑選過的。 這家書鋪在南平縣城中最繁華的通義坊內,周圍的鋪子格調檔次都不低,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黃金商圈,本縣的絕品商鋪。 蘇澤穿越以來一直都是囊中羞澀,也沒空逛過書鋪,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大明朝的書店。 既然是讀書人的生意,書店掛著大大的匾額,上面寫著“集賢堂”三個大字。 除了匾額之外,書店還掛著一個大大的字牌,上書“古今名人詩詞總匯”的字樣,后面又有一個字牌“新書到貨”。 在大明朝,開書鋪是一等一的好生意,其中一個原因是大明朝賣書是免稅的。 這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除書籍田器稅,民間逋負免征?!?/br> 這免稅的行當自然人人想做,但是也不是普通生意能做的,于家能擁有一間書鋪,足以知道他們在南平縣的地位,而于夫人將書鋪貼給了小兒子,也可以看出她疼愛幼子的心。 見到于宗遠之后,書鋪吆喝的伙計立刻通報后面的掌柜的,蘇澤則拿起書鋪門前的書翻看了起來。 大明朝各地書鋪賣的書主要就是三類:科舉教輔書,農用技術書籍和。 蘇澤拿起一本《時文選刊》,這是最新的科舉輔導書,上面刊登的就是最新的優秀八股文,類似于現代的語文作文集。 在科舉昌盛的南北直隸,專門有書商會請翰林院進士寫八股文,然后編成這種《時文選刊》,普通讀書人就可以根據這些優秀范文模仿學習,提升自己八股制義的水平。 果然第一篇就是王世貞的科舉文章,如今王世貞是天下文宗,是京師風頭最盛的年輕讀書人,又是剛剛中了進士不久。 他的文章自然對現在的科舉考試最有參考性,總不能看前朝進士的科舉文章吧。 不過從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以及書中的錯別字數量看來,這怕不是什么正版書,果然翻過去一看,建陽印坊出版的。 大明朝也是有版權意識的,可雖然有版權,但是維權不易。 特別是福建擁有全國最大的書籍印刷基地,同時也是盜版基地建陽,凡是建陽出版的書,十有八九都是盜版的。 像是這本《時文選刊》,應該是京師有實力的出版商,花錢請王世貞這些人寫的文章,然后編輯成文集出版印刷的。 而埋伏在京師的盜版書商,則購買《時文選刊》加緊返回建陽,然后立刻召集工匠雕版印刷,再送到各地的書店中。 有些偏遠的地方,盜版書甚至比正版書更早的批發賣到書鋪中。 大明朝的公文傳遞速度都比不上這些盜版書商! 一看價格,二兩銀子,蘇澤果斷的放下了書。 好吧,也難怪這些盜版書商這么賣力,確實是暴利??! 蘇澤想著要不要以后也在長寧衛印盜版書,這玩意兒簡直就是搶劫。 蘇澤又看了一圈,除了這種時文選刊之外,剩下的就是開蒙的書和各種韻書。 不過價格也都高的驚人,一本薄薄的開蒙書籍就要一兩銀子,不過裝幀倒是精美多了,錯別字也幾乎沒有。 這種開蒙的書一般都是花大價錢制作雕版,反正可以反復印刷,這種書肯定不能有太多的錯別字,要不然就是誤人子弟了。 所以雖然是盜版書,但是質量卻很好。 當然,《四書五經大全》是沒有的,那是官版印刷的書籍,不讓在私人書店出售,而且朝廷也不讓印。 再往里面走,就是各種工具書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大明頭號工具書《多能鄙事》,這本書據說是開國明相劉伯溫所著,是一本包含了飲食、服飾、百藥、農圃、牧養等許多方面的制作技能的工具書。 不過史學界都覺得劉伯溫應該不會寫這種書,估計署名劉伯溫也是為了賣書的噱頭。 除了《多能鄙事》之外,還有各種食譜,茶書之類的雜書,蘇澤還看到了一本棋譜,大明朝的書品類還是很豐富的。 不過蘇澤很快看到了更多讓他無語的書。 《多能鄙事新篇》,《新說多能鄙事》,《新說多能鄙事新篇》,《多能鄙事秘篇》。 林林總總的這些書籍占據了半個書柜,不用說了,這也是盜版書商整出來的花活兒。 這種工具書往往也是需要不停迭代升級的,不過這些書基本上都是寫湊字數的盜版垃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