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節
關鍵還不差錢。 否則他就算對有軌馬車感興趣,怕也根本沒錢沒地方做實驗。 將這樣的人放在戶部尚書身邊,也是給他上了一把枷鎖,就算遇上了誘惑,也無法成行。 季崧帶著貓壽,以及工部的右侍郎乘船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敲定的第一個需要建造水泥坊的地方。 在當地官府的支持下,水泥坊的宅子很快就蓋好了。 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難題—— 高爐的建造。 右侍郎這次離開京城,其實不是自愿的。只是他這個人做事古板,還不怎么會做人,所以在工部受到了一些排擠。 再加上工部有名有姓的幾位官員當中,真的對高爐有足夠了解的,也就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在林柳說要將水泥坊的事情交給季崧負責,但需要工部出一個人負責技術指導的時候,他便被尚書與左侍郎一起推了出來。 不過右侍郎做事認真,雖然出來的時候心不甘情不愿的,但真正做事兒的時候,他便瞬間變臉,整個人的氣勢都提起來了。 季崧見到這樣的右侍郎,嚇了一跳。 畢竟他之前還以為,真到了右侍郎負責的部分,他許是會消極怠工呢。 沒想到,與他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正要與貓壽感嘆一番,卻發現貓壽在右侍郎的神情大變之后,兩只眼睛瞬間黏在了他身上,直勾勾地看著對方,若非知道貓壽是對高爐的結構感興趣,季崧幾乎就要以為,貓壽這是喜歡上一個糟老頭子了。 季崧無奈地搖頭,這些搞技術的人,都這么奇怪的嗎? 但此時此刻,不論是貓壽還是右侍郎,都已經完全注意不到其他,兩人的所有心神都放在了高爐的建造上。 右侍郎在工部待了幾十年,對高爐的結構早已熟稔于心。 早在船上的時候,他便已經將高爐的結構畫了出來。既然準備造高爐了,他自然直接將的圖紙拿了出來。 貓壽迫不及待地湊到了右侍郎身邊。 右侍郎之前得知貓壽過來是幫忙的,心里就老大不得勁兒,如今見他還敢往自己身邊湊,心里也生出幾分為難的想法。 他直接將圖紙放到貓壽面前,指著其中一個結構開口:“你知道這是什么,需要怎么建造嗎?建造這個地方的時候,有什么細節需要注意的,若是出了錯又會造成什么影響?” 他噼噼啪啪地甩了一大堆問題出來,然后略帶挑釁地看著貓壽。 雖然有以大欺小的嫌疑,但右侍郎最討厭的便是自己沒本事,還非要在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上插一手的人。 貓壽既不是匠人,又不是工部官員,右侍郎理所當然地將其當做了他最討厭的那種人。 他以為自己這么問過之后,一無所知的貓壽定然會羞愧地敗走。 但事實卻是…… 貓壽兩眼亮晶晶地看著右侍郎,然后一字不差地,將他剛才問出來的問題又問了回去。 右侍郎皺眉,以為貓壽是在挑釁自己。 剛轉過頭,就對上了貓壽瞪得溜圓的一雙貓曈,里面盛滿了要將人灼傷的旺盛求知欲:“……” 右侍郎年紀不算大,但已經是一個五歲小孩兒的爺爺了。 對上貓壽那雙澄澈透明的,比自己五歲小孫子的眼睛還要可愛的眼睛,右侍郎忍不住捂住胸口,哎喲喲,實在遭不??! 他有些別扭地看了眼貓壽,撇嘴:“都說我看不懂人眼色,老夫瞧著,這個小子比我這糟老頭子還不會看人眼色呢?!?/br> 雖然嘴上嫌棄,雖然覺得自己就算說了,貓壽也根本聽不懂,但右侍郎到底還是用一種相當別扭的語氣,將自己之前問出來的問題全都告訴了貓壽。 ——就當是逗自家小孫子玩兒了。 但右侍郎沒想到的是,等他將所有問題都回答之后,貓壽只是思考半晌,便再次提出了一個非常專業,若非十足了解,絕對問不出來的一個問題—— 他以前也問過工部的其他人,但根本沒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后還是他自己幾番實驗之后,才弄清楚的一個問題。 右侍郎不敢置信地看著貓壽:“剛才的那些問題,你都聽得懂?” 貓壽疑惑地看著右侍郎:“聽懂了啊,又不難?!?/br> 右侍郎:“……” 你這樣說,讓工部那些工作了幾十年,至今還沒弄懂這些問題的官員可怎么有臉活? 右侍郎意識到了什么,卻還是有些不敢置信,于是又找了幾個問題問貓壽—— 這些都是比較基礎,但他之前并未問出且回答的問題。 但貓壽毫不猶豫地說出了問題的答案。 沒有錯,就是這個答案! 右侍郎這才弄清楚,皇上為什么要在這次行動中,將一個只是舉人的弟弟一起送過來。 原來不是蹭功勞,他是真的有本事! 右侍郎就像是得到了一個大寶貝一樣,抓著貓壽就不愿再放手,不但回答了他之前的問題,還將高爐的之所有結構掰開了揉碎了一股腦全告訴了貓壽,同時還不忘將自己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知識與經驗告訴貓壽。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貓壽幾乎將右侍郎畢生所學都掏了個干干凈凈。 等到高爐建好,右侍郎立刻虛脫地倒在了地上—— 雖然其中有盯著建造高爐太費神的原因在,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發現自己已經漸漸跟不上貓壽問問題的難度與速度了。 這就是個怪物! 右侍郎心中如是想。 這個城市的水泥坊,就在貓壽與右侍郎一個教一個學的過程中拔地而起,成功吸引了城內所有百姓的目光。 他們不知道高爐是做什么的,但知道與朝廷有關。 所有人都在等著,水泥坊的運行。 但他們的期盼落了空,因為季崧等人在高爐建好之后,便直接離開了這個城市,乘船前往下一個城市去了。 就在所有人都弄不清楚狀況的時候,戶部尚書與新任的工部左侍郎,并鹿歲三人一起來到了這個水泥坊剛剛建好的城市。 戶部尚書直接在當地招人,轟隆隆地將水泥坊開了起來。 水泥配方簡單,原材料也容易找到,價格還非常便宜。所以不到半個月,水泥坊就生產出了好幾千斤的水泥。 鹿歲當場花錢買下,并直接在當地招人開始修從這個城市到京城的水泥路。 一開始知道那個高大又奇怪的建筑,只是為了生產修路的材料時,所有老百姓都覺得非常失望—— 雖然有人修路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兒,但大家對高爐的作用猜測了那么久,也生出了那么多的天馬行空,甚至帶著幾分神異色彩的猜測,最后卻告訴他們,只是為了修路? 修路誰不會???只要拿上一把鐵鍬,隨便找個人都能修出一條路來。 但老百姓的失望,從來沒有被鹿歲等人在意。 畢竟老百姓再失望,只要有人愿意付錢,他們也都還是會前來報名,幫忙修路。 修路雖然簡單,但工程量大,還比較麻煩。 比如在修路之前,肯定是要先整理出一條沒有雜草和石頭的,平坦道路的。 這部分與以前修路沒什么兩樣,所以完全沒有引起老百姓的半點兒關注。 但等到石子兒與沙子長龍一般地,被人用板車推到宿“已經修好”的路上時,老百姓立刻意識到了什么不對,開始三天一回,五天一趟地往路邊報道,想要看看朝廷要怎么修路。 難道還能修出一條神仙路不成? “朝廷還真就修出了一條神仙路!” 幾乎天天到鹿歲正在修的那條路上報道的一個小混混和人吹牛的時候,如是道。 旁人自然不相信。 那小混混便一臉自得地開口:“你們不信就自己去看,那條路雖然不能通達天上,但據說可以直達京城。關鍵是那路面就跟用青石板鋪過一樣,干凈!敞亮!不沾泥!就算是下雨,你在那路上走啊,也不會弄臟了你的褲子和鞋!” 其他人聽了,仍是不信,有些人甚至還會與他爭辯—— “這世上怎么可能存在下雨天走過去,還不會弄臟鞋子與褲子的路?青石板路都不行!” 那小混混白了他一眼:“你不信就自己去看啊,反正路就擺在那兒,我又不能偷走?!?/br> 那人想了想,果然去了。 他去了,其他一些想要看熱鬧的人也都跟著去了。 但等這些人,全都統一了口徑—— “那條路真的好干凈,都不會弄臟鞋子的!” 因為這些人前后的態度相差太大,成功引起了其他人的興趣,于是沒多久,其他人也都跑去查看那條路到底有什么稀奇。 但等回來之后,給出的答案都沒有任何差別! 這一條路,就這么火了! 一些讀書人甚至無師自通地,選擇寫下文章向鹿歲的書肆投稿,夸贊這一條道路。 當地距離京城近,投稿自然送到了京城, 而京城負責此事的正好是鶴年,他猶豫之后,還是將挑了一份文章刊登在了報紙上。 于是短短時間,這條所謂的光潔如新,下雨天走在上面也不會弄臟鞋子的水泥路,就這么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注意。 鶴年常年與鹿歲待在一起,也學到了一些營銷手段。 他無師自通地在寫話本兒的時候,在其中穿插了一條水泥路不說,還特意提及這條路是主角花錢認捐,花錢買了取名權的,還在話本兒中將那條路取了一個非常詩意非常美的名字,還特意以主角的口吻寫了一首詩。 等到話本兒售往全國,這條虛擬的路也跟著火了。 這時候,鹿歲的路也修得差不多了,于是直接在報紙上報道了此事,并在報道末尾刊登了朝廷關于水泥路“認捐與取名權”的相關信息。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全國各地的大商人小商人都乘著馬車來到了京城,問清楚認捐一條路的價格后,紛紛拿錢報名,想要認捐一條路,并為其取名。 有不少人比較雞賊,甚至想到了要給自己認捐的路取一個與鶴年話本兒中的那條路一模一樣的名字嗎,并想以此牟利賺錢。 鹿歲:“……” 鹿歲得知此事,都要氣笑了,恨不得回去將鶴年揍上一頓。 真想要宣傳,你倒是問問他打算給那一條路取什么名字???如今這種情況,為了不讓自家便宜被別人占了,也為了不讓自己這條路成為“第二”出名的道路,鹿歲只能給自己那條路冠上了鶴年取的名字。 鹿歲:“……” 他花了那么多錢,取名權卻被鶴年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