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節
運輸成本也是成本,總不能只看到原材料成本,而忽視在路上的消耗不是。 林柳笑笑:“所以朕并不打算讓朝廷修路?!?/br> 她看向鹿歲,將兩人之前商量出來的,讓商人認捐一條路,甚至可以拿錢買一條的命名權的辦法甩了出來。 “按照這個辦法,朝廷只需要在合適的地方建造一個生產水泥的水泥坊就夠了。到時候不但不會花錢,也許還能賺上一點兒?!?/br> 鹿歲笑著開口:“草民已經認捐了從京城到姑蘇的這條路,并打算花同樣的價錢,獲得這條路的命名權。還希望各位大人給草民一個機會,并不需要朝廷出錢,草民自掏腰包,只需要在道路的兩端與中間分別立一個石碑,寫上草民的名字,捐獻的銀兩,以及道路的名字就夠了?!?/br> 所有官員倒吸一口涼氣,他們雖然不知道從京城到姑蘇的距離有多遠,卻知道京杭大運河有多長,將近一千八百千米的路程,若是修路,哪怕只修到姑蘇,怕也會達到兩千千米吧? 這么長一條路,他一個人就認捐了? 別說是其他人了,就算是林如海聽到鹿歲的話,也不由瞪大眼睛,覺得他在瞎胡鬧。 但轉念一想,鶴年只是寫話本兒,都能賺到幾十萬兩的銀子。而他能賺這么多的錢,正是因為鹿歲的種種cao作。 而鹿歲自己的生意,早已經做遍了全國各地,每年的進項只怕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指不定鹿歲自己一個人賺的錢,都快要超過林家幾代人的積攢。 若是如此,他豪氣沖天地認下這條路,也在常理之中? 林如海張了張嘴,突然發現自己的幾個孩子,都已經成長到了讓他都忍不住驚嘆的地步。 林家有后如此,實在幸運。 認捐,取名…… 別說是那些商人了,就算是在場的官員也有些蠢蠢欲動。 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家底,除了極個別,一個個也只能無奈放棄。 不過林柳提出來的辦法,卻得到了一致贊同。 哪怕是一開始反對修路的戶部尚書,聽到這個辦法后也是兩眼放光,恨不能立刻讓水泥坊開遍全國各地,讓水泥路也修遍全國各地。 事情談妥了,其他官員都生出了別的心思,想要離開工部了。 雖然知道自己的家底不能與鹿歲相比,無法認捐一條兩千千米長的巨無霸水泥路,但在老家或是京城認捐這么一條路,當某一個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也是非常不錯的想法。 不少官員都打著這個主意,想要盡快回家籌措銀子。 鹿歲卻在看完水泥之后,張了張嘴,有些疑惑地開口:“姐……皇上,您之前與我商量的時候,不是曾經提到過一種有軌馬車?” 有軌馬車不但速度比正常馬車更快,而且能搭載的人與貨物也比尋常馬車多了一倍。 若是增加馬匹,同時擴大車廂,這個數字甚至還能增加更多。 有軌馬車是的在英國盛行幾十年,一直到電車與汽車出現才被取代,最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在電車與汽車出現之前,其在速度與運貨方面的優越性,自然無可取代。 鹿歲看重的,本就是水泥路面加上有軌馬車后的速度。 林柳轉頭看向那位年輕官員:“朕記得有軌馬車的設計圖與水泥配方是一起交給你們的,如今怎么只見到了水泥,有軌馬車呢?你們難道沒有造出來?” 年輕官員看向旁邊年紀更長的那位,小聲開口道:“工匠覺得有軌馬車太簡單了,只需要在路上一條軌道就夠了,所以不曾研究?!?/br> 林柳表情頓時陰沉下來:“哪一位工匠覺得有軌馬車沒難度的?你將人叫過來,朕倒是想要問問,有軌馬車的軌道,到底是嵌如道路,還是浮于表面?軌道材料準備用什么?價錢幾何?能用多久?到底是定時更換,還是壞了再換?若是定時更換,又由誰去更換?” 年輕官員下意識看向身邊老人,表情相當糾結。 旁邊那位官員臉色發白,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汗水一顆一顆地往下落,很快就打濕了一塊地面。 但林柳毫不動容。 工部向來沒什么油水,也沒什么實權,所以工部的官員就算想要貪污犯法,也沒能力。 所以之前嚴查官員的時候,工部反倒是官員留存率最高的一個部門。 但前朝官員留存率太高的后果,林柳如今已經看到了—— 工部的官員貪污違法的倒是不多,可摸魚懶散的人卻成打。瞧瞧吧,上到工部尚書,下到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一個個的全都跟廢物一樣,一問搖頭三不知,還不如一個明顯只是剛入工部不久的年輕官員負責。 林柳轉頭看向領頭侍衛,對方會意,直接上前將人帶走。 林柳看向年輕官員:“你叫什么名字?” 年輕官員有些惶恐,但還是盡量冷靜地回答了林柳的問題:“微臣劉宇明,剛入工部三年,只是一個普通主事?!?/br> 林柳點點頭:“朕看你剛才表現,你仿佛有話要說?” 劉宇明不敢隱瞞,趕緊開口道:“回皇上,因為覺得有軌馬車有趣,所以微臣私底下讓家里養著的工匠,試著做了一架有軌馬車。馬車在郊外莊子,行駛速度是如今馬車的三倍還多,若是用木頭,造價便宜,但損耗會比較大,估計一兩年就必須更換木制軌道;若是用鐵,則使用更久,可一旦落雨就會生銹,使用壽命反倒不如木制?!?/br> 說完他回憶了一下林柳之前的問題,然后按照順序一一回答了林柳的疑問。 林柳聽完,這才滿意。 她看向鹿歲,笑道:“聽起來如何?需要在水泥路上加上有軌馬車嗎?若是需要,這有軌馬車的損耗只怕又是一大筆錢?!?/br> 鹿歲笑著點頭:“當然需要。軌道損耗的材料錢,我出。只是這樣做未免太麻煩,不如草民直接交給朝廷一筆銀子,由朝廷負責定時更換軌道?” 林柳看向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眼睛都亮了:“可以可以,朝廷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只要林公子銀錢到位,您那條路的軌道絕對不會出問題?!?/br> 鹿歲笑著回道:“大人放心,在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銀子。只要朝廷將那條路維護好了,在下的銀子絕對不會少半厘?!?/br> 兩個之前從未見過的人,因為一筆生意,頓時談笑風生起來。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兩人之前就認識。 林柳覺得好笑,轉頭看向林如海,果然見他一臉無奈地搖頭。 此事就此定下,對認捐道路有興趣的官員,回去后也都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在什么地方認捐一條路更劃算。 一番商量之后,最后定下的基本都是老家的路。 一來老家經濟不如京城發達,有錢人家不必京城多,認捐道路的人自然也少。若是他們在老家認捐一條路,自然更容易得到鄉民的感激,對自己的名聲也更有好處。 敲定認捐道路的名字后,這些官員便找到工部,想要提早占坑。 林柳到工部去了一趟,工部直接少了兩位官員。 這帶來的結果是非常驚人的,工部剩下的官員全都像是被人上了發條的機器人,瞬間對工作充滿了熱情,整個工部的氛圍也一改之前的閑散,變得熱火朝天。 可問題是,戶部尚書與左侍郎都已經被林柳給罷免了,右侍郎又被林柳直接派去修高爐去了,如今的戶部根本就沒有一個主事人。 這些官員興沖沖地來,卻只能敗興而歸。 林柳得知此事后,想了想,直接道:“那個叫做劉宇明的做事認真負責,也很有探索精神,直接將他提到左侍郎的位置吧。朝中官員若是有人想要認捐道路的,全都到劉宇明那兒去報名?!?/br> 說完讓人起草了一道圣旨,徹底將劉宇明的官職落實。 劉宇明原本只是從五品的主事而已,如今一躍成了左侍郎,著實讓不少人艷羨。 可若說嫉妒的,倒是一個也沒有。 當時的情況誰都知道,也清楚若是當時皇上將自己叫出來,只怕也沒辦法回答得那般仔細且有條有理,甚至很有可能,他們也會如之前的工部尚書以及左侍郎一樣,一問搖頭三不知。 到時候別說是升官兒了,只怕頭頂的烏紗帽都要丟了。 認真說來,他們還應該感謝劉宇明才是。 劉宇明一開始還有些害怕,但很快就冷靜下來,直接將此事當做了自己的歷練,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地做好了。 因為他態度認真,又剛剛在皇上面前露了一次臉,所以幾乎沒人敢在這種時候鬧事兒得罪他。 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 沒多久,劉宇明便拿著名單求見皇上。 林柳愣了下,想起劉宇明是誰,忙讓人將他請進了御書房。 劉宇明進門行禮之后,直接將名單遞給了林柳。 雖然不是表格,但劉宇明記錄得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完全不像是其他官員寫的那樣,亂七八糟的辭藻堆砌了一堆,想要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還必須花時間閱讀。 看完之后,林柳滿意地點點頭:“你以后遞上來的奏折報告等全都這樣寫,不要寫一些亂七八糟的無關內容?!?/br> 劉宇明自然點頭答應。 林柳看完之后,便將奏折直接放到旁邊:“你還有其他事情要匯報的嗎?若是沒有,就先退下吧,朕還有其他公務要處理?!?/br> 劉宇明猶豫之后開口:“微臣確實有件事想要同皇上匯報?!?/br> 見林柳看過來,劉宇明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戶部的江主事與吏部的周主事來自同一個地方,兩人其實是同鄉。但因為兩人都想在老家修路,所以發生了一點點小沖突?!?/br> 林柳一愣:“兩人都想在老家修路,所以吵起來了?” 劉宇明猶豫著搖了搖頭:“沒有吵架?!?/br> 看中了同一條路的兩人到底都是當官兒的,因為是同鄉,以前的感情也不錯,所以當發現彼此都想要在老家修路之后,雖然難免起了爭執的,但兩人只是吵了幾句便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林柳再次拿起劉宇明遞上來的奏折,找到周主事與江主事二人的名字,發現他們之后竟然寫的是同一條路。 認真一看,才發現兩人合資修建同一條路,原本只打算修十公里而已,兩人的錢湊到一起后,干脆修了一條長達二十公里的路。 這倒是很不錯的一個主意。 兩個人合資修一條更長的路,不但名聲傳得更遠,修路也比一截兒一截兒地更方便。 林柳笑了笑:“以后可以將此事宣傳出去,若是有人想要認捐一條路,自己的錢卻不夠,完全可以像這兩位官員一樣,湊錢修路?!?/br> 劉宇明聞言點頭,將此事記在了心里。 他求見皇上本就只是為了這件事而已,說完也就走了。 林柳看著名單,陷入了沉思—— 若是差錢的,當然可以按照這樣的法子解決問題,也算是皆大歡喜??赡切┥倘俗畈蝗钡木褪清X,若是與這兩位官員一樣,想要修同一條路,起了爭執可怎么辦? 難道,拍賣? 鹿歲知道之后,竟然與林柳想到了一起:“若是兩個商人都想要修同一條路,而且爭執不下,直接讓他們自己叫價,誰出的錢多,就將那條路讓他認捐也就是了?!?/br> 林柳失笑:“你倒是與我想到一出去了?!?/br> 此事本來也不算太難,拍賣的辦法也容易想到,于是就這么定下了。 至于相關的負責人?戶部尚書做事嚴謹認真,且一心為朝廷考慮,直接將此事交給他負責也就是了。若是不放心,還可以將劉宇明送過去給他當副手。 雖然指接觸過幾次,但劉宇明的性子林柳已經有些了解—— 這就是做事兒一根筋,性子也有些古板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