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拜訪過了左鄰右舍,小夫妻一起回來了。一個讀書,一個整理家里的東西。 轉天早上天剛剛亮,鄭頌賢就出發了。劉悅薇剛讓人把家里東西收拾好,忽然,門外來了個穿著體面的嬤嬤。 嬤嬤恭恭敬敬遞了拜帖,鐘mama嚇一跳,一邊把她往屋里引,一邊滿口客氣話,“這位mama來的好早,我們奶奶才剛吃了飯?!?/br> 鐘mama也不敢讓這嬤嬤在大門外等著,直接帶她到了垂花門那里,讓云錦進去通報。 劉悅薇聽到李家二字,立刻謹慎了起來,讓人把那嬤嬤帶了進來,“趕問這位mama是哪家貴親派來的?” 嬤嬤笑,“奶奶不記得了?那日在銀樓里,我們太太和奶奶在雅間說了半天話呢,我們是清源巷李家?!?/br> 劉悅薇立刻笑道,“哎呀,原來是李太太的人,mama請坐。我前些日子回鄉了,這兩天才過來,家里亂糟糟的,讓mama見笑了?!?/br> 嬤嬤十分客氣,“哪里的話,奶奶年紀輕輕,就能陪著夫婿上省城來讀書,一個人管著這么大個院子,可見是個能干之人。我們老太太和太太就喜歡能干的后輩,聽說奶奶又過來了,趕著讓我來問一問奶奶可有工夫,若是得閑,去我們家里坐坐。奶奶在這里人生地不熟,我們家在這里住久了,好歹多認識兩個人,奶奶有需要的,盡管去我們家里問?!?/br> 劉悅薇趕忙道,“多謝老太太太太抬舉,我年紀小,沒什么見識。mama既然這樣說,那我就當真了。要是老太太太太不嫌棄,明兒我就去給兩位長輩請安。只是,我從鄉下來的,不大懂規矩,還請mama給我說道說道?!?/br> 嬤嬤笑,“奶奶多慮了,我們老太太太太都是和善人,因覺得和奶奶有緣分,才來相邀。奶奶只管去,什么都不用準備?!?/br> 劉悅薇和那嬤嬤你來我往客氣了許多話,見她始終不卑不亢、滿臉帶笑,猜測可能真是要請她去,也就不再矯情,說好了第二天就去,又讓云錦給了那嬤嬤一兩銀子打賞,打發她回去了。 李大太太聽到嬤嬤回話,點了點頭,“明兒你在門口迎著,她年紀小,防止嚇著她?!?/br> 當天夜里鄭頌賢回來后,劉悅薇就把這事兒告訴了他。 鄭頌賢一邊吃飯一邊想,半晌后回道,“娘子,咱們確實除了聽話什么也做不了?!?/br> 劉悅薇見他神情有些沮喪,趕緊拉著他的手,“三哥,能和你每日在一起,我就很高興了。李家并無惡意,不是我主動冒認官親,她們叫我去,我就去見識見識大戶人家的排場,就算最后不是的,她們總不至于遷怒我?!?/br> 鄭頌賢回握住她的手,“娘子,總有一日,我要讓你不再擔驚受怕?!?/br> 劉悅薇嗯了一聲,“我相信三哥?!?/br> 鄭頌賢笑,“那咱們吃飯吧,你要去李家,要不要帶些東西去?” 劉悅薇點頭,“我都準備好了,三哥放心吧,我也不是去巴結她們,不用準備太多,再說了,人家什么也不缺?!?/br> 又是一夜過去了,鄭頌賢早上臨走前拉著劉悅薇的手囑咐了一籮筐話,無非是讓她不要害怕,劉悅薇趕著把他攆出了門。 等他一走,劉悅薇開始收拾自己。 她換了一身見客穿的新衣裙,頭上只戴了兩三樣首飾,這回戴的金項圈十分簡單,下面墜了一塊玉。渾身的裝扮既不失體面,又不會因為過于華貴而顯得村氣。 劉悅薇帶了云錦、鐘mama和家里一個男仆,男仆趕上車,女眷們都坐進了車中。清源巷離這里且有一段路呢,昨兒劉悅薇就打發這男仆提前過來看了一遍,認認路。 鄭家馬車頭一次在省城的街道中行駛,劉悅薇讓男仆務必小心,能讓就讓,莫要沖撞了老人和孩子。 這樣慢悠悠地晃,過了大半個時辰,終于到了李家大門口。 主仆三個才下車,昨兒那個嬤嬤立刻就迎接了過來,“哎喲,三奶奶來了?!?/br> 劉悅薇趕緊道,“讓mama久等了?!?/br> 嬤嬤帶著她們主仆三個直接去了李大太太的院子,劉悅薇一路目不斜視,眼角余光看到的也讓她驚訝了半天,李大太太的院子真大啊,丫頭婆子密密麻麻的,她一路微笑著跟著嬤嬤到了正房門口。 一位穿著得體的丫頭進去稟報,很快又笑著出來了,“鄭三奶奶請進?!?/br> 劉悅薇進去后,就看到那天那位太太微笑著坐在那里,她趕緊上前行大禮,還沒跪下去呢,李大太太趕緊讓人拉住了她,“我請你來玩的,不用這么講規矩?!?/br> 李大太太身上有四品誥命,劉悅薇給她行大禮是應該的,但李大太太想著這可能是娘娘的骨血,哪能讓她真磕頭。 劉悅薇跪不下去,只能行個屈膝禮,“民婦見過李大太太?!?/br> 李大太太讓她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三奶奶來了多久了?可還習慣?有沒有人欺生?要是哪里有需要,只管來找我?!?/br> 劉悅薇笑著回答,“多謝大太太關心,我來了有四五天了,除了說話口音有些不一樣,其余的都習慣的很。暫時還沒遇到不好相處的人,多謝太太關心?!?/br> 李大太太笑,“你才來,我就巴巴地把你叫了過來。你家夫婿在官學讀書?我聽說他中了案首,以后可是了不得呢?!?/br> 劉悅薇連忙謙虛道,“當不得大太太夸贊,我家官人還年輕呢,且有的打磨?!?/br> 正說著,忽然有個丫頭進來了,“大太太,老太太那邊說得了些好點心,請大太太去一起嘗嘗。又聽說大太太這里有客,要是客人不嫌棄,一起去老太太那邊吃點心?!?/br> 李大太太看向劉悅薇,“三奶奶要是不忙,跟我一起去我們老太太那里吃點心可好?” 劉悅薇笑著點頭,“多謝老太太盛情,晚輩就厚著臉皮去了?!?/br> 李大太太帶著劉悅薇一起出門,拐了好幾道彎,終于到了一座更大的院子。 院子里并沒有太多人,劉悅薇不知道,這是老太太提前清場了,她要看劉悅薇的容貌,不想讓那些老仆婦們看見,更不想讓丫頭們在跟前嘰嘰喳喳。 劉悅薇進去后,見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坐在那里笑瞇瞇地看著她,她趕緊跪了下去,“民婦鄭劉氏見過老太太,請老太太/安?!?/br> 旁邊一位嬤嬤伸手拉了她起來,“鄭三奶奶請起?!?/br> 李老太太對劉悅薇招手,“遠來是客,莫要多禮。聽說大太太那里來了個標致的小媳婦,讓我看看如何個標致法?!?/br> 劉悅薇走到了她跟前,老太太瞇起眼睛仔細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底忍不出露出了許多情緒,這小媳婦和她小姑子年少時長得確實太像了,身段、皮子、眉眼,還有這笑盈盈的模樣。 老太太不動聲色,讓劉悅薇坐在自己身邊,對旁邊的嬤嬤道,“果真是個齊整的好孩子,怪不得你們大太太要拉到自己屋里親香。好孩子,你多大了?” 劉悅薇趕緊道,“回老太太的話,民婦快十六了?!?/br> 老太太點頭,“嫁人多久了?” “回老太太,民婦是去年冬月出的門子?!?/br> 老太太點頭,“嗯,也快一年了。我聽大太太說,你陪著夫婿到這里來讀書,家中父母不擔心嗎?” 劉悅薇謹慎回道,“公爹說省城這邊的先生們見識多,讓官人來跟著多學一學。婆母怕官人一個人冷鍋冷灶的,就打發我一起過來了。我娘家父親是個生意人,怕我過不好日子,就給我多帶了些銀子。因我弟弟meimei還小,我娘整日就在家帶弟弟meimei?!?/br> 老太太拿了塊小點心放到她手里,“你娘家幾個兄弟呢?” 劉悅薇道,“我娘生了我們姐妹四個才得了我弟弟,弟弟一歲半了?!?/br> 老太太笑,“看我,年紀大了話也多,見到可心意的孩子就撈到個沒完沒了。你吃點心,這是我們自己家里做的。老大媳婦,等會子這孩子走的時候,給她帶一些?!?/br> 李大太太點頭,“兒媳知道了?!?/br> 李老太太繼續拉著劉悅薇的手絮絮叨叨,一邊說笑話一邊把劉家的事情打聽個一清二楚,連劉文謙是二老太爺從人販子手里抱來的都知道了。 等到了晌午飯時刻,老太太又留劉悅薇吃晌午飯。劉悅薇耐著性子陪老太太說話,老太太十分熱情,不停地給她夾菜。 吃過了飯,劉悅薇就不能再停留了。 李老太太拉著她的手,“好孩子,我看到你就歡喜,可見咱們是有緣分之人,以后常來坐坐?!?/br> 劉悅薇點頭,“多謝老太太大太太關心,我原擔心自己是鄉下來的,怕失了規矩,老太太和大太太這般慈愛,我今兒也跟著長了見識,多謝長輩們的關心?!?/br> 老太太摸了摸她的手,“真是個好孩子,今日頭一回見面,我也沒有什么好東西,這塊玉,你拿回去,不拘配在哪里都行?!?/br> 說完,她手里溜出一塊玉到了劉悅薇手里。那塊玉一看就是上等好東西,劉悅薇趕緊搖頭,“老太太,使不得,我今日來又是吃又是喝,豈能要您老的東西?!?/br> 老太太合上她的手,“這玉給你們年輕人戴最好,莫要推辭,是我這個老太婆的一片心意?!?/br> 說完,她雙眼盯著劉悅薇的臉看了半天,“好孩子,你長得真好看?!?/br> 劉悅薇知道她看的肯定不是自己,也不生氣,“多謝老太太夸贊?!?/br> 辭別過了老太太,她又去李大太太那里告辭,李大太太送了她一對金鐲子做見面禮,劉悅薇想著虱多不癢債多不愁,道謝后就收下了。 在李家吃飽喝足后,劉悅薇帶著兩樣值錢的見面禮和一對點心走了。 她才出了李家大門,李老太太就把李大太太叫了過去,“老大媳婦,你說的沒錯,這孩子和你姑媽真像?!?/br> 李大太太輕聲問,“娘,咱們要怎么做?!?/br> 李老太太沉默了片刻,緩緩道,“如今南安王掣肘,陛下在前朝頗為吃力,太妃娘娘在行宮里整日還要和杜氏打機鋒。你不知道,你姑媽年少時就是個有胸襟的,家常從來不和人爭吵,能讓就讓,要不是逼急了她,她定然不會去行宮的。行宮的日子不好過,咱們還是問過娘娘的意思再行動。再者,當日小殿下被送走,名頭就是說父子相克,如今那位還活著呢,咱們不能貿然行動?!?/br> 自此,李家再沒找過劉悅薇,劉悅薇也沒去李家。她安安靜靜地過著日子,每天照顧鄭頌賢的生活起居,平常沒事和張太太、孟太太等人玩耍,小日子過得悠哉悠哉的。 劉悅薇雖然日子過得清凈,卻絲毫沒放松打聽青州這邊的消息。 她不知道的是,李家派往京城的人,已經和李太妃接上頭了。 去的是李大太太的親兒媳李大奶奶。 李大奶奶去行宮給李太妃請安,娘家人來了,李太妃十分高興,把娘家侄孫媳婦叫到跟前說話。 李大奶奶按照規矩行了國禮,李太妃親自起來扶起了她,“好孩子,到姑祖母這里來,不要客氣,和你家里一樣?!?/br> 李大奶奶從善如流,“姑祖母,祖母和我娘讓我帶話,說是十分想念姑祖母。祖母年紀大了,我娘管著家里的一攤子事情都走不開,就打發我來給姑祖母請安。姑祖母身子可好?” 李太妃高興地拉著她坐在自己身邊,“好,我好得很,陛下和皇后孝順,有什么好東西,太上皇那里有的,我這里也少不了一份。你祖母和你娘她們好不好?” 李大奶奶點頭,“都好的很,就是惦記姑祖母。祖母說,以前她剛過們的時候,經常和姑祖母一起做針線活,現在她眼睛看不清楚了,趁著光線好的時候,繡了一方帕子,讓我帶給姑祖母?!?/br> 李太妃接過那一方帕子,眼底有了淚意,娘家老嫂子還記得她喜歡蘭花,“回去后替我回話,我好得很,讓你祖母保重身子,將來,等一切塵埃落定了,我接她到京城來住?!?/br> 李大奶奶俯身道好,又看了看周圍服侍的人,李太妃知道娘家侄孫媳婦可能有話要說,揮揮手,除了自己身邊貼身的老嬤嬤,其余全部打發走了。 李大奶奶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姑祖母,這封信是祖母口述,我娘親手寫的,請姑祖母親自閱覽?!?/br> 李太妃接過信,撕開了信封,一目十行看完了,然后,她的淚水就止不住掉了下來,很快,一向克制的李太妃嚎啕大哭了起來。 李大奶奶連忙安慰道,“姑祖母,您莫要難過。祖母說,要怎么做還請姑祖母示下?!?/br> 李大奶奶是李家嫡長孫媳,這事兒她也知道。 李太妃哭了一陣子,對李大奶奶說道,“好孩子,勞累你上京跑一趟了。你在這里住兩天,咱們家在京城也有宅子,過幾天我再叫你過來?!?/br> 李太妃送了李大奶奶一些衣裳料子,打發她先回了家。李家老宅在河間省,但京城這邊也是有個大宅院的。 送走了侄孫媳婦,李太妃一個人在屋里坐了許久。當年她無奈送走了兒子,沒想到從此再不得相見。 如果那個孩子還活著,現在也三十多歲了。當初送走他時,還不到一百天,小小軟軟的一團,她怎么舍得啊。 可她害怕啊,她怕那個沒心肝的男人為了自己,聽信杜氏那賤人的話把孩子放到火上烤。別說一個時辰,就是烤一下孩子也受不住啊。就算不烤,這些人不知道還有什么法子等著收拾她們母子。她不能冒險,只能忍痛送走了他。 想到這里,李太妃對杜太妃的仇恨又多了幾分。 她擦干了眼淚,叫了貼身嬤嬤過來,“皇兒每日cao勞國事辛苦,我給皇兒做了件衣裳,明兒你回宮,親自送給皇兒,然后給他帶個話?!?/br> 這老嬤嬤是她從李家帶過來的,當初的事情是她一手安排,但誰知道那個嬤嬤出宮后就死了。 皇帝接到李太妃的衣裳后,讓老嬤嬤帶話,“多謝母妃,冬日天冷,母妃多歇一歇,朕過幾日就打發公主們去給母妃請安?!?/br> 老嬤嬤又道,“陛下,娘娘說,有件事情,想請陛下定奪?!?/br> 皇帝道,“何事,嬤嬤說來?!?/br> 老嬤嬤看了看四下,只有皇帝的親信吳內侍在,也就不再隱瞞,三言兩句把實話說清楚了。 皇帝和吳內侍都像聽到了天書一樣,皇帝從來不知道,自己那個夭折的弟弟居然有可能還在人世間。他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爭奪,最是知道皇家的骯臟,只要涉及到權力爭奪,什么父親兄弟,都是狗屁。 父子相克,哼,騙小孩子的話,卻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