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節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戀到渣男以后
“周公?呵呵……” “先生拿周禮勸諫寡人也不是一次兩回了,寡人一直是能聽則聽,不聽則罷,此乃寡人一以貫之的雅量?!?/br> “先生莫不是忘了,當年周王室又是如何對待我楚人的?!” “岐陽會盟,我楚先君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以事天子,但最終呢?周王室又何曾是以禮待我?只因我楚乃不過區區子爵,而讓我楚國先君與各部族首領一起看守燎火!” “彼時周人又是何其跋扈?又何曾有考慮過‘克己復禮’?” “所幸天不絕我荊楚,我楚強盛至此!而諸夏暗弱將潰,如今先生卻要讓寡人‘克己復禮’?何其荒謬!” 話到此處,楚王的臉上滿是憤慨之色。 接著他話鋒一轉,盯著李然厲聲道: “要說周人當年究竟是如何得的天下,寡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跟寡人也沒關系?!?/br> “但寡人要如何奪得這天下,那也非先生能夠一語以蓋之的?!?/br> “陳國如今落入我楚人之手,若要讓寡人就此放手?絕無可能!” 楚王熊圍終究是把話說開了,這件事上,似乎本就沒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 楚國歷代君主都致力于開疆拓土,從未懈怠。 而他楚王熊圍的雄心壯志,更是絲毫不落于楚文王,楚莊王。 這陳國,他是吃定了! 聽到這里,李然也深知他的勸諫已然無用,楚王這是鐵了心的要與整個中原為敵了。 于是,他只得是又作一聲苦笑: “哎……楚國大勢已去矣?!?/br> 現在,他總算明白后世之人為何會將楚王熊圍描繪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 在楚王熊圍的雄心壯志的確是不假的,但在他身上,又完全看不到半分謙謙之德。這樣的人,能得善終嗎?能讓楚國持久強盛下去嗎? 對于精通《周易》,并通曉天地演化之道的李然看來,他不把楚國給直接帶溝里就已經算不錯的了。 …… 翌日,楚王最終一意孤行,將陳國設縣。 這也就是說,陳國被楚國給滅國了。 這對于整個天下而言,不可謂不是件大事。 畢竟,陳國乃是相對較大的一個大國。嚴格算起來,與衛國、鄭國的體量是大體相當的。 這樣體量的諸侯國,真的直接說沒就沒了,當這一切成真的時候,其他的諸侯國那必然也是會感到不寒而栗的。 楚王徑直任命自己的部下穿封戌,成為陳縣的縣公,并大擺筵席聊以慶功。 李然對此可謂是郁悶至極,所以自是不想去參加這所謂的慶功宴的。奈何楚王一再相邀,他又不得不去。 筵席上,楚王與一眾文武舉杯共飲,笙樂不斷,其樂融融。 唯獨李然獨自斟喝著悶酒,一言不發。 事實上,他也確實沒什么好說的了。 該說的,他都已經說了。 不該說的,他也大都說了。 事已至此,難道還要他舔著臉去跪舔楚王,祝他武運昌隆么? 而楚王在見得李然郁悶之狀,心領神會,便當即是將剛被封縣公的穿封戌給叫到了身邊。 并且裝模作樣的與他問道: “呵呵,戌啊,想當年寡人還是王子之時,你我二人曾在城麋之役中搶過功勞,彼時你并沒有因為寡人是王子的身份而謙讓于寡人?!?/br> “倘若當時的你知道寡人能有今日,你那時會把那一份功勞讓給寡人么?” 這種類似君臣之間相互試探的問題,如果是別人來回答,肯定會抱著楚王的大腿好一陣哀求的。 可穿封戌是誰? 那可是楚國鼎鼎大名的猛人,他又哪里會聽不出楚王這話里話外的潛臺詞呢? 于是,他笑呵呵的直言應道: “呵呵,如果戌當年知道大王會有今日,那臣那時候必將殺了大王,以安寧我們楚國!” 一如當初能跟當年王子圍搶奪功勞時一樣,如今在這檔口,穿封戌竟然又當著楚王的面,說出這樣的話來。 可想而知,這個穿封戌到底是有多猛。 只不過,穿封戌的這一番話,卻早在楚王的意料之中。而這,卻也是楚王眼下所最希望聽到的。 因此,他頓是一陣“哈哈”大笑,并甚是大聲的回道: “哈哈,卿可真是我楚不諂不媚的好男兒??!能有卿這般的剛毅之臣,我楚又何愁不興???寡人果然是沒有看走眼!沒看走眼吶!” 話音落下,楚王的目光卻是在李然臉上輕輕掃過。 第三百五十章 蔡國的那些事 楚王故意是與穿封戌一唱一和,其實無非就是想要告訴李然,切莫因為當時一時之爭,而傷了他們之間的和氣。 而他們這一番話的潛臺詞也就是,他楚王其實也是個心胸寬廣之人,絕不會因為李然的出言不遜而怪罪于他。 換句話說,他還是希望李然能夠一如既往的,為他獻出之前所承允過的最后一計。 而楚王這一番“吃了吐”的cao作,或許是因為太過于刻意為之,因此,竟令李然更是起了幾分厭惡來。 很顯然,他并不是穿封戌,他與楚王所爭執的,也并非什么個人利益。 這能相提并論嗎? 他所看不慣的,乃是楚王的無德,以及絕人社稷的暴行。 這種作派,又如何能夠令他認同呢? 所以,即便楚王在筵席上與穿封戌演得是出神入化,他也只是一直冷眼旁觀著,不言不語。 這就讓楚王有些不悅了。 他本以為自己來這么一出,雖不能平息李然心中的怒火,但至少能與李然緩和一下他二人的關系,彼此都給對方一個臺階。 可沒他沒想到李然對此竟是全然不見,甚至連意思一下的意思也沒有。 你李然要做人,難道他貴為楚王,自尊心就不要了? 哼,給你臉了不是? 在寡人面前擺譜? 待筵席散去,楚王也不再多言,故意是旁落了李然。招呼也不打一聲,便任由李然徑直離去了。 …… 楚王對于滅掉陳國而感到志得意滿,而中原諸國的妥協綏靖,則更加助長了楚王的氣焰,其野心也愈發膨脹了起來。 甚至他隱隱覺得,如今即便是沒有李然相助,他也依然能夠建立不朽之功了! 于是,在經過短暫的休息后,楚王決定趁著軍心士氣正旺,再下一城! 而這一次,楚王將目標對準了已被他們楚國團團包圍住了的蔡國! 蔡國乃與陳國、楚國接壤,而如今陳國被滅,顯然蔡國就等于被直接被包了餃子。 那理所當然的,也就難以獨善其身了。 之前也說過,楚國自文王始,歷經后來的成王、莊王和共王等歷任先君,被楚國所吞并的大大小小的國家不下幾十個。 而如今周邊,僅剩下的幾個體量稍大一些的諸侯國,此前也大都是或依附于晉國,或從屬于楚國而艱難的茍活著。 而如今,隨著賴國、鐘離國以及陳國相繼被滅。 楚國的版圖在楚王熊圍的手上,可謂是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也早已是遠遠超過了他當年即位之初的疆域。 而在這偌大的疆域腹地之內,如今便只剩下蔡國這么一個稍大一些的諸侯國尚且茍存著。 而楚王是什么人?他能容得下自己的臥榻之側容得他人安睡? 蔡國的地盤,也必須是寡人的! 說干就干! 這時候,觀從又再度登場。 事實上,觀從之所以能夠這時候再一次登場,也可以說正是因為李然。 若不是李然這下子算是徹底與楚王鬧翻了,想來這出謀劃策的差事,還真不一定能輪得到他。 楚王如今在李然的熏陶下,也十分清楚所謂“智取”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但凡興兵打仗,所謂“名正言順”的重要性。 這年頭,打仗都得是師出有名的,這可實在是太重要了。 于是,他就必須找人商議商議,究竟該怎樣,才能在進攻蔡國的時候做到師出有名呢? 所以,他又立刻是喚來了觀從,而觀從也是開門見山,直接獻計道: “大王,此事不難,如今的蔡侯本就是殺父篡位之徒,此乃大惡。大王何不借此原故發難?先邀請蔡侯入楚述說其原委,蔡侯若來,便直接執住他,揮師滅蔡。蔡侯若不來,則說明蔡侯心虛,屆時大王便可名正言順出兵征伐蔡國!” 說到這里,還需得扒一扒蔡國的那些個丑事。 其實,蔡國和陳國一樣,也是一個在春秋歷史上沒什么大作為的國家。 但若是要往上追溯蔡國的地位,卻很是能夠令人吃驚。 蔡國的開國先祖,不是別人,正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親弟弟,蔡叔度。乃是正兒八經的姬姓宗親之后。 所以說,蔡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可以算是西周一個比較重要的封國。 可是呢?蔡國最終卻并沒有像晉國、魯國那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更不曾像鄭國那樣,顯貴一時。 恰恰相反,蔡國在經歷漫長歲月的洗禮后,自蔡哀侯開始就一蹶不振。更為要命的是,蔡國的幾經起伏,竟還都是跟女人有關。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