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戀到渣男以后
只見伍員是越戰越勇,漸漸的,骨子里的那一股子傲氣都被激發了出來。只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他越是猛烈的進攻,卻反而是在孫武手下越占不到便宜,甚至是接二連三的落入孫武所設的圈套中,縷縷被其壓制。 本就年輕氣盛的他,血性也不由一時上涌,招式變得更為剛猛,徑直往孫武的要害上招呼。 饒是伍舉見了也不由微微皺眉,為自己孫兒的僭越行為是有些擔憂起來。 可李然卻依舊是一副不以為然的面色,仍是好整以暇的如是看著,還時不時還為兩人精彩的過招而叫彩。 至于身在其中的孫武,則是一臉的風平浪靜,無論伍員用什么樣的招式進攻,也無論伍員進攻的方向,他始終仗劍持守,不露任何破綻,手中青銅劍就好似一塊銅墻鐵壁,任由伍員如何擊打,卻始終是在那屹立不倒。 第二百三十一章 點撥 或許是因為伍員自久攻不下,在二人僵持了數個回合之后,伍員竟是開始顯得有些急躁了。 只見他的劍招在被孫武一一擋開之后,他的雙眼是漸漸涌出一股惱怒之色,手中的三尺長劍也隨之變得愈發的迅猛起來。 原本楚國的軍武便走的是剛猛之道,伍員在慢慢不收其勁的情況之下,招式也隨之逐漸走了型。 直至最后,竟已是再無任何套路可言。一心想著要憑借其勁猛之力攻破孫武守勢的伍員,如今只顧是使盡全身的勁道,所以一劍更比一劍生猛。 饒是伍舉見得此景,也頓時雙眉緊皺起來,臉上也浮現出一絲不悅之色。 而李然看到這里,心知這場比試已分了勝負,再無懸念了。所以,也當即是愈發的輕松起來。 孫武見伍員的進攻愈發的沒了章法,知道時機已然成熟,當即長劍一挑,順勢上削,他的劍鋒順著伍員的長劍刮出一陣刺耳的聲音,眼看便要削去伍員的手腕。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此刻,孫武的手又猛的一抖,劍身隨之狠狠一震,劍身直接擊在了伍員的手腕之上,伍員頓感手上是一陣麻木,長劍脫手,掉落在地。 而一旁的伍舉也被這一幕給直驚出一身的冷汗。但見得孫兒無恙,這才是松了口氣。 至于伍員,此時更是臉色煞白,立在原地久久沒能反應過來。 “呵呵,好!真是好劍法!” 伍舉稍定心神,便立即是為孫武拍手叫好,臉上也滿是恭維嘆服之色,算是為伍員緩解了一時的尷尬。 然而伍員自己卻仍是自覺羞愧,臉色顯得十分的難看。 這時,李然給孫武使了個眼神,孫武立時會意,從地上是撿起了伍員的三尺長劍,并雙手遞到了伍員的手中。 伍員接過后,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長劍,又看了看孫武,最終這才一聲嘆息,朝著孫武拱手躬身而禮,雙手接過了孫武手中的長劍。 “長卿兄武技超然,員甘拜下風?!?/br> 他剛才自己也說了自己是來請孫武賜教的,而今孫武當真是教了他,他又豈能是以怒意相迎呢? 要說伍員本也不是心胸狹隘,不能容物之人。只是作為伍家的小子,不曾是經歷過其祖輩與父輩那般的沉浮起落,所以也自然而然的身上也多得幾分傲氣。而一向自負的他,又天資聰慧,論武技,更是極少輸給他人的。 所以,此番輸給了孫武,多多少少有些令他難以接受。 “呵呵,其實子胥賢弟的武技也并不比長卿差,只是心態上還是稍欠了些火候?!?/br> 此時,李然又出聲是替伍員打了個圓場。 “子胥賢弟日后需得謹記,正所謂‘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今日比試,賢弟之所以不能取勝,乃是因你不能沉著應對之故。只一味追求剛猛之勁,卻不通因勢變化之理?!?/br> “若子胥賢弟能夠日后再沉著一些,招式上稍加一些變化,想必日后必能大有長進。屆時,長卿他恐怕也難為敵手啊?!?/br> 李然隨即是與伍員一邊寬慰著,并是順帶著指點起一二來。 李然雖不通武技,但他對于孫武的那一套虛實相生的套路可謂也已是相當了解。 而伍員一聽李然此言,便當即是來了興趣,急忙問道: “既如此,還望先生賜教!” 在被李然指破了不足后,伍員算是徹底擺正了自己的態度,且徑直是朝著李然行了個大禮。 此時,立于一旁的伍舉也是凝神以待,好整以暇的看著李然。 李然則上前是先行托起了伍舉,并與他緩緩言道: “子胥的劍招乃是受了楚人軍武影響,走的乃是大開大合的剛猛之道,所求的是一擊斃敵。這種招勢在戰場搏殺之時,當然是極為適用的。然而在二人比試時,這種趨于直白的劍招卻并非是取勝之道啊?!?/br> “長卿乃是以兵法融入劍招,先示敵以弱,漸漸誘敵深入。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最終再擇機而處,一招致勝。此實乃兵家詭譎之理啊。所以,若子胥一味只求強攻,那自然就難免落入長卿所設下的圈套之中吶?!?/br> “所以,子胥賢弟若要取勝,便須得是要懂得如何變通才行?!?/br> “而所謂變通,那不外乎是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不拘于套路與招式,把握進退之機,從容應對,如此方為制勝之理啊?!?/br> 若說劍招細微處的招式,李然可能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但若要說兩人比試時的應對之法,李然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他的這一番話,也可謂是一下就道出了其中的精髓。 孫武的劍招厲害就厲害在他是虛實相生,鬼神難辨。所以,若要勝過他,那就必然是要有比孫武更為強大的心理才行。 換言之,就是要看誰比誰更能耗,誰比誰更能裝,誰比誰更能因敵制勝。 而這種脫離于武技,卻更類似于心理戰的東西,李然對此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 伍員聽到這里,似乎也想到了些什么,眼神亦是當即一亮。 “先生的意思是,須得根據敵人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衡絕守一?” 所謂“衡絕守一”,便是指將一條路走到極致。 李然笑著點頭道: “是了?!?/br> “世間萬事萬物,無論是如何的完美無暇,卻總有其短缺之處。所以,若能通過變招,先使自己先能立于不敗之地,守時待命。屆時勝負之機,存亡之理,猶未可知啊?!?/br> “同理,若只一味愚昧信奉自己的所知所識,卻不識世事之變幻莫測,那無異于是自取滅亡啊?!?/br> 隨著李然這話音落下,無論是伍員還是孫武,都一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然當然不會知道,他今日的這一番話,將對他二人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又將會給日后的楚國帶來什么樣的災難? 而伍員自己當然更不會知道,因為今日李然的這一番話,其實也已是道出了有關于他自己的“天命”。 “員兒,還不趕快謝過子明先生的指點之恩?” 伍舉此時再度出聲,示意伍員要懂得規矩。 于是,伍員當即再度朝著李然是躬身行禮。隨后,又與孫武是各自客套了一番后,這才是隨著伍舉告辭離去。 看著這祖孫倆一前一后離去,李然臉上的笑意也是愈發的神秘。 而孫武在一旁看著,亦是忍不住笑道: “看來先生之謀,似乎又成功了?” 李然乃是算無遺策之人,那自然很少有計策會落空。 可是在面對伍舉這樣的人精時,還能取得成功,這足以證明李然的確是智計無雙。 李然回到屋內,只端起幾案上的楚地花茶,小酌一口,這才道: “嗯,從今往后,這伍舉應當是不會再對你我起殺心了吧?!?/br> “你我往后,也能安心的留在此處了?!?/br> 原來,他早就看出了今日伍舉前來拜訪以及伍員前來請孫武“賜教”的真正目的。 伍舉今日前來乃只是為了向李然請教治國之道么? 是,但也不完全是。 只從他那三三兩兩的對話中,其實就不難看出,伍舉對他李然始終是抱有一絲敵意的。 而李然自己也很清楚,今日但凡只要他一句話說錯,伍舉定會立刻會稟明楚王殺了他! 這并非是危言聳聽,也并不是因為伍舉小雞肚腸,不能容人,更不是因為伍舉與他李然是有什么深仇大恨。 說到底還是一個道理:得不到,便毀掉! 因為,唯有這樣做,才是真正符合楚國最大利益的。 這個道理,伍舉作不可能不明白。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李然是否是真的愿為楚國效力。 這就好像《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時,周瑜總是三番四次的要整死諸葛孔明一樣,是周瑜小雞肚腸嗎? 當然不是,要不然他又如何會讓其兄長諸葛瑾去勸降呢? 而伍舉的心思,大體上就與周瑜的心思是差不多的。 所以,今日伍舉他明面上說是前來拜訪請教的,其實還不如說他今日前來,試探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老謀深算”四個字,用在他伍舉的身上,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被隱藏的對話 時間回到鄭伯,子產,李然剛剛抵達章華臺那一日。 當日在章華臺內,楚王大擺筵席,款待鄭伯一行。待筵席結束以后,楚王便在自己的寢殿內是召見了觀從與伍舉。 當時觀從的一句話可謂是點醒了楚王:鄭國的伯石與子皙大夫對李然都頗有微詞,或可以是從此處著手。 李然既不愿意在楚國為官,那就讓鄭國方面出些亂子,并借故驅逐李然,讓他無處可去,屆時他便只能是留在楚國。 楚王依計行事,并親筆書寫了信箋,送往了鄭國豐段處。 而這,也就是后來鄭國駟黑之亂的起因。 對于這一伎倆,無論是李然還是子產,其實之前都已經猜到了。 可是,眾人所不知的是,是夜,當伍舉安排好了那些個侍寢李然的楚王侍妾之后,伍舉竟又回到了楚王的寢殿。 原來,他們在這之后,其實還有一番只他二人的君臣對話。 “大王,不知大王如今為何如此禮重于李然?竟還舍了大王身邊的侍妾于他?” 伍舉自然明白楚王用意,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李然若就此便能沉醉于溫柔之鄉,那自是再好不過。 只是伍舉不明白的是,既然楚王都已經打定主意要從鄭國的鬩墻入局了,那楚王此時還這般的“禮重”他李然,那豈不顯得是有些多此一舉? 誰知,楚王卻只依舊是傲然一笑,并不以為意道: “呵呵,豐段與駟黑始終是外人,就算他們肯替寡人辦事,也不見得就能成事啊。李然和子產絕非等閑之輩,鄭邑內又有罕虎當國,哪有這么容易的?讓他們鄭國內部折騰一番,充其量也不過是為了賺那子產趕緊回鄭國去罷了?!?/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